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發送裝置及圖像發送方法
2023-05-07 09:37:41 3
專利名稱:圖像發送裝置及圖像發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發送裝置和圖像發送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上,作為壓縮和編碼圖像數據的裝置以及發送壓縮和編碼的圖像數據的裝置,已經提出了使用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子技術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處(ITU-T)推薦的用於編碼運動圖像的算法的圖像編碼裝置和用於發送編碼數據的裝置。
然後,在圖像編碼和發送技術正吸引更多關注的當前狀況下,關注處理多信道圖像信號諸如TV電話、運動圖像分布以及同時發送這些信號的裝置,即,通過一個信道執行發送的裝置,並且期望將此用在更多的服務中及應用範圍廣泛。
未審日本專利申請7-284103描述了一個用於多信道的圖像發送裝置。根據該裝置,調整量化參數以便允許有效地發送多信道的編碼數據而不降低圖像質量。
圖1是示例說明傳統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例子的框圖。在這裡,下文將解釋例如編碼和發送兩種類型的圖像數據的情形。
將第一圖像數據輸入到編碼部件1300-1並編碼,此後將其寫入具有雙面(雙存儲體(bank))結構的中間緩衝器1302-1的一個存儲體中。此時,從另一存儲體讀取已經寫入的編碼數據,並將其寫入發送緩衝存儲器1304中。當由於寫入編碼數據使得中間緩衝器1302-1的一個存儲體變為滿時,將編碼部件1300-2的輸出切換到另一個,與此同步,切換從中間緩衝器1302-1的讀取。
基本上用與第一圖像數據相同的方式,經編碼部件1300-2和中間緩衝器1302-1處理第二圖像數據。然而,由於發送緩衝存儲器1304的輸入的數量為1,實際上以時分方式執行寫入第一編碼數據和寫入第二編碼數據。
然而,圖1所示的圖像發送裝置具有中間緩衝器1302-1和1302-2,可以同時編碼第一圖像數據和第二圖像數據。
通過上述處理,兩種類型的編碼數據被存儲到發送緩衝存儲器1304中並通過一個信道發送。然而,由於發送緩衝存儲器1304不能同時執行寫入和讀取,如圖5B所示,當結束寫入第一編碼數據(寫入1)和寫入第二編碼數據(寫入2)時,執行讀取。
在傳統的圖像發送裝置中,由於多個編碼數據混合在單個發送緩衝存儲器中,統一制定每個編碼數據的大小(編碼量)以便發送數據的接收端能夠分開各個數據。
然而,通過控制量化參數,調整其他數據的編碼量以便編碼量符合某一編碼數據量。然而,根據情況,存在由於不滿足編碼量,必須冗餘地分配信息(編碼)的問題。
另外,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必須固定通過一個寫入操作而從每個編碼部件流入緩衝器的編碼量,從每個編碼部件輸出的編碼數據被限定到相同的位速率。
此外,由於發送緩衝存儲器不能同時執行寫入和讀取,存在在發送編碼數據過程中出現空閒時間以致進一步降低傳輸效率的問題。
此外,由於發送緩衝存儲器不能同時執行寫入和讀取,當編碼數據被從中間緩衝器讀取以寫入發送緩衝存儲器時出現空閒時間,以及每個信道需要具有雙面(雙存儲體)結構的緩衝存儲器,以便減少空閒時間以及當可能進行寫入時立即開始寫入,導致硬體結構變得複雜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圖像發送裝置和圖像發送方法,能夠經一個信道發送多個信道的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所述信道具有分配給其的不同位速率。
本發明的主題在於,將通過其發送圖像數據的信道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圖像數據上,以便向多個信道的圖像數據分配不同的位速率,以及將具有所添加的該信道的識別信息的圖像數據存儲到一緩衝器中,該緩衝器能夠用獨立定時執行每個存儲和輸出。
圖1是示例說明傳統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圖2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圖3A是示例說明環形緩衝結構的視圖;圖3B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編碼數據的數據結構的視圖;圖3C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發送緩衝存儲器的數據結構的視圖;圖3D是示例說明在分開後,第一編碼數據的數據結構的視圖;圖3E是示例說明在分開後,第一編碼數據的數據結構的視圖;圖4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圖像發送方法的步驟的流程圖;圖5A是示例說明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發送緩衝存儲器的處理內容的視圖;圖5B是示例說明在傳統的圖像發送裝置中,發送緩衝存儲器的處理內容的視圖;圖6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圖7是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時分操作的框圖;圖8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圖像發送方法的