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機線圈脫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2:32: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繞組製造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電機線圈脫線裝置。
背景技術:
經過近年來科學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微電機生產大國。線圈是微電機生產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現有技術中,線圈的繞制生產自動化程度比較低,造成生產效率低和生產成本高,特別是在微電機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線圈的生產效率、降低線圈的生產成本是提供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從而使得繞線機的存在成為必要,繞線機顧名思義繞線機是把線狀的物體纏繞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機器。繞線機的使用範圍:凡是電器產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銅線(簡稱漆包線)繞製成電感線圈,就需要用到繞線機。例如:各種電動機,日光燈鎮流器,各種大小變壓器,電視機。收音機用的中周、電感線圈,行輸出變壓器(高壓包),電子點火器、滅蚊器上的高壓線圈,喇叭,耳機,麥克風的音圈,各種電焊機等不能一一舉例,這些裡面的線圈都需要用繞線機來繞。
現有技術中,線圈通過繞線機繞制完成後,通常是將模具和線圈一同從繞線機上取下,把模具打開後再把線圈取出來,這無疑會導致較低的工作效率和較高的勞動強度,並延長了作業時間,不利於現代化自動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電機線圈脫線裝置,結構合理,操作、使用方便,不用拆卸模具便可直接脫線。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機線圈脫線裝置,包括轉軸、為轉軸提供動力的驅動機構、繞線模以及用於調節繞線模與轉軸的徑向間距離的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底端和轉軸連接,所述支撐機構頂端和繞線模連接;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套筒、滑筒、支撐架、旋轉支持座、滑動座、固定座、滑動調節杆、前支撐杆、後支撐杆及託板,所述套筒套設並固定於轉軸一端,所述滑筒可滑動的連接於套筒上,所述滑筒的滑動方向與轉軸的軸向平行,所述支撐架包括立杆和橫杆,所述立杆固定於套筒兩側,設於套筒同一側的多根立杆沿套筒的外圓周均勻分布,所述橫杆固定於套筒兩側對應的立杆之間,所述橫杆由上到下依次設為第一橫杆、第二橫杆,所述滑動 座可滑動的設於第一橫杆上,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固定於第一橫杆上,所述旋轉支持座固定於第二橫杆上,所述旋轉支持座上設有雙頭套杆,所述雙頭套杆以旋轉支持座為支點進行旋轉,雙頭套杆的兩端分別套接第一滑動杆和第二滑動杆,所述第一滑動杆和滑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動杆和滑動座固定連接,所述託板固定於橫杆上方,所述滑動調節杆一端與滑動座鉸接,另一端鉸接於託板底部,所述前支撐杆一端鉸接於第一固定座上,所述前支撐杆另一端鉸接於託板底部,所述前支撐杆另一端鉸接於託板底面,所述後支撐杆一端鉸接於第二固定座上,所述後支撐杆另一端鉸接於託板底部,所述繞線模固定於託板上。
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機架、磁粉離合器、驅動電機,所述轉軸遠離套筒的一端通過軸承座固定於驅動機架的上方,所述轉軸上套設有第一鏈輪,所述磁粉離合器固定於驅動機架的下方,所述磁粉離合器的輸入軸和輸出軸分別通過軸承座固定在驅動機架底面,磁粉離合器的輸入軸上設置有第二鏈輪,其與第一鏈輪聯接,磁粉離合器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三鏈輪,其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的電機鏈輪通過鏈條聯接。
優選地,所述前支撐杆和後支撐杆分別是對稱設置的雙支臂聯杆,包括第一支臂以及與第一支臂鉸接的第二支臂。
優選地,所述套筒外圓周向均勻分布有沿轉軸軸向延伸的滑軌,所述滑筒內壁設有與滑軌配合的滑槽。
優選地,所述雙頭套杆上設有動力源以直接驅動雙頭套杆作旋轉操作。
