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控救生服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2:57:56 1
專利名稱:電控救生服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救生服。
背景技術:
現有的救生衣只能供人們漂浮在水面上,當人們需要進行水下作業、潛泳等活動時,現有的救生衣無法發揮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救生衣的局限性,而提供一種既能進行正常的水中、水下活動,在一旦遇到危險時,又能使人體浮出水面的救生衣。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它具有可充氣的雙層密封救生衣,雙層密封救生衣上裝配有功能啟動盒,功能啟動盒內裝有充電電池,充電電池通過繼電器、電力高壓包給電動機供電,電動機連接充氣缸內的曲軸連杆機構,充氣缸的進氣口通過塑管接有浮力進氣球,充氣缸的出氣口與高壓氣泵的進氣口相連,高壓氣泵的高氣壓閥管與雙層密封救生衣的進氣閥相連。雙層密封救生衣的下部裝有安全叉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當人們在水中遇到險情時,打開啟動盒開關,使啟動盒內的設備作功,便可產生氣體並且迅速輸入到雙層密封救生衣內,將人體在幾秒鐘之內託起浮出水面。操作簡便,效果可靠。
圖1為本發明雙層密封救生衣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功能啟動盒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1、圖2,本發明具有可充氣的雙層密封救生衣1,雙層密封救生衣1上裝配有功能啟動盒17,功能啟動盒17可置於雙層密封救生衣1的前方、腰部或後部等任何操作方便的位置。功能啟動盒17內裝有充電電池18,充電電池18通過繼電器21、電力高壓包22給電動機23供電,電動機23連接充氣缸24內的曲軸連杆機構6,充氣缸24的進氣口通過塑管12接有浮力進氣球9,充氣缸24的出氣口與高壓氣泵7的高氣壓閥管25相連,高壓氣泵7的出氣口與雙層密封救生衣1的進氣閥5相連,雙層密封救生衣1的下部裝有安全叉帶3。
充氣缸24的進氣口處通過一個三通進氣閥13及呼吸塑管15接有呼吸器14。使用時將呼吸器14罩於面部,可讓人在水下呼吸。浮力進氣球9上裝有網狀氣窗10,網狀氣窗10後面是彈力塑片,可防止水進入浮力進氣球9。
本產品的使用方法在未下水作業時,首先將功能啟動盒17的盒蓋拉開,將已充電的充電電池嵌入功能啟動盒17內,再將功能啟動盒蓋插上,使功能啟動盒17保持整體密封,不能滲水,否則無法工作。然後將雙層密封救生衣1穿上,拉緊功能啟動盒17的挎扣帶2,使安全叉帶3系在兩腿內側,保持均衡。同時,檢查進氣閥5和排氣閥8是否擰緊,將功能啟動盒17挎扣在功能啟動盒挎扣4上,將浮力進氣球9的捆帶鬆開。使之在下水時自然浮在水面,然後戴上呼吸器14,使之在水下呼吸自由。最後,在下水前必須把啟動開關20打開,使整體進入最佳工作狀態。
當人在潛泳或水下作業時遇到險性,只需人用手一摸啟動功能鍵19,其整個功能啟動盒17內立刻作功,充電電池18的電力迅速經啟動開關20及各配套電器,輸入電機23,充氣缸24內的曲軸連杆機構6作功,將氣體輸入高氣壓泵7,使氣體在高壓時迅速輸入雙層密封救生衣1內,使其隆起,將人體在幾秒鐘之內託起浮出水面。
當功能啟動盒內17作功,及水下處於呼吸狀態時,其浮力氣泡9內的彈力塑片11迅速向內彎起,使氣體塑管12輸入,供充氣和呼吸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控救生服,其特徵在於它具有可充氣的雙層密封救生衣(1),雙層密封救生衣(1)上裝配有功能啟動盒(17),功能啟動盒(17)內裝有充電電池(18),充電電池(18)通過繼電器(21)、電力高壓包(22)給電動機(23)供電,電動機(23)連接充氣缸(24)內的曲軸連杆機構(6),充氣缸(24)的進氣口通過塑管(12)接有浮力進氣球(9),充氣缸(24)的出氣口與高壓氣泵(7)的高氣壓閥管(25)相連,高壓氣泵(7)的出氣口與雙層密封救生衣(1)的進氣閥(5)相連,雙層密封救生衣(1)的下部裝有安全叉帶(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控救生服,其特徵在於充氣缸(24)的進氣口通過呼吸塑管(15)接有呼吸器(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控救生服,其特徵在於浮力進氣球(9)上裝有網狀氣窗(10),網狀氣窗(10)後面是彈力塑片(11)。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救生服。它具有可充氣的雙層密封救生衣,雙層密封救生衣上裝配有功能啟動盒,功能啟動盒內裝有充電電池,充電電池通過繼電器、電力高壓包給電動機供電,電動機連接充氣缸內的曲軸連杆機構,充氣缸的進氣口通過塑管接有浮力進氣球,充氣缸的出氣口與高壓氣泵的進氣口相連,高壓氣泵的高氣壓閥管與雙層密封救生衣的進氣閥相連。雙層密封救生衣的下部裝有安全叉帶。當人們在水中遇到險情時,打開啟動盒開關,使啟動盒內的設備作功,便可產生氣體並且迅速輸入到雙層密封救生衣內,將人體在幾秒鐘之內託起浮出水面。操作簡便,效果可靠。
文檔編號B63C9/00GK1631730SQ200310110700
公開日2005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4日
發明者陶振強 申請人:陶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