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6:33:46

本發明涉及一種打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鞋底的構造相當複雜,就廣義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與鞋跟等所有構成底部的材料,鞋底用料的種類很多,可分為天然類底料和合成類底料兩種,天然類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類底料包括橡膠、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彈性硬紙板等。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術的一種,一般指藉助粗糙物體來通過摩擦改變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種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特定表面粗糙度。
現有的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存在打磨方向單一和操作繁瑣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打磨多方向和操作簡單的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的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打磨方向單一和操作繁瑣的缺點,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包括有底板、傳送裝置、第三支架、收集箱、第一支杆和打磨裝置,底板頂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傳送裝置、第三支架和收集箱,第三支架左側上方設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底部設有打磨裝置。
優選地,傳送裝置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第一平皮帶、第一軸承座、第一轉軸和第一手柄,底板頂部設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位於第二支架左方,第二支架位於第三支架左方,第一支架上端設有第一皮帶輪,第二支架上端設有第二皮帶輪,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上繞有第一平皮帶,第二皮帶輪正前方設有第一軸承座,第一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後端與第二皮帶輪連接,第一轉軸前端設有第一手柄。
優選地,打磨裝置包括有第四軸承座、第二轉軸、第一錐齒輪、第一打磨盤、第二軸承座、第三轉軸、第二錐齒輪和第二手柄,第一支杆底部設有第四軸承座,第四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一錐齒輪,第二轉軸下端連接有第一打磨盤,第一打磨盤位於第一錐齒輪下方,第三支架上部開有通孔,第三支架左側上部設有第二軸承座,第二軸承座位於通孔左方,第二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穿過通孔,第三轉軸左端設有第二錐齒輪,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三轉軸右端設有第二手柄。
優選地,還包括有第三軸承座、第四轉軸、第二打磨盤、小皮帶輪、大皮帶輪和第二平皮帶,第三支架左側下部設有第三軸承座,第三軸承座上安裝有第四轉軸,第四轉軸左端設有第二打磨盤,第四轉軸上設有小皮帶輪,小皮帶輪位於第二打磨盤右側,第三轉軸上設有大皮帶輪,大皮帶輪位於第二軸承座和第二錐齒輪之間,小皮帶輪和大皮帶輪上繞有第二平皮帶。
優選地,還包括有第二支杆、電機、轉盤、葉片、保護框和積灰框,第三支架右側上部設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位於第二手柄下方,第二支杆底部中間設有電機,電機下端連接有轉盤,轉盤周圍設有葉片,第二支杆底部設有保護框,葉片位於保護框內,第三支架右側下部設有積灰框,積灰框位於保護框和收集箱之間。
優選地,收集箱的材質為Q235鋼。
優選地,第一打磨盤和第二打磨盤的大小比為1:1。
工作原理:當鞋廠的工人需要對鞋底進行拋光打磨處理時,工人可以將需要處理的鞋底通過傳送裝置傳送,工人啟動打磨裝置對鞋底進行拋光打磨處理,然後工人可以將打磨好的鞋底放置在收集箱內。
