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平面工件的機械加工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07:45:52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平面工件的機械加工的裝置,該裝置包括機座,該機座具有用於平面工件的支承面;能夠相對於支承面移動的加工頭,該加工頭具有用於工件的機械加工的工件以及配備有壓板的壓具,通過壓板將工件朝支承面擠壓。這種裝置從de102008014358a1中已知。
背景技術:
這種裝置特別地有利於安裝板的批量生產,如將其用於開關箱的內部結構。電子開關箱配件根據分布模型布置在安裝板上,該分布模型例如能夠從熱學角度或從布線路徑上最優化。藉助根據本發明的裝置,能夠根據分布模型在安裝板中設置有利於電子構件的安裝及其散熱的孔和凹口等。
為了安裝板的加工,包括工件(例如銑刀)的加工頭被引導至該工件上。在諸如安裝板的平面工件的情況下,可能在機械加工時發生工件的鼓起或產生震動,這對工件的使用壽命及可實現的工件進給速度有負面影響。所產生的震動通常還會導致噪音。
為了避免發生鼓起和震動,從de102008014358a1已知,將加工頭配備壓具,該壓具具有壓板,通過壓板將工件朝支承面擠壓。平面工件通常用固定爪固定在機座上,該固定爪接合在工件的邊緣區域上。從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壓板具有以下缺點,即當加工頭在邊緣區域加工工件時,壓板可能與固定爪碰撞。因此,從現有技術中已知的裝置不能在工件的邊緣區域對工件進行加工。所以,在實踐中常見的是,將壓板在工件的邊緣區域中從工件抬高,使得能夠越過固定爪,而不發生固定爪與壓板的碰撞。不過這又會造成工件在該加工程序中振動或鼓起,並導致上述負面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改進這種裝置,使其能夠在保持有效的減振的條件下在邊緣區域加工工件。
根據本發明,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徵的裝置來實現上述目的。從屬權利要求分別是本發明的有利實施方式。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特徵在於,壓板被實施為多個部分,優選為兩個部分,其中壓板部件中的至少一個能夠相對於至少另外一個壓板部件在壓緊位置和鬆開位置中來回移動,其中在壓緊位置中,壓板部件在工件置於支承面上的情況下將工件朝著支承面擠壓,而在鬆開位置中,壓板部件在工件置於支承面上的情況下與工件具有最小間距。
對現有技術中已知的裝置而言,最多當壓板完全從工件抬高時,能夠在邊緣區域加工工件,這會導致工件的震動。而根據本發明的裝置允許,通過僅將在邊緣區域可能與固定爪或類似構件碰撞的壓板部件從工件抬高,使壓板的至少一個部分還能夠在邊緣區域將工件朝支承面擠壓。從而實現在不需要將壓板完全從工件抬高的情況下,使用根據本發明的裝置能夠在邊緣區域加工工件。
由此進一步拓寬了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應用領域。所有壓板部件能夠不依賴於彼此的在壓緊位置和鬆開位置中來回移動,其中在壓緊位置中,各壓板部件在工件置於支承面上的情況下將工件朝著支承面擠壓,而在鬆開位置中,各壓板部件在工件置於支承面上的情況下與工件具有最小間距。
優選的,壓板具有支承側,壓板能夠通過該支承側支承在平面工件上,其中壓板的支承側分布在多個或所有壓板部件上。
特別是為了加工矩形的平面工件,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將壓板設置為至少水平地或垂直地分割,其中至少一個壓板部件能夠通過定位單元在壓緊位置和鬆開位置中來回移動。
壓板部件在壓緊位置和鬆開位置之間的移動不限制為特定的移動方式。但優選的是線性移動、翻轉移動、鉸鏈移動或旋轉移動,因為這些移動方式能夠藉助常見的定位單元簡單地實現。定位單元可以例如具有氣動或液壓驅動。因此,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這樣設置,即定位單元引導至少一個壓板部件以線性移動的方式在垂直於支承面的方向上或以旋轉移動的方式在壓緊位置和鬆開位置之間移動。在壓板由兩個壓板部件組成的情況下,例如可以考慮的是,兩個壓板部件通過鉸鏈彼此相連,使得需要在邊緣區域加工工件時,兩個壓板部件中的每個部件能夠根據需要從工件翻轉。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中,壓板具有工件通道,該工件通道垂直於支承側地穿過壓板延伸,其中工件通道的開口截面按比例分配到壓板部件上。在壓板部件分成兩部分的實施方式中,工件通道的開口截面優選的對半分,或者完全在一個壓板部件上延伸。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中,壓板被對半分,從而兩個壓板部件具有大小基本一致的支承側部分,其中工件通道作為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形成在兩個壓板部件的邊緣區域上。
