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6:31:31 1
專利名稱: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挖掘裝載機的工作裝置,特別是一種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屬於工程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挖掘裝載機前後端分別為裝載端和挖掘端,同樣一臺整機可以實現裝載和挖掘功能,因此俗稱為「兩頭忙」。目前的挖掘裝載機為了提高裝載端的提升性能一般都會採用正轉八連杆或正轉六連杆機構,綜合考慮裝載端提升的平衡性多數廠家會選擇正轉八連杆結構。一般正轉八連杆結構會有十一個鉸接點,轉鬥油缸、轉鬥搖杆和轉鬥拉杆共同鉸接於同一點,但是這種三桿鉸接於同一點的工作裝置在發動機功率相等的情況下掘起力相對較小。正轉八連杆結構的工作裝置的各杆的尺寸比例和鉸接點位置各不相同,因此會導致卸載高度和卸載距離以及掘起力各不相同。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了優化挖掘裝載機挖掘端工作裝置的性能,獲得合理的卸載高度和卸載距離,並且在發動機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裝載端掘起力,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十二個經過優化設計的鉸接點的裝載性能更優的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
作裝置。技術方案一種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包括前車架、動臂、轉鬥油缸、動臂油缸、轉鬥搖臂、轉鬥拉杆、動臂拉杆、動臂搖杆和鏟鬥;所述車架分別與動臂一端鉸接於A點、與動臂拉杆一端鉸接於C點,與動臂油缸一端鉸接於E點,所述動臂另一端與鏟鬥鉸接於B點,所述動臂拉杆另一端與動臂搖杆一端鉸接於D點,所述動臂油缸另一端鉸接於動臂中部的F點;所述動臂搖杆的中部與動臂鉸接於G點,G點位於A 1兩點之間; 所述動臂搖杆另一端與轉鬥油缸一端鉸接於H點,轉鬥油缸另一端與轉鬥搖臂一端鉸接於 I點,轉鬥搖臂另一端與鏟鬥鉸接於J點;所述轉鬥拉杆兩端分別與轉鬥搖臂和動臂鉸接於K、L兩點,所述K點位於I、J點之間,所述L點位於F、B點之間;所述正轉八連杆機構的點位關係如下令基準長度為 1,則 IK=1,0. 9<AC<1. 2,3. 4<AG<3. 8,2<GH<2. 4,6. 2<GL<6. 8, 2. 2<KL<2. 5,2. 8<KJ<3. 2,1. 6<BJ<1. 9,2. 2<BL<2. 6,1. 2<DG<1. 5,HI 伸縮長度在 5. 04 到 9. 3 之間,EF 伸縮長度在 5. 03 到 8. 9 之間。其中 AC=L 03,AG=3. 6,GH=2. 24,GL=6. 52,KL=2. 35, KJ=2. 93,BJ=L 75,BL=2. 43,DG=L 31。將各鉸接點的連線簡化成八連杆機構前車架上鉸接點A和B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一 AB,動臂拉杆兩端的鉸接點C、D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二 CD,動臂油缸上的兩鉸接點E、F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三EF,動臂搖杆兩端的鉸接點D、H之間的連線構成杆四DH,轉鬥油缸兩端的鉸接點H、I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五HI,轉鬥搖臂兩端的鉸接點I、J之間的連線構成杆六 IJ,轉鬥拉杆兩端的鉸接點K、L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七KL,鏟鬥上的兩個鉸接點B、J的連線構成杆八BJ,杆一至杆八構成了正轉八連杆機構。杆六IJ以K點為支點形成了槓桿原理, 增加了本工作裝置的掘起力。為了提高杆六IJ工作的穩定性,所述轉鬥拉杆為雙板結構分別位於動臂和轉鬥搖臂內外兩側。有益效果本正轉八連杆機構使得裝載端工作裝置在發動機功率相同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更大的掘起力,使得整機橋荷分配比較更加合理,提高了作業效率和作業平衡性。
