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9:51:06 2
專利名稱: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能量回收再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工業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低溫廢熱,如各種燃燒爐的煙道氣、工業生產中 冷卻水、石油開採中的伴生水、火電廠及核電廠汽輪機排出的乏汽等,其中包 含大量熱量,產生上述廢熱的同時又伴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的產生, 大氣溫度逐年升高。大氣中蘊含巨大的低品位熱量,可是,目前利用的手段及 方法有限。現在,為了回收這些低品位的熱量,人們發明了風源熱泵用於供暖, 發明了傳統意義上的風能發電機,利用風能進行發電。但利用率很低、溫室效 應仍在加劇、各種生產過程存在大量消耗有型能源。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汙染環境、能夠將大氣中的能量和工 業過程中排斥的乏汽充分回收再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這種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 動力供應系統包括馬達,其特徵在於馬達同時至少與兩組由介質管道連通 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壓縮機和蒸發一冷凝器相連;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 器與蒸發 一冷凝器之間的介質管道上裝有膨脹閥,它通過毛細管與裝在壓縮介 質熱交換器與壓縮機之間的介質管道上的感溫探頭連接;並且每組的蒸發一冷 凝器上均並聯有能量回收裝置;即每組中的能量回收裝置通過與其相連通的兩 個連接管分別與所在組蒸發一冷凝器相連通的上輸入管和氣體輸送管相連,馬 達通過氣體輸送管與每組中的蒸發一冷暖器相連通,通過乏汽管路與每組中的 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通;在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 管上均裝有液體增壓泵;每組中與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均 與液體輸送管相連通,液體輸送管與上輸入管相連;與電源線相連的控制 櫃通過控制線及電源線束與每個壓縮機、膨脹閥、馬達、液體增壓泵連接。
所述的能量回收裝置為風能回收表冷器,在風能回收表冷器處裝有風機;風機 通過控制線及電源線束與控制櫃相連。
所述的能量回收裝置由風能回收表冷器和一個與其相連的風源熱泵系統組成,風源熱泵系統由熱交換器、壓縮機、電子膨脹閥和感溫探頭組成;風能回收表 冷器通過兩條冷媒管道與風源熱泵系統中的熱交換器相連;其中一條冷媒管道 上裝有感溫探頭和壓縮機,另一條冷媒管道上裝有電子膨脹閥,電子膨脹閥通 過毛細管與感溫探頭相連;風源熱泵系統中的熱交換器分別通過與其相連通的 兩個連接管分別與所在組蒸發一冷凝器相連通的上輸入管和氣體輸送管相連, 在風能回收表冷器處裝有風機,風機和風源熱泵系統中的壓縮機、電子膨脹閥 及感溫探頭均通過控制線及電源線束與控制櫃相連。
在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上裝有補液管,補液 管位於該組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與液體增壓泵之間。
這種系統,有多組由壓縮介質熱交換器、壓縮機、膨脹閥、蒸發一冷凝器 所組成,並且每組的蒸發一冷凝器上均並聯有能量回收裝置;這些能量回收裝 置均使其所回收的大氣中的能量和工業過程中排斥的乏汽得到利用,另外驅動 馬達旋轉後的乏汽進入壓縮介質熱交換器被提取的乏汽的熱量經過壓縮機提升 後進入蒸發一冷凝器也被進一步加熱被增溫、膨脹後進入馬達,被再利用,因 此該系統不僅使系統內的剩餘能量及外界的能量得以利用,由於它有並聯的多 組能量回收裝置,因此能量回收利用量大。該系統還具有不汙染環境、結構緊 湊的優點。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 一種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包括馬達2,馬達2同 時與兩組由介質管道連通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壓縮機和蒸發一冷凝器相連; 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與蒸發一冷凝器4之間的介質管道16上均裝有 膨脹閥17,它均通過毛細管18與裝在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與壓縮機14之間的 介質管道12上的感溫探頭1連接;並且每組的蒸發一冷凝器4上均並聯有能量 回收裝置;本實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裝置為風能回收表冷器6,風能回收表冷器6 上有與其相連通的前後兩個連接管3b和5b,每組中的前連接管3b與所在組的蒸 發一冷凝器相連通的氣體輸送管3相連,後連接管5b與所在組的蒸發一冷凝器 相連通的上輸入管5相連,馬達2通過氣體輸送管3與每組中的蒸發一冷暖器4相連通,通過乏汽管路11及乏汽支管llb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相連 通;在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7上均裝有液體增壓 泵8;每組中與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7均與液體輸送管20 相連通,液體輸送管20與上輸入管5相連。每組中的風能回收表冷器6處均裝 有風機9。風機9均通過控制線23及電源線束與控制櫃21相連接。
與電源線22相連的控制櫃21通過控制線23及電源線束與每個壓縮機14、 膨脹閥17、馬達2、液體增壓泵8連接。