步驟的流程圖;圖9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圖10A是示例說明在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發送緩衝存儲器的剩餘數據大小的變化的視圖;圖10B是示例說明在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量化參數值的變化的視圖;圖11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圖像發送方法的步驟的流程圖;圖12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圖13是根據實施例4,解釋跳幀的控制的視圖;圖14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圖像發送方法的步驟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將參考附圖,詳細地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圖2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在這裡,例如,解釋通過使用運動圖像編碼系統,諸如基於ITU-T或ISO推薦的H.261、H.263、MPEG-1、MPEG-2、MPEG-4,兩種類型的圖像數據對應於兩個信道的情形。
在該圖中,編碼部件100-1執行第一信道(在下文中根據需要縮寫為CH)的圖像數據的壓縮/編碼(在下文中稱為第一編碼)。編碼部件100-2執行第二CH的圖像數據的壓縮/編碼(在下文中稱為第二編碼)。
發送緩衝存儲器102是具有下面將描述的環形緩衝結構的存儲器,並且是暫時存儲由編碼部件100-1和100-2生成的編碼數據的緩衝存儲器。
識別信息生成部件103生成添加到編碼數據上的識別信息,以便執行存儲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編碼數據間的識別。識別信息添加部件105-1和105-2將該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數據上。
編碼控制部件104控制第一編碼的定時和第二編碼的定時。編碼控制部件104還根據這些編碼,控制選擇器101的切換。
在這裡,下面將解釋環形緩衝結構如圖3A中所示,該環形緩衝結構具有這樣的數據結構200,其中,當讀指針或寫指針位於地址202上以及地址遞增1時,指針移動到位置201,即,這是一種考慮到硬體或軟體而安裝的數據結構。
下面將給出更詳細的說明。即,環形緩衝結構是管理下一個將讀取的位置(R)、下一個將寫入的位置(W)、緩衝器的大小(S)以及寫入(未寫)數據的量(D)這四個變量的數據結構。
R和W是獲得存取緩衝器主體的下標變量並且從0改變到S-1。除了當達到S-1時R和W除返回到0外,該值通常遞增。當D=0時,這表示環形緩衝器為空,以及當D=S時,這表示環形緩衝器為滿。
當執行從環形緩衝器讀取時,從R讀取一個字節,以及R遞增1並且同時D遞減1。當執行向環形緩衝器寫入時,將一個字節寫入到W位置以及W遞增1同時D遞增1。
接著,將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
編碼部件100-1和100-2同時分別編碼不同的圖像。將緩衝器提供給每個編碼部件100-1和100-2的輸入級,並且當沒有執行編碼時暫時存儲輸入的圖像數據。
識別信息生成部件103生成將添加到編碼數據上的識別信息,如圖3B所示,以便識別編碼數據是基於第一CH的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還是基於第二CH的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
另外,這裡的識別信息包括兩個,即CH信息211和數據大小信息212。其他信息可以包括在該信息中。
識別信息由識別信息添加部件105-1和105-2添加到編碼數據上,並且順序地存儲到具有輸入/輸出端的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
由於發送緩衝存儲器102具有環形緩衝結構,能在任意定時從輸出端獲取編碼數據。讀指針被更新對應於此次獲取的編碼數據的大小的量。
當根本沒有存儲數據時,即,除了當寫指針和讀指針位於同一地址時,能在任意定時獲取編碼數據。
由於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輸入的數目為1,通過選擇器101,以時分方式交替存儲第一和第二編碼數據,以及當存儲數據時,順序地更新存儲器的寫指針。
假定首先存儲的第一和第二編碼數據是編碼數據1A和編碼數據2A,以及稍後存儲的第一和第二編碼數據為編碼數據1B和編碼數據2B。在發送緩衝器102中,用這種方式混合第一編碼數據和第二編碼數據,即,它們的長度是可變的,如圖3C所示。
編碼部件100-1和100-2執行這種編碼,即,不輸出具有大於預定大小的編碼數據,以便防止發送緩衝存儲器102溢出。
由於將識別信息添加到從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獲取的編碼數據上,每個CH的編碼數據很容易從數據序列中分離,在該數據序列中,在連接到輸出端的例如CPU(中央處理單元)和DSP(數位訊號處理器)中混合多個不同的編碼數據,如圖3D和3E所示。
接著,將參考圖4的流程圖,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
