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緩衝塊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4:43:26 2
一種緩衝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緩衝塊,涉及緩衝裝置【技術領域】,為調整緩衝塊長度,保證緩衝效果而發明。所述緩衝塊包括由緩衝材料製作的緩衝體,所述緩衝體的一端設有卡接部,所述緩衝體包括調節部和固定部,所述調節部通過螺紋與所述固定部連接,所述調節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於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可通過所述螺紋調節,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緩衝塊在使用時所受衝擊力的方向。本發明緩衝塊用於汽車車門和車蓋。
【專利說明】一種緩衝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緩衝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緩衝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汽車製造業中,為了避免車門或車蓋等需要經常開合的零部件在關閉時與周邊的其他零部件發生磕碰,導致零件損壞或產生噪音,通常都要在汽車的車門和車蓋的位置安裝彈性材料製成的緩衝塊,在車門和車蓋關閉時,起緩衝作用。
[0003]現有的緩衝塊主要包括普通式緩衝塊和螺旋緩衝塊,普通緩衝塊的尺寸通常是固定的,並通過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裝,由於現有製造工藝水平的限制,普通緩衝塊一旦製成並安裝就很難調整,在使用中很容易過短或過長,緩衝塊過短則會造成關門曠響、緩衝效果差等問題,緩衝塊過長則會產生關門抖動等問題,而螺旋緩衝塊可通過螺紋固定並通過螺紋調節安裝位置,使緩衝塊在使用時不會出現過短或過長的問題,但現有的螺旋式緩衝塊需要通過其上的螺紋安裝,加工和安裝都較為困難,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因碰撞而導致緩衝塊滑動,影響緩衝效果,且螺旋式緩衝塊與普通緩衝塊安裝孔型不同,難以互換。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緩衝塊,可調整緩衝塊長度,保證緩衝效果。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緩衝塊,所述緩衝塊包括由緩衝材料製作的緩衝體,所述緩衝體的一端設有卡接部,所述緩衝體包括調節部和固定部,所述調節部通過螺紋與所述固定部連接,所述調節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於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可通過所述螺紋調節,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緩衝塊在使用時所受衝擊力的方向。
[0007]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為圓柱形結構且所述圓柱形結構的外壁設有外螺紋,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設有所述卡接部,所述調節部的一端設有與所述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所述調節部和所述固定部通過所述內螺紋和外螺紋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調節部內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沿所述第一方向設有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一端與所述固定部通過螺紋連接,另一端可支撐所述調節部。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撐片和螺釘,所述第一支撐片與所述空腔的頂面貼合,所述螺釘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過所述調節部和所述第一支撐片後與所述固定部通過螺紋連接,所述螺釘的螺釘頭不超出所述調節部承受衝擊力的表面。
[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空腔與所述調節部設有內螺紋的一端貫通,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第二支撐片,所述第二支撐片上設有內螺紋套筒,所述固定部設有安裝孔,所述內螺紋套筒設於所述安裝孔內,且與所述安裝孔通過鍵連接,所述螺釘穿過所述第二支撐片後與所述內螺紋套筒的內螺紋配合連接,所述第二支撐片與所述固定部設有外螺紋的一端的端面貼合設置。
[0011 ]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片和所述第二支撐片平行設置。[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片完全覆蓋所述空腔的頂面,所述第二支撐片完全覆蓋所述空腔的底部開口。
[0013]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片與所述螺釘為一體成型,且所述第二支撐片與所述內螺紋套筒為一體成型。
[0014]更進一步地,所述調節部承受衝擊力的表面設有凹坑,所述螺釘的螺釘頭設於所述凹坑內。
