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布糧較為均勻的雙體電動卸糧糧倉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1:07:26 3

本發明屬於糧倉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布糧較為均勻的雙體電動卸糧糧倉。
背景技術:
現代糧食物流要求糧食入倉出倉快,目前現代化大型的以淺圓倉、立筒倉為主的現代化糧倉,具有佔地面積相對較小、儲存量大、機械化程度高等優點,大大加快了糧食的進出倉速度;但是由於淺圓倉和立筒倉只有頂部一個入糧口,入糧口距地面高達數十米,入糧時由於雜質和糧食顆粒的物理性質不同,會造成嚴重的糧雜自動分級現象,導致礦物類雜質區,特別是圓心處的雜質圓柱區,輕型雜質漂浮到四周在四周形成一個環形輕雜質區,特別是圓心處的雜質圓柱區,由於大量塵雜、破碎糧食使糧堆空隙度很小,影響糧食通風降溫降水和燻蒸殺蟲,雜質攜帶大量微生物嚴重影響糧食的安全儲存。這個區域往往在糧食儲存期間發熱、生黴、結塊,嚴重影響糧食儲藏安全,增加糧食儲藏的工作量。為了減少糧食自一個入糧口進糧過於集中造成自動分級引起雜質積聚,目前也採取一定措施,例如將入糧口下方設置一個錐形罩,使流進入糧口的糧食沿錐形罩斜面向外移動一段距離,以分散糧食的集中下落,但這種方法只能把入糧由一個點變成了一個環,在錐形罩口的下方仍然會形成一個雜質環區,不能有效消除雜質積聚,由於效果不好,目前很少應用,至今沒有得到推廣應用。另外,目前傳統的糧倉,大多採用單體設計,只能同時儲放一種糧食,功能單一。也有部分糧倉採用雙體設計,但是卻採用兩套單獨的卸糧裝置各自卸糧,導致佔地較大,成本較高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布糧較為均勻、能儲放兩種糧食且製造成本較低的布糧較為均勻的雙體電動卸糧糧倉。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布糧較為均勻的雙體電動卸糧糧倉,包括雙體倉庫和設置在雙體倉庫下方的卸糧裝置;雙體倉庫具有並排設置的第一倉庫和第二倉庫;其特徵在於:第一倉庫和第二倉庫中各設有一個自旋式布糧器;各自旋式布糧器包括軸承座、轉動設置在軸承座上的轉軸和固定設置在轉軸上的布糧件;所述轉軸沿鉛垂線方向設置;布糧件包括一個集糧區和多個溜糧筒;集糧區位於所在倉庫的入糧口的正下方;集糧區包括環形板、圓形底壁和多個漸開線板,轉軸位於圓形底壁的中心處;各漸開線板的內端和轉軸的外壁固定相連,各漸開線的外端和環形板的內壁固定相連,相鄰的兩個漸開線板夾合形成一個導流通道;環形板上設有多個出糧口,各出糧口正對一個導流通道設置;各溜糧筒固定設置在環形板的外周壁上,各溜糧筒通過一個出糧口和相應一個導糧通道連通,各溜糧筒沿著從上往下的方向傾斜設置;各漸開線板的頂端設有自旋受力面,該自旋受力面是向下傾斜的斜面或弧形面;每個導流通道的底壁上均設有一個落糧口;卸糧裝置包括內設第一卸糧通道和第二卸糧通道的箱體,用於卸載第一卸糧通道內儲糧的第一絞龍,用於卸載第二卸糧通道內儲糧的第二絞龍,以及用於帶動第一絞龍和第二絞龍轉動的驅動裝置;第一倉庫和第一卸糧通道連通,第二倉庫和第二卸糧通道連通;第一絞龍包括轉動設置在箱體上的第一轉軸和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上的第一螺旋板,第一螺旋板位於第一卸糧通道中;第二絞龍包括轉動設置在箱體上的第二轉軸和固定設置在第二轉軸上的第二螺旋板,第二螺旋板位於第二卸糧通道中;第一螺旋板的螺旋方向和第二螺旋板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轉動方向相反;驅動裝置包括設有驅動輪的驅動電機、轉動設置在箱體外壁上的傳動輪組和設置在箱體外壁上的聯動切換裝置;第一絞龍的第一轉軸的一端伸出箱體外側,第一轉軸伸出箱體外側的末端固定設置有第一從動齒輪;第二絞龍的第二轉軸的一端伸出箱體外側,第二轉軸伸出箱體外側的末端固定設置有第二從動齒輪;第一從動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位於箱體的同一側;傳動輪組包括轉動設置在箱體上的傳動軸,以及固定設置在傳動軸上的傳動皮帶輪和傳動齒輪;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平行設置,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各自設置在相應一個腔體中;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輪帶動傳動輪組轉動,傳動輪組通過聯動切換裝置單獨帶動第一絞龍或第二絞龍轉動。
