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揚程和流量可調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1:49:21 2
專利名稱:一種揚程和流量可調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的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用於生物處理汙泥回流用的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
背景技術:
廢水處理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其中,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具有成本較低,礦化較為徹底,在城市汙水和工業廢水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好氧處理處理分為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相對生物膜法而言,活性汙泥法投資小,三相傳質效率好,處理效果好,是生物好氧處理的最常用工藝。活性汙泥法分為曝氣部分和泥水沉澱、回流分離部分,經過好氧曝氣後,廢水得到淨化。由於需要曝氣池中接種微生物,故從二沉池和曝氣池回流的汙泥。回流汙泥或排放剩餘汙泥一般採取兩種方式,泵回流和氣體提升回流。泵回流的優點是流量和壓力可控,回流比能到精確控制,但是高速旋轉的葉輪會把汙泥絮體打碎,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菌膠團,從而降低了汙泥的活性和沉降性;氣體提升回流能抑制汙泥的厭氧消化,同時不會破壞汙泥絮體,對維持汙泥的活性和沉降性非常有利,同時能耗較低,但是難以實現流量和壓力的原位控制,逐步被泵回流替代。所以開發一種新型的回流汙泥裝置,在結合傳統氣提回流和泵回流二者優勢,對提高活性汙泥處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本實用新型便是針對目前氣提回流汙泥裝置存在的的問題而研發,既能維持氣提汙泥回流裝置的現有優點,又能實現流量和揚程的原位調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氣提回流汙泥裝置難以實現流量和揚程調節的問題而研發,既能維持氣提汙泥回流裝置的現有優點,又能實現流量和揚程的原位調控。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外空氣管1、 內空氣管3和汙泥管4。內空氣管3下部全部套在汙泥管4中,內空氣管和汙泥管連接處採用長螺紋互鎖密封,內空氣管採取外螺紋,螺紋長度100 600mm,汙泥管與內空氣管相接處的管徑比內空氣管管徑大10 30mm,內壁有內螺紋,螺紋長度50 100_,與內空氣管外螺紋配合嵌合。內空氣管3上部安裝二個旋轉把手5,旋轉把手5可以使得內空氣管在汙泥管中的高度hi進行變化,下部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下部為反射錐6,反射錐角度為15 30度,反射錐用不鏽鋼剛性材料懸掛於喇叭口下方,懸掛距離h2為50 100mm。汙泥管下端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角度a為15 30度,上端在與內空氣管接觸處下方50 200mm處有一個支管,支管為汙泥流出管,支管管徑與汙泥管管徑相同或小一號,支管另一端接入外部汙泥管道。外空氣管I一端通過軟管2與內空氣管3相連接,另一端通過閥門接入外部空氣管,調節閥門開度,可以調節空氣流量。當需要汙泥流量時,可以調節空氣閥門開度大小,進行調節空氣流量,從而獲得不同的汙泥流量,空氣流量大,則汙泥流量大,空氣流量小,則汙泥流量小;當需要調節揚程時,進行旋轉把手,從而調整內空氣管下部與汙泥管下部的高度h2,h2變大,則揚程低,h2變小,則揚程變大。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氣提汙泥回流裝置相比,能夠原位實時調節流量和揚程,滿足汙泥回流的工藝調整要求,與泵回流汙泥相比,不會破壞汙泥絮體,對維持汙泥的活性和沉降性非常有利,同時能耗較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揚程和流量可調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其中:1為外空氣管,通過閥門與外部空氣管連接,2空氣管連接軟管,3為內空氣管,4為汙泥管,5為調整內空氣管高度用的旋轉把手,6為空氣管出口反射錐。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實例I一個好氧反應池的二沉池汙泥回系統,包括外空氣管1、內空氣管3和汙泥管4。內空氣管3下部全部套在汙泥管4中,內空氣管和汙泥管連接處採用長螺紋互鎖密封,內空氣管採取外螺紋,螺紋長度100mm,汙泥管與內空氣管相接處的管徑比內空氣管管徑大10mm,內壁有內螺紋,螺紋長度50mm,與內空氣管外螺紋配合嵌合。內空氣管3上部安裝二個旋轉把手5,旋轉把手5可以使得內空氣管在汙泥管中的高度hi進行變化,下部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下部為反射錐6,反射錐角度為15度,反射錐用不鏽鋼剛性材料懸掛於喇叭口下方,懸掛距離h2為50mm。汙泥管下端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角度a為15度,上端在與內空氣管接觸處下方200mm處有一個支管,支管為汙泥流出管,支管管徑與汙泥管管徑相同,支管另一端接入外部汙泥管道。