因為傳送裝置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第一平皮帶、第一軸承座、第一轉軸和第一手柄,底板頂部設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位於第二支架左方,第二支架位於第三支架左方,第一支架上端設有第一皮帶輪,第二支架上端設有第二皮帶輪,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上繞有第一平皮帶,第二皮帶輪正前方設有第一軸承座,第一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後端與第二皮帶輪連接,第一轉軸前端設有第一手柄,所以當工人需要使用傳送裝置時,工人可以通過第一手柄順時針方向轉動,使得第二皮帶輪順時針方向轉動,使得第一皮帶輪隨之轉動,進而使得第一平皮帶表面的鞋底向右傳送,由此工人可以通過搖動第一手柄自由的控制鞋底的傳送速度,便於工人打磨時拿取鞋底。
因為打磨裝置包括有第四軸承座、第二轉軸、第一錐齒輪、第一打磨盤、第二軸承座、第三轉軸、第二錐齒輪和第二手柄,第一支杆底部設有第四軸承座,第四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一錐齒輪,第二轉軸下端連接有第一打磨盤,第一打磨盤位於第一錐齒輪下方,第三支架上部開有通孔,第三支架左側上部設有第二軸承座,第二軸承座位於通孔左方,第二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穿過通孔,第三轉軸左端設有第二錐齒輪,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三轉軸右端設有第二手柄,所以當工人需要使用打磨裝置時,工人通過第二手柄轉動帶動第二錐齒輪轉動,第一錐齒輪隨之轉動,使得第一打磨盤隨之轉動,工人便可以把鞋底需要打磨的部分與第一打磨盤接觸,轉動的第一打磨盤可以對鞋底進行打磨,工人可以通過搖動第二手柄更好的控制第一打磨盤的轉速,使得鞋底打磨的更加精準合適。
因為還包括有第三軸承座、第四轉軸、第二打磨盤、小皮帶輪、大皮帶輪和第二平皮帶,第三支架左側下部設有第三軸承座,第三軸承座上安裝有第四轉軸,第四轉軸左端設有第二打磨盤,第四轉軸上設有小皮帶輪,小皮帶輪位於第二打磨盤右側,第三轉軸上設有大皮帶輪,大皮帶輪位於第二軸承座和第二錐齒輪之間,小皮帶輪和大皮帶輪上繞有第二平皮帶,當第三轉軸轉動時,大皮帶輪隨之轉動,進而帶動小皮帶輪轉動,使得第二打磨盤隨之轉動,所以工人可以多方位的對鞋底進行打磨,使得拋光打磨更加容易操作,方便快捷。
因為還包括有第二支杆、電機、轉盤、葉片、保護框和積灰框,第三支架右側上部設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位於第二手柄下方,第二支杆底部中間設有電機,電機下端連接有轉盤,轉盤周圍設有葉片,第二支杆底部設有保護框,葉片位於保護框內,三支架右側下部設有積灰框,積灰框位於保護框和收集箱之間,當工人打磨完鞋底之後,鞋底上會沾有很多碎屑,所以工人可以啟動電機,使得葉片隨之轉動,工人可以把剛剛打磨完的鞋底放置在積灰框內,葉片轉動產生的風可以將鞋底上的碎屑吹落在積灰框內,當鞋底上的碎屑被處理完之後,工人再將鞋底放入收集箱內,使得鞋底更加乾淨整潔。
(3)有益效果
本發明達到了打磨方向多樣和操作簡單的效果,不僅便於工人打磨時拿取鞋底,而且使得鞋底打磨的更加精準合適,工人可以多方位的對鞋底進行打磨,使得拋光打磨更加容易操作,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傳送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種部分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二種部分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三種部分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板,2-傳送裝置,20-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第一皮帶輪,23-第二皮帶輪,24-第一平皮帶,25-第一軸承座,26-第一轉軸,27-第一手柄,3-第三支架,4-收集箱,5-第一支杆,6-打磨裝置,60-第四軸承座,61-第二轉軸,62-第一錐齒輪,63-第一打磨盤,64-第二軸承座,65-第三轉軸,66-第二錐齒輪,67-通孔,68-第二手柄,7-第三軸承座,8-第四轉軸,9-第二打磨盤,10-小皮帶輪,11-大皮帶輪,12-第二平皮帶,13-第二支杆,14-電機,15-轉盤,16-葉片,17-保護框,18-積灰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如圖1-5所示,包括有底板1、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收集箱4、第一支杆5和打磨裝置6,底板1頂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和收集箱4,第三支架3左側上方設有第一支杆5,第一支杆5底部設有打磨裝置6。