[0015]更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設有外螺紋的一端與所述卡接部之間的部分為錐臺狀結構。
[0016]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緩衝塊採用的緩衝體由所述調節部和固定部組成,所述緩衝塊工作時,通過所述卡接部固定安裝於汽車車門、車蓋等零部件的鈑金安裝孔內,從而使所述緩衝塊與汽車車門、車蓋等零部件的鈑金保持固定連接,相較於通過螺紋與鈑金安裝孔連接更加穩固,可避免緩衝塊在受到衝擊時發生鬆動或滑落而影響緩衝效果,並且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緩衝塊採用的通過所述卡接部與所述鈑金安裝孔的相配合的安裝方式與現有的普通緩衝塊的安裝方式相同,因此可在不更改所述鈑金安裝孔的情況下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緩衝塊與現有的普通緩衝塊的互換,節約了安裝成本,同時,由於所述緩衝塊承受的主要衝擊力來自車門或車蓋關閉時對所述緩衝體的調節部的撞擊,主要衝擊力的方向垂直於調節部承受撞擊的表面,因此所述緩衝體在主要衝擊力方向上的長度影響車門和車蓋的正常開合,所述緩衝體過長則對車門和車蓋的彈性力較大,使關閉車門或車蓋較為困難,所述緩衝體過短則車門或車蓋與所述緩衝塊難以有效接觸,難以對衝擊力進行足夠的緩衝,還易產生噪音,而調節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於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可通過所述螺紋調節,使得可通過調節所述緩衝體在所述緩衝體承受的主要衝擊力的方向上的長度,使緩衝體與車門或車蓋保持良好接觸的同時能起到較好的緩衝作用,由此,使緩衝塊的長度可調節,從而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保證緩衝塊的緩衝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緩衝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緩衝塊的截面圖;
[0019]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緩衝塊的調節部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緩衝塊進行詳細描述。
[0021]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22]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0023]參照圖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緩衝塊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緩衝塊包括由緩衝材料製作的緩衝體,所述緩衝體的一端設有卡接部3,所述緩衝體包括調節部I和固定部2,調節部I通過螺紋與固定部2連接,調節部I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固定部2的位置可通過所述螺紋調節,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緩衝塊在使用時所受衝擊力的方向。
[002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緩衝塊採用的緩衝體由調節部I和固定部2組成,所述緩衝塊在使用時,通過卡接部3固定安裝於汽車車門、車蓋等零部件的鈑金安裝孔(圖中未示出)內,從而使緩衝塊與汽車車門、車蓋等零部件的鈑金保持固定連接,相較於通過螺紋與鈑金安裝孔連接更加穩固和方便,可避免緩衝塊在受到衝擊時發生鬆動或滑落而影響緩衝效果,並且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緩衝塊採用的通過卡接部3與鈑金安裝孔的相配合的安裝方式與現有的普通緩衝塊的安裝方式相同,因此可在不更改鈑金安裝孔的情況下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緩衝塊與現有的普通緩衝塊的互換,節約了安裝成本,同時,由於緩衝塊承受的主要衝擊力來自車門或車蓋關閉時對緩衝體的調節部I的撞擊,且主要衝擊力的方向垂直於調節部I承受撞擊的表面,因此緩衝體在主要衝擊力方向上的長度影響車門和車蓋的正常開合,緩衝體過長則對車門和車蓋的彈性力較大,使關閉車門或車蓋較為困難,緩衝體過短則車門或車蓋與緩衝體難以有效接觸,從而難以對衝擊力進行足夠的緩衝,而調節部I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固定部2的位置可通過螺紋調節,使得可通過調節調節部I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固定部2的位置,實現對緩衝體的長度的調節,從而使緩衝體與車門或車蓋保持良好接觸的同時能起到較好的緩衝作用,由此,使緩衝塊的長度可調節,從而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保證緩衝塊的緩衝效果。
[0025]參照圖2,固定部2的一端為圓柱形結構且所述圓柱形結構的外壁設有外螺紋21,固定部2的另一端設有卡接部3,調節部I的一端設有與外螺紋21相配合的內螺紋12,調節部I和固定部2通過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連接。卡接部3安裝後可使固定部2隨卡接部3被固定,從而可固定緩衝塊的安裝位置,調節部I和固定部2通過相互配合的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連接,使得只需轉動調節部I即可使調節部I在固定部2上沿第一方向移動至合適位置,從而達到調節緩衝塊長度的目的,由此,可使對緩衝塊長度的調節過程簡單。
