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翻式插管機、制瓶生產線和玻璃瓶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0:31:11 1

本申請涉及玻璃瓶製造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了一種主要用於制瓶生產線中的上翻式插管機。
此外,本申請還涉及一種應用上述上翻式插管機的制瓶生產線。
另外,本申請還涉及了一種採用上述制瓶生產線製成的玻璃瓶。
背景技術:
在制瓶工藝中,尤其是採用管制玻璃瓶生產設備進行生產時,玻璃瓶的成型過程中採用高溫火焰燒製成型,為提高安全性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生產中現已普遍採用將玻璃料管傳送至儲管位上方後再將其插入到對應儲管位中的插管機。
例如,公布號為CN 104326647 A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公布的一種制瓶機自動上管裝置的轉送插管機構,較好的解決了自動傳送和插管的功能,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安全性。然實踐中,本申請人的研究人員發現其至少存在以下問題:1).工作中,其滾珠絲槓副位於玻璃料管的上方,其上的潤滑劑或者累積的粉塵等容易掉落至下方的玻璃料管上,影響玻璃瓶成型質量甚至造成報廢;2).滑道與水平滑座也位於玻璃料管上方,其上的潤滑劑或者累積的粉塵等容易掉落至下方的玻璃料管上,影響玻璃瓶成型質量甚至造成報廢。
因此,如何改進和優化插管機的結構,使其結構簡單、能有效防止對玻璃料管的汙染從而提高生產的玻璃瓶的質量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目前急需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種上翻式插管機。該上翻式插管機適用於玻璃瓶生產設備中,例如西林瓶、口服液瓶的生產設備中,但也可以用於各種場合,如食品、藥品、化工、農藥、飲料等行業用玻璃瓶的制瓶系統中,包括塑料瓶以及其他制瓶設備的寬泛的範圍。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上翻式插管機的制瓶生產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由上述制瓶生產線製成的玻璃瓶。
為此,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上翻式插管機,包括:
機架,其上設有豎向立柱,
升降座,可升降的設於所述豎向立柱上,
轉動座,設於所述升降座上;
旋轉機械手,設於所述轉動座上;
所述轉動座的轉動軸線為水平方向,從而所述旋轉機械手在抓取玻璃料管之後以向上翻轉的形式將玻璃料管傳送至另一側後執行插管操作。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械手採用伸縮結構可伸縮的設於所述轉動座上,且伸縮方向沿該旋轉機械手自轉的旋轉軸線方向。
優選地,所述豎向立柱上設有豎向滑道及滑座,所述升降座設於該滑座上。
優選地,所述豎向立柱上設有豎向滑道、升降柱、上滑座和下滑座,所述上滑座設於所述升降柱的中部、所述下滑座設於所述升降柱的下部,所述上滑座與所述豎向滑道配合、所述下滑座與所述豎向滑道配合;所述升降座設於所述升降柱的頂部。
優選地,所述豎向滑道為二個並列布置的滑軌。
優選地,所述升降座的升降驅動採用滾珠絲槓副結構或者滑動絲槓副結構、電動推桿、電液推桿。
優選地,所述絲槓位於所述豎向滑道的中垂面上。
優選地,所述轉動座所在豎向轉動的平面與所述豎向滑道所在的豎向平面平行或者垂直或者二者之間的夾角在0°~90°之間。或者二者之間的夾角為1°~15°、3°~17°、5°~20°、8°~22°、10°~25°、13°~27°、15°~30°、18°~32°、20°~35°、23°~37°、25°~40°、28°~42°、30°~45°、33°~47°、35°~50°、38°~52°、40°~55°、43°~57°、45°~60°、48°~62°、50°~65°、53°~67°、55°~70°、58°~72°、60°~75°、63°~77°、65°~80°、68°~82°、70°~85°、73°~87°、75°~90°。
優選地,所述轉動座上設有相互配合的滑軌二和滑座二,所述旋轉機械手設於所述滑座二上,所述滑座二的驅動採用滾珠絲槓副結構或者滑動絲槓副結構、電動推桿、電液推桿。
優選地,所述滑座二的動力源與滾珠絲槓副結構之間的傳動採用齒輪傳動。
優選地,所述升降座升降的動力源採用伺服電機或者步進電機。
優選地,所述轉動座轉動的動力源採用伺服電機或者步進電機。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械手伸縮的動力源採用伺服電機或者步進電機。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械手的自轉軸線與所述轉動座的自轉平面平行。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械手自轉的轉動軸線在隨所述轉動座轉動的過程中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
優選地,所述上翻式插管機還包括向所述旋轉機械手供應玻璃料管的供管機構,該供管機構上放置的玻璃料管呈水平狀態。
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用於制瓶生產線的上翻式插管機,包括機架和設於該機架上的豎向滑道座,所述豎向滑道座上設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上設有轉動座,所述轉動座上設有旋轉機械手;所述轉動座的轉動軸線為水平方向,從而所述旋轉機械手在抓取玻璃料管之後以向上翻轉的形式將玻璃料管傳送至另一側後執行插管操作。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應用上述上翻式插管機的制瓶生產線。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由上述制瓶生產線製成的玻璃瓶。