本發明具有以下積極技術效果:(1)由於具有設置在糧倉入糧口正下方的自旋式布糧器,從入糧口進入糧倉的糧食落入集糧區中,然後從轉軸中心的圓孔、落糧口以及各溜糧通道落下,從而對布糧器產生切向力,使得布糧器繞轉軸旋轉,也即實現自旋轉,將糧食均勻向下拋撒,從而避免了自由裝倉入糧時散落性差的雜質(粉粒、草籽、碎粒等)在中心工業區域大量聚集,獲得布糧較為均勻的技術效果。(2)本發明結構較為合理,具有兩個倉庫,能儲放兩種不同糧食,且用於卸載儲糧的兩個絞龍僅用同一驅動電機驅動,和傳統產品相比,節省了一臺驅動電機,不僅成本較低,也縮減了整體佔用空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糧倉中卸糧裝置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卸糧裝置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卸糧裝置的一種爆炸圖;
圖5是圖2所示卸糧裝置中聯動切換裝置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聯動切換裝置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所示聯動切換裝置的一種爆炸圖;
圖8是圖5所示聯動切換裝置中第一聯動齒輪組件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0是圖8所示第一聯動齒輪組件的一種俯視圖;
圖11是圖8所示第一聯動齒輪組件的一種半剖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1所示糧倉中自旋式布糧器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圖12中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4是圖12所示自旋式布糧器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圖12所示自旋式布糧器的一種俯視圖;
圖16是圖12所示自旋式布糧器的一種側視圖;
圖17是圖12所示自旋式布糧器中軸承座支承轉軸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8是圖1所示糧倉中信息採集儀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9是圖18所示信息採集儀的一種俯視圖;
圖20是圖18所示信息採集儀的一種爆炸圖;
圖21是圖18所示信息採集儀進一步分解的一種爆炸圖;
圖22是圖18所示信息採集儀的一種剖視圖;
圖23是圖18所示信息採集儀中筒殼的一種剖視圖;
圖24是圖18所示信息採集儀中行進滾管的一種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至圖24顯示了本發明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是一種布糧較為均勻的雙體電動卸糧糧倉,見圖1至圖11所示,包括雙體倉庫1和設置在雙體倉庫下方的卸糧裝置2。
雙體倉庫1具有並排設置的第一倉庫11和第二倉庫12,第一倉庫的底部呈錐狀,其底部中心處具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倉庫的底部也呈錐狀,其底部中心處具有第二出料口。本實施例中,雙體倉庫的下部設有四根撐柱13,雙體倉庫通過該四根撐柱站立在地面上。在具體實踐中,也可不要撐柱,而是將雙體倉庫直接固定在牆體上或者載具上,例如將本實施例用於聯合收割機上。
見圖1所示,第一倉庫和第一倉庫中各自設有一個自旋式布糧器9。
見圖12至圖17所示,該自旋式布糧器9包括軸承座91、轉動設置在軸承座上的轉軸92和固定設置在轉軸上的布糧件93;所述轉軸沿鉛垂線方向設置。
布糧件包括一個集糧區94和八個溜糧筒95,集糧區位於所在倉庫的入糧口的正下方。
集糧區包括環形板941、圓形底壁942和八個漸開線板943,轉軸位於圓形底壁的中心處,轉軸的頂端高出圓形底壁,本實施例中,轉軸的頂端和環形板的頂端相平。
