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2:23:01 2
專利名稱: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塑膠件表面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製作帶有紋路的外觀件的裝飾膜。
背景技術:
MR(模內裝飾成型)此工藝是將圖案印刷在薄膜上,通過送膜機將膜片與塑模型腔貼合進行擠出,擠出後有圖案的油墨層與薄膜分離,油墨層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裝飾圖案的塑件,在最終的產品表面是沒有一層透明的保護膜,膜片只是生產過程中的一個載體。傳統的頂R為亮面頂R,所用的裝飾膜依次由背膠層、油墨層、產品表面UV材料層、離型層和PET層構成,裝飾膜內的每層材料層都是平整的,製得的外觀件的表面具有光滑的圖案。但是隨著消費者對產品外觀的需求不斷提高,上述具有光滑圖案的產品表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需要製作出既具有圖案又具有凹凸及明暗效果並能夠提高手感的外觀件。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該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可以使產品表面具有紋路與圖案的結合,實現了傳統亮面IMR不能達到的外觀效果,同時可以通過表面紋路的觸感將產品外觀感受由視覺上升至觸覺感受。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依次包括背膠層、油墨層、產品表面UV材料層、離型層和PET層,還設有紋路層,所述紋路層位於所述PET層和所述離型層之間,所述紋路層是UV材料的固化層且其與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凹凸相連的紋路。其中,所述UV材料是一種光固化材料,是需要吸收紫外線才能完全固化的材料,其中所述紋路層的UV材料一般為單液型塗料,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的UV材料為熱固型或半固化型塗料。所述PET是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受壓後,紋路層上的紋路能夠傳遞至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使產品表面UV材料層具有與所述紋路層相同的紋路,產品表面UV材料層所形成的紋路配合油墨層所具有的圖案,進而使產品表面具有紋路與圖案的結合,實現了傳統亮面IMR不能達到的外觀效果,而且由於紋路是立體的,紋路的高低不同處具有不同的反射效果,進而使產品表面呈現明暗不同的效果,同時可以通過表面紋路的觸感將產品外觀感受由視覺上升至觸覺感受。所述紋路層與所述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若干粗糙區和若干光滑區,所述粗糙區由所述紋路所構成,所述紋路層的下表面上未設紋路的部位構成光滑區。即所述紋路層 下表面上可以並不完全是紋路,可以根據需要或是根據圖案在紋路層下表面的一些區域設置紋路,有紋路的部位構成粗糙區,而不設紋路的部位為光滑區,而且所述由紋路構成的粗糙區內還分為相對光滑部分和相對粗造部分,所述相對粗造部分的粗糙度大於所述相對光滑部分的粗糙度。受壓後,紋路層下表面的粗糙區和光滑區會傳遞至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使產品表面UV材料層上表面具有與所述紋路層下表面相同的粗糙區和光滑區,所述粗糙區可以造成視覺上暗的效果,所述光滑區可以造成視覺上的明的效果,且粗糙區和光滑區的手感不同進而使產品表面不僅在視覺上有較大突破,而且增強了觸感。當然也可以根據需求,在所述紋路層的下表面上全部設置紋路,進而使產品表面皆有紋路,即所述紋路層的下表面全部為由紋路所構成的粗糙區,而且粗糙區內還分為相對光滑部分和相對粗造部分,所述相對粗造部分的粗糙度大於所述相對光滑部分的粗糙度。其中,所述PET層的厚度為38um 78um,所述紋路層的厚度為O. 005mm O. Imm,所述離型層的厚度為O. 005mm O. 02mm,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的厚度為O. 05mm
0.4mm。所述油墨層、背膠層以及兩者之間的接著層(一般並不會特別表示出)的材質和厚度是現有技術IMR常用的。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利用裝飾膜中的紋路層,該紋路層位於PET層和離型層之間,紋路層是UV材料的固化層且其與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凹凸相連的紋路,紋路層上的紋路能夠傳遞至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使產品表面UV材料層具有與所述紋路層相同的紋路,進而使產品表面具有紋路與圖案的結合,實現了傳統亮面IMR不能達到的外觀效果,同時可以通過表面紋路的觸感將產品外觀感受由視覺上升至觸覺感受。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飾膜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種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依次包括背膠層I、油墨層2、產品表面UV材料層3、離型層4和PET層5,還設有紋路層6,所述紋路層位於所述PET層和所述離型層之間,所述紋路層是UV材料的固化層且其與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凹凸相連的紋路。