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快速更換模具的夾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01:25: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快速更換模具的夾具。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模具安裝基本上都是通過螺栓固定在工作檯上,這樣每次更換模具的時候,都需要先拆卸螺栓,工藝過程比較複雜,這樣造成拆裝起來也不太方便,同時安裝結構也不穩定,不僅極大地增加了人力,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可快速更換模具的夾具。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可快速更換模具的夾具,包括有第一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上設置有第二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之間設置有用於容置模具的夾持容腔,所述第一夾持部上設置有防止模具移動的第一定位容腔,所述第一定位容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取放模具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夾持部上設置有防止模具移動的第二定位容腔,所述第二定位容腔也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取放模具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或第二夾持部上活動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用於固定模具的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一端活動設置於所述第一夾持部或第二夾持部上,所述固定塊的另一端通過轉動的方式能夠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出口處從而防止模具從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中脫落,當固定塊的另一端通過轉動的方式沒有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出口處時,模具能夠從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中抽出。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夾持部包括有一上夾板,所述上夾板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一定位塊,且若干個第一定位塊相互環繞形成第一定位容腔,所述第二夾持部包括有一下夾板,所述下夾板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二定位塊,且若干個第二定位塊相互環繞形成第二定位容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若干個第一定位塊中,相鄰兩個第一定位塊之間設置有便於定位的第一槽體和第一突起, 且所述第一槽體和第一突起其一設置於其中一個第一定位塊上,另一設置於另一個第一定位塊上,且在若干個第二定位塊中,相鄰兩個第二定位塊上分別設置有便於定位的第二槽體和第二突起,且所述第二槽體和第二突起其一設置於其中一個第二定位塊上,另一設置於另一個第二定位塊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定位塊通過螺母固定在所述上夾板上,所述第二定位塊同樣通過螺母固定在所述下夾板上。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固定塊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塊或所述第二定位塊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上分別樞接有兩個固定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夾具的第一夾持部上設置有第二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之間設置有用於容置模具的夾持容腔,所述第一夾持部上設置有防止模具移動的第一定位容腔,所述第一定位容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取放模具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夾持部上設置有防止模具移動的第二定位容腔,所述第二定位容腔也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取放模具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或第二夾持部上活動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用於固定模具的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一端活動設置於所述第一夾持部或第二夾持部上,所述固定塊的另一端通過轉動的方式能夠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出口處從而防止模具從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中脫落,當固定塊的另一端通過轉動的方式沒有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出口處時,模具能夠從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中抽出,這樣不但工藝過程簡單,同時安裝結構穩定,使得更換模具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不僅減少了大量的人力,同時也極大地節約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模具被鎖定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模具被解除鎖定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模具被解除鎖定狀態的分解示意圖一;
圖4是本實用新型模具被解除鎖定狀態的分解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4,一種可快速更換模具的夾具,首先包括有第一夾持部1,在第一夾持部1上設置有第二夾持部2,且在第一夾持部1和第二夾持部2之間設置有用於容置模具的夾持容腔13,在第一夾持部1上設置有防止模具移動的第一定位容腔6,在第一定位容腔6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取放模具的第一通道16,本實用新型優選把第一通道16的數量設置為一個,當然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不同數量的第一通道16,所述第二夾持部2上設置有防止模具移動的第二定位容腔9,所述第二定位容腔9也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取放模具的第二通道17,在第一夾持部1和/或第二夾持部2上活動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用於固定模具的固定塊3,把固定塊3的一端活動設置於所述第一夾持部1或第二夾持部2上,該固定塊3的另一端通過轉動的方式能夠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道16或第二通道17的出口處從而防止模具從所述第一通道16或第二通道17中脫落,當固定塊3的另一端通過轉動的方式沒有延伸到所述第一通道16或第二通道17的出口處時,模具能夠從所述第一通道16或第二通道17中抽出,這樣不但工藝過程簡單,同時安裝結構穩定,使得更換模具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不僅減少了大量的人力,同時也極大地節約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參照圖1~圖4,該第一夾持部1包括有一上夾板4,在上夾板4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一定位塊5,且該若干個第一定位塊5相互環繞形成第一定位容腔6,該第二夾持部2包括有一下夾板7,在下夾板7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二定位塊8,且該若干個第二定位塊8相互環繞形成第二定位容腔9,這樣使得模具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都被牢牢的鎖定在夾持容腔13內。
參照圖1~圖4,且在若干個第一定位塊5中,相鄰第一定位塊5上分別設置有便於定位的第一槽體10和第一突起11, 且所述第一槽體10和第一突起11其一設置於其中一個第一定位塊5上,另一設置於另一個第一定位塊5上,且在若干個第二定位塊8中,相鄰第二定位塊8之間也分別設置有便於定位的第二槽體12和第二突起14,且所述第二槽體12和第二突起14其一設置於其中一個第二定位塊8上,另一設置於另一個第二定位塊8上,這樣可以使得相鄰第一定位塊5之間和相鄰第二定位塊8之間能夠快速定位連接且分別形成第一定位容腔6和第二定位容腔9。
參照圖1~圖3,在這裡,優選地是把固定塊3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塊5或所述第二定位塊8上,當然本技術方案並不限定固定塊3是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塊5或所述第二定位塊8上,只要以基本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了相同的技術效果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參照圖3~圖4,該第一定位塊5通過螺母15固定在所述上夾板4上,且第二定位塊8同樣通過螺母15固定在所述下夾板8上,這樣使得本技術方案結構簡單並且穩定。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