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式檢驗及成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2:59:11 1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紡機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立式檢驗及成卷裝置。
背景技術:
驗卷機是紡織品在生產製造過程中進行表面質量檢驗和平幅捲筒的必備裝置。待檢測布料(織物)會經過驗卷機上的各個導布結構,操作者可以直接在選取合適的觀察位置並對布料進行觀察,判斷其質量是否達標。現有技術中這類裝置結構多樣,效果不一。目前的驗卷機,雖然能輔助進行布料檢驗,不過,在檢驗過程中的燈光照射均勻性、對觀察效果的輔助提升能力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可以實現進料、導送等功能,檢驗過程中能保障檢測部位的光照亮度均勻性較高,利於觀察,且檢驗過程的連續性好,能自動在檢驗後實現成卷的立式檢驗及成卷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立式檢驗及成卷裝置,包括進布對輥、主機架、卷繞架及主電機,所述主機架上設有內照明結構、檢驗副輥及檢驗主輥,主電機設置在主機架上,進布對輥包括兩個旋向相反的進布輥,兩個進布輥之間的空間為布料夾送部,其中一個進布輥由主電機帶動,進布輥、檢驗副輥及檢驗主輥均互相平行,進布對輥與檢驗副輥分處於檢驗主輥的相對兩側,卷繞架與檢驗主輥分處於檢驗副輥的相對兩側,檢驗主輥所在位置高於檢驗副輥所在位置,內照明結構處在檢驗主輥與檢驗副輥之間,內照明結構包括內照明架及設置在內照明架上的多個LED燈管,卷繞架上設有卷布電機及由卷布電機帶動的卷布輥,同時經過檢驗副輥軸線與檢驗主輥軸線的平面為檢測角度面,檢測角度面與水平面之間成50至85度角,內照明結構處在檢測角度面與進布對輥之間,主機架上設有調節氣缸及水平布置的墊板,調節氣缸包括缸體、與缸體滑動密封配合的活塞及與活塞連接的調節活塞杆,活塞的可滑動方向為上下方向,調節活塞杆上端連接活塞,調節活塞杆下端連接一用於接觸布料的蒸汽熨鬥,蒸汽熨鬥處在墊板正上方。
作為優選,所述主機架上設有進布架,進布輥設置在進布架上且進布輥與進布架轉動連接,檢驗副輥與主機架轉動連接,檢驗主輥與主機架轉動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卷布輥兩端均設有輥座,輥座上設有與卷布輥端部適配的輥孔,卷布輥一端伸入一個輥座的輥孔內,卷布輥另一端伸入另一個輥座的輥孔內,卷布輥與輥座轉動配合,卷布輥軸線水平,卷布輥軸線平行於檢驗主輥軸線,輥座通過螺釘與卷繞架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主機架上設有外照明結構,外照明結構包括連接在主機架上的外聚光罩及設置在外聚光罩內的外照明燈。
作為優選,所述卷繞架上設有若干卷繞過渡輥,卷繞過渡輥與卷繞架轉動連接,各卷繞過渡輥均與檢驗主輥平行。