其中,所述UV材料是一種光固化材料,是需要吸收紫外線才能完全固化的材料,其中所述紋路層的UV材料一般為單液型塗料,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的UV材料為熱固型或半固化型塗料。所述PET是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受壓後,紋路層上的紋路能夠傳遞至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使產品表面UV材料層具有與所述紋路層相同的紋路,產品表面UV材料層所形成的紋路配合油墨層所具有的圖案,進而使產品表面具有紋路與圖案的結合,實現了傳統亮面MR不能達到的外觀效果,而且由於紋路是立體的,紋路的高低不同處具有不同的反射效果,進而使產品表面呈現明暗不同的效果,同時可以通過表面紋路的觸感將產品外觀感受由視覺上升至觸覺感受。所述紋路層與所述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若干粗糙區和若干光滑區,所述粗糙區由所述紋路所構成,所述紋路層的下表面上未設紋路的部位構成光滑區。即所述紋路層下表面上可以並不完全是紋路,可以根據需要或是根據圖案在紋路層下表面的一些區域設置紋路,有紋路的部位構成粗糙區,而不設紋路的部位為光滑區,而且所述由紋路構成的粗糙區內還分為相對光滑部分和相對粗造部分,所述相對粗造部分的粗糙度大於所述相對光滑部分的粗糙度。受壓後,紋路層下表面的粗糙區和光滑區會傳遞至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使產品表面UV材料層上表面具有與所述紋路層下表面相同的粗糙區和光滑區,所述粗、糙區可以造成視覺上暗的效果,所述光滑區可以造成視覺上的明的效果,且粗糙區和光滑區的手感不同進而使產品表面不僅在視覺上有較大突破,而且增強了觸感。當然也可以根據需求,在所述紋路層的下表面上全部設置紋路,進而使產品表面皆有紋路,即所述紋路層的下表面全部為由紋路所構成的粗糙區,而且粗糙區內還分為相對光滑部分和相對粗造部分,所述相對粗造部分的粗糙度大於所述相對光滑部分的粗糙度。 其中,所述PET層的厚度為38um 78um,所述紋路層的厚度為O. 005mm O. Imm,所述離型層的厚度為O. 005mm O. 02mm,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的厚度為O. 05mm
0.4mm。所述油墨層、背膠層以及兩者之間的接著層(一般並不會特別表示出)的材質和厚度是現有技術IMR常用的。
權利要求1.一種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依次包括背膠層、油墨層、產品表面UV材料層、離型層和PET層,其特徵在於設有紋路層,所述紋路層位於所述PET層和所述離型層之間,所述紋路層是UV材料的固化層且其與所述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凹凸相連的紋路。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紋路層與所述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若干粗糙區和若干光滑區,所述粗糙區由所述紋路所構成,所述紋路層的下表面上未設紋路的部位構成所述光滑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由紋路構成的粗糙區內還分為相對光滑部分和相對粗造部分,所述相對粗造部分的粗糙度大於所述相對光滑部分的粗糙度。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紋路層與所述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全部為由紋路所構成的粗糙區。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由紋路構成的粗糙區內還分為相對光滑部分和相對粗造部分,所述相對粗造部分的粗糙度大於所述相對光滑部分的粗糙度。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其特徵在於所述PET層的厚度為38um 78um,所述紋路層的厚度為O. 005mm O. Imm,所述離型層的厚度為O. 005mm O.02mm,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的厚度為O. 05mm O. 4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外觀件表面處理用裝飾膜,依次包括背膠層、油墨層、產品表面UV材料層、離型層和PET層,還設有紋路層,所述紋路層位於所述PET層和所述離型層之間,所述紋路層是UV材料的固化層且其與離型層相對的下表面具有凹凸相連的紋路,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利用裝飾膜中的紋路層,紋路層上的紋路能夠傳遞至所述產品表面UV材料層,使產品表面UV材料層具有與所述紋路層相同的紋路,進而使產品表面具有紋路與圖案的結合,實現了傳統亮面IMR不能達到的外觀效果,同時可以通過表面紋路的觸感將產品外觀感受由視覺上升至觸覺感受。
文檔編號B44C5/04GK202428974SQ20122002090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7日
發明者洪健翎 申請人:崑山帆宏表面處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