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8:04:01 1
專利名稱: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SMT模板製造領域,涉及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表面組裝技術(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SMT),相對於傳統的插裝元件,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可靠性高等突出優點,是目前電子組裝技術裡最流行的技術和工藝。SMT印刷用的模板是SMT組裝工藝中很重要的模具,印刷的錫膏通過SMT模板上的開口漏印到對應的焊盤上。印刷時,用刮刀將錫膏從模板的一端刮到模板的另一端,整個印刷過程中刮刀、模板、線路板呈線性接觸。印刷時刮刀對模板會有一定的壓力,模板需要有一定的張力,待刮刀刮過後能夠很好的反彈以脫離線路板,這樣就不會將已經印刷到焊盤上的錫膏又粘覆到模板上從而造成脫錫膏效果差,進而造成產品質量問題,因此對模板的張力要求非常高,而現在印刷用的模板普遍存在張力不夠大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增大模板的張力。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需要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包括網框、兩套加強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網框是由兩組對邊構成的中空框架結構,所述對邊的橫截面是矩形;所述加強機構包括兩個加強部件、加強杆件、強化裝置;所述加強部件為長條形且橫截面為U字形結構或L形結構,可以與所述網框對邊配合卡位,且與所述加強杆件相聯,所述加強部件的一側具有與所述加強杆件相配合且可聯接的通孔;所述加強杆件包括具有正向螺紋的正向螺杆和具有反向螺紋的反向螺杆;所述連接正向螺杆的加強杆件的一端與所述加強部件相聯,另一端與所述強化裝置相聯;所述連接反向螺杆的加強杆件的一端與所述加強部件相聯,另一端與所述強化裝置相聯;當旋轉所述強化裝置時,所述連接正向螺杆的加強杆件和連接所述反向螺杆的加強杆件可以相向運動或相背運動;所述強化裝置是兩端具有強化裝置螺紋孔且中空的框架結構,所述正向螺杆和所述反向螺杆的一端通過所述強化裝置螺紋孔,當旋轉所述強化裝置時,所述連接正向螺杆的加強杆件和連接所述反向螺杆的加強杆件可以相向運動或相背運動。根據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對現有技術所述,目前現有的模板張力往往不足以將印刷時刮刀刮過後能夠很好的反彈以脫離線路板,這樣就會將已經印刷到焊盤上的錫膏又粘覆到模板上,脫錫膏效果差,從而造成產品質量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可以通過對所述加強杆件產生的拉力對所述網框對邊外側形成壓力,從而造成所述網框內向變形,在將絲網固定聯接在所述網框上之後,拆除所述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所述網框的內向變形則能夠進一步對絲網形成二次繃緊,從而增強絲網的張力,待刮刀刮過後能夠很好的反彈以脫離線路板,脫錫效果良好。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徵:進一步地,所述網框為一體成型結構或聯接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強化裝置握持部分的橫截面由光滑曲線構成。進一步地,所述螺紋為密紋螺紋。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使用方法,包括:SI組裝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將兩套所述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機構的所述加強部件與所述網框的對邊卡位,所述加強部件的中截面與所述對邊的中截面距離在所述對邊長度的正負10%之內,並旋緊所述強化裝置以拉緊所述加強杆造成所述網框產生內向變形;S2繃網並固定:將絲網進行繃網並將其固定聯接在產生內向變形的所述網框上;S3拆卸加強裝置:旋轉所述強化裝置放鬆所述加強杆,以相反的步驟拆卸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使所述網框以自有內向變形對絲網進行二次繃緊。進一步地,S2步驟中,所述固定聯接是焊接聯接結構或粘結聯接結構。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所示為一套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圖1中A部分放大示意圖;圖3所示為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機構局部結構示意圖;圖4所示為將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機構安裝在網框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所示為網框上側面平面示意圖;圖6所示為網框下側面平面示意圖;圖7所示為用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使網框向內發生形變整體結構示意圖;圖8所示為加強部件的另一種結構;圖9所示為加強部件的另一種結構輔助視圖;圖10所示為另一種連接機構。