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9:51:31 2
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炒地龍80克,制馬錢子56克,燙骨碎補28克,炙杜仲50克,炙狗脊50克,桑寄生35克,木瓜34克,桃仁30克,紅花57克,透骨草30克,經粉碎成細粉過120目篩,均勻攪拌,裝入膠囊內。本發明具有清熱熄風,通絡止痛,補肝腎,強筋骨,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散瘀消腫,活血通經的功效,成本低,服用方便,沒有明顯毒副作用,療效確切,治癒率為90%。
【專利說明】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治療骨傷疾病的藥劑。
【背景技術】
[0002 ]骨折是指由於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局部腫脹和出現瘀斑,肢體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完全性骨折尚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骨折時,骨髓、骨膜及周圍組織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處形成血腫,以及軟組織損傷所致水腫,使患肢嚴重腫脹,甚至出現張力性水皰和皮下瘀斑,由於血紅蛋白的分解,可呈紫色、青色或黃色。骨折局部出現劇烈疼痛,特別是移動患肢時加劇,局部腫脹和疼痛使患肢活動受限,如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傷肢體活動功能完全喪失。大多數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狀,嚴重骨折或多發性骨折可導致發熱症狀和休克症狀,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法,多採用對位包紮,夾板或石膏固定傷位,或用顯微手術法治療,手術治療技術複雜,包紮對位固定,全靠自然生長,其治療時間長,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且副作用較大,病人痛苦大,且費用較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效果較好,治療周期短,治癒率高,價格低廉,能從根本上消除病患的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
[0004]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炒地龍80克,制馬錢子56克,燙骨碎補28克,炙杜仲50克,炙狗脊50克,桑寄生35克,木瓜34克,桃仁30克,紅花57克,透骨草30克,經粉碎成細粉過120目篩,均勻攪拌,裝入膠囊內。
[0005]製備和服用方法:將上述10味原料藥物烘乾,加工粉碎得藥粉,混合均勻,滅菌60分鐘,製成3克每粒的硬膠囊。每日三次,飯後口服,每次2粒膠囊,四個周為一療程,一般1-3個療程治癒。
[0006]本發明的炒地龍味鹹,性寒。入肝經、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熄風,平肝降壓,洛絡通痺,清肺平喘,利尿通淋的功效。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眩暈頭痛,肺熱咳喘,熱結尿閉,關節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壓症等。炒地龍能增強通絡之功。制馬錢子苦,寒,有毒。歸肝、脾二經。功能主治1.通絡止痛:用治風溼頑痺或拘攣麻木。2,消腫散結:用治外傷瘀腫疼痛及癰疽腫痛。近年用治多種癌腫,有一定療效。3.治療小兒麻痺後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三叉神經痛,類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寒溼痺、全身關節拘急、麻木,癌腫等。主治咽喉痺痛,癰疽腫毒,風痺疼痛,骨折,面神經麻痺,重症肌無力。燙骨碎補性溫,味苦。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的功效。用於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扑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炙杜仲甘,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頭暈目眩,妊娠漏血,胎動不安。炙狗脊溫;苦、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腰膝,祛風溼的功效。用於腰膝酸軟,下肢無力,風溼痺痛。桑寄生苦、甘,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安胎元的功效。用於風溼痺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木瓜性溫而味酸、澀,具有理脾和胃化溼,平肝祛風,散淤活血,舒經通絡的功效。主治吐瀉腹痛、腓腸肌痙攣、溼痺、痢疾、黃疸、腳氣、腰膝酸軟無力等症。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的功效。用於經閉,痛經,癩瘕痞塊,跌扑損傷,腸燥便秘。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打損傷。透骨草辛,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散瘀消腫的功效。用於風溼痺痛,筋骨攣縮,寒溼腳氣,腰部扭傷,癱瘓,閉經,陰囊溼疹,瘡癤腫毒。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版)。本發明具有清熱熄風,通絡止痛,補肝腎,強筋骨,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散瘀消腫,活血通經的功效。
[0007]本發明原料藥物相輔相成,協調作用,對治療骨折、軟組織扭挫傷,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頸椎病、腰腿痛等頑症有很好的療效。可以正骨伸筋,在維持骨形態、提高骨形成也有顯著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服用方便,沒有明顯毒副作用,療效確切,治癒率為90%。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炒地龍80克,制馬錢子56克,燙骨碎補28克,炙杜仲50克,炙狗脊50克,桑寄生35克,木瓜34克,桃仁30克,紅花57克,透骨草30克,經粉碎成細粉過120目篩,均勻攪拌,裝入膠囊內。
[0009]製備和服用方法:將上述10味原料藥物烘乾,加工粉碎得藥粉,混合均勻,滅菌60分鐘,製成3克每粒的硬膠囊。每日三次飯後口服,每次2粒膠囊,四個周為一療程,一般1-3個療程治癒。對骨折、骨不連、軟組織挫傷和各種肌腱、韌帶拉傷療效快,消腫止痛迅速,癒合期短。25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3`天拍片複查,視骨折癒合情況決定是否進入下一療程。
[0010]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臨床療效總結:
[0011]一般資料:本發明在臨床上應用多年,觀察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40-65歲。治療結果:80例患者,治癒72例,好轉6例,未愈2例,治癒率90%。
[0012]一、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擬訂。
[0013]二、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外傷史,髖關節任何方向的被動或主動活動都會出現疼痛,腹股溝中點附近有壓痛和縱軸扣擊痛局,新鮮骨折多有局部腫脹,畸形,功能障礙,活動異常,斷面磨擦後嚴重出現休克;膝關節間隙變窄,有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厚。
[0014]三、治療方法:
[0015]本發明中藥製劑每粒3克,每日三次飯後口服,每次2粒膠囊,溫開水衝服,一般用藥25天停藥。用藥注意事項:禁生冷物入口,禁醋禁茶。
[0016]四、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擬訂。
[0017]五、典型病例
[0018]1.黃某,女,38歲,於2010年4月7日初診,主訴左膝關節反覆疼痛,近5年,經多方治療無效。查:膝關節間隙壓痛,有磨擦音。X片示:膝關節間隙變窄,有增生。用藥25天後,症狀減輕;半年後症狀消失,再無復發。2.葛某,男,29歲,於2011年8月17日初診,主訴腰痛伴下肢麻木腫痛一年餘,行走時症狀加重,休息後有所緩減。查:腰部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CT示:腰3、4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厚。用藥25天後,患者症狀明顯減輕,繼續鞏固治療2個療程後,患者症狀消失。3.姜某,女,36歲,於2009年5月7日初診,主訴左膝關節反覆疼痛近3年,經多方治療無效。查:膝關節間隙壓痛,有磨擦音。X片示:膝關節間隙變窄,有增生。用藥25天後,症狀減輕;半年後症狀消失,再無復 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正骨伸筋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炒地龍80克,制馬錢子56克,燙骨碎補28克,炙杜仲50克,炙狗脊50克,桑寄生35克,木瓜34克,桃仁30克,紅花57克,透骨草30克, 經粉碎成細粉過120目篩,均勻攪拌,裝入膠囊。
【文檔編號】A61P19/04GK103638148SQ201310670364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楊少輝, 許紅霞, 於曉靜 申請人:楊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