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溶解釜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5:48:5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瀝青溶解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瀝青溶解釜。
背景技術:
傳統意義上的瀝青是由樹脂包裹的瀝青質分子團組成的膠體物質,它呈現出很強的油質狀態(即石油質)。膠體分為溶膠(主要指液態密度)和凍膠(主要指固體密度),這取決於其成分間的平衡狀態。對瀝青來說,兩種狀態的平衡取決於瀝青質和樹脂間的相互作用,並受到外界溫度的強烈影響。事實上,瀝青溫度的升高打破了其凍膠狀態,使瀝青分子團演變成溶膠狀態。因而瀝青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常溫下呈現出固體或半固體,但隨溫度升高極易溶化。這一顯著的熱敏感性是瀝青的最重要的特徵,也是其主要弱點。事實上,瀝青混合物應能夠在全年不同的工作條件下保持其良好的性能。顯著的熱敏感性妨礙了瀝青混合物在高溫和低溫時呈現出良好的性能,因而必須對瀝青進行改性以提高產品性能。
改性瀝青生產工藝有直接投入法、母體法、機械攪拌法等,各種工藝路線均需要將瀝青進行溶解或熔化,便於改性劑與瀝青的均勻混合。CN201310446689.6公開了一種瀝青溶解器,瀝青溶解器為密封設備,溶解瀝青時不汙染環境;控溫開關、漏電保護器、測溫儀等儀表自動響應,自動化程度高,省去人工麻煩;底部傾斜狀利於傾倒液體瀝青,殘渣、廢棄物少,節約材料。CN99220447.X公開了一種石油瀝青溶化裝置,它由兩個以上的鍋爐及煙道串連組成,它能將瀝青煙和煤煙進行二次燃燒,所以大大增加了鍋爐燃燒室的熱量,提高了熱效率,節省了瀝青的溶化時間,並且徹底解決了煤煙和瀝青煙的環境汙染問題,使排煙黑度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以上兩專利介紹了均瀝青的溶解和熔化裝置,然而,其採用傳統釜式反應器對瀝青進行溶解或熔化時,一般需要對瀝青或溶劑進行加熱,才能達到快速溶解的效果。眾所周知,瀝青受熱前為固體或半固體,無法通過攪拌進行剪切輔助傳質、傳熱,釜內物料熱傳導性差,與溶劑間的傳質混合效果也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的問題,提供瀝青溶解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
瀝青溶解釜,包括動力系統Ⅰ1、進料口2、釜體3、噴嘴4、攪拌軸5、螺杆6、槳葉7、出料口8、動力系統Ⅱ9,其特徵在於,釜體3上部設置動力系統Ⅰ1、進料口2,下部設置出料口8、動力系統Ⅱ9,攪拌軸5、螺杆6均設置於所述的釜體3內部,所述的攪拌軸5,其具體為中空結構,且其底部開口,所述的攪拌軸5,其上部外側設置噴嘴4,且噴嘴4與攪拌軸5內部中空結構連通,下部兩側設置槳葉7,所述的攪拌軸5,其上部貫穿所述的釜體3頂部薄壁與所述的動力系統Ⅰ1配合連接,所述的螺杆6,其一端貫穿所述的釜體3底部薄壁與所述的動力系統Ⅱ9配合連接,另一端通過所述的攪拌軸5的底部開口配合安裝於攪拌軸5的中空結構內部。
所述的瀝青溶解釜,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攪拌軸5,其底部開口為喇叭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實用可靠,使用簡單方便,操作中,瀝青和溶劑等物料經加料口進入釜體3,混合物料在攪拌軸5內經螺杆6剪切作用加速混合,同時向上輸送,由噴嘴4噴出下落,從而改善溶解效果。與傳統溶解釜相比,採用本實用新型對瀝青進行溶解,縮短溶解時間50%以上,與傳統瀝青混合釜生產工藝條件120℃、8小時溶解完成的結果對比,採用本實用新型後溶解溫度可以為常溫,反應時間可縮短至4小時即可達到完全溶解,提高了工藝的安全性和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I處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瀝青溶解釜,包括動力系統Ⅰ1、進料口2、釜體3、噴嘴4、攪拌軸5、螺杆6、槳葉7、出料口8、動力系統Ⅱ9,其特徵在於,釜體3上部設置動力系統Ⅰ1、進料口2,下部設置出料口8、動力系統Ⅱ9,攪拌軸5、螺杆6均設置於所述的釜體3內部,所述的攪拌軸5,其具體為中空結構,且其底部開口,所述的攪拌軸5,其上部外側設置噴嘴4,且噴嘴4與攪拌軸5內部中空結構連通,下部兩側設置槳葉7,所述的攪拌軸5,其上部貫穿所述的釜體3頂部薄壁與所述的動力系統Ⅰ1配合連接,所述的螺杆6,其一端貫穿所述的釜體3底部薄壁與所述的動力系統Ⅱ9配合連接,另一端通過所述的攪拌軸5的底部開口配合安裝於攪拌軸5的中空結構內部,所述的攪拌軸5,其底部開口為喇叭狀。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瀝青、甲苯經進料口2進入釜體3中,在動力系統Ⅰ1作用下噴嘴4、攪拌軸5、槳葉7隨之轉動,螺杆6由動力系統Ⅱ9帶動,並相對於攪拌軸5反向運動,溶解開始,槳葉7轉動使反應物料初步溶解分散,隨後反應物料經螺杆6作用由攪拌軸5底部開口進入攪拌軸5內向上爬升並進行剪切,從噴嘴4中噴出,噴出過程再次剪切,提高了混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