優選地,所述旋轉支持座、滑動座、固定座、滑動調節杆、前支撐杆、後支撐杆及託板設有四組,環形設於轉軸四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線圈繞制過程中,支撐機構起到支撐固定繞線模的作用,線圈繞制完成以後,支撐機構回縮,帶動轉軸四周的繞線模回縮,使得線圈容易取下,省時省力;(2)通過驅動電機和磁粉離合器的配合,使得線圈繞制過程中保持恆定張力,穩定了線圈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轉軸;20、驅動機構;201、驅動機架;202、磁粉離合器;203、驅動電機;204、第一鏈輪;205、第二鏈輪;206、第三鏈輪;207、電機鏈輪;30、繞線模;40、支撐機構;401、套筒;402、滑筒;403、支撐架;4031、立杆;4032、第一橫杆;4033、第二橫杆;404、旋轉支持座;405、滑動座;406、固定座;4061、第一固定座;4062、第二固定座;407、滑動調節杆;408、前支撐杆;409、後支撐杆;410、託板;411、第一支臂;412、第二支臂;413、雙頭套杆;414、第一滑動杆;415、第二滑動杆。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一種電機線圈脫線裝置,包括轉軸10、為轉軸10提供動力的驅動機構20、繞線模30以及用於調節繞線模30於轉軸10之間徑向間距離的支撐機構40,在線圈繞制過程中,支撐機構40起到支撐固定繞線模30的作用,線圈繞制完成以後,支撐機構40回縮,帶動轉軸10四周的繞線模30回縮,使得線圈容易取下。
所述支撐機構40包括套筒401、滑筒402、支撐架403、旋轉支持座404、滑動座405、固定座406、滑動調節杆407、前支撐杆408、後支撐杆409及託板410,所述套筒套設並固定於轉軸10一端,所述轉軸10轉動帶動套筒一併轉動,所述套筒外圓周均勻分布有多根沿轉軸10軸向延伸的滑軌,所述滑筒402內壁設有與滑軌配合的滑槽,從而形成滑動配合,所述支撐架403包括立杆4031和橫杆,所述立杆4031固定於套筒401兩側端,設於套筒401同一側的多根立杆4031呈環形均勻分布於套筒401的外圓周,所述橫杆設有多組,本實施例設有四組橫杆,四組橫杆呈環形分布於轉軸10四周,每組橫杆由上到下依次設為第一橫杆4032和第二橫杆4033,所述滑動座405可滑動的設於第一橫杆4032上,所述固定座406包括第一固定座4061和第二固定座4062,所述第一固定座4061和第二固定座4062也固定在第一橫杆4032上,所述旋轉支持座404固定於第二橫杆4033上,本實施例通過電機實現旋轉支持座404的旋轉,所述旋轉支持座404上設有雙頭套杆413,雙頭套杆413以旋轉支持座404為支點進行旋轉,雙頭套杆413的兩端分別套接第一滑動杆414和第二滑動杆415,所述第一滑動杆414和滑筒40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動杆415和滑動座405固定連接,通過電 機驅動旋轉支持座404旋轉,帶動雙頭套杆413自轉,從而帶動滑動座405和滑筒402相對或相向運動,所述託板410固定於橫杆上方,託板410也設為四組,位置和橫杆位置一致,所述滑動調節杆407一端鉸接於滑動座405上的鉸鏈座上,所述滑動調節杆407另一端鉸接於託板410底部,所述前支撐杆408一端鉸接於第一固定座4061上,所述前支撐杆408另一端鉸接於託板410底部,所述後支撐杆409一端鉸接於第二固定座4062上,所述後支撐杆409另一端鉸接於託板410底部,所述前支撐杆408和後支撐杆409分布是對稱設置的雙支臂聯杆,包括第一支臂411和與第一支臂411鉸接的第二支臂412,所述繞線模30固定於託板410上,在繞制過程中,滑動調節杆407、前支撐杆408和後支撐杆409保持固定不動,支撐住託板410上的繞線模30在轉軸10帶動在繞線,繞線完成後,通過電機驅動旋轉支持座404旋轉,帶動雙頭套杆413自轉,從而帶動滑動座405和滑筒402相對運動,滑動座405上的滑動調節杆407的高度隨之降低,從而失去對託板410的支撐作用,託板410帶動繞線模30下降,線圈放鬆,易於脫線。
所述驅動機構20包括驅動機架201、磁粉離合器202、驅動電機203,所述轉軸10遠離套筒401的一端通過軸承座固定於驅動機架201的上方,所述轉軸10上套設有第一鏈輪204,所述磁粉離合器202固定於驅動機架201的下方,所述磁粉離合器202的輸入軸和輸出軸分別通過軸承座固定在驅動機架201底面,磁粉離合器202的輸入軸上設置有第二鏈輪205,其與第一鏈輪204聯接,磁粉離合器202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三鏈輪206,其與驅動電機203的輸出軸上的電機鏈輪207通過鏈條聯接。
繞線機繞線時,傳感器測量繞線模30上漆包線直徑,通過程序運算改變磁粉離合器202的勵磁電流,調節磁粉離合器202轉矩,自動控制漆包線卷繞張力。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