實施例2:本實施例包括馬達2,馬達2同時與兩組由介質管道連通的壓縮 介質熱交換器、壓縮機和蒸發一冷凝器相連;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與 蒸發一冷凝器4之間的介質管道16上均裝有膨脹閥17,它均通過毛細管18與 裝在壓縮介質熱交換器IO與壓縮機14之間的介質管道12上的感溫探頭1連接; 並且每組的蒸發一冷凝器4上均並聯有能量回收裝置;本實施例中的能量回收 裝置由風能回收表冷器6和一個與其相連的風源熱泵系統Z組成,風源熱泵系統 Z由熱交換器23Z、壓縮機14Z、電子膨脹閥17Z和感溫探頭20Z組成;風能回 收表冷器6通過兩條冷媒管道15Z和16Z與熱泵中的熱交換器23Z相連;其中一 條冷媒管道15Z上裝有感溫探頭20Z和壓縮機14Z,另一條冷媒管道15Z上裝有 電子膨脹閥17Z,電子膨脹閥17Z通過毛細管18Z與感溫探頭20Z相連;熱泵Z 中的熱交換器23Z上有與其相連通兩個連接管3b和5b,每組中的一個連接管3b 與所在組的蒸發一冷凝器相連通的氣體輸送管3相連,另一個連接管5b與所在 組的蒸發一冷凝器相連通的上輸入管5相連,馬達2通過氣體輸送管3與每組 中的蒸發一冷暖器4相連通,通過乏汽管路11及乏汽支管llb與每組中的壓縮 介質熱交換器10相連通;在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相連的液體輸送 支管7上均裝有液體增壓泵8;每組中與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相連的液體輸送 支管7均與液體輸送管20相連通,液體輸送管20與上輸入管5相連。每組中 的風能回收表冷器6處均裝有風機9。
與電源線22相連的控制櫃21通過控制線23及電源線束與每個壓縮機14、 膨脹閥17、馬達2、液體增壓泵8連接。每組並聯的能量回收裝置中的風機9、 壓縮機14z、膨脹閥17z均通過控制線23及電源線束與控制櫃21相連接。
上述實施例中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7上也 可安裝補液管,補液管位於壓縮介質熱交換器10與液體增壓泵8之間。本實用新型中的能量回收裝置可為流體熱量換熱器,如風能回收表冷器, 也可以是列管式或板式或套管式等形式的換熱設備。
各實施例中的控制櫃22可以安裝於馬達2旁,也可選擇適當的安裝位置。 介質管道內充有適量的C02、 F^a或其它壓縮介質。
為了整齊美觀,本系統中的構件可裝配在一個機箱內,形成一個整機。
根據發電能力的大小、工藝設計、控制運行等的需要,馬達還可以同時與3 一5組或更多組由介質管道連通的乏汽蒸發器、壓縮機和冷凝器相連。連接方式 及每組的結構可以與實施例1或2相同。
上述實施例中的蒸發—冷凝器是熱交換設備。
權利要求1、一種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包括馬達,其特徵在於馬達同時至少與兩組由介質管道連通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壓縮機和蒸發—冷凝器相連;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與蒸發—冷凝器之間的介質管道上裝有膨脹閥,它通過毛細管與裝在壓縮介質熱交換器與壓縮機之間的介質管道上的感溫探頭連接;並且每組的蒸發—冷凝器上均並聯有能量回收裝置;即每組中的能量回收裝置通過與其相連通的兩個連接管分別與所在組蒸發—冷凝器相連通的上輸入管和氣體輸送管相連,馬達通過氣體輸送管與每組中的蒸發—冷暖器相連通,通過乏汽管路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通;在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上均裝有液體增壓泵;每組中與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均與液體輸送管相連通,液體輸送管與上輸入管相連;與電源線相連的控制櫃通過控制線及電源線束與每個壓縮機、膨脹閥、馬達、液體增壓泵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能量回收裝置為風能回收表冷器,在風能回收表冷器處裝有風機;風機 通過控制線及電源線束與控制櫃相連。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能量回收裝置由風能回收表冷器和一個與其相連的風源熱泵系統組成, 風源熱泵系統由熱交換器、壓縮機、電子膨脹閥和感溫探頭組成;風能回收表 冷器通過兩條冷媒管道與風源熱泵系統中的熱交換器相連;其中一條冷媒管道 上裝有感溫探頭和壓縮機,另一條冷媒管道上裝有電子膨脹閥,電子膨脹閥通 過毛細管與感溫探頭相連;風源熱泵系統中的熱交換器分別通過與其相連通的 兩個連接管分別與所在組蒸發一冷凝器相連通的上輸入管和氣體輸送管相連, 在風能回收表冷器處裝有風機,風機和風源熱泵系統中的壓縮機、電子膨脹閥 及感溫探頭均通過控制線及電源線束與控制櫃相連。
4、 根據權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其 特徵在於在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上裝有補液管, 補液管位於該組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與液體增壓泵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能量充分回收利用的動力供應系統包括馬達,馬達同時至少與兩組由介質管道連通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壓縮機和蒸發-冷凝器相連;每組的蒸發-冷凝器上均並聯有能量回收裝置;馬達通過氣體輸送管及乏汽管路與每組中的蒸發-冷暖器及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通,與每組中的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上均裝有液體增壓泵;每組中與壓縮介質熱交換器相連的液體輸送支管均與液體輸送管相連通,液體輸送管與上輸入管相連;控制櫃與每個壓縮機、膨脹閥、馬達、液體增壓泵連接。該系統不僅使系統內的剩餘能量及外界的能量得以利用,由於它有並聯的多組能量回收裝置,因此能量回收利用量大。
文檔編號F01K17/06GK201242316SQ20082014814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23日
發明者劉中敏, 華 李, 陳萬仁, 魏新利 申請人:河南瑞邦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