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細紗生產方法
2023-04-26 09:29:31 1
一種高效細紗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了一種高效細紗生產方法,包括開清棉工序、疏棉工序、並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其特徵在於:採用定量在10-13g/10m之間的粗紗餵入,紡成60-100S的紗線,所述細紗工序採用帶有四羅拉四皮圈牽伸形式的超大牽伸細紗機,所述超大牽伸細紗機中區採用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區採用大前衝上銷。本發明在細紗工序部分,通過採用在帶有四羅拉四皮圈三區牽伸形式的超大牽伸細紗機上加裝四羅拉網格圈型緊密紡系統,配合中區採用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區採用大前衝上銷,實現餵入粗紗在後區、中區和前區牽伸過程中的纖維運動的有效控制,大幅改善成紗條幹,實現重定量粗紗餵入時高質量細紗的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高效細紗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環錠紡紗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採用重定量粗紗餵入的高效細紗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通過錠子轉動實現加捻的環錠紡是最為傳統的紡紗方法,也是現時市場上用量最多、最通用的紡紗方法,工藝技術十分成熟,儘管目前出現了很多生產效率高、工藝流程短的新型紡紗技術,如轉杯紡、噴氣紡等,尤其是噴氣紡,採用高速旋轉氣流使纖維束假捻包纏成紗而徹底改變了環錠紡的加捻機制,但是這些新型紡紗方法在原料適用性和紗線總體質量上仍無法取代環錠紡。因此,目前環錠紡仍然是最主要的細紗生產方式。通過對傳統環錠紡技術進行改進以實現高質量細紗的生產是目前紡織行業最熱門的課題。尤其是目前國內主流使用的環錠細紗機均採用三羅拉兩區牽伸形式,牽伸倍數受到限制,紡紗效率較低,無法實現一般定量或者重定量粗紗下高支紗線的生產。
[0003]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大和我國紡織行業結構調整投入力度逐漸加強,採用重定量粗紗餵入以實現高效紡紗的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目前主流細紗機採取三區牽伸形式,牽伸倍數受到限制,無法實現重定量紡紗,紡紗效率較低。針對此,本發明採用在一種包含四羅拉四皮圈三區牽伸形式的超大牽伸細紗機上採用重定量粗紗餵入紡制純棉精梳紗線,並給出相應的紡紗方法。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採用重定量粗紗餵入的高效細紗生產方法。
[0005]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高效細紗生產方法,包括開清棉工序、疏棉工序、並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其特徵在於:採用定量在10-13g/10m之間的粗紗餵入,紡成60-100s的紗線,所述細紗工序採用帶有四羅拉四皮圈牽伸形式的超大牽伸細紗機,所述超大牽伸細紗機中區採用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區採用大前衝上銷。
[0007]其具體步驟為:
[0008](I)開清棉工序:
[0009]採用「多松早落、多梳少打、充分混合」的工藝原則;採用往復式抓棉機,打手速度在1250-1350r/min ;採用多滾筒開棉機,角釘簾線速度75_85m/min,剝棉打手與塵棒之間的隔距進口處ll_12mm,出口處14_17mm,豪豬打手採用梳針輥筒,速度在500_550r/min ;清棉機採用梳針打手,速度850-930r/min,綜合打手與天平羅拉之間的隔距8_10mm,打手到塵棒之間的隔距12-14mm,成卷工序打手到塵棒隔距15_17mm,塵棒之間隔距5_6mm,風扇速度 1350-1450r/min,棉卷定量 400_415g/m,棉卷長度 36_37m ;
