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閉滾刷吸盤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0:29:21 1
專利名稱:全封閉滾刷吸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掃路車的滾刷裝置,尤其是一種滾刷的結構改進,屬於清掃設施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據申請人了解,現有掃路車裝有一組旋轉盤刷(通常為4-5隻)或滾刷,中部設有吸塵口。由於盤刷或滾刷為敞開式結構,因此在掃路車清掃過程中難免灰土飛揚,同時較大顆粒的沙粒、石子容易從兩側飛串,產生二次汙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可以有效防止灰土飛揚,避免二次汙染的全封閉滾刷吸盤。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全封閉滾刷吸盤含有設置在吸盤體一角的吸塵口和安裝在吸盤下的滾刷,其改進之處在於所述吸盤體底面的周邊裝有密封橡膠板,所述滾刷包括主滾刷和副滾刷,所述主滾刷安裝在吸塵口的一側,其軸線向轉動時將清掃物向吸塵口集中的方向傾斜,所述副滾刷安裝在吸塵口後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完善設計是所述主滾刷的後方設有反吹口。
工作時,由於實用新型全封閉滾刷吸盤將滾刷封閉在吸盤中,因此滾刷掃起的泥土、灰塵或垃圾向吸塵口集中,而不會向外灰土飛揚,因此可以避免二次汙染。反吹口產生的二次反吹風,可以使待清掃物在封閉的吸盤中揚起,便於吸塵口處的的負壓將其吸向吸塵口,並由此輸送到集塵裝置中。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
圖1實施例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為一種安裝在掃路車上的全封閉滾刷吸盤。如
圖1所示,基本呈矩形的吸盤體3一角設有吸塵口4,吸盤體3由金屬外殼和兩端的支架構成,底面周邊裝有密封橡膠板7,使之形成一密封空腔。腔內裝有主滾刷1和副滾刷2,刷毛為尼龍絲。主滾刷3安裝在吸塵口4的一側,其軸線向轉動時將清掃物向吸塵口集中的方向傾斜。副滾刷2安裝在吸塵口4後。兩滾刷軸端裝有液壓馬達6,工作時分別由兩液壓馬達帶動。主滾刷1的後方設有反吹口5。為了方便移動,吸盤體的四角分別裝有萬向滾輪8。
掃路車工作時,安裝在支架上的滾刷在液壓馬達的驅動下向前滾動,由於主滾刷為斜向設置,因此可以使路面上的泥土、灰塵或垃圾向吸塵口處集中,副滾刷為橫向設置且在吸塵口的後部,將泥土、灰塵或垃圾掃向吸塵口,同時掃起的泥土、灰塵或垃圾在二次反吹風的作用下,在封閉的吸盤內揚起,吸塵口處的強大吸力使得該處的壓強下降,飛揚的塵土向吸塵口流動,進入吸塵口後經噴淋水混合降塵進入垃圾箱。
通過調節駕駛室內操作面板上的電位計,可以控制液壓比例閥的開度,從而控制液壓流量,最終控制掃刷運動速度。滾刷的轉動速度為無級調速,根據路面的垃圾情況和行駛車速,調節滾刷的運動轉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不難看出,本實施例的全封閉滾刷吸盤可以保證清掃過程中的揚塵封閉在吸盤內部,因此對空氣不產生二次汙染。吸盤體下部安裝的橡膠板既保證了密封要求,同時對地面不產生硬摩擦,不會破壞道路表面,尤為適用於機場跑道、公路、廣場和碼頭的清掃。
總之,本實施例的全封閉滾刷吸盤具有以下優點1、路面清掃乾淨徹底,沒有揚塵,不產生二次汙染;2、由於刷毛選用尼龍絲,其硬度低於水泥路面,所以不會對道路表面造成磨損;3、結構簡單,工作可靠;4、掃刷設計為滾刷結構,與路面接觸面積大,刷毛磨損小。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全封閉滾刷吸盤,含有設置在吸盤體一角的吸塵口和安裝在吸盤下的滾刷,其特徵在於所述吸盤體底面的周邊裝有密封橡膠板,所述滾刷包括主滾刷和副滾刷,所述主滾刷安裝在吸塵口的一側,其軸線向轉動時將清掃物向吸塵口集中的方向傾斜,所述副滾刷安裝在吸塵口後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封閉滾刷吸盤,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滾刷的後方設有反吹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全封閉滾刷吸盤,其特徵在於所述吸盤體由金屬外殼和兩端的支架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全封閉滾刷吸盤,其特徵在於所述滾刷軸端裝有液壓馬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全封閉滾刷吸盤,其特徵在於所述吸盤體的四角裝有萬向滾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掃路車的清掃刷裝置,尤其是一種清掃刷的結構改進,屬於清掃設施技術領域。該裝置含有設置在吸盤體一角的吸塵口和安裝在吸盤下的滾刷,其改進之處在於吸盤體底面的周邊裝有密封橡膠板,滾刷包括主滾刷和副滾刷,主滾刷安裝在吸塵口的一側,其軸線向轉動時將清掃物向吸塵口集中的方向傾斜,副滾刷安裝在吸塵口後部。工作時,由於實用新型全封閉滾刷吸盤將滾刷封閉在吸盤中,因此滾刷掃起的泥土、灰塵或垃圾向吸塵口集中,而不會向外灰土飛揚,因此可以避免二次汙染。反吹口產生的二次反吹風,可以使待清掃物在封閉的吸盤中揚起,便於吸塵口處的負壓將其吸向吸塵口,並由此輸送到集塵裝置中。
文檔編號E01H1/00GK2767497SQ200520068610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26日
發明者董顏平, 徐汝鋒, 王蓓, 張立學 申請人: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