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5:06:26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
背景技術:
上頜竇提升術是針對部分上頜後牙缺失患者的一項牙槽骨修正手術,當患者的上頜後牙缺失後,常常因病源性或缺乏咀嚼刺激導致牙槽突高度降低,上頜竇的底壁就會下降到缺失牙原來的牙根的位置,即此處牙槽骨的厚度小於種植體的長度,這時一旦種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頜竇壁,造成種植牙後遺症。
針對需要上頜竇提升術的患者,為了植入種植體,口腔種植專家往往需要移植一些合成的骨的替代品(骨粉)將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種植體在上頜骨中,這個手術的過程就叫上頜竇提升術。
上頜竇底提升術是採用外科手術方法(利用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將上頜竇黏膜從竇底剝離後抬高,在竇底黏膜與竇底骨之間植入骨移植材料,從而可有效增加骨的高度,從而使種植手術成為可能。
現有技術中使用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結構如圖1所示,依次設置與潔牙機手柄適配連接的連接部1』、與該連接部1』連接一體的頸部2』和工作時與上頜竇黏膜接觸的頭部3』,該頭部3』的工作端面為平面,該連接部1』的上部設置臺階部4』,該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內部從連接部1』的底部至臺階部設置中空水路,該臺階部的頂部表面設置出水孔33』;然而,利用上述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進行上頜竇黏膜分離手術時,作用創面會顯得生澀不流暢,增加患者的不適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所述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用於上頜竇提升手術時,能夠有效降低作用創面的生澀感和不適感,並且利用水路對工作尖進行降溫的同時,還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對創面進行局部麻醉藥的給藥或消毒液的給藥,從而可有效減輕疼痛,並對創面進行消毒。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包括從底部至頂部依次設置的與潔牙機手柄適配連接的連接部、與所述連接部連接一體的頸部和工作時與上頜竇黏膜接觸的頭部,所述頸部的下部與所述連接部的上部豎直連接,所述頸部的上部向後上方傾斜偏離軸心,所述頭部與所述頸部的上部連接後所述頭部向後方彎曲;
所述頭部包括過渡段和工作端面,所述工作端面設為光滑凸面;
所述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內部從所述連接部的底部至所述光滑凸面貫穿設置中空水路,所述光滑凸面的中心設置出水孔。
所述頸部的上部相對於所述頸部的下部向後上方的傾斜角度為45-60°。
所述連接部的上部設為臺階部。
所述臺階部的外表面設置凸稜。
所述連接部的外徑與所述頸部的外徑之比為5-8:2-4。
所述頸部的外徑與所述過渡段的外徑之比為1:1-2:1。
所述光滑凸面為球冠狀凸面。
所述過渡段的外徑與所述球冠狀凸面的底面直徑之比為2-5:8-12。
所述球冠狀凸面的凸起高度與所述球冠狀凸面的底面直徑之比1-2:8-20。
所述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材質為鈦金屬、鈦合金或不鏽鋼。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包括依次設置的連接部、頸部和頭部,進一步通過設置所述頭部的工作端面為光滑凸面,且所述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內部從所述連接部的底部至所述光滑凸面貫穿設置中空水路,所述凸面的中心設置出水孔;進行上頜竇提升手術時,利用所述光滑凸面直接作用於創面,能有效避免術中的生澀感和不適感,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由於工作端面為平面,生澀感和不適感比較嚴重的問題;再者,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所述中空水路從連接部直通至光滑凸面,在手術過程中,既可以利用所述中空水路通水對工作尖的頭部進行有效降溫,還可以利用所述中空水路對創面施加局部麻醉藥或者消毒液,從而起到減輕疼痛或對創面消毒的作用,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由於中空水路只是貫穿連接部的底部至臺階部設置,頸部則不通水路,以至於並不能有效降低手術過程中工作尖產生的熱,而且手術過程中存在患者疼痛度高、創面暴露部分容易感染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技術提供的一種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頭部的側視圖。
圖中1、1』-連接部,2、2』-頸部,3、3』-頭部,31-過渡段,32-球冠狀凸面,33、33』-出水孔,4、4』-臺階部,41-凸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於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範圍。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上頜竇提升的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包括從底部至頂部依次設置的與潔牙機手柄適配連接的連接部1、與所述連接部1連接一體的頸部2和工作時與上頜竇黏膜接觸的頭部3,所述頸部2的下部與所述連接部1的上部豎直連接,所述頸部2的上部向後上方傾斜偏離軸心,所述頭部3與所述頸部2的上部連接後所述頭部3向後方彎曲(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涉及的後方和後上方中的「後」是指:手拿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連接部1位於最下方且頭部13的頭端遠離人體時的方位,其中遠離人體的方位為後方);所述頭部3包括過渡段31和工作端面,所述工作端面設為光滑凸面;所述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內部從所述連接部1的底部至所述光滑凸面貫穿設置中空水路,所述光滑凸面的中心設置出水孔33。
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中,所述頸部2的上部相對於所述頸部2的下部向後上方的傾斜角度α為45-60°。
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所述連接部1的上部設為臺階部4;進一步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所述臺階部4的外表面設置凸稜41。
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所述連接部1的外徑與所述頸部2的外徑之比為2:1-5:2;所述頸部2的外徑與所述過渡段31的外徑之比為1:1-2:1。
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光滑凸面為球冠狀凸面32;進一步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所述過渡段31的外徑與所述球冠狀凸面32的底面直徑之比為1:4-5:12。
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所述球冠狀凸面32的凸起高度h與所述球冠狀凸面32的底面直徑2R之比1:8-1:10。
作為可以選擇的實施方式,所述上頜竇黏膜分離工作尖的材質為鈦金屬、鈦合金或不鏽鋼。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