作為優選,所述主機架上設有吸邊器及至少一個進布過渡輥,進布過渡輥與主機架轉動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主機架與卷繞架之間設有兩個自調節機構,主機架與兩個自調節機構之間設有一個調節過渡輥,卷繞架與兩個自調節機構之間設有一個調節過渡輥,兩個自調節機構沿著一個對稱面對稱布置,檢驗主輥軸線垂直於所述對稱面,自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機架、撥布輪、吹風機、導風葉輪、設置在調節機架上的吸風管及用於與布料底面相貼從而對布料進行支撐的導布平板,撥布輪軸線水平且垂直於檢驗主輥軸線;
在一個自調節機構中:撥布輪包括輪體及多個用於撥動導布平板上的布料以使得導布平板上的布料向著遠離對稱面方向移動的彈性撥片,彈性撥片固定在輪體的外周面上,且彈性撥片沿輪體周向均勻分布,撥布輪軸線平行於彈性撥片,導布平板上設有貫穿導布平板上、下板面的吸風孔,吸風管包括豎直布置的第一風管、水平布置的第二風管及水平布置的第三風管,第一風管上端與吸風孔連通,第一風管下端與第二風管進口連通、第二風管出口與第三風管進口連通,第三風管軸線與撥布輪軸線平行,吹風機處在第一風管內,吹風機的導風方向為第一風管上端至第一風管下端,導風葉輪處在第三風管內,且導風葉輪可相對第三風管轉動,導風葉輪的導風方向為第三風管進口至第三風管出口,導風葉輪的轉動軸線與第三風管軸線重合,第三風管內設有與導風葉輪同軸連接的主動帶輪,撥布輪上設有與撥布輪同軸連接的從動帶輪,主動帶輪軸線平行於從動帶輪軸線,一根首尾閉合的傳動皮帶繞過主動帶輪與從動帶輪,傳動皮帶穿過第三風管的管壁;
兩個自調節機構中的兩個撥布輪旋向相反,調節過渡輥最低處低於導布平板頂面,調節過渡輥最低處低於檢驗副輥最低處,調節過渡輥軸線水平。
作為優選,在一個自調節機構中:所述導布平板旁設有用於嚮導布平板上的布料吹氣的吹氣嘴,吹氣嘴上設有連接氣管,連接氣管一端與吹氣嘴連通,連接氣管另一端與第三風管出口連通,吹氣嘴通過嘴連杆固定在調節機架上。
作為優選,在一個自調節機構中:調節機架上設有若干調節過渡帶輪,傳動皮帶繞過所有調節過渡帶輪。
作為優選,所述主機架與卷繞架之間設有兩個沿所述稱對稱面對稱布置的橫移裝置,橫移裝置與自調節機構一一對應,橫移裝置包括電動滑軌及與電動滑軌匹配的電動滑塊,電動滑塊的可滑動方向與所述稱對稱面垂直,在互相對應的橫移裝置與自調節機構中:自調節機構設置在電動滑塊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可以實現進料、導送等功能,檢驗過程中能保障檢測部位的光照亮度均勻性較高,利於觀察,且檢驗過程的連續性好,能自動在檢驗後實現成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自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兩個自調節機構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導風葉輪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進布架1、進布輥11、主機架2、檢驗主輥21、檢驗副輥22、吸邊器23、進布過渡輥24、卷繞架3、卷布輥31、卷繞過渡輥32、輥座33、內照明結構4、內照明架41、LED燈管42、調節過渡輥5、外照明結構6、外聚光罩61、自調節機構7、調節機架71、撥布輪72、輪體721、彈性撥片722、吸風管73、第一風管731、第二風管732