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嬰兒車車架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4:02:06 2
專利名稱:可收合嬰兒車車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車車架,特別是涉及一種收合後可達到收藏體積縮小的嬰兒車車架。
背景技術:
在目前嬰兒車車架構造的設計上,為了滿足消費者在實用性及攜帶的方便性,嬰兒車車架一般都會設計成可收合的型態,使得在使用狀態時可以張開成嬰兒車的型態,而不使用時則可以折合成較小的體積以方便收藏及方便攜帶。
參考圖1、圖2及圖3,是美國專利公開號US 2003/0201626所揭露的嬰兒車車架,即為一種可以折合的嬰兒車設計,可在一使用狀態(圖1)及一收合狀態(圖2)變化。該嬰兒車車架包含有二前支撐管112及二底管132,支撐管112的前端部與底管132的前端部是由一樞接架118(參照圖3)相互樞接,而樞接架118的下端則以一轉軸122與一前輪單元124連接,另外,底管132的後端部則與一後輪單元136連接,又,在前支撐管112與對應的底管132間設置一後支撐管150,後支撐管150的下端部與底管132樞接,而後支撐管150的上端部更由一定位機構200與前支撐管112與一把手184連接。
當在使用狀態時,底管132與地面形成一較小的角度,前輪單元124與後輪單元136位於地面上,而前支撐管112與後支撐管150則往上延伸,把手184更沿著前支撐管112的延伸方向向上延伸。而要形成收合狀態時,只要操作收合機構186,將把手184向前推折,使前支撐管112與後支撐管150向下接近底管132,直到把手184、前支撐管112與後支撐管150靠近底管132,即達到體積最小的收合狀態。
然而,從上述的構造中可以發現,當要達到收合狀態時,前輪單元124與後輪單元136的相對距離會增加,主要因為前支撐架112與前輪單元124是由樞接架118連接,彼此相對位置不會改變,因此當前支撐管112相對接近底管132時,將會因樞接架118也同步相對於底管132轉動而將前輪單元124向前推移,導致前輪單元124相對於後輪單元136的距離會比使用狀態時來得長,使得立起來的高度會因此增加而影響收藏。
所以,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車車架提出了另外一種可收合但不會增加前後輪相對距離的結構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嬰兒車車架,其具有可收合但不會改變前後輪相對距離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用以連接一前輪及二後輪,並可在一收合狀態與一使用狀態間改變,該嬰兒車車架包含一底支架單元、一前支架單元、一後支架單元及一把手單元。
底支架單元包括呈V字形間隔地排列的二底管及一前輪支架,各底管具有相反的一前端部及一後端部,各底管的前端部的最末端相互連接並與前輪支架相連,前輪支架提供前輪可滾動地連接,而各底管的後端部則分別供一後輪可滾動地相連。前支架單元包括二前支撐管,各前支撐管具有一上端部與一下端部,各前支撐管的下端部分別與對應的底管的前端部可樞轉地相連。後支架單元包括二後支撐管,後支撐管具有一上端部與一下端部,各後支撐管的下端部分別對應地與底管的後端部可樞轉地相連,把手單元包括二直管及一連接二直管的橫管,各直管的一端分別與前支撐管的上端部可樞轉地相連。
圖1是美國專利公開號US 2003/0201626的嬰兒車車架在使用狀態的側面圖;圖2是圖1的嬰兒車車架在收合狀態的側面圖;圖3是圖1的嬰兒車車架部分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的一較佳實施例在使用狀態的構造立體圖;圖5是圖4該較佳實施例的側面圖;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半收合狀態的側面圖;圖7是該較佳實施例在收合狀態的側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同時參閱圖4及圖5,本實用新型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的一較佳實施例是應用在三輪型態的嬰兒車上,以連接一前輪100及二後輪200,並可以在一使用狀態及一收合狀態間改變(容後敘述)。而嬰兒車車架主要包含有一底支架單元2、一前支架單元3、一後支架單元4及一把手單元5。