外空氣管I 一端通過軟管2與內空氣管3相連接,另一端通過閥門接入外部空氣管,調節閥門開度,可以調節空氣流量。當需要汙泥流量時,可以調節空氣閥門開度大小,進行調節空氣流量,從而獲得不同的汙泥流量,空氣流量大,則汙泥流量大,空氣流量小,則汙泥流量小;當需要調節揚程時,進行旋轉把手 ,從而調整內空氣管下部與汙泥管下部的高度h2,h2變大,則揚程低,h2變小,則揚程變大。具體實施實例2一個好氧反應池的二沉池汙泥回系統,包括外空氣管1、內空氣管3和汙泥管4。內空氣管3下部全部套在汙泥管4中,內空氣管和汙泥管連接處採用長螺紋互鎖密封,內空氣管採取外螺紋,螺紋長度600mm,汙泥管與內空氣管相接處的管徑比內空氣管管徑大30mm,內壁有內螺紋,螺紋長度100mm,與內空氣管外螺紋配合嵌合。內空氣管3上部安裝二個旋轉把手5,旋轉把手5可以使得內空氣管在汙泥管中的高度hi進行變化,下部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下部為反射錐6,反射錐角度為30度,反射錐用不鏽鋼剛性材料懸掛於喇叭口下方,懸掛距離h2為50 100mm。汙泥管下端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角度a為30度,上端在與內空氣管接觸處下方IOOmm處有一個支管,支管為汙泥流出管,支管管徑與汙泥管管徑相同或小一號,支管另一端接入外部汙泥管道。外空氣管I 一端通過軟管2與內空氣管3相連接,另一端通過閥門接入外部空氣管,調節閥門開度,可以調節空氣流量。當需要汙泥流量時,可以調節空氣閥門開度大小,進行調節空氣流量,從而獲得不同的汙泥流量,空氣流量大,則汙泥流量大,空氣流量小,則汙泥流量小;當需要調節揚程時,進行旋轉把手,從而調整內空氣管下部與汙泥管下部的高度h2,h2變大,則揚程低,h2變小,則揚程變大。具體實施實例3一個好氧反應池的二沉池汙泥回系統,包括外空氣管1、內空氣管3和汙泥管4。內空氣管3下部全部套在汙泥管4中,內空氣管和汙泥管連接處採用長螺紋互鎖密封,內空氣管採取外螺紋,螺紋長度300mm,汙泥管與內空氣管相接處的管徑比內空氣管管徑大20mm,內壁有內螺紋,螺紋長度80mm,與內空氣管外螺紋配合嵌合。內空氣管3上部安裝二個旋轉把手5,旋轉把手5可以使得內空氣管在汙泥管中的高度hi進行變化,下部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下部為反射錐6,反射錐角度為20度,反射錐用不鏽鋼剛性材料懸掛於喇叭口下方,懸掛距離h2為80mm。汙泥管下端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角度a為20度,上端在與內空氣管接觸處下方50mm處有一個支管,支管為汙泥流出管,支管管徑與汙泥管管徑相同或小一號,支管另一端接入外部汙泥管道。外空氣管I一端通過軟管2與內空氣管3相連接,另一端通過閥門接入外部空氣管,調節閥門開度,可以調節空氣流量。當需要汙泥流量時,可以調節空氣閥門開度大小,進行調節空氣流量,從而獲得不同的汙泥流量,空氣流量大,則汙泥流量大,空氣流量小,則汙泥流量小;當需要調節揚程時,進行旋轉把手,從而調整內空氣管下部與汙泥管下部的高度h2,h2變大,則揚程低,h2變小,則揚 程變大。
權利要求1.一種揚程和流量可調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其特徵在於,分為內空氣管、汙泥管和外空氣管,所述的內空氣管下部全部套在汙泥管中,內空氣管和汙泥管連接處採用長螺紋互鎖密封,內空氣管採取外螺紋,螺紋長度100 600mm,汙泥管與內空氣管相接處的管徑比內空氣管管徑大10 30mm,內壁有內螺紋,螺紋長度50 100mm,與內空氣管外螺紋配合嵌合。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空氣管上部安裝二個旋轉把手,旋轉把手可以使得內空氣管在汙泥管中的高度進行變化,下部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下部為反射錐,反射錐角度為15 30度,反射錐用不鏽鋼剛性材料懸掛於喇叭口下方50 10Omm處。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管下端為一個喇叭口,喇叭口角度為15 30度,上端在與內空氣管接觸處下方50 200mm處有一個支管,支管管徑與汙泥管管徑相同或小一號,支管另一端接入外部汙泥管道。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空氣管一端通過軟管與內空氣管 相連接,另一端通過閥門接入外部空氣管。
專利摘要一種揚程和流量可調的氣提回流汙泥裝置,屬於廢水處理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內空氣管、汙泥管和外空氣管,通過調節閥門開度可調接汙泥流量,通過原位旋轉把手調節內空氣管高度可以調節揚程,從而實現流量與揚程的原位調控。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氣提汙泥回流裝置相比,能夠原位實時調節流量和揚程,滿足汙泥回流的工藝調整要求,與泵回流汙泥相比,不會破壞汙泥絮體,對維持汙泥的活性和沉降性非常有利,同時能耗較低。
文檔編號C02F3/12GK203079742SQ2012206045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明者李玉平, 李海波, 劉永勝, 賀榮華, 魏學勇 申請人:北京賽科康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