、第三風管733、導布平板74、吸風孔741、導風葉輪75、主動帶輪761、從動帶輪762、傳動皮帶763、調節過渡帶輪76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立式檢驗及成卷裝置,包括進布對輥、主機架2、卷繞架3及主電機,所述主機架上設有內照明結構4、檢驗副輥22及由主電機帶動的檢驗主輥21,主電機設置在主機架上,進布對輥包括兩個旋向相反的進布輥11,兩個進布輥之間的空間為布料夾送部,其中一個進布輥由主電機帶動,進布輥、檢驗副輥及檢驗主輥均互相平行,進布對輥與檢驗副輥分處於檢驗主輥的相對兩側,卷繞架與檢驗主輥分處於檢驗副輥的相對兩側,檢驗主輥所在位置高於檢驗副輥所在位置,內照明結構處在檢驗主輥與檢驗副輥之間,內照明結構包括內照明架41及設置在內照明架上的多個LED燈管42,卷繞架上設有卷布電機及由卷布電機帶動的卷布輥31,同時經過檢驗副輥軸線與檢驗主輥軸線的平面為檢測角度面,檢測角度面與水平面之間成50至85度角,內照明結構處在檢測角度面與進布對輥之間,主機架上設有調節氣缸及水平布置的墊板,調節氣缸包括缸體、與缸體滑動密封配合的活塞及與活塞連接的調節活塞杆,活塞的可滑動方向為上下方向,調節活塞杆上端連接活塞,調節活塞杆下端連接一用於接觸布料的蒸汽熨鬥,蒸汽熨鬥處在墊板正上方。
所述主機架上設有進布架1,進布輥設置在進布架上且進布輥與進布架轉動連接,檢驗副輥與主機架轉動連接,檢驗主輥與主機架轉動連接。所述卷布輥兩端均設有輥座33,輥座上設有與卷布輥端部適配的輥孔,卷布輥一端伸入一個輥座的輥孔內,卷布輥另一端伸入另一個輥座的輥孔內,卷布輥與輥座轉動配合,卷布輥軸線水平,卷布輥軸線平行於檢驗主輥軸線,輥座通過螺釘與卷繞架連接。
布料從進布輥處進入,經過布料夾送部、然後依次繞過檢驗主輥、檢驗副輥、各站臺過渡輥下部,最後卷繞至卷布輥。布料夾送部可以夾著布料使其前進,布料經過兩個進布輥之間時與兩個進布輥均發生摩擦,一個進布輥主動旋轉並提供動力,另一個進步輥被動旋轉,由於兩個進步輥旋向相反,因此可帶動布料不斷前進,起到導送和保持進料穩定的效果。由於布料持續前進,所以操作者可持續進行布料質量的檢驗(觀察經緯線是否缺失、是否有表面破損等),而後方的卷布輥,則可以將檢驗過的布料自動卷繞起來,使其成卷,利於收藏及後續使用(收卷完成後,直接拆下卷布輥即可)。多個LED燈管可以直接為布料提供光照(LED燈管可以照射到檢驗主輥與檢驗副輥之間的某一段布料上,該位置處亮度最強,適合進行觀察,可選為檢驗位置)。操作者可以置身於主機架旁,直接觀察經過檢驗位置的布料(內照明結構從布料背面進行照射,操作者從布料正面進行觀察),且由於不是傳統的日光燈等光源,而是利用LED光源,保障了檢驗位置的光照更為均勻,利於進行觀察和檢驗。此外,若布料過皺,則在布料前進過程中,可以讓布料經過墊板頂面與蒸汽熨鬥之間,並讓調節氣缸帶動蒸汽熨鬥下移,使蒸汽熨鬥將布料壓在墊板上(不要完全壓死,能起到熨燙效果即可),如此一來,經過蒸汽熨鬥的布料會變得較為平整。如此既利於觀察檢驗(優選布料在達到檢驗位置前,先經過蒸汽熨鬥,如此可以在檢驗前先讓布料變得較為平整),又利於保障最後的成卷質量。還需強調的是,蒸汽熨鬥及墊板的位置不要影響到LED光源對檢驗主輥與檢驗副輥之間布料的照射。
所述主機架上設有外照明結構6,外照明結構包括連接在主機架上的外聚光罩61及設置在外聚光罩內的外照明燈。外照明結構可以從外部提供光照,幫助操作者更清楚地觀察布料表面。