[0026]由於調節部I與固定部2通過螺紋連接,當螺紋磨損或調節部I承受的衝擊力過大時,調節部I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在固定部2上滑動,使緩衝塊的長度因受衝擊而自動變化,因此可在調節部I內設置空腔11,並在空腔11內沿第一方向設置支撐組件4,支撐組件4 一端與固定部2通過螺紋連接,另一端可支撐調節部1,從而可通過支撐組件4為調節部I提供支撐,防止調節部I在使用過程中因衝擊而使長度自動變化,影響緩衝效果,從而實現了通過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配合定位與支撐組件4的支撐定位的雙層定位的功能,使緩衝塊在使用過程中長度不易自動發生變化,同時由於支撐組件4 一端與固定部2通過螺紋連接,因此在支撐組件4處於支撐調節部I的位置後,可通過調節支撐組件4調整支撐組件4對調節部I的支撐力的大小,使調節部I處於不同的彈性狀態,從而達到調整調節部I的彈性大小的目的,有利於使緩衝塊保持合適的緩衝效果,由此,可防止調節部I在使用時發生滑動,使緩衝塊的長度自動變化,影響緩衝效果,也可使緩衝塊的彈性處於適宜狀態,從而提升緩衝效果。
[0027]參照圖3,支撐組件4可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撐片42和螺釘41,第一支撐片42與空腔11的頂面111貼合,螺釘41沿第一方向依次穿過調節部I和第一支撐片42後與固定部2通過螺紋連接,螺釘41的螺釘頭不超出調節部I承受衝擊力的表面。使得可通過轉動螺釘41,調節第一支撐片42的位置,從而確保第一支撐片42可為調節部I提供支撐,由於通過螺釘41與固定部2進行螺紋連接的結構簡單且調節方便,因此可使支撐組件4的結構和調節操作簡單,第一支撐片42與空腔11的頂面111貼合可增大支撐組件4與空腔11的頂面111的接觸面,從而使支撐組件4對調節部I的支撐面增大,有利於為調節部I提供穩定的支撐,螺釘41的螺釘頭不超出調節部I承受衝擊力的表面可避免衝擊力直接施加在螺釘頭上,從而影響緩衝塊的緩衝效果。
[0028]為了使支撐組件4的支撐作用更加穩定,避免螺釘41在固定部2上滑脫,可將空腔11與調節部I設有內螺紋12的一端貫通,支撐組件4還可包括第二支撐片43,在第二支撐片43上設置內螺紋套筒44,在固定部2設置安裝孔(圖中未示出),將內螺紋套筒44設於所述安裝孔內,且與所述安裝孔通過鍵連接,將螺釘41穿過第二支撐片43後與內螺紋套筒44的內螺紋配合連接,使第二支撐片43與固定部2設有外螺紋21的一端的端面貼合設置。由於第一支撐片42對調節部I的支撐力來自固定部2與螺釘41的作用力,因此固定部2與螺釘41間的作用力會影響第一支撐片42的支撐作用,螺釘41與固定部2直接連接時,固定部2與螺釘41間的受力面較小,受力較大時可能產生滑脫,而螺釘41與內螺紋套筒44螺紋連接,可將螺釘41與固定部2間的作用力轉化為第二支撐片43與固定部2設有外螺紋21的一端的端面間的作用力,從而擴大了固定部2的受力面,使固定部2對螺釘41的支撐更加穩定,同時,內螺紋套筒44與所述安裝孔通過鍵連接可防止第二支撐片43和內螺紋套筒44隨螺釘41轉動,影響螺釘41的調節作用,由此,可使支撐組件4的支撐作用更加穩定,避免螺釘41在固定部2上滑脫,影響支撐效果。
[0029]由於第一支撐片42和第二支撐片43分別連接於螺釘41的兩端,因此螺釘41同時受到來自第一支撐片42和第二支撐片43的作用力,若第一支撐片42和第二支撐片43不平行,則緩衝塊受到衝擊時,螺釘41兩端所受的力將呈一定夾角,可能會對螺釘41造成損壞,從而影響支撐組件4的支撐效果,因此可將第一支撐片42和第二支撐片43平行設置,使得當緩衝塊受到衝擊時,第一支撐片42和第二支撐片43對螺釘41的作用力位於同一直線上,由此可避免對螺釘41的損壞,進而使支撐組件4的支撐效果得到加強。
[0030]為了進一步提升支撐組件4的支撐效果,可使第一支撐片42完全覆蓋空腔11的頂面111,使第二支撐片43完全覆蓋空腔11的底部開口 112。可進一步增大第一支撐片42與調節部I的接觸面,從而進一步增大第一支撐片42承受調節部I的支撐力的受力面,使調節部I所承受的支撐力更加均勻,提升了第一支撐片42對調節部I的支撐效果,第二支撐片43完全覆蓋空腔11的底部開口 112可進一步增大第二支撐片43與固定部2設有外螺紋21的一端的端面的接觸面,使固定部2承受來自第二支撐片43的作用力的受力面更大,從而使固定部2所受的作用力更加均勻,從而為支撐組件4提供穩定的支撐,由此,進一步提升了支撐組件4的支撐效果。
[0031]為了簡化支撐組件4的結構,可將第一支撐片42與螺釘41為一體成型,並將第二支撐片43與內螺紋套筒44為一體成型。可避免為第一支撐片42與螺釘41之間以及第二支撐片43與內螺紋套筒44之間設置專門的連接件或增加專門的連接工藝,從而使結構複雜,由此可簡化支撐組件4的結構。
[0032]為了便於調節螺釘41,可在調節部I承受衝擊力的表面設置凹坑13,並將螺釘41的螺釘頭設於凹坑13內。從而為使用螺絲刀等工具對螺釘41進行轉動時提供足夠的操作空間,也可避免工具對調節部I承受衝擊力的表面產生損傷。由此可使螺釘41的調節更加方便。
[0033]當所述調節部I受的衝擊力過大時,為了進一步避免調節部I滑向固定部2設有卡接部3的一端,從而導致緩衝塊的長度過短,影響緩衝效果,可將固定部2上設有外螺紋21的一端與卡接部3之間的部分設為錐臺狀結構,且固定部2設有外螺紋21的一端的端面與錐臺狀結構的較小端面的大小相適應,由於調節部I配合設置於固定部2設有外螺紋21的一端,因此調節部I設有內螺紋12的開口與錐臺狀結構的較小端面的大小也相適應,使得調節部I無法從錐臺狀結構的較小端面滑向較大端面,由此,可進一步防止緩衝塊在使用時調節部I滑向固定部2設有卡接部3的一端,從而保證緩衝效果。
