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
2023-05-21 17:57:56 1
專利名稱: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屬於礦山廢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西南地區含有大量的金屬礦產和煤礦資源,大部分金屬礦山及煤礦都含有大量金屬硫化物。礦產資源在開採的過程中,在微生物及氧的作用下,經s2_ — S042_過程後形成硫酸鹽化合物溶解於水中,增加了水中重金屬離子的濃度,導致水中的pH值降低使得水體呈現酸性。目前國內外關於礦山酸性廢水的治理主要有以下各種方法法,但均存在不同的問題:吸附法:活性炭對汙染物的吸附能力有限,飽和的活性炭不經處理而廢棄必然引發資源浪費及環境汙染等問題。 中和法:處理產生的廢渣量大,可能會引發二次汙染。微電解絮凝法:①電解塔底的鐵屑易板結而降低處理效果;②鐵碳微電解反應需在酸性條件下進行,這使得對PH的控制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需要及時的補充鐵屑和清理殘洛,增加了操作難度和成本。硫化物沉澱浮選法:該方法需使用H2S、Na2S等硫化劑,容易造成硫化物的二次汙染、硫化物形成過程中PH不易控制、原料的成本較高且處理後的廢水中硫含量達不到國家排放標準。人工溼地法:部分植物的生長周期長、生長慢、吸附能力有限且大部分的植物適於生長在中性及低鹼性的水體中。微生物處理法:微生物法處理酸性廢水主要是利用硫酸鹽還原菌(SRB)通過異化硫酸鹽的生物還原反應。該方法不易控制,操作起來較困難,較複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以解決傳統的礦山廢水處理方法中存在的投資成本高、廢渣量大、操作複雜、處理周期長、容易造成二次汙染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兩組相同的且相併聯的處理池,經管道連接在處理池出口的緩衝池和設置在緩衝池出口的排水渠,其中:所述處理池包括依次相連且高度逐級遞減的一級初沉池、二級初沉池、一級濾池、二級濾池、三級濾池和二沉池,所述一級濾池、二級濾池、三級濾池上均設有加藥裝置。所述處理池外壁安裝有排汙渠,該排汙渠末端連接有殘渣池,該殘渣池頂端與所述排水渠相連通。
所述一級初沉池、二級初沉池、一級濾池、二級濾池、三級濾池、二沉池、緩衝池和殘渣池的內壁和底面都貼有大理石牆磚。所述加藥裝置內裝的藥劑為碳酸鈣顆粒懸濁液。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礦山酸性廢水排入兩組相併聯的處理池內的一級初沉池內,經第一次物理沉澱後上清液溢流至二級初沉池,進行第二次物理沉澱溢流;(b)、經步驟(a)處理後溢流的廢水進入三個依次連接的一級濾池、二級濾池和三級濾池內,加藥裝置均向其中加入碳酸鈣顆粒,廢水逐級反應和過濾,碳酸鈣可以與廢水反應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並提升水體的pH值;(C)、經步驟(b)中三級濾池處理後的廢水上清液溢流至二沉池內,進行第三次物理沉澱,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d)、二沉池內的上清液溢流至緩衝池再進行靜置沉澱,沉澱完成後上清液即可排放; (f),經以上步驟處理後的廢水殘渣通過排汙渠進入殘渣池內,靜置後上清液排入排水渠排放,底部殘渣和渾濁液排入壓濾機中進行固液分離,水質達標後通過壓濾機出口排放,分離出的固體進行掩埋處理。所述一級濾池內加入的碳酸鈣顆粒尺寸d=50mm,所述二級濾池和三級濾池內加入的碳酸 丐顆粒尺寸d=8 10m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 比,本發明提供的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採用溢流的方式對礦山酸性廢水進行逐級處理,處理過程伴隨著物理和化學方式,在整個處理工藝中,各反應池的高度採用依次遞減的梯級建造方式,其能保證沉澱的同時上清液也能及時溢流,減短了處理時間,提升效率;採用溢流的逐級處理方式,能耗和投資成本低、處理過程易控制;採用碳酸鈣中和廢水,不會產生二次汙染。
圖1是本發明中處理系統的俯視圖;圖2是本發明中處理系統的側視圖;圖中:1- 一級初沉池,2- 二級初沉池,3- —級濾池,4- 二級濾池,5-三級濾池,6- 二沉池,7-緩衝池,8-殘渣池,9-排汙渠,10-排水渠。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但所要求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所述。經研究發現,酸性礦山廢水中懸浮顆粒物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對水中重金屬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在實驗室中對酸性礦山廢水進行直接過濾顆粒物處理,並檢測出水中重金屬離子含量,結果證實,廢水中重金屬被吸附於懸浮顆粒物上,基於此來確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圖1、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兩組相同的且相併聯的處理池A,經管道連接在處理池A出口的緩衝池7和設置在緩衝池7出口的排水渠10,其中:所述處理池A包括依次相連且高度逐級遞減的一級初沉池1、二級初沉池2、一級濾池3、二級濾池4、三級濾池5和二沉池6,所述一級濾池3、二級濾池4、三級濾池5上均設有加藥裝置;即採用逐級連續式溢流的處理方式來淨化廢水。