各漸開線板的內端和轉軸的外壁固定相連,各漸開線的外端和環形板的內壁固定相連,相鄰的兩個漸開線板夾合形成一個導流通道96,本實施例中的八個漸開線板共組合形成八個導流通道。各漸開線板所在的漸開線的起點是轉軸的中心點。
各漸開線板的頂端設有自旋受力面9431,該自旋受力面是向下傾斜的斜面或弧形面,當糧食從上往下落在該斜面或弧形面上時,給各漸開線板一個切向力,為布糧件的自旋轉提供一部分助力。
環形板上設有八個出糧口961,各出糧口正對一個導流通道設置。
各溜糧筒固定設置在環形板的外周壁上,各溜糧筒通過一個出糧口和相應一個導糧通道連通,各溜糧筒沿著從上往下的方向傾斜設置。
各溜糧筒包括底板951、第一側板952、第二側板953和頂板954,各溜糧筒的底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頂板圍合形成一個溜糧通道;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分別位於底板的兩側端,從上往下看,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都是直線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都沿鉛垂線方向設置;底板則沿著從第二側板到第一側板的方向向下傾斜設置。
各溜糧筒中,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延長線都在轉軸外側;沿著距離環形板遠去的方向,各溜糧筒中溜糧通道的寬度逐漸縮小。
本實施例中,溜糧筒分為兩組,各組溜糧筒沿著轉軸周向方向依次是巨溜糧筒95a、長溜糧筒95b 、中溜糧筒95c 和短溜糧筒95d,巨溜糧筒、長溜糧筒、中溜糧筒和短溜糧筒的長度依次縮短;兩組溜糧筒繞轉軸中心線成中心對稱設置。這種具有長短不一的溜糧筒的結構,使得糧食沿更多的圓周線灑落,從而布糧更為均勻。
每個導流通道的底壁上均設有一個落糧口,整個集糧區的底壁上設有八個落糧口。
每個溜糧筒的底板上也設有至少一個落糧口97。
本實施例還包括多個導向板98,各導向板的一端固定設置在集糧區的底壁或溜糧筒的底板上,另一端傾斜向下延伸至相應一個落糧口的正下方。
轉軸的中心設有用於落糧的圓孔921。
軸承座91包括座體911、軸承912和用於防止軸承從座體中脫落的端蓋913;軸承座包括用於設置在軸承的安裝槽9111和用於固定自身的安裝部9112;軸承包括內圈9121、滾珠9122和外圈9123;轉軸的外周壁上設有向外突出的環形壓接凸臺922,內圈套設固定在轉軸的外周壁上,且內圈的頂端抵接在環形壓接凸臺的底端上;外圈固定設置在軸承座的安裝槽中,各滾柱傾斜設置;端蓋通過螺栓固定設置在軸承座的底端上。
這種結構的軸承座能夠沿鉛垂線方向承受較大壓力。
自旋式布糧器設置在糧倉的入糧口的正下方,工作時,從入糧口進入糧倉的糧食落入集糧區中,然後從轉軸中心的圓孔、落糧口以及各溜糧通道落下,當糧食落在各漸開線板頂端的自旋受力面上時,會給個漸開線板一個切向力,使其自旋;當糧食從溜糧筒和落糧口中落下,又會給對布糧件產生切向力,使得布糧件繞轉軸旋轉,也即實現自旋轉,將糧食均勻向下拋撒,從而避免了自由裝倉入糧時散落性差的雜質(粉粒、草籽、碎粒等)在中心工業區域大量聚集,獲得布糧較為均勻的技術效果。
見圖1所示,第一倉庫和第二倉庫中均設有至少一個信息採集儀6。
見圖18至圖24所示,各信息採集儀6包括筒殼61、轉動設置在筒殼內的主齒輪62、轉動設置在筒殼上的四個行進滾管63、固定設置在各行進滾管外壁上的副齒輪64、用於帶動主齒輪轉動的原動電機65;四個副齒輪均勻設置在主齒輪外周側,成中心對稱設置;主齒輪轉動時,帶動各副齒輪同步轉動。
本實施例中,主齒輪的外周壁上設有傳動齒621,內周壁上設有從動齒622;原動電機65的數量是兩個,各原動電機設有具有輸出齒的輸出齒輪651;輸出齒和主齒輪的從動齒嚙合適配;主齒輪的傳動齒和副齒輪嚙合適配。
行進滾管的管腔內壁上固定設有螺旋動力板631,螺旋動力板在隨著行進滾管轉動時,通過螺旋撥動位於行進滾管內的物料獲得推力前行或後退。本實施例中,螺旋動力板的中心處圍合形成一圓形過料孔639,行進滾管行進時,儲糧主要從該圓形過料孔以及螺旋動力板的螺旋間隙中向後推出,這種結構能夠及時向行進滾管中進料以順利行進,另外由於該圓形過料孔的存在,給行進滾管中的儲糧較大移動空間,防止儲糧因過度擁擠而被螺旋動力板攪碎。