實施例2
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如圖1-5所示,包括有底板1、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收集箱4、第一支杆5和打磨裝置6,底板1頂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和收集箱4,第三支架3左側上方設有第一支杆5,第一支杆5底部設有打磨裝置6。
傳送裝置2包括有第一支架20、第二支架21、第一皮帶輪22、第二皮帶輪23、第一平皮帶24、第一軸承座25、第一轉軸26和第一手柄27,底板1頂部設有第一支架20和第二支架21,第一支架20位於第二支架21左方,第二支架21位於第三支架3左方,第一支架20上端設有第一皮帶輪22,第二支架21上端設有第二皮帶輪23,第一皮帶輪22和第二皮帶輪23上繞有第一平皮帶24,第二皮帶輪23正前方設有第一軸承座25,第一軸承座25上安裝有第一轉軸26,第一轉軸26後端與第二皮帶輪23連接,第一轉軸26前端設有第一手柄27。
實施例3
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如圖1-5所示,包括有底板1、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收集箱4、第一支杆5和打磨裝置6,底板1頂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和收集箱4,第三支架3左側上方設有第一支杆5,第一支杆5底部設有打磨裝置6。
傳送裝置2包括有第一支架20、第二支架21、第一皮帶輪22、第二皮帶輪23、第一平皮帶24、第一軸承座25、第一轉軸26和第一手柄27,底板1頂部設有第一支架20和第二支架21,第一支架20位於第二支架21左方,第二支架21位於第三支架3左方,第一支架20上端設有第一皮帶輪22,第二支架21上端設有第二皮帶輪23,第一皮帶輪22和第二皮帶輪23上繞有第一平皮帶24,第二皮帶輪23正前方設有第一軸承座25,第一軸承座25上安裝有第一轉軸26,第一轉軸26後端與第二皮帶輪23連接,第一轉軸26前端設有第一手柄27。
打磨裝置6包括有第四軸承座60、第二轉軸61、第一錐齒輪62、第一打磨盤63、第二軸承座64、第三轉軸65、第二錐齒輪66和第二手柄68,第一支杆5底部設有第四軸承座60,第四軸承座60上安裝有第二轉軸61,第二轉軸61上設有第一錐齒輪62,第二轉軸61下端連接有第一打磨盤63,第一打磨盤63位於第一錐齒輪62下方,第三支架3上部開有通孔67,第三支架3左側上部設有第二軸承座64,第二軸承座64位於通孔67左方,第二軸承座64上安裝有第三轉軸65,第三轉軸65穿過通孔67,第三轉軸65左端設有第二錐齒輪66,第一錐齒輪62和第二錐齒輪66嚙合,第三轉軸65右端設有第二手柄68。
實施例4
一種鞋底用拋光打磨裝置,如圖1-5所示,包括有底板1、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收集箱4、第一支杆5和打磨裝置6,底板1頂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傳送裝置2、第三支架3和收集箱4,第三支架3左側上方設有第一支杆5,第一支杆5底部設有打磨裝置6。
傳送裝置2包括有第一支架20、第二支架21、第一皮帶輪22、第二皮帶輪23、第一平皮帶24、第一軸承座25、第一轉軸26和第一手柄27,底板1頂部設有第一支架20和第二支架21,第一支架20位於第二支架21左方,第二支架21位於第三支架3左方,第一支架20上端設有第一皮帶輪22,第二支架21上端設有第二皮帶輪23,第一皮帶輪22和第二皮帶輪23上繞有第一平皮帶24,第二皮帶輪23正前方設有第一軸承座25,第一軸承座25上安裝有第一轉軸26,第一轉軸26後端與第二皮帶輪23連接,第一轉軸26前端設有第一手柄27。
