一種靈芝段木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05-21 18:01:2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靈芝的栽培方法,特別是一種多糖含量高靈芝段木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靈芝是一種珍貴的藥用真菌,屬於擔子菌綱多孔菌科靈芝屬,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藥用史。靈芝首載於《神農本草經》,歷代醫家都認為靈芝能治療多種疾病,是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珍貴藥物。靈芝多糖是靈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存在於靈芝的子實體、孢子粉和菌絲體中,具有抑制腫瘤、增強機體對自由基清除的能力,故能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有延緩衰老之功效,還可以提高免疫力、抗炎症、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
隨著靈芝的保健功效被人們廣泛的認識和接受,野生靈芝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現有技術栽培靈芝時,不利於產出靈芝的品質保證。特別是不能保證靈芝中多糖的含量,使得最終得到的靈芝中多糖含量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方法栽培後得到的靈芝的品質好,靈芝中的有效成分多糖含量高。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靈芝段木栽培方法,包括菌材處理、接種、培育菌絲、入畦、出芝管理和採收。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菌材處理:選擇柞樹、楓樹、椴樹、榆樹、千金榆或胡桃楸,截成段,每段長12-17cm,將截成段的段木於90-100℃的蒸汽下滅菌12-14h後,裝入聚乙烯袋中,每袋裝1段,用繩繫緊;
(2)接種:無菌狀態下,將栽培種按每平方米750毫升菌種量接入段木中,接種時間為3月份;
(3)培育菌絲:接好種的段木菌袋要放在溫度為25-30℃,溼度為55-65%條件下培養18-22天後,對聚乙烯袋刺孔,繼續培養48-52天,即得菌絲;
(4)入畦:去掉聚乙烯袋,取出培育有菌絲的段木,置於畦中,畦深10-12cm,寬1.2-1.5m,長1.5-2.0m,段木之間間隔10-12cm,空隙填滿潮溼的細土,然後再覆1-2釐米厚的沙子;
(5)出芝管理:採用乾濕管理法,即三天溼,即空氣溼度95%以上,一天偏幹,以土壤表面泥土稍發白為準,每隔10-20天按每畝100-200kg肥料進行施肥;
(6)採收:下地30-40天後即可採收。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步驟(5)中,所述肥料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尿素25-35份、氯化銨5-15份、硫酸銨5-15份、磷酸鉀1-10份、鉬酸銨2-4份、幹雞糞10-20份、幹牛糞10-20份、玉米稈10-20份、稻殼5-10份、豆餅10-20份和中藥渣10-20份製備而成。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肥料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尿素28-32份、氯化銨8-12份、硫酸銨8-12份、磷酸鉀4-7份、鉬酸銨2-4份、幹雞糞13-17份、幹牛糞13-17份、玉米稈13-17份、稻殼6-8份、豆餅13-17份和中藥渣13-17份製備而成。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肥料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尿素30份、氯化銨10份、硫酸銨10份、磷酸鉀6份、鉬酸銨3份、幹雞糞15份、幹牛糞15份、玉米稈15份、稻殼7份、豆餅15份和中藥渣15份製備而成。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肥料這樣製備:取尿素、氯化銨、硫酸銨、磷酸鉀、鉬酸銨、幹雞糞、幹牛糞、玉米稈、稻殼、豆餅和中藥渣粉碎成細顆粒後,混勻,造粒,乾燥,即得。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中藥渣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枇杷葉10-20份、百部1-10份、桔梗5-15份、苦參1-10份和黃芪1-10份製成。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中藥渣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枇杷葉13-17份、百部3-7份、桔梗8-12份、苦參3-7份和黃芪3-7份製成。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中藥渣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枇杷葉15份、百部5份、桔梗10份、苦參5份和黃芪5份製成。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中藥渣這樣製備:枇杷葉、百部、桔梗、苦參和黃芪加3-5倍量沸水,煎煮40-50min後,過濾,取濾渣,乾燥,粉碎成細顆粒,即得。