筒殼61包括主筒體611和四個副筒體612,四個副筒體繞主筒體的中心軸線成中心對稱設置;主筒體的中心軸線也是所述主齒輪的轉動中心軸線,各副筒體的轉動中心軸線和主齒輪的轉動中心軸線平行。
各行進滾管的兩端均設有直徑逐漸縮小的錐管部632作為減阻部,用於減小行進阻力。
筒殼的兩端各固定設有一個圓錐狀減阻帽66,各減阻帽上設有一個溫度傳感器67和一個溼度傳感器68,各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的感應端均露出減阻帽。
各行進滾管的外壁上套設有第一滾動軸承633和第二滾動軸承634,各行進滾管的外壁上設有第一臺階壁635和第二臺階壁636;
筒殼的一側端設有四個第一軸承容置槽613,該四個第一軸承容置槽位於筒殼該端的內壁上;各第一滾動軸承嵌置在相應一個第一軸承容置槽中,各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套設固定在相應一個行進滾管的一端上,且行進滾管的第一臺階壁沿該滾管的中心軸線方向壓接在相應一個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上;
筒殼的另一側端設有四個第二軸承容置槽614,該四個第二軸承容置槽位於外露於筒殼該端;各行進滾管上設有外螺紋連接部637;一個螺接在外螺紋連接部上的內螺紋壓接件638,壓接在相應一個第二軸承的外圈上,且沿該行進滾管的中心軸線方向把該第二軸承的內圈壓接在該行進滾管的第二臺階壁上;該內螺紋壓接件同時封堵住相應一個第二軸承容置槽的開口。
筒殼內固定設有安裝板615,主齒輪轉動設置在安裝板上,各原動電機的電機本體也固定設置在該安裝板上。
本實施例中的信息採集儀在使用時,通過內置電源給原動電機供電,原動電機帶動主齒輪轉動,進而通過各副齒輪同步帶動四個行進滾管轉動,從而在糧倉中通過推動儲糧而前進或後退。
由於各減阻帽上設有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本實施例中的信息採集儀在行進中,可以給出鑽過的糧層的溫度和溼度,從而得到不同深度的儲糧的物理信息,並可通過內置於減阻帽或筒殼中的無線單元傳輸給使用者。
在具體實踐中,也可以通過線纜給本實施例中的信息採集儀供電和傳輸數據,具體是把線纜穿過一個減阻帽的尖端後,與減阻帽或筒殼中的線路板相連。
本實施例還可在各圓錐狀減阻帽中設置具有燈光照明的攝像頭,各圓錐狀減阻帽採用透明材料製成,從而使得攝像頭能夠拍攝到儲糧的適時狀態,例如觀察到黴變、蟲咬等不良現象,及時對其進行防治。
卸糧裝置2包括內設第一卸糧通道和第二卸糧通道的箱體21,設置在第一卸糧通道內的第一絞龍24,設置在第二卸糧通道內的第二絞龍25,以及用於帶動第一絞龍和第二絞龍轉動的驅動裝置3。
箱體的頂端設有第一進糧口211和第二進糧口212,箱體的底端設有第一出糧口和第二出糧口;第一進糧口作為第一卸糧通道的進口,第一出糧口作為第一卸糧通道的出口。第二進糧口作為第二卸糧通道的進口,第二出糧口作為第二卸糧通道的出口。本實施例中,第一出糧口和第二出糧口通過Y形管215相連,從而共用Y形管底部的出口作為同一終端出糧口216。具體實踐中,也可不採用Y形管,而是利用第一出糧口和第二出糧口各自單獨出糧。
本實施例中,封蓋上設有向上凸出的的第一進糧管和第二進糧管,第一進糧管的進口作為第一進糧口,第二進糧管的進口作為第二進糧口。
第一絞龍24包括轉動設置在箱體上的第一轉軸241和固定設置在第一轉軸上的第一螺旋板242,第一螺旋板位於第一卸糧通道中;第二絞龍包括轉動設置在箱體上的第二轉軸251和固定設置在第二轉軸上的第二螺旋板252,第二螺旋板位於第二卸糧通道中。
本實施例中,箱體由底座217和封蓋218組合形成,底座內設有隔板219,隔板把底座內部空間分隔成兩個等大的腔體;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平行設置,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各自設置在相應一個腔體中,第一螺旋板的螺旋方向和第二螺旋板的螺旋方向相反。
第一絞龍的第一轉軸241的一端伸出箱體外側,且伸出箱體外側的第一轉軸241末端固定設有第一從動齒輪243;第二絞龍的第二轉軸251的一端伸出箱體外側,且伸出箱體外側的第二轉軸251末端固定設有第二從動齒輪253。
第一絞龍和第二絞龍通過旋轉推送方式推移各自腔體中的糧食。
驅動裝置3包括設有驅動輪311的驅動電機31、轉動設置在箱體外壁上的傳動輪組32、固定設置在箱體外壁上的聯動切換裝置4。