圖1中,10為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機構,11為加強部件,12為加強杆件,13為強化裝置,A為待放大區域;圖2中,121為連接機構,1221為帶有反向密紋螺紋的反向螺杆;圖3中,1222為帶有正向密紋螺紋的正向螺杆,131為帶有反向密紋螺紋的螺紋孔,132為強化杆,133為帶有正向密紋螺紋的螺紋孔;圖4中,41為網框;圖5中,51為網框與絲網粘接面(即網框的上側面)[0036]圖6中,61為網框下側面;圖8中,81為卡位孔,82為通孔;圖9中,91為固定部件;圖10中,101為卡位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底」、「頂」、「前」、「後」、
「內」、「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聯接」、「連通」、「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如下,如技術背景所述,目前現有的模板張力往往不足以將印刷時刮刀刮過後能夠很好的反彈以脫離線路板,這樣就會將已經印刷到焊盤上的錫膏又粘覆到模板上,脫錫膏效果差,從而造成產品質量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可以通過對所述加強杆件產生的拉力對所述網框對邊外側形成壓力,從而造成所述網框內向變形,在將絲網固定聯接在所述網框上之後,拆除所述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機構,所述網框的內向變形則能夠進一步對絲網形成二次繃緊,從而增強絲網的張力,待刮刀刮過後能夠很好的反彈以脫離線路板,脫錫效果良好。下面將參照附圖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1、4-7所示,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包括網框41、兩套加強機構10 ;所述網框41是由兩組對邊構成的中空框架結構,所述對邊的橫截面是矩形;所述加強機構包括兩個加強部件11、加強杆件12、強化裝置13 ;所述加強部件11為長條形且橫截面為U字形結構或L形結構,可以與所述網框41對邊配合卡位,且與所述加強杆件12相聯,所述加強部件11的一側具有與所述加強杆件12相配合且可聯接的螺紋孔;所述加強杆件12包括具有正向螺紋的正向螺杆1222和具有反向螺紋的反向螺杆1221 ;所述連接正向螺杆1222的加強杆件的一端與所述加強部件11相聯,另一端與所述強化裝置13相聯;所述連接反向螺杆1221的加強杆件的一端與所述加強部件11相聯,另一端與所述強化裝置13相聯;當旋轉所述強化裝置13時,所述連接正向螺杆1222和所述反向螺杆1221的加強杆件可以相向運動或相背運動;如圖3所示,所述強化裝置13是兩端具有強化裝置螺紋孔且中空的框架結構,所述正向螺杆1222和所述反向螺杆1221的一端通過所述強化裝置13的螺紋孔133和131,當旋轉所述強化裝置13時,所述正向螺杆1222和所述反向螺杆1221可以相向運動或相背運動,由此使網框41的對邊產生內向形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網框41為一體成型結構或聯接結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強化裝置13握持部分的橫截面由光滑曲線構成,由此能夠使手部更舒適和方便的施力。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螺紋為密紋螺紋,密紋螺紋的使用可以使拉力的調節更加精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的加強杆件12由連接機構121和螺杆連接而成。所述的連接機構121可以是圓柱體或多邊形柱體,所述的螺杆可以是帶有密紋螺紋的螺杆,也可以是由帶有密紋螺紋的螺杆與多邊形柱體連接而成。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的兩個加強杆件12的連接機構121連接有不同的螺紋杆件,一個連接機構的一端與帶有反向密紋螺紋的反向螺杆1221連接,另一個連接機構一端與帶有正向密紋螺紋的正向螺杆1222連接。所述的螺紋杆件可以與連接機構121 —體成型,也可以是焊接成一體結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個加強杆12與帶有反向密紋螺紋的反向螺杆1221焊接成一體結構,另一個加強杆12與帶有正向密紋螺紋的螺杆1222 —體成型。其中連接機構121與帶有反向密紋螺紋的反向螺杆焊接結構放大示意圖如圖2所示(為圖1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所述的帶有反向密紋螺紋的反向螺杆1221可以直接與連接機構121焊接,亦可以與多邊形柱體一體成型後,通過多邊形主體與連接機構121焊接成為一體結構(如圖2所示121與1221焊接部分為四邊形柱體杆件)。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的強化裝置1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的加強杆上的帶有密紋螺紋的螺杆連接,如圖3所示為強化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131、133為帶有密紋螺紋的螺紋孔,132為強化杆,131、133與132 —體成型。