相對於上述背景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大致如下。
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上翻式插管機,包括機架、豎向立柱、升降座、轉動座和旋轉機械手;所述豎向立柱設於機架上,所述升降座可升降的設於所述豎向立柱上,所述轉動座設於所述升降座上,所述旋轉機械手設於所述轉動座上;所述轉動座的轉動軸線為水平方向,從而旋轉機械手在抓取玻璃料管之後以向上翻轉的形式將玻璃料管傳送至另一側後執行插管操作。故使得玻璃料管在傳送過程中一直處於傳送插管裝置的外側或者上方,有效防止了傳送插管裝置上具有相對滑動或者相對摩擦的零部件上的掉落物落到玻璃料管上,從而確保玻璃料管在後續的玻璃瓶成型步驟中不受該問題的幹擾而影響質量。
2.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上翻式插管機,所述旋轉機械手採用伸縮結構可伸縮的設於所述轉動座上,且伸縮方向沿該旋轉機械手自轉的旋轉軸線方向。該結構的設置,使得傳送插管裝置傳送玻璃料管的距離大幅度增加,便於生產線的布置以及預留維護空間。
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上翻式插管機,所述豎向立柱上設有豎向滑道、升降柱、上滑座和下滑座,所述上滑座設於所述升降柱的中部、所述下滑座設於所述升降柱的下部,所述上滑座與所述豎向滑道配合、所述下滑座與所述豎向滑道配合;所述升降座設於所述升降柱的頂部。由於上滑座和下滑座設於升降柱上,從而使得升降柱在升降過程中的誤差更小,並且對玻璃料管長度的適應性更強。
4.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上翻式插管機,所述豎向滑道為二個並列布置的滑軌,所述升降座的升降驅動採用滾珠絲槓副結構或者滑動絲槓副結構,所述絲槓位於所述豎向滑道的中垂面上。故對應升降的螺母也是位於中垂面上,對所述上滑座和所述下滑座的驅動力的作用點位於二個滑軌的中間位置,從而使得升降柱的升降性能更佳。
5.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上翻式插管機,所述轉動座所在豎向轉動的平面與所述豎向滑道所在的豎向平面平行。結構緊湊,布置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性和技術方案能夠以任意組合方式共同或獨立地應用。在每個技術方案中不一定需要結合所有目的或特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例所提供的上翻式插管機的某一工作狀態時的立體示意圖,示意了其在抓管時一種可選的工作狀態。
圖2為圖1中的上翻式插管機的旋轉機械手將夾持的玻璃料管向上翻過豎向立柱頂部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上翻式插管機的旋轉機械手夾持的玻璃料管位於插管位上方或者插管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上翻式插管機的上部的立體示意圖,視角有調整以便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徵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例所提供的上翻式插管機的某一工作狀態時的立體示意圖,示意了其在抓管時一種可選的工作狀態;圖2為圖1中的上翻式插管機的旋轉機械手將夾持的玻璃料管向上翻過豎向立柱頂部時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上翻式插管機的旋轉機械手夾持的玻璃料管位於插管位上方或者插管時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上翻式插管機的上部的立體示意圖,視角有調整以便示意。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例中,如圖1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上翻式插管機,包括機架10、豎向立柱20、升降座30、轉動座40和旋轉機械手50;豎向立柱20設於機架10上,升降座30可升降的設於豎向立柱20上,轉動座40設於升降座30上,旋轉機械手50設於轉動座40上;轉動座40的轉動軸線為水平方向,從而旋轉機械手50在抓取玻璃料管01之後以向上翻轉的形式將玻璃料管01傳送至另一側後執行插管操作。
進一步地,如圖1至4所示,旋轉機械手50採用伸縮結構可伸縮的設於轉動座40上,且伸縮方向沿該旋轉機械手50自轉的旋轉軸線方向。伸縮方向與其自轉的旋轉軸線方向相同有利於提高穩定性,但是有一定偏差也是可以行的。
更進一步地,如圖1至3所示,豎向立柱20上設有豎向滑道21、升降柱39、上滑座38和下滑座37,上滑座38設於升降柱39的中部、下滑座37設於升降柱39的下部,上滑座38與豎向滑道21配合、下滑座37與豎向滑道21配合;升降座30設於升降柱39的頂部。