前述的靈芝段木栽培方法,所述中藥渣這樣製備:枇杷葉、百部、桔梗、苦參和黃芪加4倍量沸水,煎煮45min後,過濾,取濾渣,乾燥,粉碎成細顆粒,即得。
申請人靈芝栽培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部分實驗如下:
實驗例多糖含量測定
1測定項目:
1.1靈芝1:按實施例1進行栽培,採收得到靈芝1。
1.2靈芝2:栽培方法同實施例1,但所施的肥料種不含中藥渣。
2方法
2.1苯酚溶液的配製
精確稱量分析純苯酚晶體5g於250ml,加入蒸餾水60ml,放入50℃水浴中使其溶解,再於100ml容量瓶中定容,即得5%苯酚溶液。苯酚可以被空氣氧化,所以苯酚溶液現配現用。
2.2樣品多糖提取方法
2.2.1靈芝1樣品溶液:取5g赤靈芝1樣品,粉碎過80目篩。取所得靈芝粉末0.5g於500ml燒杯中,加入15ml95%乙醇,於60℃恆溫水浴槽中加熱30分鐘,過濾。重複以上操作兩次,以除去單糖、雙糖以及低聚糖等幹擾性成分。經過濾後的樣品於100℃沸水中提取一段時間,過濾後取濾液加蒸餾水定容至500ml。
2.2.1靈芝2樣品溶液:取5g赤靈芝2樣品,粉碎過80目篩。取所得靈芝粉末0.5g於500ml燒杯中,加入15ml95%乙醇,於60℃恆溫水浴槽中加熱30分鐘,過濾。重複以上操作兩次,以除去單糖、雙糖以及低聚糖等幹擾性成分。經過濾後的樣品於100℃沸水中提取一段時間,過濾後取濾液加蒸餾水定容至500ml。
2.3分光光度法測定多糖含量
2.3.1標準曲線的繪製。精確稱量充分乾燥過的分析純葡萄糖50mg,加水定容至500ml容量瓶中,得到0.1mg/ml葡萄糖標準溶液。取50ml洗淨的容量瓶6隻。分別用移液管準確加入葡萄糖標準溶液5ml、10ml、15ml、20ml、25ml、30ml,加入蒸餾水定容,即得到濃度分別為0.01mg/ml、0.02mg/ml、0.03mg/ml、0.04mg/ml、0.05mg/ml、0.06mg/ml的葡萄糖標準溶液。測定時取1ml各濃度葡萄糖標準溶液加入到20ml具塞比色管中,迅速入5%苯酚溶液以及98%濃硫酸適量,搖勻後放置於室溫下顯色20min。另取lml蒸餾水,同上加入苯酚溶液和濃硫酸,做空白參比溶液。在指定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繪製標準曲線,計算標準曲線方程和相關係數r。
2.3.2靈芝1多糖含量測定:取lml靈芝1樣品多糖提取液加入到20ml具塞比色管中,採用與標準液顯色相同方法依次加入苯酚溶液和濃硫酸,於特定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將吸光度帶入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得出樣品液濃度c。按下式計算出所取多糖含量,多糖含量(%)=cv/m,c為樣品液濃度,v為樣品液體積,m為取樣的質量。
2.3.3靈芝2多糖含量測定:取lml靈芝2樣品多糖提取液加入到20ml具塞比色管中,採用與標準液顯色相同方法依次加入苯酚溶液和濃硫酸,於特定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將吸光度帶入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得出樣品液濃度c。按下式計算出所取多糖含量,多糖含量(%)=cv/m,c為樣品液濃度,v為樣品液體積,m為取樣的質量。
3結果
3.1最大吸收波長的確定
取lml0.05mg/ml葡萄糖標準溶液,加入苯酚溶液和濃硫酸後反應一段時間後。在450-520nm波長區間進行光譜掃描,確定其最大吸收波長,發現在488nm波長處,所得吸光度值最大,無其他雜峰,則最佳測定波長選用488nm。
3.2苯酚溶液用量的確定
取相同濃度的葡萄糖標準液1ml於6支20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別加入0.4ml、0.6ml、0.8ml、1.0ml、1.2ml、1.4ml的5%苯酚溶液,再依次加入5ml98%濃硫酸,混合搖勻。放置於20℃溫度下顯色30分鐘,在488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當加入苯酚溶液1.0ml時,吸光度值最大,加入苯酚溶液過多反而會引起吸光度降低,所以實驗中5%苯酚溶液的最佳加入量應當為1ml。
3.3濃硫酸用量的確定
取相同濃度的葡萄糖標準溶液lml加入到五支編號的具塞比色管中,各加入5%苯酚溶液lml,依次滴加濃硫酸4.0ml、4.5ml、5.0ml、5.5m、6.0ml。於488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發現硫酸加入量為5ml時所測得的吸光度值達到最大,加入硫酸過少則反應不夠完全。加入硫酸過多可能導致其他副反應,導致測定結果降低,所以最佳硫酸加入量為5ml。