編碼控制部件104確定定時是否是執行第一編碼的編碼定時(ST301)。當其是第一編碼定時時,編碼部件100-1執行第一編碼處理(ST302)並將表示第一編碼數據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數據上(ST303)。
類似地,編碼控制部件104確定定時是否是執行第二編碼的編碼定時(ST304)。當其是第二編碼定時時,編碼部件100-2執行第二編碼處理(ST305)並將表示第二編碼數據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數據上(ST306)。
在將識別信息添加到第一和第二編碼數據上後,確定定時是否是第一編碼數據的寫入定時(ST307)。當其是寫入定時時,將編碼數據寫入發送緩衝存儲器102(ST308)。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寫指針被更新對應於此次寫入的編碼數據的大小的量。
接著,確定定時是否是第二編碼數據的寫入定時(ST309)。當其是寫入定時時,將編碼數據寫入到發送緩衝存儲器102(ST310)。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寫指針被更新對應於此次寫入的編碼數據的大小的量。
由於可以在除了根本沒有存儲數據的任意定時獲取編碼數據,如果其是從發送緩衝存儲器102輸出(讀取)編碼數據的定時,從發送緩衝存儲器102輸出編碼數據。讀指針被更新對應於此次輸出的編碼數據的大小的量。
圖5是將發送緩衝存儲器102與傳統裝置的處理內容進行比較的視圖,圖5A示例說明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情形,以及圖5B示例說明傳統裝置的情形。
在傳統裝置中,必須在經過寫入1和寫入2步驟之後,執行讀取步驟,然而與傳統裝置不同,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能在任意定時讀取編碼數據,於是在讀取步驟期間,不會出現空閒時間。因此,顯示出提高了編碼數據的傳輸效率。
此外,由於當開始將第一編碼數據存儲到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瞬間與開始存儲下一編碼數據的瞬間之間的一個周期所需的時間短於傳統裝置的情形,應理解到能減少或消除縮短用於等待前置級中而不是發送存儲器102的存儲處理時間所需的中間緩衝器。
此外,發送緩衝存儲器102能夠存儲具有可變長度的編碼數據,消除了如在傳統裝置中,在一個存儲步驟中為固定編碼量更需要的用於調整量化參數來增加編碼量的處理,於是縮短了一個存儲步驟所需的時間並最終使上述的兩個效果進一步起積極作用。
此外,在由編碼部件100-1和100-2生成的編碼量上沒有限制,從而消除了將編碼量降低到小於為確保圖像的準確度初始所需的編碼量的需要。
因此,根據該實施例,將不同的位速率分配給多信道的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允許通過一個信道執行發送並提高發送效率。此外,能用簡單的結構實現相關發送。
另外,該實施例解釋了外部裝置分離編碼數據的情形。然而,可以採用將編碼數據分開裝置連接到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輸出端的結構。
此外,該實施例解釋了例如,發送緩衝存儲器102具有環形緩衝結構的情形。然而,如果緩衝器能用獨立定時交替地執行寫入和讀取,任何緩衝器均是可以的。例如,可以使用按存儲時間順序獲取存儲在某一地址的數據的存儲器,即,可以使用具有FIFO(先入先出)結構的存儲器,該結構使用最新存儲的數據被最後獲取的系統。
(實施例2)圖6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另外,該圖像發送裝置具有與圖2中所示的圖像發送裝置相同的基本結構,以及與圖2的裝置具有相同結構的部件用相同的標記表示並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在該圖中,將第一CH和第二CH的圖像數據輸入到編碼部件501中,以及用時分方式執行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
時分控制部件502執行這樣的控制,即編碼部件501以時分方式切換將被編碼的對象。將與圖2的每個編碼部件100-1和100-2相同的緩衝器提供給編碼部件501的輸入級,從而允許顯然地僅通過一個編碼部件輸入第一CH和第二CH的圖像數據並執行同時編碼。
將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
單個編碼部件501通過時分控制部件502的控制,交替地執行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如圖7所示。當在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中使用相同的幀速率時,通過時分控制交替地執行編碼。此外,即使當使用不同的幀速率時,時分控制部件502管理每個幀速率並用正確的編碼定時執行編碼處理,從而顯然允許如上所述同時執行多個編碼。
關於通過時分控制切換編碼處理的處理單元,可以使用圖像單元,即幀單元或MB(宏塊)單元,以及可以根據該裝置的結構設置切換時間。
接著,將參考圖8所示的流程圖,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
時分控制部件502基於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剩餘數據大小,確定定時是否是執行第一編碼的編碼定時,以便防止發送緩衝存儲器102溢出(ST701)。