打磨裝置6包括有第四軸承座60、第二轉軸61、第一錐齒輪62、第一打磨盤63、第二軸承座64、第三轉軸65、第二錐齒輪66和第二手柄68,第一支杆5底部設有第四軸承座60,第四軸承座60上安裝有第二轉軸61,第二轉軸61上設有第一錐齒輪62,第二轉軸61下端連接有第一打磨盤63,第一打磨盤63位於第一錐齒輪62下方,第三支架3上部開有通孔67,第三支架3左側上部設有第二軸承座64,第二軸承座64位於通孔67左方,第二軸承座64上安裝有第三轉軸65,第三轉軸65穿過通孔67,第三轉軸65左端設有第二錐齒輪66,第一錐齒輪62和第二錐齒輪66嚙合,第三轉軸65右端設有第二手柄68。
還包括有第三軸承座7、第四轉軸8、第二打磨盤9、小皮帶輪10、大皮帶輪11和第二平皮帶12,第三支架3左側下部設有第三軸承座7,第三軸承座7上安裝有第四轉軸8,第四轉軸8左端設有第二打磨盤9,第四轉軸8上設有小皮帶輪10,小皮帶輪10位於第二打磨盤9右側,第三轉軸65上設有大皮帶輪11,大皮帶輪11位於第二軸承座64和第二錐齒輪66之間,小皮帶輪10和大皮帶輪11上繞有第二平皮帶12。
還包括有第二支杆13、電機14、轉盤15、葉片16、保護框17和積灰框18,第三支架3右側上部設有第二支杆13,第二支杆13位於第二手柄68下方,第二支杆13底部中間設有電機14,電機14下端連接有轉盤15,轉盤15周圍設有葉片16,第二支杆13底部設有保護框17,葉片16位於保護框17內,第三支架3右側下部設有積灰框18,積灰框18位於保護框17和收集箱4之間。
收集箱4的材質為Q235鋼。
第一打磨盤63和第二打磨盤9的大小比為1:1。
工作原理:當鞋廠的工人需要對鞋底進行拋光打磨處理時,工人可以將需要處理的鞋底通過傳送裝置2傳送,工人啟動打磨裝置6對鞋底進行拋光打磨處理,然後工人可以將打磨好的鞋底放置在收集箱4內。
因為傳送裝置2包括有第一支架20、第二支架21、第一皮帶輪22、第二皮帶輪23、第一平皮帶24、第一軸承座25、第一轉軸26和第一手柄27,底板1頂部設有第一支架20和第二支架21,第一支架20位於第二支架21左方,第二支架21位於第三支架3左方,第一支架20上端設有第一皮帶輪22,第二支架21上端設有第二皮帶輪23,第一皮帶輪22和第二皮帶輪23上繞有第一平皮帶24,第二皮帶輪23正前方設有第一軸承座25,第一軸承座25上安裝有第一轉軸26,第一轉軸26後端與第二皮帶輪23連接,第一轉軸26前端設有第一手柄27,所以當工人需要使用傳送裝置2時,工人可以通過第一手柄27順時針方向轉動,使得第二皮帶輪23順時針方向轉動,使得第一皮帶輪22隨之轉動,進而使得第一平皮帶24表面的鞋底向右傳送,由此工人可以通過搖動第一手柄27自由的控制鞋底的傳送速度,便於工人打磨時拿取鞋底。
因為打磨裝置6包括有第四軸承座60、第二轉軸61、第一錐齒輪62、第一打磨盤63、第二軸承座64、第三轉軸65、第二錐齒輪66和第二手柄68,第一支杆5底部設有第四軸承座60,第四軸承座60上安裝有第二轉軸61,第二轉軸61上設有第一錐齒輪62,第二轉軸61下端連接有第一打磨盤63,第一打磨盤63位於第一錐齒輪62下方,第三支架3上部開有通孔67,第三支架3左側上部設有第二軸承座64,第二軸承座64位於通孔67左方,第二軸承座64上安裝有第三轉軸65,第三轉軸65穿過通孔67,第三轉軸65左端設有第二錐齒輪66,第一錐齒輪62和第二錐齒輪66嚙合,第三轉軸65右端設有第二手柄68,所以當工人需要使用打磨裝置6時,工人通過第二手柄68轉動帶動第二錐齒輪66轉動,第一錐齒輪62隨之轉動,使得第一打磨盤63隨之轉動,工人便可以把鞋底需要打磨的部分與第一打磨盤63接觸,轉動的第一打磨盤63可以對鞋底進行打磨,工人可以通過搖動第二手柄68更好的控制第一打磨盤63的轉速,使得鞋底打磨的更加精準合適。
因為還包括有第三軸承座7、第四轉軸8、第二打磨盤9、小皮帶輪10、大皮帶輪11和第二平皮帶12,第三支架3左側下部設有第三軸承座7,第三軸承座7上安裝有第四轉軸8,第四轉軸8左端設有第二打磨盤9,第四轉軸8上設有小皮帶輪10,小皮帶輪10位於第二打磨盤9右側,第三轉軸65上設有大皮帶輪11,大皮帶輪11位於第二軸承座64和第二錐齒輪66之間,小皮帶輪10和大皮帶輪11上繞有第二平皮帶12,當第三轉軸65轉動時,大皮帶輪11隨之轉動,進而帶動小皮帶輪10轉動,使得第二打磨盤9隨之轉動,所以工人可以多方位的對鞋底進行打磨,使得拋光打磨更加容易操作,方便快捷。
因為還包括有第二支杆13、電機14、轉盤15、葉片16、保護框17和積灰框18,第三支架3右側上部設有第二支杆13,第二支杆13位於第二手柄68下方,第二支杆13底部中間設有電機14,電機14下端連接有轉盤15,轉盤15周圍設有葉片16,第二支杆13底部設有保護框17,葉片16位於保護框17內,三支架右側下部設有積灰框18,積灰框18位於保護框17和收集箱4之間,當工人打磨完鞋底之後,鞋底上會沾有很多碎屑,所以工人可以啟動電機14,使得葉片16隨之轉動,工人可以把剛剛打磨完的鞋底放置在積灰框18內,葉片16轉動產生的風可以將鞋底上的碎屑吹落在積灰框18內,當鞋底上的碎屑被處理完之後,工人再將鞋底放入收集箱4內,使得鞋底更加乾淨整潔。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