[0034]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緩衝塊的裝配過程如下:將第一支撐片42與第二支撐片43通過螺釘41組合裝配,然後將第二下支撐片43上的內螺紋套筒44配合安裝於固定部2上的安裝孔內,並與固定部2上的安裝孔通過鍵連接,最後將調節部I通過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與固定部2配合連接,裝配完成。
[0035]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緩衝塊的調節過程如下:將緩衝塊安裝於汽車車門或車蓋等關閉件的鈑金安裝孔內,然後關閉緩衝塊所在關閉件,觀察緩衝效果以確定緩衝塊長短;
[0036]如需增加緩衝塊的長度,則先旋轉調節部1,當緩衝塊達到合適的長度後通過螺絲刀旋轉螺釘41,將支撐組件4調節至對調節部I起到支撐作用的位置,再通過微調螺釘41調整支撐組件4對調節部I支撐力的大小,從而使緩衝塊整體的彈性達到所需效果;
[0037]如需減小緩衝塊的長度,則先通過螺絲刀旋轉螺釘41,將支撐組件4與調節部I分離,再旋轉調節部1,使緩衝塊達到合適的長度,最後通過微調螺釘41調整支撐組件4對調節部I支撐力的大小,使緩衝塊整體的彈性達到所需效果。
[0038]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緩衝塊還可用於研發新的普通緩衝塊,具體方法如下:將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緩衝塊安裝於緩衝塊位置間隙穩定的車輛上,然後將所述緩衝塊調整至合適長度並處於合適的彈性狀態,再測量所述緩衝塊的長度及彈性,並根據測量到的長度和彈性開發新的普通緩衝塊,由此,提高了所述緩衝塊的利用率,簡化了新的普通緩衝塊的研發過程,節約了研發成本,有利於實現利潤最大化。此外利用測量到的所述緩衝塊的長度及彈性,可分析汽車車門或車蓋等關閉件關閉時,關門力過大等問題,並分析緩衝塊長度和彈性對該問題的影響,有利於車輛的研發。
[0039]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4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緩衝塊,所述緩衝塊包括由緩衝材料製作的緩衝體,所述緩衝體的一端設有卡接部,其特徵在於,所述緩衝體包括調節部和固定部,所述調節部通過螺紋與所述固定部連接,所述調節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對於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可通過所述螺紋調節,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緩衝塊在使用時所受衝擊力的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為圓柱形結構且所述圓柱形結構的外壁設有外螺紋,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設有所述卡接部,所述調節部的一端設有與所述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所述調節部和所述固定部通過所述內螺紋和外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部內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沿所述第一方向設有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一端與所述固定部通過螺紋連接,另一端可支撐所述調節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撐片和螺釘,所述第一支撐片與所述空腔的頂面貼合,所述螺釘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過所述調節部和所述第一支撐片後與所述固定部通過螺紋連接,所述螺釘的螺釘頭不超出所述調節部承受衝擊力的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空腔與所述調節部設有內螺紋的一端貫通,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第二支撐片,所述第二支撐片上設有內螺紋套筒,所述固定部設有安裝孔,所述內螺紋套筒設於所述安裝孔內,且與所述安裝孔通過鍵連接,所述螺釘穿過所述第二支撐片後與所述內螺紋套筒的內螺紋配合連接,所述第二支撐片與所述固定部設有外螺紋的一端的端面貼合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片和所述第二支撐片平行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片完全覆蓋所述空腔的頂面,所述第二支撐片完全覆蓋所述空腔的底部開口。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片與所述螺釘為一體成型,且所述第二支撐片與所述螺釘套為一體成型。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部承受衝擊力的表面設有凹坑,所述螺釘的螺釘頭設於所述凹坑內。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緩衝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部設有外螺紋的一端與所述卡接部之間的部分為錐臺狀結構。
【文檔編號】E05F5/06GK103628767SQ201310627782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尹夢博, 杜曉躍, 王滿意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