此外,在一種未示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將上述的升降柱39、上滑座38和下滑座37採用一個整體的滑座進行替換,而將升降座30設於該滑座上。即相當於:豎向立柱20上設有豎向滑道21及滑座,升降座30設於該滑座上。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具體地,如圖1至3所示,豎向滑道21為二個並列布置的滑軌211。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具體地,如圖1至3所示,升降座30的升降驅動採用絲槓22與滾珠螺母23配合的滾珠絲槓副結構,其中,滾珠螺母23與上滑座38相連;另外,滾珠螺母23也可以與下滑座37相連或者直接與升降柱39相連。優選地,如圖1至3所示,絲槓22位於二個並列布置的滑軌211的中垂面上。此外,升降座30的升降驅動也可以採用滑動絲槓副結構或者電動推桿、電液推桿。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具體地,如圖1至3所示,轉動座40所在豎向轉動的平面與豎向滑道21所在的豎向平面平行;此外,也可以是垂直的,或者是二者之間的夾角在0°~90°之間。或者二者之間的夾角為1°~15°、3°~17°、5°~20°、8°~22°、10°~25°、13°~27°、15°~30°、18°~32°、20°~35°、23°~37°、25°~40°、28°~42°、30°~45°、33°~47°、35°~50°、38°~52°、40°~55°、43°~57°、45°~60°、48°~62°、50°~65°、53°~67°、55°~70°、58°~72°、60°~75°、63°~77°、65°~80°、68°~82°、70°~85°、73°~87°、75°~90°。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如圖1至4所示,轉動座40上設有相互配合的滑軌二49和滑座二48,旋轉機械手50設於滑座二48上,滑座二48的驅動採用滾珠絲槓副結構47;此外,滾珠絲槓副結構47也可以採用滑動絲槓副結構或者電動推桿、電液推桿等進行替代。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如圖1至4所示,滑座二48的動力源46與滾珠絲槓副結構47之間的傳動採用齒輪傳動,包括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45和從動齒輪44。當然,也可以採用其它型式的傳動結構。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參考圖1至3,升降座30升降的動力源採用伺服電機或者步進電機。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參考圖1至4,轉動座40轉動的動力源41採用伺服電機或者步進電機。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參考圖1至4,旋轉機械手50伸縮的動力源51採用伺服電機或者步進電機。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參考圖1至4,旋轉機械手50的自轉軸線與轉動座40的自轉平面平行。此外,也可以是有一定的角度。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參考圖1至4,旋轉機械手50自轉的轉動軸線在隨轉動座40轉動的過程中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如圖1至3所示,所述上翻式插管機還包括向旋轉機械手50供應玻璃料管01的供管機構60,該供管機構60上放置的玻璃料管01呈水平狀態。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的一種應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的上翻式插管機的制瓶生產線,該制瓶生產線具有前述上翻式插管機所具有的部分或者全部技術效果。具體實施例請參考上述內容,並可結合相關現有技術以得到該制瓶生產線的技術方案,本申請中不再贅述。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的一種由上述制瓶生產線製成的玻璃瓶,包括玻璃瓶成型的步驟以及所述上翻式插管機進行傳送和插管的步驟。成型的步驟顯然的可以是現有常規技術。
參考圖1至圖4,在一種可行的傳送和插管的方法中,其步驟包括:
1).旋轉機械手50夾持玻璃料管01;
2).升降座30上升,轉動座40轉動,被夾持的玻璃料管01向上翻轉繞過升降座30和轉動座40、旋轉機械手50的自轉軸線位於水平狀態;
3).升降柱39上升至最高點,旋轉機械手50旋轉使玻璃料管01由水平方向轉至豎直方向;
4).升降柱39下降,執行插管操作;
5).旋轉機械手50鬆開夾持的玻璃料管01,回位。
在一種優選實施例中,上述方法中的升降座39可以由所述滑座代替。
在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步驟2)中的升降座30和轉動座40按順序依次動作或者聯動。步驟3)中的升降柱39和旋轉機械手50按順序依次動作或者聯動。
此外,參考圖1至圖4以及結合上述描述還可以有其他可行的傳送和插管方法,具體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上述內容並結合相關現有技術可以得到,本申請中不再贅述。
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相關結構的功能或者效果的描述,是指其具有該功能或者效果,其有可能還具有其他的功能或者效果,因此,不應視為對其進行功能或者效果的不當限定。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上翻式插管機、包含該上翻式插管機的制瓶生產線以及應用該制瓶生產線製成的玻璃瓶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儘管已經對執行本實用新型的較佳模式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但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得知在所附的權利要求的範圍內的用來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許多替換設計和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