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視鏡雨刮器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7:26: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後視鏡雨刮器及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的後視鏡用於駕駛員觀察汽車後方的路況,後視鏡對安全駕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關係到駕駛員及乘客的生命安全。然而,傳統的後視鏡沒有雨眉,在雨天裡,鏡子會被淋溼,導致鏡面粘附有較多水珠,嚴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不利於安全駕駛。
針對上述問題,人們通過在後視鏡上加裝雨眉來防止雨雪直接接觸後視鏡鏡面,但是雨眉只能遮擋部分雨雪,或者說不能完全遮擋雨雪,雨雪附著在鏡面上無法及時去除,只能通過駕駛員手工去除,例如手工通過擦拭布去除。這種去除後視鏡上雨水的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使用不便,給駕駛員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因而,如何高效而簡便地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後視鏡雨刮器及汽車。以緩解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能高效而簡便地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於:
技術方案1的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後視鏡雨刮器,包括連接於汽車的固定部、與所述固定部的遠離所述汽車的一端連接且可以圍繞所述固定部的軸線旋轉的旋轉部、以及與所述旋轉部的遠離所述固定部的一端連接的用於擦拭後視鏡的擦拭部;
所述旋轉部在所述固定部的帶動下圍繞所述固定部的軸線旋轉,並帶動所述擦拭部在旋轉的過程中接觸後視鏡以擦拭後視鏡。
另外,技術方案2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1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帶動所述旋轉部轉動。
另外,技術方案3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2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旋轉部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一桿件和第二桿件、以及穿裝於所述第二桿件上的第二電機;
所述第一桿件的端部與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擦拭部連接。
另外,技術方案4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3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擦拭部包括支撐杆以及沿所述支撐杆的長度方向掛設的至少一個擦拭布條,所述擦拭布條在所述支撐杆的帶動下圍繞所述支撐杆的軸線旋轉。
另外,技術方案5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4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支撐杆與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可拆卸連接。
另外,技術方案6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2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旋轉部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三桿件和第四桿件、穿裝於所述第三桿件上的第三電機、以及穿裝於所述第四桿件上的第四電機;
所述第三桿件的端部與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第四電機的輸出軸與擦拭部連接。
另外,技術方案7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6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第四電機在需要收起雨刮器時啟動,以帶動第四桿件圍繞所述第四電機的電機軸旋轉,直至所述第四桿件的軸線平行並抵靠車身。
另外,技術方案8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7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擦拭部包括支撐杆以及沿所述支撐杆的長度方向掛設的至少一個擦拭布條,所述擦拭布條在所述支撐杆的帶動下圍繞所述支撐杆的軸線旋轉。
另外,技術方案9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8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支撐杆與所述第三電機的輸出軸可拆卸連接。
技術方案10的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後視鏡雨刮器。
結合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於:
由於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後視鏡雨刮器,包括連接於汽車的固定部、與固定部的遠離汽車的一端連接且可以圍繞固定部的軸線旋轉的旋轉部、以及與旋轉部的遠離固定部的一端連接的用於擦拭後視鏡的擦拭部。在需要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時,只需啟動旋轉部,旋轉部在固定部的帶動下圍繞固定部的軸線旋轉,並帶動擦拭部在旋轉的過程中接觸後視鏡以擦拭後視鏡,擦拭部在擦拭的過程中可以高效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避免了人工擦除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具有兩個電機的後視鏡雨刮器與後視鏡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後視鏡雨刮器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具有三個電機的後視鏡雨刮器與後視鏡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後視鏡雨刮器的正視圖。
圖標:100-固定部;200-旋轉部;300-擦拭部;110-第一電機;210-第二電機;220-第三電機;230-第四電機;201-第一桿件;202-第二桿件;203-第三桿件;204-第四桿件;310-支撐杆;320-擦拭布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1和實施例2進行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具有兩個電機的後視鏡雨刮器與後視鏡的相對位置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後視鏡雨刮器的正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具有三個電機的後視鏡雨刮器與後視鏡的相對位置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後視鏡雨刮器的正視圖。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後視鏡雨刮器,包括連接於汽車的固定部100、與固定部100的遠離汽車的一端連接且可以圍繞固定部100的軸線旋轉的旋轉部200、以及與旋轉部200的遠離固定部100的一端連接的用於擦拭後視鏡的擦拭部300。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旋轉部200在固定部100的帶動下圍繞固定部100的軸線旋轉,並帶動擦拭部300在旋轉的過程中接觸後視鏡以擦拭後視鏡。擦拭部300在擦拭的過程中可以高效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避免了人工擦除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實施例提供了兩電機串聯式後視鏡雨刮器,具體而言: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固定部100包括第一電機110,第一電機110的輸出軸帶動旋轉部200轉動。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旋轉部200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一桿件201和第二桿件202、以及穿裝於第二桿件202上的第二電機210;第一桿件201的端部與第一電機110的輸出軸連接,第二電機210的輸出軸與擦拭部300連接。另外,較為優選的,為提高整體的機械強度,第一桿件201和第二桿件202一體連接。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擦拭部300包括支撐杆310以及沿支撐杆310的長度方向掛設的至少一個擦拭布條320,擦拭布條320在支撐杆310的帶動下圍繞支撐杆310的軸線旋轉。擦拭布條320的材質優選為柔性吸水布條,例如可以是棉質吸水布條。更為優選地,擦拭布條320沿支撐杆310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多條,且多條擦拭布條320的長短不一,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工況。另外,為了方便拆裝,較為優選地,支撐杆310與第二電機210的輸出軸可拆卸連接。