[0010](2)疏棉工序:
[0011]疏棉採用「緊隔距、重定量、慢速度」的工藝原則,降低刺輥道夫速度,增大錫林與刺輥表面速比,並適當加大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增大蓋板速度;給棉板與刺輥隔距0.2-0.25mm,給棉板與給棉羅拉隔距入口 0.15-0.20mm,出口 0.2-0.3mm,刺輥與錫林隔距 0.12-0.15mm,活動蓋板與錫林五點隔距 0.2-0.25mm、0.19-0.23mm、0.18-0.23mm、
0.19-0.25mm、0.21-0.25mm,錫林與道夫隔距0.12-0.15mm,道夫與剝棉羅拉隔距
0.35-0.45mm,錫林速度300_410r/min,刺輥速度830_920r/min,錫林/刺輥表面線速比
1.8-2.0,蓋板速度82-115m/min,道夫速度45_58r/min,牽伸80-100,輸出速度控制在70-90m/min,重量控制在 21_25g/5m ;
[0012](3)並條工序:
[0013]採用帶自調勻整的並條機,車速控制在295-330m/min,分別經過預並、混一兩道工序,其中預並條採用6-8根棉條並和,混一採用6-8根經過預並處理的棉條並和,牽伸倍數控制在5.5-8.2倍,設計定量20-26g/5m,羅拉隔距IlX 17_,羅拉中心距52X 55mm ;
[0014](4)粗紗工序:
[0015]錠速950-1000r/min,粗紗定量10_13g/10m,粗紗捻係數100-140,鉗口隔距
4.5-5.5mm,採用三羅拉雙膠圈牽伸形式,前羅拉加壓20-24,二羅拉加壓11-15,三羅拉加壓18-22,羅拉隔距為14 X 29 X 36_,羅拉直徑29 X 29 X 27 X 30_,總牽伸倍數4_5 ;
[0016](5)細紗工序:
[0017]細紗工序採用經過四羅拉網格圈型緊密紡改造的環錠細紗機,同時牽伸形式採用四羅拉四皮圈三區牽伸以實現最高300倍的超大牽伸;其中,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衝量在3.5-4.5mm之間,大前衝上銷前衝量在3.5-4.5mm之間,細紗捻係數380-430,鋼領直徑34mm,皮輥硬度為60±3度,錠速為10000-12000rpm/min,前區鉗口隔距
2.5-3.0mm,中區鉗口隔距4.0-4.5_,前皮輥前衝量控制在O至後移2.5_之間,搖架壓力210X 120X 120X 140N/雙錠,集聚負壓2000-2300Pa,前羅拉與中前羅拉隔距15.5-20mm,中前羅拉與中後後羅拉隔距20-32mm,中後羅拉與後羅拉隔距20_35mm,中區牽伸控制在
1.4-2.5倍,後區牽伸控制在1.1-1.4倍,前區牽伸控制在30-70倍,總牽伸控制在105-280倍。
[0018]優選的:在疏棉和並條工序中還包括精梳工序,其中所述精梳工序中預並條併合根數為6-8根,條並卷採用22-28根預並條併合,生產速度控制在80-85m/min,精梳車速240-320鉗次/min,採用錫林弧面角115°,頂梳密度控制在32針/cm_36針/cm,羅拉直徑35 X 27 X 27 X 27 X 27mm,採用前進給棉方式,給棉長度4-4.5mm,精梳工序中落棉率20-23%,輸出條定量 20-25g/5m。
[0019]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於:在細紗工序部分,通過採用在帶有四羅拉四皮圈三區牽伸形式的超大牽伸細紗機上加裝四羅拉網格圈型緊密紡系統,配合中區採用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區採用大前衝上銷,實現餵入粗紗在後區、中區和前區牽伸過程中的纖維運動的有效控制,大幅改善成紗條幹,實現重定量粗紗餵入時高質量細紗的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明細紗紡制過程示意圖。