底支架單元2包括與二底管21及一提供前輪100可滾動地連接的前輪支架22。各底管21具有相反的一前端部211及一後端部212,此處所指的前端是以嬰兒車的前進方向為參考,各底管21的前端部211相互連接而後端部212則具有間隔距離地互相分離,實際上,二底管21的前端部211相對距離較後端部212間的相對距離近而不是平行的排列,可使二底管21構成一近似V字形的型態,本例中,二底管21可以由單一管件一體地曲折而構成V字形的型態。各底管21的前端部211的最末端相互連接處進一步由一轉接部12與前輪支架22相連,轉接部12的作用在提供前輪支架22可相對於底管21轉動,進而使前輪100可以相對於底支架單元2轉向,另外,各底管21的後端部212則分別供一後輪200可滾動地相連。又,二底管21的前端部211中間可跨置定位一概成三角形平板狀的踏板11,以提供嬰幼兒在乘坐時置放腳部。
前支架單元3包括二分置於左右兩側的前支撐管31,各前支撐管31具有一上端部311與一下端部312,各前支撐管31的下端部312可樞轉地與對應的底管21的前端部211相連。
後支架單元4包括也是分置於左右兩側的二後支撐管41,每一後支撐管41具有一上端部411與一下端部412,各支撐管41的下端部412對應地與底管21的中段處由一避震裝置42可樞轉地相連。又,後支架單元4更包括一呈U字形的菜籃支撐管43,菜籃支撐管43的兩側分別由對應的後支撐管41的中段處所支撐,而末端則樞接在對應的底管21上,使菜籃支撐管43可以用來支撐一菜籃(圖未示),作為放置物品使用。
把手單元5包括左右兩側的二直管51及一連接該二直管51的橫管52,本例中,把手單元5概成一倒U形,而橫管52提供使用者推動或拉回嬰兒車施力握持的地方。
此外,嬰兒車車架更包括二樞轉定位單元6,各樞轉定位單元6是供前支撐管31的上端部311、後支撐管41的上端部411及直管51下端可樞轉地相互連接。
又,該嬰兒車車架更包含一座椅單元7、一餐盤單元8及一置物盤9。
座椅單元7包括一椅背板71、一與椅背板71前側相連的椅底板72,及一連接椅底板71並供椅背板71抵靠以調整椅背板71相對於椅底板72傾斜角度的調整裝置73,椅底板72前端兩側可樞轉地定位在二前支撐管31中段處相對應的位置,而調整裝置73則可樞轉地連接在二樞轉定位單元6上。
餐盤單元8包括一盤體81、自盤體81相反兩側同方向延伸且分別與前支撐管31樞連的二支撐部82及分別連接對應的支撐部82與底管21的二連杆83。本例中,椅底板72的一側及支撐部82是與兩側的前支撐管31樞接在一起,而連杆83、菜籃支撐管43的兩末端則是與底管21樞接在一起。
置物盤9則是跨置固定在把手單元5的二直杆51中間,用以提供使用者置放物品。由於座椅單元7、一餐盤單元8及一置物盤9並不是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在此即不再詳細說明。
如圖4及圖5,當嬰兒車車架在使用狀態時,底支架單元2的二底管21受到後輪200以及與前輪100連接的前輪支架22所支撐而立於地面上,而由兩側的樞轉定位單元6對於前支撐管31、後支撐管41及直管51的相對定位,使得前支撐管31及後支撐管41都往上往後斜向延伸,把手單元5也是往上往後斜向延伸,成為正常的嬰兒車使用型態。
如圖6及圖7,當要成為收合狀態時,只要解除樞轉定位單元6的鎖定,將把手單元5向前輪100方向推送,樞轉定位單元6會帶動前支撐管31及後支撐管41的上端相對轉動偏位,使得前支撐管31及後支撐管41向底管21方向接近,同時也會使座椅單元7的椅背板71及椅底板72相對張開而接近底管21,餐盤單元8受到前支撐管31移動而使支撐部82相對連杆83轉動,同時支撐部82向底管21靠近,進而使餐盤81向後輪200方向偏轉,直到如圖7的完全收合狀態。而由於前支撐管31收合時是直接相對底管21轉動,並不會連動前輪100,因此無論使用狀態或是收合狀態,前輪100與後輪200的相對距離都不會改變,因此也不會有上述前後輪距離增加導致立起來增加收藏高度的問題發生。