當在步驟ST701中,其是執行第一編碼的編碼定時時,編碼部件501執行第一編碼處理(ST702)。當完成該編碼處理時,將表示第一編碼數據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數據上(ST703),與實施例1類似。在向其添加識別信息後,將編碼數據寫入發送緩衝存儲器102(ST704)。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寫指針被更新對應於此次寫入的編碼數據的大小的量。
接著,時分控制部件502確定定時是否是執行第二編碼的編碼定時,與上述類似(ST705)。
當在步驟S705中為執行第二編碼的編碼定時時,編碼部件501執行第二編碼處理(ST706)。當完成該編碼處理時,將表示第一編碼數據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數據上(ST707)。在向其添加識別信息後,將編碼數據寫入發送緩衝存儲器102(ST708)。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寫指針被更新對應於此次寫入的編碼數據的大小的量。發送緩衝存儲器102在任意定時輸出編碼數據,與實施例1類似。讀指針被更新對應於此次輸出的編碼數據的大小的量。
因此,根據該實施例,以時分方式執行編碼處理,從而允許用更簡單的結構,即僅一個編碼部件實現與實施例1相同的功能。
(實施例3)圖9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另外,該圖像發送裝置具有與圖2所示的圖像發送裝置相同的基本結構,以及與圖2的裝置具有相同結構的部件用相同的標記表示,並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在該圖中,量化參數控制部件801基於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留下的編碼數據的量,控制編碼部件100-1和100-2中的量化參數,這樣執行從編碼部件100-1和100-2向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寫入的位速率達到最佳編碼量或線路傳輸率達到最佳編碼量。
此外,根據量化參數的控制,還控制第一編碼的定時、第二編碼的定時以及選擇器101的切換。
接著將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
由於編碼後的數量隨目標運動圖像是否顯示許多運動而改變,必須將數據量控制到適合於上述位速率和線路傳輸率。
在該實施例中,假定發送緩衝存儲器102是用於調整數據量的緩衝器。此外,參數控制部件801基於剩餘編碼數據的量,執行編碼中使用的量化參數的調整。
圖10是解釋如何基於傳輸緩衝器102的剩餘數據大小,調整量化參數的視圖。圖10A示例說明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剩餘數據大小的變化,以及圖10B示例說明量化參數值的變化。如該圖所示,在時間t1、t2、t3和t4測量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剩餘數據大小,並基於測量的值確定量化參數。
當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剩餘太多編碼數據時,增加量化參數以便抑制生成編碼量並防止編碼數據流入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相反地,當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剩餘少量編碼數據時,降低量化參數以便控制大量編碼數據流入發送緩衝存儲器102。在圖10中,斷續地執行編碼(圖10中的粗線部分)。
相對於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單獨地管理髮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剩餘數據大小並反饋到編碼部件100-1和100-2,以便調整量化參數。
因此,能與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無關地單獨執行由於量化參數控制的速率控制。此外,可共同地管理髮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剩餘數據量,以便在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同時執行量化參數控制。
接著,將參考圖11所示的流程圖,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注意到省略了將編碼數據寫入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步驟,因為它們與實施例1的步驟相同。
當完成從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發送編碼數據時(ST1001),量化參數控制部件801檢查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剩餘的第一編碼的數據量(ST1002)。通過該值確定在下一第一編碼中使用的量化參數(ST1003)。然後,類似地檢查第二編碼的數據量(ST1004),以及確定在下一第二編碼中使用的量化參數(ST1005)。