[0021 ] 其中,I為重定量粗紗,2為後羅拉,3為中後羅拉,4為中如羅拉,5為如羅拉,6為後皮棍,7為中後皮棍,8為中前皮棍,9為前皮棍,10為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的後壓力棒,11為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的前壓力棒,12為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13為大前衝上銷,14為網格圈,15為網格圈羅拉,16為細紗,17為導紗鉤,18為鋼絲圈,19為剛領,20為紗管,21為中後下銷,22為中後下皮圈,23為中後上皮圈,24為中前下銷,25中前下皮圈,26為中前上皮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0023]實施例1:以在TH558四羅拉超大牽伸環錠細紗機上加裝四羅拉網格圈緊密紡裝置純棉普梳9.7tex紗為例,具體工藝步驟如下:
[0024](I)開清棉工序:採用往復式抓棉機,打手速度1300r/min ;採用多滾筒開棉機,角釘簾線速度81m/min,剝棉打手與塵棒之間的隔距進口處Ilmm,出口處16mm,豪豬打手採用梳針輥筒,速度521r/min ;清棉機採用梳針打手,速度895r/min,綜合打手與天平羅拉之間的隔距9_,打手到塵棒之間的隔距13_,成卷工序打手到塵棒隔距15.5_,塵棒之間隔距
5.5mm,風扇速度1400r/min,棉卷定量405g/m,棉卷長度36m。
[0025](2)疏棉工序:給棉板與刺棍隔距0.22mm,給棉板與給棉羅拉隔距入口 0.18mm,出口 0.26mm,刺輥與錫林隔距0.13mm,活動蓋板與錫林五點隔距0.21mm、0.20mm、0.19mm、
0.23mm、0.21mm,錫林與道夫隔距0.14mm,道夫與剝棉羅拉隔距0.39mm,錫林速度358r/min,刺輥速度845r/min,錫林/刺輥表面線速比1.9,蓋板速度97m/min,道夫速度49r/min,牽伸倍數82,輸出速度79m/min,重量24.5g/5m。
[0026](3)並條工序:採用帶自調勻整的並條機,車速305m/min,分別經過預並、混一兩道工序,其中預並條採用6根棉條並和,牽伸倍數5.8,混一採用6根經過預並處理的棉條並和,牽伸倍數5.9,設計定量25.5g/5m,羅拉隔距11 X 17mm,羅拉中心距52 X 55mm。
[0027](4)粗紗工序:錠速985r/min,粗紗定量10.44g/10m,粗紗捻係數140,鉗口隔距
5.0mm,採用三羅拉雙膠圈牽伸形式,前羅拉加壓22,二羅拉加壓13,三羅拉加壓20,羅拉隔距為14 X 29 X 36_,羅拉直徑29 X 29 X 27 X 30_,總牽伸倍數4.88。
[0028](5)細紗工序: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衝量4.0mm,大前衝上銷前衝量4.0mm,細紗捻係數380,鋼領直徑34mm,皮輥硬度為60±3度,錠速為10000rpm/min,前區鉗口隔距2.8mm,中區鉗口隔距4.1mm,前皮輥前衝量後移2.0mm,搖架壓力210 X 120 X 120 X 140N/雙徒,集聚負壓2050Pa,如中一羅拉隔距16mm,中一中二後羅拉隔距20mm,中二後羅拉隔距25mm,中區牽伸1.5倍,後區牽伸1.3倍,前區牽伸56倍,總牽伸109.2倍。
[0029]細紗質量:[0030]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細紗生產方法,包括開清棉工序、疏棉工序、並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其特徵在於:採用定量在10-13g/10m之間的粗紗餵入,紡成60-100s的紗線,所述細紗工序採用帶有四羅拉四皮圈牽伸形式的超大牽伸細紗機,所述超大牽伸細紗機中區採用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區採用大前衝上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細紗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為: (1)開清棉工序: 採用 