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3:19:36 6
專利名稱: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主要用於天線饋電網絡。
二 背景技術功分器這類器件的基本原理與設計技術的大量文獻已相繼出現,從六十年代到現今階段,已湧現了從立體結構到平面結構、從窄帶器件到寬帶器件的大量研究成果,並且這些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微波工程技術領域。對於現有的基站天線饋電網絡用功分器,大量還使用著傳統的微帶功分器和同軸線實現的功分器。傳統的微帶功分器,一般都是採取的多級T型結構的微帶線實現,並且通常採用標準接頭引出埠,這樣體積比較龐大,成本高,工藝複雜;而傳統的同軸線功分器一般就是直接用不同特性阻抗的同軸線通過簡單的跳線實現,駐波特性一般不太理想,指標的一致性差。
三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質量、頻帶寬、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為一種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包括金屬腔體、介質層,在金屬腔體的固定杆上設置介質層,該介質層作為金屬腔體的底部,在該介質層上設置工字型微帶線,工字型微帶線的一端的左側或右側設置伸出的第一矩形狀微帶線;該工字型微帶線的另一端的中間設置伸出的第六矩形狀微帶線,以及在該另一端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兩對對稱並伸出的第二矩形狀微帶線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第三矩形狀微帶線和第四矩形狀微帶線;五根饋電同軸線一端的外導體與金屬腔體連接,內導體分別與工字型微帶線所述的第一矩形狀微帶線、第二矩形狀微帶線、第三矩形狀微帶線、第四矩形狀微帶線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連接,所述的五根饋電同軸線的另一端伸出金屬腔體為五個埠。
本實用新型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中,不含伸出矩形狀微帶線的工字型微帶線的總長為22.5mm,總寬為7.5mm;該工字型微帶線中間段微帶線的長為15.7mm,寬為4.3;設置第一矩形狀微帶線的工字型微帶線的一端長為2.8mm,寬為7.5mm;設置第二矩形狀微帶線、第三矩形狀微帶線、第四矩形狀微帶線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的工字型微帶線的另一端長為4mm,寬為7.5mm。
本實用新型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的長為1mm,寬為0.5mm,第六矩形狀微帶線的長為0.5mm,寬為1.5mm,其中第二和第三矩形狀微帶線、第四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之間的距離為1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為由於採用了適當的微帶結構,提高了功分比性能、指標一致性能好、減小體積、使加工容易、提高成品率,防潮、外形美觀。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的仰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結合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包括金屬腔體17、介質層19,在金屬腔體的固定杆15、16上設置介質層19,即金屬腔體的兩個固定杆15、16與介質層底部12、13、14短接。該介質層19作為金屬腔體的底部,在該介質層19上設置工字型微帶線18,工字型微帶線18的一端(A端)的左側或右側設置伸出的第一矩形狀微帶線1;該工字型微帶線18的另一端(B端)的中間設置伸出的第六矩形狀微帶線6,以及在該另一端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兩對對稱並伸出的第二矩形狀微帶線2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5、第三矩形狀微帶線3和第四矩形狀微帶線4;五根饋電同軸線7、8、9、10、11一端的外導體與金屬腔體17連接,內導體分別與工字型微帶線18所述的第一矩形狀微帶線1、第二矩形狀微帶線2、第三矩形狀微帶線3、第四矩形狀微帶線4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5連接,所述的五根饋電同軸線7、8、9、10、11的另一端伸出金屬腔體17為五個埠。其中,工字型微帶線18(不含伸出矩形狀微帶線)的總長為22.5mm,總寬為7.5mm;該工字型微帶線18中間段微帶線的長為15.7mm,寬為4.3;設置第一矩形狀微帶線1的工字型微帶線18的一端(A端)長為2.8mm,寬為7.5mm;設置第二矩形狀微帶線2、第三矩形狀微帶線3、第四矩形狀微帶線4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5的工字型微帶線18的另一端(B端)長為4mm,寬為7.5mm。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1、2、3、4、5的長為1mm,寬為0.5mm,第六矩形狀微帶線6的長為0.5mm,寬為1.5mm,其中第二和第三矩形狀微帶線2、3,第四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4、5之間的距離為1mm。來自基站的射頻信號,經由微帶功分器的輸入埠7饋入,經由工字型微帶線18的傳輸至四個輸出埠8、9、10、11輸出射頻信號,從而起到對射頻信號的功率分配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包括金屬腔體[17]、介質層[19],在金屬腔體的固定杆[15,16]上設置介質層[19],該介質層[19]作為金屬腔體的底部,在該介質層[19]上設置工字型微帶線[18],其特徵在於工字型微帶線[18]的一端的左側或右側設置伸出的第一矩形狀微帶線[1];該工字型微帶線[18]的另一端的中間設置伸出的第六矩形狀微帶線[6],以及在該另一端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兩對對稱並伸出的第二矩形狀微帶線[2]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5]、第三矩形狀微帶線[3]和第四矩形狀微帶線[4];五根饋電同軸線[7,8,9,10,11]一端的外導體與金屬腔體[17]連接,內導體分別與工字型微帶線[18]所述的第一矩形狀微帶線[1]、第二矩形狀微帶線[2]、第三矩形狀微帶線[3]、第四矩形狀微帶線[4]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5]連接,所述的五根饋電同軸線[7,8,9,10,11]的另一端伸出金屬腔體[17]為五個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其特徵在於不含伸出矩形狀微帶線的工字型微帶線[18]的總長為22.5mm,總寬為7.5mm;該工字型微帶線[18]中間段微帶線的長為15.7mm,寬為4.3;設置第一矩形狀微帶線[1]的工字型微帶線[18]的一端長為2.8mm,寬為7.5mm;設置第二矩形狀微帶線[2]、第三矩形狀微帶線[3]、第四矩形狀微帶線[4]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5]的工字型微帶線[18]的另一端長為4mm,寬為7.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其特徵在於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1,2,3,4,5]的長為1mm,寬為0.5mm,第六矩形狀微帶線[6]的長為0.5mm,寬為1.5mm,其中第二和第三矩形狀微帶線[2,3]、第四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4,5]之間的距離為1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3G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用微帶功分器。它包括金屬腔體、介質層,在金屬腔體的固定杆上設置介質層,在該介質層上設置工字型微帶線,工字型微帶線的一端的左側或右側設置伸出的第一矩形狀微帶線;該工字型微帶線的另一端的中間設置伸出的第六矩形狀微帶線,以及在該另一端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兩對對稱並伸出的第二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第三和第四矩形狀微帶線;五根饋電同軸線一端的外導體與金屬腔體連接,內導體分別與工字型微帶線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矩形狀微帶線連接,所述的五根饋電同軸線的另一端伸出金屬腔體為五個埠。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功分比性能、指標一致性好、體積小、加工容易。
文檔編號H01P5/00GK2881987SQ20062007059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4日
發明者陳如山, 唐萬春, 姚平, 顧敏, 趙志林, 車文荃, 沙侃, 趙旭 申請人:南京理工大學, 靖江市亞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