歸納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的收合設計,可避免前輪100與後輪200相對距離改變的問題,所以確實能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收合嬰兒車車架,連接一前輪及二後輪,並在一收合狀態與一使用狀態間改變,其特徵在於該嬰兒車車架包含一底支架單元,包括呈V字形間隔地排列的二底管及一前輪支架,各該底管具有相反的一前端部及一後端部,各該底管的前端部的最末端相互連接並與該前輪支架相連,該前輪支架供該前輪可滾動地連接,而各該底管的後端部則分別供一後輪可滾動地相連;一前支架單元,包括二前支撐管,各該前支撐管具有一上端部與一下端部,各該前支撐管的下端部分別與對應的該底管的前端部可樞轉地相連;一後支架單元,包括二後支撐管,該後支撐管具有一上端部與一下端部,各該後支撐管的下端部分別對應地與該底管的後端部可樞轉地相連;一把手單元,包括二直管及連接該二直管的一橫管,各該直管的一端分別與該前支撐管的上端部可樞轉地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嬰兒車車架更包括二樞轉定位單元,各該樞轉定位單元供該前支撐管的上端部、該後支撐管的上端部及該直管可樞轉地相互連接,並定位該前支撐管、該後支撐管及該直管彼此在該收合狀態與該使用狀態的相對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嬰兒車車架更包含一座椅單元,該座椅單元包括一椅背板、一與該椅背板一側相連的椅底板,及一連接該椅底板並供該椅背板抵靠以調整該椅背板相對於該椅底板傾斜角度的調整裝置,該椅底板前端兩側可樞轉地定位在該等前支撐管相對應的位置,而該調整裝置則是可樞轉地連接該二樞轉定位單元。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嬰兒車車架更包含一餐盤單元,該餐盤單元包括一盤體、自該盤體相反兩側同方向延伸且分別與該前支撐管樞連的二支撐部,及分別連接對應的該支撐部與該底支撐管的二連杆。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嬰兒車車架更包含跨置固定在該把手單元的該二直杆中間的一置物盤。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後支架單元的各該後支撐管是分別由一避震裝置與對應的該底管相互樞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底支架單元更包括跨置定位在該二底管的前端部中間的一踏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二底管的前端部由一供該前輪支架可相對於該底管轉向的轉接部來與該前輪支架相連。
9.如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可收合嬰兒車車架,其特徵在於該二底管是由單一管件一體地曲折而構成V字形。
專利摘要一種可收合嬰兒車車架,連接一前輪及二後輪,並在一收合狀態與一使用狀態改變,該車架包含一底支架單元、一前支架單元、一後支架單元及一把手單元,底支架單元包括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後端部的二呈現V字形的底管及一前輪支架,二底管的前端部由前輪支架與前輪連接,而各底管的後端部供後輪相連,前支架單元包括具有一上端部與一下端部的二前支撐管,各前支撐管的下端部分別與底管樞連,後支架單元包括具有一上端部與一下端部的二後支撐管,各後支撐管的下端部分別對應地與底管可樞轉地相連,把手單元包括二直管及一連接該二直管的橫管,各直管的一端分別與前支撐管的上端部可樞轉地相連。
文檔編號B62B7/06GK2806266SQ20052011062
公開日2006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2日
發明者陳舜民, 胡問渠 申請人:明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