「多松早落、多梳少打、充分混合」的工藝原則;採用往復式抓棉機,打手速度在.1250-1350r/min ;採用多滾筒開棉機,角釘簾線速度75_85m/min,剝棉打手與塵棒之間的隔距進口處ll_12mm,出口處14_17mm,豪豬打手採用梳針輥筒,速度在500_550r/min ;清棉機採用梳針打手,速度850-930r/min,綜合打手與天平羅拉之間的隔距8_10mm,打手到塵棒之間的隔距12-14mm,成卷工序打手到塵棒隔距15_17mm,塵棒之間隔距5_6mm,風扇速度.1350-1450 r/min,棉卷定量 400-415g/m,棉卷長度 36_37m ; (2)疏棉工序: 疏棉採用「緊隔距、重定量、慢速度」的工藝原則,降低刺輥道夫速度,增大錫林與刺輥表面速比,並適當加大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增大蓋板速度;給棉板與刺輥隔距0.2-0.25mm,給棉板與給棉羅拉隔距入口 0.15-0.20mm,出口 0.2-0.3mm,刺輥與錫林隔距 0.12-0.15mm,活動蓋板與錫林五點隔距 0.2-0.25mm、0.19-0.23mm、0.18-0.23mm、.0.19-0.25mm、0.21-0.25mm,錫林與道夫隔距0.12-0.15mm,道夫與剝棉羅拉隔距.0.35-0.45mm,錫林速度300_410r/min,刺輥速度830_920r/min,錫林/刺輥表面線速比.1.8-2.0,蓋板速度82-115m/min,道夫速度45_58r/min,牽伸80-100,輸出速度控制在.70-90m/min,重量控制在 21_25g/5m ; (3)並條工序: 採用帶自調勻整的並條機,車速控制在295-330 m/min,分別經過預並、混一兩道工序,其中預並條採用6-8根棉條並和,混一採用6-8根經過預並處理的棉條並和,牽伸倍數控制在5.5-8.2倍,設計定量20-26g/5m,羅拉隔距11 X 17mm,羅拉中心距52 X 55mm ; (4)粗紗工序: 錠速950-1000r/min,粗紗定量10_13g/10m,粗紗捻係數100-140,鉗口隔距.4.5-5.5mm,採用三羅拉雙膠圈牽伸形式,前羅拉加壓20-24,二羅拉加壓11-15,三羅拉加壓18-22,羅拉隔距為14 X 29 X 36_,羅拉直徑29 X 29 X 27 X 30_,總牽伸倍數4_5 ; (5)細紗工序: 細紗工序採用經過四羅拉網格圈型緊密紡改造的環錠細紗機,同時牽伸形式採用四羅拉四皮圈三區牽伸以實現最高300倍的超大牽伸;其中,大前衝後區雙壓力棒上銷前衝量在3.5-4.5mm之間,大前衝上銷前衝量在3.5-4.5mm之間,細紗捻係數380-430,鋼領直徑34mm,皮輥硬度為60±3度,錠速為10000-12000rpm/min,前區鉗口隔距.2.5-3.0mm,中區鉗口隔距4.0-4.5_,前皮輥前衝量控制在O至後移2.5_之間,搖架壓力.210 X 120 X 120 X 140N/雙錠,集聚負壓2000-2300Pa,前羅拉與中前羅拉隔距15.5-20mm,中前羅拉與中後後羅拉隔距20-32mm,中後羅拉與後羅拉隔距20_35mm,中區牽伸控制在.1.4-2.5倍,後區牽伸控制在1.1-1.4倍,前區牽伸控制在30-70倍,總牽伸控制在105-280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細紗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疏棉和並條工序中還包括精梳工序,其中所述精梳工序中預並條併合根數為6-8根,條並卷採用22-28根預並條併合,生產速度控制在80-85m/min,精梳車速240-320鉗次/min,採用錫林弧面角115°,頂梳密度控制在32針/cm-36針/cm,羅拉直徑35 X 27 X 27 X 27 X 27mm,採用前進給棉方式,給棉長度4-4. 5mm,精梳工序中落棉率20_23%,輸出條定量20_25g/5m。
【文檔編號】D01H5/26GK103510222SQ201310477637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4日
【發明者】謝春萍, 高衛東, 徐伯俊, 劉新金, 蘇旭中, 張洪 申請人: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