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4:15:40 1

本發明涉及牆面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腳步快速前進,中國社會現狀對房地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建築牆面的處理是其中裝修過程中的一重要環節。
建築牆面在進行粉刷等處理時,需要對建築牆面進行清掃和打磨平整,一般的處理方式是採用人工用刮刀和砂紙等器具進行平整,費時費力,勞動強度高,效率底下,而且打磨不均勻,產生的大量粉塵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健康。
經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710426121.6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建築室內裝修牆面自動刮掃處理機,包括支撐裝置、行走裝置、轉動裝置伸縮裝置、角度調節裝置和刮掃裝置,可以全機械化刮掃牆面,但是存在著刮掃範圍小的問題,無法對於底部的牆面進行處理,並且長時間工作後,位置會發生偏移,導致打磨效果差、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具備打磨效果好、範圍廣、效率高的優點,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進行張緊調節、打磨範圍小、打磨效果差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該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包括平移機構、升降機構、機架、張緊調節機構、打磨機構,所述升降機構安裝在平移機構上,所述機架緊固安裝在升降機構的輸出端,所述張緊調節機構安裝在機架上,所述打磨機構安裝在張緊調節機構上,其中:
所述平移機構包括導軌座、絲槓、滑臺和絲槓驅動電機,所述絲槓緊固在導軌座上,滑臺通過螺紋連接傳動連接在絲槓上,絲槓驅動電機用於帶動絲槓旋轉,進而驅動滑臺沿導軌座長度方向做平移運動;
所述升降機構緊固安裝在平移機構的滑臺上,並隨滑臺的移動而沿導軌長度方向做平移運動,包括升降驅動裝置,所述升降驅動裝置的底端緊固在滑臺上;
所述機架包括連接板和安裝板,所述連接板緊固安裝在升降驅動裝置的輸出端,所述連接板的左側與豎直設置的安裝板緊固連接;
所述張緊調節機構安裝在升降機構上用於調整打磨機構的位置,包括第一擺臂、第二擺臂、第一張緊缸、第二張緊缸,所述第一擺臂、第二擺臂均呈三角架結構,所述第一擺臂的右端均與第一擺臂支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擺臂的右角端部與第二擺臂支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擺臂支座、第二擺臂支座分別緊固在安裝板左側面的上下兩端,所述第一擺臂、第二擺臂的后角端部分別與第一張緊缸、第二張緊缸的輸出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張緊缸、第二張緊缸遠離輸出端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張緊缸後耳座支座、第二張緊缸後耳座支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張緊缸後耳座支座、第二張緊缸後耳座支座分別緊固在安裝板左側面的上下兩端;
所述打磨機構用於對牆面進行打磨預處理,包括打磨輥、固定座、鏈輪傳動裝置、伺服電機,所述打磨輥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擺臂、第二擺臂的左角端部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固定座緊固在安裝板的左側面上,所述伺服電機安裝在固定座上,所述打磨輥的頂端與伺服電機的輸出端通過鏈輪傳動裝置傳動連接。
平移機構安裝固定好後,通過絲槓驅動電機驅動絲槓帶動滑臺沿導軌座長度方向做平移運動,然後安裝在滑臺上的升降機構調節機架的高度位置,通過張緊調節機構調節打磨機構的位置,最後由打磨機構的打磨輥對牆面進行打磨處理。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還包括數字控制系統,用於提供該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的系統控制功能,所述絲槓驅動電機、升降驅動裝置、第一張緊缸、第二張緊缸、伺服電機的控制端分別電性連接到數字控制系統。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導軌座頂端設有平行導軌,所述滑臺滑動連接在平行導軌上。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導軌座底部四角位置處設有用於移動導軌座的滾輪。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第一擺臂、第二擺臂與第一擺臂支座、第二擺臂支座均通過擺臂銷軸轉動連接。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打磨輥的外側壁設有打磨層,所述打磨層由向外凸出的多個凸點組成。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升降驅動裝置包括油缸或氣缸。