傳動輪組32包括轉動設置在箱體上的傳動軸321以及固定設置在傳動軸上的傳動皮帶輪322和傳動齒輪323,傳動齒輪位於傳動皮帶輪的外側。傳動軸設置在所述第一從動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正中間,驅動電機相對地面固定設置,驅動輪位於傳動輪組的正下方,驅動輪通過皮帶312帶動傳動從動輪。傳動齒輪和第一從動齒輪及第二從動齒輪之間均留有間隙。第一從動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相對於傳動軸呈中心對稱設置。
聯動切換裝置4包括架體41,用於聯動傳動齒輪和第一從動齒輪的第一聯動齒輪組件44,用於聯動傳動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的第二聯動齒輪組件45,用於聯動第一聯動齒輪組件和第二聯動齒輪組件反向移動的反向聯動組件,以及用於帶動第一聯動齒輪組件往復移動的驅動機構49;第一聯動齒輪組件在往復移動的過程中,移動至嚙合傳動齒輪和第一從動齒輪的工位或者從該工位移開;第二聯動齒輪組件在往復移動的過程中,移動至嚙合傳動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的工位或者從該工位移開。
反向聯動組件包括上導向板42、下導向板43、上聯動杆46、下聯動杆47和聯動轉軸48;上導向板和下導向板固定設置在架體上,聯動轉軸的兩端各自轉動設置在上導向板和下導向板上,上聯動杆和下聯動杆繞聯動轉軸同步轉動;第一聯動齒輪組件通過上聯動杆和下聯動杆同步帶動第二聯動齒輪組件往復反向移動。
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中,聯動切換裝置4包括架體41、上導向板42、下導向板43、用於聯動傳動齒輪和第一從動齒輪的第一聯動齒輪組件44、用於聯動傳動齒輪和第二從動齒輪的第二聯動齒輪組件45、上聯動杆46、下聯動杆47、聯動轉軸48以及用於帶動第一聯動齒輪組件往復移動的驅動機構49;上導向板42和下導向板43固定設置在架體上;架體包括固定設置在箱體外壁上的撐架411,聯動切換裝置通過撐架把自身安裝固定在箱體外壁上。
上導向板42上設有第一上滑孔421、第二上滑孔422和上軸孔423,第一上滑孔421和第二上滑孔422均為腰型孔且平行設置,上軸孔位於第一上滑孔和第二上滑孔的中間;下導向板43上設有第一下滑孔431、第二下滑孔432和下軸孔,第一下滑孔431和第二下滑孔432均為腰型孔且平行設置,下軸孔位於第一下滑孔和第二下滑孔的中間,第一上滑孔和第一下滑孔也互相平行;第一上滑孔、第二上滑孔、第一下滑孔和第二下滑孔的設置方向和第一轉軸的中心軸線平行。
第一聯動齒輪組件44包括第一殼體441、轉動設置在第一殼體上的第一聯動齒輪442以及固定設置在第一殼體上的連接件443,第一殼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一上限位滑柱444,第一殼體的底壁上設有第一下限位滑柱445;第一上限位滑柱位於第一上滑孔中,第一下限位滑柱位於第一下滑孔中;
第二聯動齒輪組件45包括第二殼體451和轉動設置在第二殼體上的第二聯動齒輪452,第二殼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二上限位滑柱453,第二殼體的底壁上設有第二下限位滑柱454;第二上限位滑柱位於第二上滑孔中,第二下限位滑柱位於第二下滑孔中;
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位於上導向板和下導向板之間;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各自的頂壁鄰接上導向板的底壁設置,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各自的底壁鄰接下導向板的頂壁設置。
聯動轉軸的上端轉動設置在上軸孔中,聯動轉軸的下端轉動設置在下軸孔中;
上聯動杆的中部和聯動轉軸的上端轉動相連,上聯動杆的一端和第一上限位滑柱轉動相連,上聯動杆的另一端和第二上限位滑柱轉動相連;
下聯動杆的中部和聯動轉軸的下端轉動相連,下聯動杆的一端和第一下限位滑柱轉動相連,下聯動杆的另一端和第二下限位滑柱轉動相連;