圖1為本發明動臂油缸和轉頭油缸的活塞杆處於收縮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動臂油缸和轉頭油缸的活塞杆處於伸展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一種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包括前車架1、動臂2、轉鬥油缸3、動臂油缸4、轉鬥搖臂5、轉鬥拉杆6、動臂拉杆7、動臂搖杆8和鏟鬥9 ;其特徵在於所述車架1分別與動臂2 —端鉸接於 A點、與動臂拉杆7 —端鉸接於C點,與動臂油缸4 一端鉸接於E點,所述動臂2另一端與鏟鬥9鉸接於B點,所述動臂拉杆7另一端與動臂搖杆8 一端鉸接於D點,所述動臂油缸4 另一端鉸接於動臂2中部的F點;所述動臂搖杆8的中部與動臂2鉸接於G點,G點位於A 、F兩點之間;所述動臂搖杆8另一端與轉鬥油缸3 —端鉸接於H點,轉鬥油缸3另一端與轉鬥搖臂5 —端鉸接於I點,轉鬥搖臂5另一端與鏟鬥9鉸接於J點;所述轉鬥拉杆6兩端分別與轉鬥搖臂5和動臂2鉸接於K、L兩點,所述K點位於I、J點之間,所述L點位於F、 B點之間;所述轉鬥拉杆6為雙板結構分別位於動臂2和轉鬥搖臂5內外兩側;將各鉸接點的連線簡化成八連杆機構前車架1上鉸接點A和B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一 AB,動臂拉杆7兩端的鉸接點C、D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二 CD,動臂油缸4上的兩鉸接點E、F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三EF,動臂搖杆8兩端的鉸接點D、H之間的連線構成杆四DH,轉鬥油缸3兩端的鉸接點H、 I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五HI,轉鬥搖臂5兩端的鉸接點I、J之間的連線構成杆六IJ,轉鬥拉杆6兩端的鉸接點K、L之間的連線構成杆七KL,鏟鬥9上的兩個鉸接點B、J的連線構成杆八BJ,杆一至杆八構成了正轉八連杆機構。杆六IJ以K點為支點形成了槓桿原理,增加了本工作裝置的掘起力。所述正轉八連杆機構的點位關係如下令基準長度為1,則IK=1,0.9<AC<1.2, 3. 4<AG<3. 8,2<GH<2. 4,6. 2<GL<6. 8,2. 2<KL<2. 5,2. 8<KJ<3. 2,1. 6<BJ<1. 9,2. 2<BL<2. 6, 1.2<DG<1.5,HI伸縮長度在5. 04到9. 3之間,EF伸縮長度在5. 03到8. 9之間。其中 AC=L 03,AG=3. 6,GH=2. 24,GL=6. 52,KL=2. 35,KJ=2. 93,BJ=L 75,BL=2. 43,DG=L 31 時是最
佳方案。本正轉八連杆機構使得裝載端工作裝置在發動機功率相同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更大的掘起力,使得整機橋荷分配比較更加合理,提高了作業效率和作業平衡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包括前車架(1)、動臂(2)、轉鬥油缸 (3)、動臂油缸(4)、轉鬥搖臂(5)、轉鬥拉杆(6)、動臂拉杆(7)、動臂搖杆(8)和鏟鬥(9);其特徵在於所述車架(1)分別與動臂(2)—端鉸接於A點、與動臂拉杆(7)—端鉸接於C點, 與動臂油缸(4) 一端鉸接於E點,所述動臂(2)另一端與鏟鬥(9)鉸接於B點,所述動臂拉杆(7)另一端與動臂搖杆(8)—端鉸接於D點,所述動臂油缸(4)另一端鉸接於動臂(2)中部的F點;所述動臂搖杆(8)的中部與動臂(2)鉸接於G點,G點位於A、?兩點之間;所述動臂搖杆(8)另一端與轉鬥油缸(3) —端鉸接於H點,轉鬥油缸(3)另一端與轉鬥搖臂 (5)—端鉸接於I點,轉鬥搖臂(5)另一端與鏟鬥(9)鉸接於J點;所述轉鬥拉杆(6)兩端分別與轉鬥搖臂(5)和動臂(2)鉸接於K、L兩點,所述K點位於I、J點之間,所述L點位於 F、B點之間;所述正轉八連杆機構的點位關係如下令基準長度為1,則IK=1,0. 9<AC<1. 2, 3. 4<AG<3. 8,2<GH<2. 4,6. 2<GL<6. 8,2. 2<KL<2. 5,2. 8<KJ<3. 2,1. 6<BJ<1. 9,2. 2<BL<2. 6, 1. 2<DG<1. 5,HI伸縮長度在5. 04到9. 3之間,EF伸縮長度在5. 03到8. 9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中 AC=L 03,AG=3. 6,GH=2. 24,GL=6. 52,KL=2. 35,KJ=2. 93,BJ=L 75,BL=2. 43,DG=L 31。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鬥拉杆(6)為雙板結構分別位於動臂(2)和轉鬥搖臂(5)內外兩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挖掘裝載機裝載端正轉八連杆工作裝置,包括前車架、動臂、轉鬥油缸、動臂油缸、轉鬥搖臂、轉鬥拉杆、動臂拉杆、動臂搖杆和鏟鬥;正轉八連杆機構使得裝載端工作裝置在發動機功率相同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更大的掘起力,使得整機橋荷分配比較更加合理,提高了作業效率和作業平衡性。
文檔編號E02F3/38GK102518155SQ20121000083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4日
發明者劉寅, 申碩, 藍強 申請人:江蘇柳工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