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升降驅動裝置降到最低位置時,第二擺臂的底部與底面平齊,且不影響第二擺臂的移動。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鏈輪傳動裝置的外圍安裝有鏈輪護罩。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絲槓的末端設有限位座。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絲槓驅動電機驅動絲槓帶動滑臺沿導軌座長度方向做平移運動,然後安裝在滑臺上的升降機構調節機架的高度位置,通過張緊調節機構調節打磨機構的位置,最後由打磨機構的打磨輥對牆面進行打磨處理,張緊調節機構的調節效果使得打磨效果好,升降驅動裝置降到最低位置時,第二擺臂的底部與底面平齊,且不影響第二擺臂的移動,打磨範圍廣、效率高。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平移機構一端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3為平移機構另一端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4為張緊調節機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5為打磨機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中:1-平移機構
11-導軌座、111-平行導軌、12-絲槓、121-限位座、13-滑臺;
2-升降機構;
3-機架
31-連接板、32-安裝板;
4-張緊調節機構
41-第一擺臂、42-第二擺臂、43-第一張緊缸、44-第二張緊缸、45-第一擺臂支座、46-第二擺臂支座;
5-打磨機構
51-打磨輥、52-固定座、53-鏈輪傳動裝置、54-伺服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參照圖1-5,一種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該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包括平移機構1、升降機構2、機架3、張緊調節機構4、打磨機構5,升降機構2安裝在平移機構1上,機架3緊固安裝在升降機構2的輸出端,張緊調節機構4安裝在機架3上,打磨機構5安裝在張緊調節機構4上,其中:
平移機構1包括導軌座11、絲槓12、滑臺13和絲槓驅動電機,絲槓12緊固在導軌座11上,滑臺13通過螺紋連接傳動連接在絲槓12上,絲槓驅動電機用於帶動絲槓12旋轉,進而驅動滑臺13沿導軌座11長度方向做平移運動,絲槓驅動電機與絲槓12通過鏈輪傳動連接,導軌座11頂端設有平行導軌111,滑臺13滑動連接在平行導軌111上,導軌座11底部四角位置處設有用於移動導軌座11的滾輪,便於移動整個設備,絲槓12的末端設有限位座121,用於限制滑臺13的位置;
升降機構2緊固安裝在平移機構1的滑臺13上,並隨滑臺13的移動而沿導軌座11長度方向做平移運動,包括升降驅動裝置,升降驅動裝置的底端緊固在滑臺13上;
機架3包括連接板31和安裝板32,連接板31緊固安裝在升降驅動裝置的輸出端,連接板31的左側與豎直設置的安裝板32緊固連接;
張緊調節機構4安裝在機架3上用於調整打磨機構5的位置,包括第一擺臂41、第二擺臂42、第一張緊缸43、第二張緊缸44,第一擺臂41、第二擺臂42均呈三角架結構,第一擺臂41的右角端部與第一擺臂支座45轉動連接,第二擺臂42的右角端部與第二擺臂支座46轉動連接,第一擺臂支座45、第二擺臂支座46分別緊固在安裝板32左側面的上下兩端,第一擺臂41、第二擺臂42的後端部分別與第一張緊缸43、第二張緊缸44的輸出端轉動連接,第一張緊缸43、第二張緊缸44遠離輸出端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張緊缸後耳座支座、第二張緊缸後耳座支座轉動連接,第一張緊缸後耳座支座、第二張緊缸後耳座支座分別緊固在安裝板32左側面的上下兩端,第一擺臂41、第二擺臂42與第一擺臂支座45、第二擺臂支座46均通過擺臂銷軸轉動連接,升降驅動裝置2降到最低位置時,第二擺臂42的底部與底面平齊,且不影響第二擺臂42的移動;
打磨機構用於對牆面進行打磨預處理,包括打磨輥51、固定座52、鏈輪傳動裝置53、伺服電機54,打磨輥51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擺臂41、第二擺臂42的左角端部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固定座52緊固在安裝板32的左側面上,伺服電機54安裝在固定座52上,打磨輥51的頂端與伺服電機54的輸出端通過鏈輪傳動裝置53傳動連接,打磨輥51的外側壁設有打磨層,打磨層由向外凸出的多個凸點組成,鏈輪傳動裝置53的外圍安裝有鏈輪護罩。
平移機構1安裝固定好後,通過絲槓驅動電機驅動絲槓12帶動滑臺13沿導軌座11長度方向做平移運動,然後安裝在滑臺13上的升降機構2調節機架3的高度位置,通過張緊調節機構4調節打磨機構5的位置,最後由打磨機構5的伺服電機54驅動的打磨輥51轉動對牆面進行打磨處理。
還包括數字控制系統,用於提供該建築牆面自動打磨預處理設備的系統控制功能,絲槓驅動電機、升降驅動裝置2、第一張緊缸43、第二張緊缸44、伺服電機54的控制端分別電性連接到數字控制系統。
還包括吸塵機構,吸塵機構包括吸塵器和擋塵板,擋塵板安裝在安裝板32的兩側,吸塵器的吸塵口設置在擋塵板之間的底部,用以收集打磨產生的粉塵。
本發明未詳述之處,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