所述卷繞架上設有若干卷繞過渡輥32,卷繞過渡輥與卷繞架轉動連接,各卷繞過渡輥均與檢驗主輥平行。布料從卷繞架之前的輸送工位送至卷繞架後,可以繞過幾個卷繞過渡輥後,再卷繞至卷布軸上。卷繞過渡輥可以選擇性使用,只要能保障布料張緊程度合適,布料能順利前進即可。
所述主機架上設有吸邊器23及至少一個進布過渡輥24,進布過渡輥與主機架轉動連接。吸邊器屬現有技術,在此設置吸邊器主要是為了維持布料前進過程中的穩定性(如防止布料向外飄),進布過渡輥則起到輔助導向的作用。
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基本結構與實施方式同實施例1,其不同之處在於,如圖2至圖5中所示,所述主機架與卷繞架之間設有兩個自調節機構7,主機架與兩個自調節機構之間設有一個調節過渡輥5,卷繞架與兩個自調節機構之間設有一個調節過渡輥,兩個自調節機構沿著一個對稱面對稱布置,檢驗主輥軸線垂直於所述對稱面,自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機架71、撥布輪72、吹風機、導風葉輪75、設置在調節機架上的吸風管73及用於與布料底面相貼從而對布料進行支撐的導布平板74,撥布輪軸線水平且垂直於檢驗主輥軸線;
在一個自調節機構中:撥布輪包括輪體721及多個用於撥動導布平板上的布料以使得導布平板上的布料向著遠離對稱面方向移動的彈性撥片722,彈性撥片固定在輪體的外周面上,且彈性撥片沿輪體周向均勻分布,撥布輪軸線平行於彈性撥片,導布平板上設有貫穿導布平板上、下板面的吸風孔741,吸風管包括豎直布置的第一風管731、水平布置的第二風管732及水平布置的第三風管733,第一風管上端與吸風孔連通,第一風管下端與第二風管進口連通、第二風管出口與第三風管進口連通,第三風管軸線與撥布輪軸線平行,吹風機處在第一風管內,吹風機的導風方向為第一風管上端至第一風管下端,導風葉輪處在第三風管內,且導風葉輪可相對第三風管轉動,導風葉輪的導風方向為第三風管進口至第三風管出口,導風葉輪的轉動軸線與第三風管軸線重合,第三風管內設有與導風葉輪同軸連接的主動帶輪761,撥布輪上設有與撥布輪同軸連接的從動帶輪762,主動帶輪軸線平行於從動帶輪軸線,一根首尾閉合的傳動皮帶763繞過主動帶輪與從動帶輪,傳動皮帶穿過第三風管的管壁;
兩個自調節機構中的兩個撥布輪旋向相反,調節過渡輥最低處低於導布平板頂面,調節過渡輥最低處低於檢驗副輥最低處,調節過渡輥軸線水平。
導風葉輪可相對第三風管轉動的形式多樣,舉一個例子:第三風管內設有與第三風管固定的固定環,導風葉輪上設有與導風葉輪同軸連接的輪軸,輪軸與固定環轉動連接。布料在卷繞至卷布輥前,是被各種導布結構(如進布過渡輥、卷繞過渡輥等)帶動前進的,在本實施例中,布料繞過檢驗副輥後,還需要繞過自調節機構與主機架之間的調節過渡輥的底部、再經過導布平板頂面,再繞過自調節機構與卷繞架之間的調節過渡輥的底部,然後才會進入卷繞架處(最終達到卷布輥)。而在收攏成卷時,難免會出現布料跑偏過多的狀況,此時若繼續卷繞布料,則會導致最終形成的布料卷不均勻、褶皺嚴重,甚至在卷繞時會由於兩側拉力過於不對稱而導致布料被拉損。而在本實施例中,布料在成卷前會經過兩個對稱的自調節機構,布料貼著導布平板前進。布料兩側分別處在兩個吸風孔上方,但不完全蓋住兩個吸風孔。在導風機的作用下,空氣從吸風孔被吸入,經第一風管、第二風管、第三風管後排出。在此過程中,導風葉輪被氣流吹動,並通過主動帶輪、傳動皮帶、從動帶輪帶動撥布輪轉動,從而撥布輪上的彈性片可以持續對布料進行撥動,又由於兩個撥布輪旋向相反,所以兩個撥布輪提供的撥動力正好反向(技術方案中記載,在一個自調節機構中:撥布輪包括輪體及多個用於撥動導布平板上的布料以使得導布平板上的布料向著遠離對稱面方向移動的彈性撥片,所以在圖4視角中,左邊的撥布輪順時針轉動,右邊的撥布輪逆時針轉動)。