所述處理池A外壁安裝有排汙渠9,該排汙渠9末端連接有殘渣池8,該殘渣池8頂端與所述排水渠10相連通,處理過程產生的殘渣通過該排汙渠排放至殘渣池8內,便於衝洗。所述一級初沉池1、二級初沉池2、一級濾池3、二級濾池4、三級濾池5、二沉池6、緩衝池7和殘渣池8的內壁和底面都貼有大理石牆磚(主要成分為碳酸鈣),以增強本發明對廢水酸性的中和效果。所述加藥裝置內裝的藥劑為碳酸鈣顆粒懸濁液,其天然含量大,易獲得,成本低。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礦山酸性廢水排入兩組相併聯的處理池A內的一級初沉池I內,經第一次物理沉澱後上清液溢流至二級初沉池2,進行第二次物理沉澱溢流;(b)、經步驟(a)處理後溢流的廢水進入三個依次連接的一級濾池3、二級濾池4和三級濾池5內,加藥裝置均向其中加入碳酸鈣顆粒,一級濾池中加入尺寸為d=50mm,二級濾池中加入尺寸為d=10mm,三級濾池中加入尺寸為d=8mm ;(C)、經步驟(b)中三級濾池5處理後的廢水上清液溢流至二沉池6內,進行第三次物理沉澱,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d)、二沉池6內的上清液溢流至緩衝池7再進行靜置沉澱,沉澱完成後上清液即可排放; (f)、經以上步驟處理後的廢水殘渣通過排汙渠9進入殘渣池8內,靜置後上清液排入排水渠10排放,底部殘渣和渾濁液排入壓濾機中進行固液分離,水質達標後通過壓濾機出口排放,分離出的固體掩埋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兩組相同的且相併聯的處理池(A)、經管道連接在處理池(A)出口的緩衝池(7)和設置在緩衝池(7)出口的排水渠(10),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池(A)包括依次相連且高度逐級遞減的一級初沉池(I )、二級初沉池(2)、一級濾池(3 )、二級濾池(4)、三級濾池(5 )和二沉池(6 ),所述一級濾池(3 )、二級濾池(4)、三級濾池(5)上均設有加藥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池(A)外壁安裝有排汙渠(9 ),該排汙渠(9 )末端連接有殘渣池(8 ),該殘渣池(8 )頂端與所述排水渠(10)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級初沉池(I )、二級初沉池(2)、一級濾池(3)、二級濾池(4)、三級濾池(5)、二沉池(6)、緩衝池(7)和殘渣池(8)的內壁和底面都貼有大理石牆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加藥裝置內裝的藥劑為碳酸鈣顆粒懸濁液。
5.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礦山酸性廢水排入兩組相併聯的處理池(A)內的一級初沉池(I)內,經第一次物理沉澱後上清液溢流至二級初沉池(2),進行第二次物理沉澱溢流; (b)、經步驟(a)處理後溢流的廢水進入三個依次連接的一級濾池(3)、二級濾池(4)和三級濾池(5)內,加藥裝置均向其中加入碳酸鈣顆粒,逐級反應和過濾; (c )、經步驟(b )中三級濾池(5 )處理後的廢水上清液溢流至二沉池(6 )內,進行第三次物理沉澱,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 (d)、二沉池(6)內的上清液溢`流至緩衝池(7)再進行靜置沉澱,沉澱完成後上清液即可排放; (f)、經以上步驟處理後的廢水殘渣通過排汙渠(9)進入殘渣池(8)內,靜置後上清液排入排水渠(10)排放,底部殘渣和渾濁液排入壓濾機中進行固液分離,水質達標後通過壓濾機出口排放,分離出的固體掩埋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級濾池(3 )內加入的碳酸I丐顆粒尺寸d=50mm,所述二級濾池(4)和三級濾池(5 )內加入的碳酸I丐顆粒尺寸d=8 10mnin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續式礦山酸性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該系統包括兩組相同的且相併聯的處理池,經管道連接在處理池出口的緩衝池和設置在緩衝池出口的排水渠,其中處理池包括依次相連且高度逐級遞減的一級初沉池、二級初沉池、一級濾池、二級濾池、三級濾池和二沉池,該一級濾池、二級濾池、三級濾池上均設有加藥裝置。本發明採用溢流的方式對礦山酸性廢水進行逐級處理,在整個處理工藝中,能保證沉澱的同時上清液也能及時溢流,縮短了處理時間,提升效率;採用溢流的逐級處理方式,能耗和投資成本低、處理過程易控制;採用碳酸鈣中和廢水,不會產生二次汙染。
文檔編號C02F9/04GK103172198SQ20131008035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3日
發明者胡繼偉, 李志斌, 劉春 , 黃先飛, 羅晉 申請人:貴州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