驅動機構49包括驅動螺杆491和用於帶動驅動螺杆轉動的手動搖輪492,聯動切換裝置的架體上設有和驅動螺杆適配的螺孔,驅動螺杆的一端和第一殼體的連接件轉動相連,驅動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設有所述手動搖輪;手動搖輪轉動時,帶動驅動螺杆在所述架體的螺孔中轉動,進而通過連接件帶動第一聯動齒輪組件沿第一上滑孔移動;第一聯動齒輪通過上聯動杆和下聯動杆同步帶動第二聯動齒輪組件沿第二上滑孔反向移動。本實施例採用的是手動切換方式。本實施例中,連接件上設有滑孔4431,驅動螺杆的一端可在該滑孔中轉動。
在具體實踐中,所述切換驅動機構49還可採用以下結構:不再採用手動搖輪,而是在驅動螺杆491上設置帶輪,在架體上設置用於帶動該帶輪往復轉動的切換驅動電機,通過切換驅動電機的往復轉動帶動驅動螺杆往復轉動;這種結構使得本實施例具有電動切換功能。
當第一聯動齒輪組件沿第一上滑孔的設置方向向著接近箱體的方向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傳動齒輪通過第一聯動齒輪帶動第一從動齒輪;當第二聯動齒輪組件沿第二上滑孔的設置方向向著接近箱體的方向移動至預設位置時,傳動齒輪通過第二聯動齒輪帶動第二從動齒輪。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聯動齒輪和第二聯動齒輪是沿傳動軸中心軸線的平行線往復移動的,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傳動輪、第一聯動齒輪和第二聯動齒輪的輪齒100,在沿著傳動軸中心軸線的平行線的方向上,其兩端部的兩側面上均設有傾斜的導向滑面101,便於各輪齒的嚙合。
本實施例中,第一聯動齒輪組件44的第一殼體441包括基殼4411、端蓋4412、尾蓋4413、第一密封墊片4414、第二密封墊片4415以及螺栓連接件4416;所述第一上限位滑柱444設置在基殼的頂壁上,第一下限位滑柱445設置在基殼的底壁上;端蓋位於基殼接近箱體的一側,尾蓋位於基殼遠離箱體的一側;端蓋和基殼之間設有所述密封墊片,尾蓋和基殼之間也設有所述密封墊片;螺栓連接件依次貫穿端蓋、第一密封墊片、基殼、第二密封墊片和尾蓋,並將其固定連接。
第一聯動齒輪組件還包括第一滾珠軸承446、第二滾珠軸承447、限位件448和防脫件449;
第一聯動齒輪442包括輪體4421和安裝軸4422,輪體外周壁上設有聯動齒;第一滾珠軸承和第二滾珠軸承各自的內圈套設固定在安裝軸上;限位件呈管狀,限位件套設在安裝軸上,其一端抵接在第一滾珠軸承的內圈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滾珠軸承的內圈上;第一滾珠軸承和第二滾珠軸承各自的外圈固定設置在基殼內壁上;防脫件則通過沉頭螺釘102螺接固定在安裝軸的內側端上,且該防脫件被沉頭螺釘壓接在第二滾珠軸承的內圈上。
本實施例中,第一滾珠軸承的中心套孔的孔徑、限位件的中心套孔的孔徑和第二滾珠軸承的中心套孔的孔徑依次減小。
第二聯動齒輪組件45的結構和第一聯動齒輪組件在結構上少了連接件,其它部位結構相同。
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聯動齒輪組件和第二聯動齒輪組件的優點是具有較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灰塵入內。同時通過採用雙軸承設計,使其運行更加平穩可靠。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第一倉庫中的儲糧經第一進糧口進入第一卸糧通道中,第一絞龍旋轉時把自身所在腔體中的儲糧推移至第一出糧口;第二倉庫中的儲糧經第二進糧口進入第二卸糧通道中,第二絞龍旋轉時把自身所在腔體中的儲糧推移至第二出糧口;本實施例由於採用了Y形管道連通第一出糧口和第二出糧口,故最終是從Y型管道的出口出糧。
聯動切換裝置則用來往復聯動第一聯動齒輪和第二聯動齒輪,只有當第一聯動齒輪或第二聯動齒輪移動到位時,驅動電機才能通過傳動輪組帶動第一從動輪或第二從動輪,使得第一絞龍或第二絞龍轉動,完成卸糧操作。
本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1)聯動切換裝置的結構較為合理,兩個絞龍僅用同一驅動電機驅動,和傳統產品相比,節省了一臺驅動電機,也縮減了整體佔用空間,有利於小型化,尤其是滿足載具安裝使用需求。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於本發明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