工作時,開啟兩個導風機(兩個導風機轉速相同),當布料偏移較少時,兩個吸風孔上方被布料蓋住的範圍基本一致,所以兩個吸風孔的進風口徑基本一致。此時,在兩個導風機的作用下,兩個吸風管內氣流流速相同,而氣流會吹動導風葉輪,因此此時兩個導風葉輪轉速也基本一致。從而被導風葉輪帶動的兩個撥布輪轉速也基本一致,此時導風葉輪上的彈性片對布料的撥動力基本一致,布料只會在左右方向(左右方向垂直於導布平板上的布料前進方向,左右方向平行於水平面)上來回微小移動(之所以會來回微小移動,是因彈性片對布料的撥動不是連續的,一個撥布輪上的彈性片接觸布料時,另一個撥布輪上的彈性片可能不接觸布料,不過對於任一撥布輪來說,撥布輪上的彈性片接觸布料的時間間隔很短,所以布料來回移動的幅度很微小),此時可認為處在「合格狀態」(布料處在允許偏移的範圍內),此時卷布輥上可正常成卷。
當布料出現較大的偏移時,兩個吸風孔上方被布料蓋住的範圍也會有較大的不同(布料向著一側偏移,則該側吸風孔被布料蓋住的更多,另一側吸風孔被布料蓋住的更少)。此時,由於兩個吸風管的進風量產生明顯區別,所以即使導風機轉速相同,兩個吸風管內氣流流速還是會有很大區別,所以兩個導風葉輪轉速不同、兩個撥布輪轉速不同。布料偏向哪一側較多,該側的吸風管的進風量就越小,該側的導風葉輪轉速、撥布輪轉速就越小,反之,另一側的撥布輪轉速就越大,所以布料在整體上會被另一側的撥布輪撥向另一側,從而可自動實現布料位置的校正。一旦校正到位後,布料又會達到如前所述的「合格狀態」。
在一個自調節機構中:所述導布平板旁設有用於嚮導布平板上的布料吹氣的吹氣嘴,吹氣嘴上設有連接氣管,連接氣管一端與吹氣嘴連通,連接氣管另一端與第三風管出口連通,吹氣嘴通過嘴連杆固定在調節機架上。第三風管出口排出的風,不是直接排到外界,而是通過連接氣管、吹氣嘴吹至導布平板上的布料上,從而可將布料上的灰塵等雜質吹走,保障成卷質量,且提高了氣流利用率。一般來說,吹灰動作只需要在布料單面進行即可,因為絕大部分布料是可以透過空氣的。如果布料不透氣,那麼也可以根據需求在檢驗位置處的布料底部同樣設置上述吹氣嘴,並通過額外的連接氣管將布料底部的吹氣嘴與第三風管出口也連通起來即可。
在一個自調節機構中:調節機架上設有若干調節過渡帶輪764,傳動皮帶繞過所有調節過渡帶輪。過渡帶輪可以改變傳動皮帶的走向,避免傳動皮帶與其它結構之間發生幹涉。過渡帶輪的設置位置和數目,則可以根據實際結構位置和需求而定。
所述主機架與卷繞架之間設有兩個沿所述稱對稱面對稱布置的橫移裝置,橫移裝置與自調節機構一一對應,橫移裝置包括電動滑軌及與電動滑軌匹配的電動滑塊,電動滑塊的可滑動方向與所述稱對稱面垂直,在互相對應的橫移裝置與自調節機構中:自調節機構設置在電動滑塊上。待檢布料寬度與上一次檢驗布料寬度不同時,本發明可以進行適應性調節,只要讓兩個滑塊滑動,帶動兩個自調節機構靠近或遠離,從而調節至合適的位置即可(布料可以遮住吸風孔的一部分,但不完全蓋住吸風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