3.4顯色溫度的確定
分別取一定濃度葡萄糖標準液lml加入到五支編號的具塞比色管中,各向其中加入5%苯酚溶液lml,迅速滴加98%濃硫酸5ml,分別放於20℃、30℃、40℃、50℃、60℃溫度下顯色30min,在489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在各溫度下,測得的吸光度基本不變,所以溫度對反應吸光度基本無影響,在室溫下就能夠完全反應。
3.5顯色時間的確定
分別取一定濃度葡萄糖標準液lml加入到五支編號的具塞比色管中,各向其中加入5%苯酚溶液lml,迅速滴加98%濃硫酸5ml,分別於室溫下顯色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在488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發現,反應10分鐘吸光度值較小,顯色時間從20到50分鐘,樣品溶液的吸光度基本不變,所以反應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上就基本能夠反應完全。所以反應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上就能達到最佳效果。
綜合以上測定結果,得出苯酚硫酸法最佳測定條件參數:1m樣品液,5%苯酚溶液加入量為1ml,98%濃硫,酸加入量為5ml,顯色溫度室溫即可,顯色時間為20分鐘以上,最大吸收波長為488nm。
3.6標準曲線的繪製
精確稱量充分乾燥過的分析純葡萄糖50mg,加水定容至500ml容量瓶中,得到0.1mg/ml葡萄糖標準溶液。取50ml洗淨的容量瓶6隻,分別用移液管準確加入葡萄糖標準溶液5ml、10ml、15ml、20ml、25ml、30ml。加入蒸餾水定容,即得到濃度分別為0.01mg/ml、0.02mg/ml、0.03mg/ml、00.04mg/ml、0.05mg/ml、0.06mg/ml的葡萄糖標準溶液。測定時取1ml各濃度葡萄糖標準溶液加入到20ml具塞比色管中,迅速加入5%苯酚溶液以及98%濃硫酸適量,搖勻後放置於室溫下顯色20min。另取lml蒸餾水,同上加入苯酚溶液和濃硫酸,做空白參比溶液。在指定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繪製標準曲線,計算標準曲線方程和相關係數r。準確稱量葡萄糖0.0520g。標準曲線方程為y=9.0803x-0.0385,相關係數r值為0.9984,線性較好,線性範圍10.5-63.0ug/ml。
3.7重複性試驗
採用苯酚硫酸法平行取樣品溶液測定5次,得到rsd=1.18%,說明精密度較高,能滿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3.8加標回收率
分別準確移取靈芝1樣品溶液和靈芝2樣品溶液0.5ml於20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別準確移取0.005mg/ml、0.010mg/ml、0.015mg/ml的標準溶液,0.5ml加入樣液中,測定多糖含量計算平均回收率。平均回收率為97.64%,rsd為1.2%。回收率高,說明此法結果準確率高。
4含量測定結果
分別取靈芝1和靈芝2,平行分成6份,製成靈芝1樣品溶液和靈芝2樣品溶液,按上述方法進行測定,記錄數據,結果取平均值。得到結果見表1。
表1靈芝多糖含量測定結果
由表可知,本發明方法經栽培等工藝得的靈芝中多糖的含量較高。靈芝品質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方法栽培後得到的靈芝的品質好,靈芝中的有效成分多糖含量高。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中藥渣原料:枇杷葉150kg、百部50kg、桔梗100kg、苦參50kg和黃芪50kg。
中藥渣的製備:枇杷葉、百部、桔梗、苦參和黃芪加4倍量沸水,煎煮45min後,過濾,取濾渣,乾燥,粉碎成細顆粒,即得。
肥料原料:尿素300kg、氯化銨100kg、硫酸銨100kg、磷酸鉀60kg、鉬酸銨30kg、幹雞糞150kg、幹牛糞150kg、玉米稈150kg、稻殼70kg、豆餅150kg和中藥渣150kg。
肥料的製備:取尿素、氯化銨、硫酸銨、磷酸鉀、鉬酸銨、幹雞糞、幹牛糞、玉米稈、稻殼、豆餅和中藥渣粉碎成細顆粒後,混勻,造粒,乾燥,即得。
靈芝段木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菌材處理:選擇柞樹、楓樹、椴樹、榆樹、千金榆或胡桃楸,截成段,每段長12-17cm,將截成段的段木於90-100℃的蒸汽下滅菌12-14h後,裝入聚乙烯袋中,每袋裝1段,用繩繫緊;
(2)接種:無菌狀態下,將栽培種按每平方米750毫升菌種量接入段木中,接種時間為3月份;
(3)培育菌絲:接好種的段木菌袋要放在溫度為25-30℃,溼度為55-65%條件下培養20天後,對聚乙烯袋刺孔,繼續培養50天,即得菌絲;
(4)入畦:去掉聚乙烯袋,取出培育有菌絲的段木,置於畦中,畦深10-12cm,寬1.2-1.5m,長1.5-2.0m,段木之間間隔10-12cm,空隙填滿潮溼的細土,然後再覆1-2釐米厚的沙子;
(5)出芝管理:採用乾濕管理法,即三天溼,即空氣溼度95%以上,一天偏幹,以土壤表面泥土稍發白為準,每隔15天按每畝150kg肥料進行施肥;
(6)採收:下地35天後即可採收。
實施例2.