因此,根據上述結構,能與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無關地單獨執行由於量化參數控制的速率控制。此外,可以共同地管理髮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剩餘數據量,以便在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同時執行量化參數控制。
此外,在實施例1中,可以減少或消除中間緩衝器,該中間緩衝器是降低用於等待在前置級而不是發送存儲器102中存儲處理的時間所需的。然而,在該實施例中,由於能調整從編碼部件100-1和100-2輸出的編碼量,存在即使根據該實施例,輸入到圖像發送裝置的圖像數據增加了,也存在不提供中間緩衝器的很大可能性。
此外,編碼數據滯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達很長時間的事實意味著,在圖像數據被輸入到該實施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瞬間和圖像數據被實際發送的瞬間之間的時間增加了,並且這將導致傳輸延遲。然而,由於可以通過上述結構抑制滯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數據量,可以抑制傳輸延遲。
因此,根據該實施例,基於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中的編碼數據的量,調整編碼中使用的量化參數,允許總是將存儲在發送緩衝存儲器中的編碼數據的量維持在最佳狀態,並執行適合於線路傳輸速率的編碼。因此,可以降低傳輸延遲並穩定地發送編碼數據。
(實施例4)圖12是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框圖。另外,該圖像發送裝置具有與圖2所示的圖像發送裝置相同的基本結構,以及用相同的標記表示與圖2的裝置具有相同結構的部件並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在該圖中,跳幀控制部件1101以這樣一種方式執行跳幀控制,以基於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編碼數據的量,獲得適合於位速率和傳輸速率的編碼量。此外,還根據跳幀控制,控制第一編碼的定時、第二編碼的定時和選擇器101的切換。
接著,將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
該裝置的特徵是,當即使調整量化參數也不能防止數據量流入發送緩衝存儲器時,執行跳過編碼幀的控制。這是因為當不能防止數據量流入發送緩衝存儲器時,實際發送編碼數據的時間變得延遲的問題。
在該實施例中,跳幀控制部件1101當監視到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編碼數據量時,執行這樣的控制,即跳過編碼部件100-1和100-2的編碼並且不執行編碼,直到下一編碼定時到來,於是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數據量大於固定值(閾值)(時間t5、t6、t8、t10、t12、t14),如圖13所示。
同時,執行從發送緩衝存儲器102的輸出端的讀取,並且當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數據量低於閾值時,在下一編碼定時執行編碼處理。
由於可以根據第一編碼數據和第二編碼數據的每一個,管理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數據量,能與第一編碼部件100-1和第二編碼部件100-2無關地控制跳幀。此外,可以共同管理髮送緩衝存儲器102的剩餘數據量,以便在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同時執行跳幀控制。
接著,將參考圖14的流程圖,給出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操作的說明。
跳幀控制部件1101確定定時是否是第一編碼定時(ST1311)。然後,當其是第一編碼定時時,確定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第一編碼的剩餘數據量是否低於閾值(ST1312)。當其低於閾值時,執行第一編碼處理(ST1313),並將識別信息添加到第一編碼數據上(ST1314)。
類似地,跳幀控制部件1101確定定時是否是第二編碼定時(ST1318)。然後,當其確定是第二編碼定時時,確定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第二編碼的剩餘數據量是否低於閾值(ST1319)。當其低於閾值時,執行第二編碼處理(ST1320),並將識別信息添加到第二編碼數據上(ST1321)。下面的流程與圖4中的ST307至ST310相同,將省略說明。
由於可以根據第一編碼數據和第二編碼數據的每一個,管理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數據量,能與第一編碼部件100-1和第二編碼部件100-2無關地控制跳幀。此外,能共同管理髮送緩衝存儲器的剩餘數據量,以便在第一編碼和第二編碼同時執行跳幀控制。
此外,通過上述結構,在實施例1中,可以減少或消除降低用於等待在前置級而不是發送存儲器102中存儲處理的時間所需的中間緩衝器。然而,在該實施例中,由於確實可以調整從編碼部件100-1和100-2輸出的編碼量,即使輸入到根據該實施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圖像數據增加了,也不需要中間緩衝器。
