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14:33:0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屬於平板工件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
背景技術:
在自動化連續生產的過程中,將工件送達預定的位置是其基本的任務。比如說,在平板玻璃和晶圓片的清洗作業過程中,平板工件在傳輸過程中易歪斜,在出料端需配置對正裝置,便於工件的收取而進入下一道工序。
目前,平板清洗行業內,對正所用的機構大都採用氣缸驅動、齒輪齒條驅動或鏈條驅動等。然而,採用氣缸驅動的對正裝置,行程是固定的,不能兼容多種規格的工件,且氣缸容易受到氣壓的影響,運動不夠穩定;採用齒輪齒條驅動或鏈條驅動的對正裝置,齒輪齒條或鏈條的間隙比較大,定位不夠精準,且機構在運行過程中易產生粉塵,影響工件的清潔。因此需要設計結構簡單、定位精確的對正裝置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它包括基板、安裝在所述基板上表面且間隔設置的兩個皮帶輪、安裝在兩個所述皮帶輪上的皮帶、安裝在所述基板底面且與任一所述皮帶輪相連接的電機、安裝在所述基板上表面且位於兩個所述皮帶輪之間的滑軌、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滑軌上的第一對正組件以及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滑軌上且與所述第一對正組件間隔設置的第二對正組件;所述第一對正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滑軌上且與所述皮帶相連接的第一滑塊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塊上的第一對正框;所述第二對正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滑軌上且與所述皮帶相連接的第二滑塊、可往復地安裝在所述第二滑塊上表面的第三滑塊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滑塊上表面且與所述第一對正框相配合的第二對正框。
優化地,它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基板兩側面的固定軌道、安裝在任一所述固定軌道上的多個第一定位感應器以及安裝在另一所述固定軌道上的多個第二定位感應器;所述第一對正框底部安裝有與所述第一定位感應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對正框底部安裝有與所述第二定位感應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板。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滑塊通過與其相連接的復位機構安裝在所述第二滑塊上,所述復位機構包括固定所述第二滑塊側面的固定板以及一端與所述固定板相連接且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滑塊側面相連接的彈性件。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對正框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塊上的第一安裝底板、設置於所述第一安裝底板正上方的第一對正板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底板和所述第一對正板之間且間隔設置的多根第一固定軸;所述第二對正框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滑塊上的第二安裝底板、設置於所述第二安裝底板正上方的第二對正板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二安裝底板和所述第二對正板之間且間隔設置的多根第二固定軸。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發明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採用皮帶進行驅動,這樣通過調節皮帶的節距可以有效減小間隙,實現精確定位;並且採用特定結構的第二對正組件和第一對正組件使得整個裝置運行平穩,若出現定位失靈的情況,具有緩衝的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夾壞工件。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優選實施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的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主要包括基板1、皮帶輪2、皮帶3、滑軌5、第一對正組件6和第二對正組件7等。
其中,皮帶輪2通常為2個,它們安裝在基板1的上表面且間隔設置;皮帶輪2上套接有皮帶3。電機4安裝在基板1的底面上並且與任一皮帶輪2相連接,這樣當電機4工作時可以帶動皮帶輪2的轉動,進而帶動皮帶3的轉動。滑軌5安裝在基板1的上表面,它位於兩個皮帶輪2之間。第一對正組件6可滑動地安裝在滑軌5,它的延伸方向與基板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主要包括設置在滑軌5上且與皮帶3相連接的第一滑塊61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塊61上的第一對正框62;可以在第一滑塊61的側面設置與皮帶3相配合的齒部611,並在此處安裝夾塊612從而將皮帶3夾在它們之間,以提高第一滑塊61的移動精度(第二對正組件7也有相同的結構,但是它的夾塊位於另一側)。第二對正組件7也可滑動地安裝在滑軌5上,並且與第一對正組件6間隔設置,從而可以與第一對正組件6進行配合;它包括設置在滑軌5上且與皮帶3相連接的第二滑塊71(第二滑塊71的另一側開設有與皮帶3相配合的齒部,該處對應安裝有夾塊以用於夾住皮帶3)、可往復地安裝在第二滑塊71上表面的第三滑塊72以及固定在第三滑塊72上表面且與第一對正框62相配合的第二對正框74。這樣能夠保證整個裝置的平穩運行,一旦出現定位失靈的情況,具有緩衝的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夾壞工件。
在本實施例中,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還包括安裝在基板1兩側面的固定軌道8、安裝在任一固定軌道8上的多個第一定位感應器91(通常是兩個)以及安裝在另一固定軌道8上的多個第二定位感應器92(通常是兩個);第一對正框62底部安裝有與第一定位感應器9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板63,第二對正框74底部安裝有與第二定位感應器92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板75,當第一滑塊61移動至其側面與遠離電機4的皮帶輪2相切時,第一定位板63剛好插入靠近該皮帶輪2的一個第一定位感應器91中,而另一個第一定位感應器91則位於前述感應器和另一皮帶輪之間,這樣當第一定位板63通過另一個第一定位感應器91後能夠發送信號給電機4以降低轉速防止速度過快使得第一滑塊61撞擊皮帶輪2;第二定位板75與第二定位感應器92的工作原理與上述類似。第三滑塊72通過與其相連接的復位機構73安裝在第二滑塊71上,復位機構73包括固定第二滑塊71側面的固定板731以及一端與固定板731相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三滑塊72側面相連接的彈性件732(如彈簧等),以提供進一步的微小緩衝,避免夾塊工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對正框62包括固定在第一滑塊61上的第一安裝底板623、設置於第一安裝底板623正上方的第一對正板621以及設置在第一安裝底板623和第一對正板621之間且間隔設置的多根第一固定軸622;第二對正框74包括固定在第三滑塊72上的第二安裝底板743、設置於第二安裝底板743正上方的第二對正板741以及設置在第二安裝底板743和第二對正板741之間且間隔設置的多根第二固定軸742。需要注意的是,與工件接觸的第一對正板621和第二對正板741的材質為光滑的ptfe材質,這樣能夠有效減小它們與工件的摩擦力,避免了工件的損壞。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平板工件傳輸對正裝置,它包括基板、安裝在所述基板上表面且間隔設置的兩個皮帶輪、安裝在兩個所述皮帶輪上的皮帶、安裝在所述基板底面且與任一所述皮帶輪相連接的電機、安裝在所述基板上表面且位於兩個所述皮帶輪之間的滑軌、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滑軌上的第一對正組件以及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滑軌上且與所述第一對正組件間隔設置的第二對正組件。使得整個裝置運行平穩,若出現定位失靈的情況,具有緩衝的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夾壞工件。
技術研發人員:竇福存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蘇州晶洲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12
技術公布日: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