中藥渣原料:枇杷葉200kg、百部100kg、桔梗150kg、苦參100kg和黃芪100kg。
中藥渣的製備:枇杷葉、百部、桔梗、苦參和黃芪加5倍量沸水,煎煮50min後,過濾,取濾渣,乾燥,粉碎成細顆粒,即得。
肥料原料:尿素350kg、氯化銨150kg、硫酸銨150kg、磷酸鉀100kg、鉬酸銨40kg、幹雞糞200kg、幹牛糞200kg、玉米稈200kg、稻殼100kg、豆餅200kg和中藥渣200kg。
肥料的製備:取尿素、氯化銨、硫酸銨、磷酸鉀、鉬酸銨、幹雞糞、幹牛糞、玉米稈、稻殼、豆餅和中藥渣粉碎成細顆粒後,混勻,造粒,乾燥,即得。
靈芝段木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菌材處理:選擇柞樹、楓樹、椴樹、榆樹、千金榆或胡桃楸,截成段,每段長12-17cm,將截成段的段木於90-100℃的蒸汽下滅菌12-14h後,裝入聚乙烯袋中,每袋裝1段,用繩繫緊;
(2)接種:無菌狀態下,將栽培種按每平方米750毫升菌種量接入段木中,接種時間為3月份;
(3)培育菌絲:接好種的段木菌袋要放在溫度為25-30℃,溼度為55-65%條件下培養22天後,對聚乙烯袋刺孔,繼續培養52天,即得菌絲;
(4)入畦:去掉聚乙烯袋,取出培育有菌絲的段木,置於畦中,畦深10-12cm,寬1.2-1.5m,長1.5-2.0m,段木之間間隔10-12cm,空隙填滿潮溼的細土,然後再覆1-2釐米厚的沙子;
(5)出芝管理:採用乾濕管理法,即三天溼,即空氣溼度95%以上,一天偏幹,以土壤表面泥土稍發白為準,每隔20天按每畝100-200kg肥料進行施肥;
(6)採收:下地40天後即可採收。
實施例3.
中藥渣原料:枇杷葉100kg、百部10kg、桔梗50kg、苦參10kg和黃芪10kg。
中藥渣的製備:枇杷葉、百部、桔梗、苦參和黃芪加3倍量沸水,煎煮40min後,過濾,取濾渣,乾燥,粉碎成細顆粒,即得。
肥料原料:尿素250kg、氯化銨50kg、硫酸銨50kg、磷酸鉀10kg、鉬酸銨20kg、幹雞糞100kg、幹牛糞100kg、玉米稈100kg、稻殼50kg、豆餅100kg和中藥渣100kg。
肥料的製備:取尿素、氯化銨、硫酸銨、磷酸鉀、鉬酸銨、幹雞糞、幹牛糞、玉米稈、稻殼、豆餅和中藥渣粉碎成細顆粒後,混勻,造粒,乾燥,即得。
靈芝段木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菌材處理:選擇柞樹、楓樹、椴樹、榆樹、千金榆或胡桃楸,截成段,每段長12-17cm,將截成段的段木於90-100℃的蒸汽下滅菌12h後,裝入聚乙烯袋中,每袋裝1段,用繩繫緊;
(2)接種:無菌狀態下,將栽培種按每平方米750毫升菌種量接入段木中,接種時間為3月份;
(3)培育菌絲:接好種的段木菌袋要放在溫度為25-30℃,溼度為55-65%條件下培養18天後,對聚乙烯袋刺孔,繼續培養48天,即得菌絲;
(4)入畦:去掉聚乙烯袋,取出培育有菌絲的段木,置於畦中,畦深10-12cm,寬1.2-1.5m,長1.5-2.0m,段木之間間隔10-12cm,空隙填滿潮溼的細土,然後再覆1-2釐米厚的沙子;
(5)出芝管理:採用乾濕管理法,即三天溼,即空氣溼度95%以上,一天偏幹,以土壤表面泥土稍發白為準,每隔10天按每畝100-200kg肥料進行施肥;
(6)採收:下地30天後即可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