此外,編碼數據滯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達很長時間的事實意味著,圖像數據被輸入到該實施例的圖像發送裝置的瞬間和實際上發送圖像數據的瞬間之間的時間增加了,以及這將導致傳輸延遲。然而,由於能通過上述結構抑制滯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的數據量,能抑制傳輸延遲。
因此,根據該實施例,當編碼數據量太大時,基於留在發送緩衝存儲器中的編碼數據量跳過幀間的編碼處理,以便將滯留在發送緩衝器中的編碼數據量控制到某一大小,從而允許降低傳輸延遲並穩定地傳輸編碼數據。
根據本發明的圖像發送裝置不限於同時編碼和發送第一CH和第二CH的兩種類型的圖像數據的情形,以及這能很容易地應用到同時編碼和發送三種或更多種類型的圖像數據的情形上。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圖像發送裝置可以用軟體來實現,並執行從包含該軟體的存儲介質讀取,以便可以實現本發明。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圖像發送裝置可以被安裝在通信終端裝置和基站裝置上,從而允許提供均具有上述功能的通信終端裝置和基站裝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圖像發送裝置可以用在移動通信系統中。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將不同位速率分配給多信道的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允許通過一個信道執行傳輸並提高傳輸效率。
本申請是基於2002年2月28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02-052805,其全部內容在此引入以供參考。
工業適用性本發明能被應用於圖像發送裝置和圖像發送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發送裝置,包括編碼部件,用於編碼多個信道的圖像數據;添加部件,用於將識別所述多個信道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圖像數據上;以及緩衝器,存儲從所述添加部件輸出的圖像數據,並用與存儲定時無關的定時輸出過去存儲的圖像數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其中,所述緩衝器包括FIFO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其中,所述緩衝器包括環形緩衝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其中,所述識別信息是有關所述信道的信息和有關所述編碼圖像數據的大小的信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其中,所述編碼部件以時分方式,有選擇地編碼所述多個信道的圖像數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進一步包括控制部件,用於基於存儲在所述緩衝器中的圖像數據的數據量,控制所述編碼部件,以產生適合於輸出存儲在所述緩衝器中的圖像數據的傳輸速率的編碼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於存儲在所述緩衝器中的圖像數據的數據量,控制所述編碼部件的量化參數。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於存儲在所述緩衝器中的圖像數據的數據量,控制所述編碼部件執行圖像數據的跳幀。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其中,以幀單元執行所述跳幀。
10.一種具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的通信終端裝置。
11.一種具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發送裝置的基站裝置。
12.一種圖像發送方法,包括下述步驟編碼多個信道的圖像數據;將用於識別所述多個信道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圖像數據上;以及存儲從所述添加步驟輸出的圖像數據,並用與存儲定時無關的定時輸出過去存儲的圖像數據。
13.一種圖像發送程序,使計算機執行下述步驟編碼多個信道的圖像數據;將用於識別所述多個信道的識別信息添加到編碼圖像數據上;以及存儲從所述添加步驟輸出的圖像數據,並用與存儲定時無關的定時輸出過去存儲的圖像數據。
全文摘要
編碼單元(100-1,100-2)同時編碼不同的圖像。識別信息生成單元(103)生成將被附加到編碼數據上的識別數據,以便識別編碼數據是基於第一CH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還是基於第二CH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識別信息附加單元(105-1,105-2)將該識別信息附加到編碼數據上。將具有識別信息的編碼數據存儲在具有環形緩衝結構的發送緩衝存儲器(102)中。這樣,可以向多個信道的圖像數據的編碼數據分配不同的位速率,以便通過單個信道被發送,從而提高了傳輸效率。
文檔編號H04N7/081GK1516964SQ0380045
公開日2004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28日
發明者大川真人, 之, 伊藤博之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