優選的,在壓板的與支承側相反的一側上設置有包括抽吸室的氣動排屑部,工件通道和吸氣管通向抽吸室中。如果抽吸室在多個壓板部件上延伸,則抽吸室也必須相應地形成為多個部分,從而能夠在一個壓板部件相對其他壓板部件移位時應對新的幾何形狀。如果壓板部件例如線性並且垂直於支承面地相對彼此移位,則可以將抽吸室設置為也具有一個垂直於支承面延伸的部分,使得其在一個壓板部件移位時,相應地相對有關的抽吸室部分線性移動。
為了改善加工頭在工件上的可移動性,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這樣設置,即在壓板的支承側上布置有促進平滑移動的軸承件,使得在壓板置於工件上的情況下,能夠將加工頭平穩地引導到工件表面上。對軸承件的應用不僅對構建為多部分的壓板有利,對一件式的壓板也是有利的。
為了避免當壓板被引導至工件表面上時,位於工件表面上的異物(例如金屬切屑)刮傷工件,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這樣設置,促進平滑移動的軸承件具有至少一個壓縮空氣向四面衝刷的球輪,使得工件上的位於球輪周圍的區域中的異物避開球輪。優選的,壓板在其支承側上具有三個或四個壓縮空氣向四周衝刷的球輪,使得壓板僅通過球輪與工件接觸,並因此有效地放置工件的損傷。
附圖說明
根據以下附圖對本發明的其他細節進行說明,其中:
圖1是在壓板部件對齊的情況下的根據本發明的壓具的實施方式的透視後視圖;
圖2是根據圖1的實施方式的透視前視圖;
圖3是根據圖1的實施方式的透視前視圖,其中上壓板部件相對下壓板部件移位;
圖4是根據圖3的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5是根據圖1的實施方式的透視前視圖,其中下壓板部件相對上壓板部件移位;
圖6是根據圖5的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7是根據圖1的實施方式,其中兩個壓板部件被布置在延伸位置;並且
圖8是根據圖7的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圖8示出了兩個壓板部件2.1、2.2處於不同位置中的根據本發明的壓具1的實施方式。原則上,壓具1主要由壓板2構成,該壓板2能夠通過定位單元3線性移動。壓板2被水平地劃分為兩個基本一樣的、單獨的壓板部件2.1、2.2。兩個壓板部件2.1、2.2能夠相互獨立地通過定位單元3線性移動。為此,定位單元3具有上氣動單元3.1和下氣動單元3.2,其中上氣動單元3.1接合在上壓板部件2.1的邊緣區域上,下氣動單元3.2接合在下壓板部件2.2上。藉助氣動單元3.1、3.2,兩個壓板部件2.1、2.2能夠相對彼此線性地並且垂直於工件的支承面地移動。
壓板具有工件通道5,當壓板2位於壓緊位置中時,能夠經過該通道將一個工件,例如銑刀引導至該工件。工件通道5通向與壓板2的支承側4相反的一側上的抽吸室7中。另外,氣動排屑的吸氣管8通往抽吸室7中。上壓板部件2.1還具有最小潤滑件10,其排出噴嘴配備在支承側4上,與工件通道5相連。
此外,在支承側4上布置有球輪9,該球輪9保證了壓具1平穩地運送到工件上。球輪9製成為空氣流動的球輪。現有技術已知的球輪中,空氣流動有利於減少球與其存儲支撐件之間的滾動阻力,並由此使重載荷的運輸更容易。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流動用於使球輪避開工件上可能存在的雜質,例如切屑,從而有效地避免例如因刮痕造成的工件的損傷。
從圖3中能夠看出壓板2和工件通道5被平分為兩個部分。壓板2被水平地平分,使得工件通道5也被平分。工件通道5由此通過兩個半圓形的凹口6.1、6.2(見圖5)形成在壓板部件2.1、2.2的對置的長邊上,該兩個凹口6.1、6.2在壓板部件2.1、2.2對齊時(如圖1、2、7、8所示)形成封閉的工件通道5。此外,綜合附圖能夠看出,抽吸室7因壓板2的平分也被相應的水平的分割,具有上半室和下半室,其中上半室與上壓板部件2.1相連,下半室與下壓板部件2.2相連,從而在壓板部件2.1、2.2相對彼此移位時,抽吸半室也相應地相對彼此移位。
在上述說明書、附圖以及權利要求中公開的本發明的特徵能夠單獨地及以任意組合的方式用於實現本發明。
參考標記列表
1壓具
2壓板
2.1上壓板部件
2.2下壓板部件
3定位單元
3.1上氣動單元
3.2下氣動單元
4支承側
4.1上支承側
4.2下支承側
5工件通道
6.1下凹口
6.2上凹口
7抽吸室
8吸氣管
9球輪
10最小潤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