帶有密紋螺紋的螺紋孔131、133與帶有密紋螺紋的螺杆1221和1222相配合。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的加強杆件12可以與所述的加強部件11 一體成型(如圖1所示),亦可以通過連接機構連接將11與12連接起來,或將11與12設計成配套結構,所述的加強部件11可以一體成型(如圖1所示),亦可以由連接機構連接成一體結構,加強部件帶有內側面113的一側帶有卡位孔81和通孔82 (如圖8、圖9所示),所述卡位孔82與一種連接機構的卡位端部(圖10中101)相配合,所述通孔82與一種連接機構(圖10中12)相配合,並且所述的加強部件的帶有內側面113的一側由固定部件(圖9中91)使加強部件連接為一體結構。利用圖8——10中加強部件的結構時,先將圖10所示的加強杆件12穿過通孔82,再用固定部件91使加強部件連接為一體。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強部件11的三個內側面,111、112、113分別與網框的外側面、下側面、內側面接觸,並且113面與連接部件121相連,如圖1、圖4所示,圖4中41為網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強部件11為L形結構,其內側面111、112與網框的外側面、下側面接觸,所述加強杆件12與L形結構的所述加強部件11相聯。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使用方法,包括:SI組裝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將兩套所述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裝置10的所述加強部件11與所述網框41的對邊卡位,所述加強部件11的中截面與所述對邊的中截面距離在所述對邊長度的正負10%之內,並旋緊所述強化裝置13以拉緊所述加強杆件12造成所述網框41產生內向變形;S2繃網並固定:將絲網進行繃網並將其固定聯接在產生內向變形的所述網框41上;S3拆卸加強裝置:旋轉所述強化裝置13放鬆所述加強杆件12,以相反的步驟拆卸增大模板張力的加強機構10,使所述網框41以自有內向變形對絲網進行二次繃緊。進一步地,S2步驟中,所述固定聯接是焊接聯接結構或粘結聯接結構。儘管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示意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必須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多種其他的改進和實施例,這些改進和實施例將落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精神和範圍之內。具體而言,在前述公開、附圖以及權利要求的範圍之內,可以在零部件和/或者從屬組合布局的布置方面作出合理的變型和改進,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除了零部件和/或布局方面的變型和改進,其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包括網框、兩套加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網框是由兩組對邊構成的中空框架結構,所述對邊的橫截面是矩形; 所述加強機構包括兩個加強部件、加強杆件、強化裝置; 所述加強部件為長條形且橫截面為U形結構或L形結構,可以與所述網框對邊配合卡位,且與所述加強杆件相聯,所述加強部件的一側具有與所述加強杆件相配合且可聯接的通孔; 所述加強杆件包括具有正向螺紋的正向螺杆和具有反向螺紋的反向螺杆;所述連接正向螺杆的加強杆件的一端與所述加強部件相聯,另一端與所述強化裝置相聯;所述連接反向螺杆的加強杆件的一端與所述加強部件相聯,另一端與所述強化裝置相聯;當旋轉所述強化裝置時,所述正向螺杆和所述反向螺杆可以相向運動或相背運動; 所述強化裝置是兩端具有強化裝置螺紋孔且中空的框架結構,所述連接正向螺杆和所述連接反向螺杆的加強杆件的一端通過所述強化裝置對應的螺紋孔,當旋轉所述強化裝置時,所述連接正向螺杆和所述連接反向螺杆的加強杆件可以相向運動或相背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網框為一體成型結構或聯接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強化裝置握持部分的橫截面由光滑曲線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為密紋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網框、兩套加強機構,加強機構包括加強部件、加強杆件、強化裝置;加強部件可以與所述網框對邊配合卡位,且與所述加強杆件相聯;加強杆件與加強部件和強化裝置相聯;當旋轉所述強化裝置時,加強杆件張緊並使加強部件在網框外側壓緊網框使其產生內向變形,在將繃好的絲網固定聯接在網框上並拆卸裝置之後,形成絲網的二次繃緊;本實用新型同時公開了相應的使用方法,此種增大模板張力的裝置可以增加絲網及模板的張力,改善脫錫膏的效果,並且不會對網框自身造成損害,避免了網框由於某種破壞造成的受力不均衡。
文檔編號B41F15/36GK203157327SQ20132009498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4日
發明者魏志凌, 高小平, 潘世珎, 張煒平 申請人:崑山允升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