擦拭部300的擦拭原理簡述如下:
支撐杆310在旋轉過程中,帶動擦拭布條320圍繞支撐杆310的軸線旋轉,由於擦拭布條320採用柔性材料製成,因而,擦拭布條320在支撐杆310的旋轉過程中發生甩動,當擦拭布條320接觸到後視鏡的鏡面時,一方面通過擦拭布條320本身的吸水性吸出部分雨水,另一方面,通過擦拭布條320甩動的作用力將雨水從後視鏡上去除。
本實施例提供的兩電機串聯式後視鏡雨刮器的具體工作過程簡述如下:
固定部100的第一電機110啟動,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旋轉並帶動旋轉部200的第一桿件201圍繞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公轉,由於第一桿件201與第二桿件202垂直,同樣地,第二桿件202圍繞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公轉。第二電機210穿裝於第二桿件202上,因而,第二桿件202的旋轉運動帶動第二電機210圍繞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公轉,第二電機210啟動後,第二電機210的電機軸旋轉並帶動擦拭部300的支撐杆310自轉,支撐杆310的自轉帶動擦拭布甩動並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
本實施例提供的兩電機串聯式後視鏡雨刮器的電機旋轉模式簡述如下:
方式一: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向靠近後視鏡的方向旋轉90°,擦拭完成後,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沿原路徑向遠離後視鏡的方向旋轉,並重複上述旋轉動作。
方式二: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向靠近後視鏡的方向旋轉,擦拭完成後,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繼續旋轉,旋轉360°後回復至原來位置,並重複上述旋轉動作。
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電機的控制模式可以設置多種,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前提下的其他形式的變形,也應當囊括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
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電機110與第二電機210的轉速可控,第一電機110和第二電機210的轉速可以設置為相同,也可以設置為不同。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後視鏡雨刮器,包括連接於汽車的固定部100、與固定部100的遠離汽車的一端連接且可以圍繞固定部100的軸線旋轉的旋轉部200、以及與旋轉部200的遠離固定部100的一端連接的用於擦拭後視鏡的擦拭部300。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旋轉部200在固定部100的帶動下圍繞固定部100的軸線旋轉,並帶動擦拭部300在旋轉的過程中接觸後視鏡以擦拭後視鏡。擦拭部300在擦拭的過程中可以高效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避免了人工擦除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實施例提供的雨刮器為三電機串聯式雨刮器,具體而言: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固定部100包括第一電機110,第一電機110的輸出軸帶動旋轉部200轉動。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旋轉部200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三桿件203和第四桿件204、穿裝於第三桿件203上的第三電機220、以及穿裝於第四桿件204上的第四電機230。第三桿件203的端部與第一電機110的輸出軸連接,第四電機230的輸出軸與擦拭部300連接。
上述可選方案中,第四電機230在需要收起雨刮器時啟動,以帶動第四桿件204水平旋轉,直至第四桿件204的軸線平行於車身的長度方向。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擦拭部300包括支撐杆310以及沿支撐杆310的長度方向掛設的至少一個擦拭布條320,擦拭布條320在支撐杆310的帶動下圍繞支撐杆310的軸線旋轉。擦拭布條320的材質優選為柔性吸水布條,例如可以是棉質吸水布條。更為優選地,擦拭布條320沿支撐杆310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多條,且多條擦拭布條320的長短不一,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工況。另外,為了方便拆裝,較為優選地,支撐杆310與第三電機220的輸出軸可拆卸連接。
擦拭部300的擦拭原理簡述如下:
支撐杆310在旋轉過程中,帶動擦拭布條320圍繞支撐杆310的軸線旋轉,由於擦拭布條320採用柔性材料製成,因而,擦拭布條320在支撐杆310的旋轉過程中發生甩動,當擦拭布條320接觸到後視鏡的鏡面時,一方面通過擦拭布條320本身的吸水性吸出部分雨水,另一方面,通過擦拭布條320甩動的作用力將雨水從後視鏡上去除。
本實施例提供的三電機串聯式雨刮器的具體工作過程簡述如下:
固定部100的第一電機110啟動,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旋轉並帶動旋轉部200的第三桿件203圍繞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公轉,由於第三桿件203與第四桿件204垂直,同樣地,第四桿件204圍繞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公轉。第三電機220穿裝於第四桿件204上,因而,第四桿件204的旋轉運動帶動第三電機220圍繞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公轉,第三電機220啟動後,第三電機220的電機軸旋轉並帶動擦拭部300的支撐杆310自轉,支撐杆310的自轉帶動擦拭布甩動並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
另外,在無需使用雨刮器時,啟動第四電機230,第四電機230的電機軸轉動,第三電機220帶動擦拭部300圍繞第四電機230的電機軸水平旋轉,使擦拭部300的支撐杆310平行並抵靠於車身。
本實施例提供的三電機串聯式後視鏡雨刮器的電機旋轉模式簡述如下:
方式一: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向靠近後視鏡的方向旋轉90°,擦拭完成後,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沿原路徑向遠離後視鏡的方向旋轉,並重複上述旋轉動作。
方式二: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向靠近後視鏡的方向旋轉,擦拭完成後,第一電機110的電機軸帶動旋轉部200繼續旋轉,旋轉360°後回復至原來位置,並重複上述旋轉動作。
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電機的控制模式可以設置多種,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前提下的其他形式的變形,也應當囊括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實施例1或者實施例2中的後視鏡雨刮器。由於後視鏡雨刮器的形狀和結構在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均有詳細披露,在此不再贅述。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旋轉部200在固定部100的帶動下圍繞固定部100的軸線旋轉,並帶動擦拭部300在旋轉的過程中接觸後視鏡以擦拭後視鏡。擦拭部300在擦拭的過程中可以高效去除後視鏡上的雨水,避免了人工擦除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