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增加濃香型白酒己酸乙酯含量的釀造方法與流程
2023-04-26 14:58:21 10
本發明屬於白酒釀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增加濃香型白酒己酸乙酯含量的釀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濃香型白酒的釀造過程中,己酸乙酯的形成對濃香型白酒的風味具有重要的作用。己酸乙酯是己酸菌產生的己酸和乙醇進行縮合形成。形成己酸乙酯包括兩個必要條件:己酸、乙醇的存在,縮合反應的進行。
傳統的濃香型白酒釀造,己酸菌在窖泥裡面生長。由於窖泥的保養、維護等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工,而且窖泥的存在不利於濃香型白酒的機械化生產。無窖泥生產技術成為濃香型白酒生產的新型潮流。
已有的無窖泥生產濃香型白酒工藝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無窖泥生產濃香型白酒是把己酸菌菌液直接澆在發酵酒醅中,由於酒醅中氧氣的存在,不利於己酸菌的快速生長和繁殖;同時由於己酸菌生產己酸比乙醇提前,不利於己酸乙酯的形成。無窖泥濃香型白酒生產技術的關鍵是提高己酸乙酯的產量。在己酸菌生長的過程中,氫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不利於己酸菌的生長和代謝產生己酸,雖然甲烷菌和古細菌能消耗部分氫氣和二氧化碳氣體,但是仍然有氫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抑制了己酸菌的生產以及己酸的產生。及時排除發酵酒醅中的氫氣和二氧化碳氣體,是提高己酸乙酯產生的途徑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增加濃香型白酒己酸乙酯含量的釀造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增加濃香型白酒己酸乙酯含量的釀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稻殼粉、複合己酸菌與瓊脂粉按照質量比1:1-1.2:1.5-2的比例混合均勻,通過16-20噸的壓力壓片,得到複合己酸菌壓片。
(2)將濃香型酒麴接入到蒸煮的高粱中,混勻得到酒麴高粱混合物料。
(3)在槽車底部鋪平接入酒麴高粱混合物料,再加入複合己酸菌壓片均勻鋪平,放入氮氣吹拂管;然後再鋪入酒麴高粱混合物料,加入複合己酸菌壓片均勻鋪平,放入氮氣吹拂管,重複多次;最後一次鋪入酒麴高粱混合物料後,往氮氣吹拂管中通氮氣將空氣排除,密封所有管口,在自然環境下發酵45-56d。發酵期間,通氮氣多次以排除發酵產生的氣體。所述的氮氣吹拂管主要由氣體進入管、分流管、若干根分支管組成;氣體進入管一端在槽車外,另一端在槽車內與分流管垂直連通,分流管上向垂直於其本身方向的兩端延伸成分支管,分流管上有若干根根分支管;分支管上均勻分布有小孔,小孔的中心通過分支管軸線。
步驟(1)中所述的稻殼粉、瓊脂粉的粒度分別優選為20-40目、20-30目。
步驟(2)中所述的蒸煮的高粱優選通過包括如下步驟的方法得到:高粱在72-75℃的水中浸泡24-28h後,先在95-98℃蒸煮2-3h,再在72-78℃悶糧6-8h,放掉悶糧水,用攤涼機將蒸煮高粱攤涼至30-35℃。
步驟(2)中濃香型酒麴的接入量優選為蒸煮前高粱質量的15-20%。
步驟(3)發酵期間,優選每間隔12-14h往氮氣吹拂管中通氮氣1.2-1.6h,氮氣流速優選為15-20l/min。
本發明通過在槽車中增加排除氣體的管道,通過氮氣吹送及時排除酒醅中的氫氣和二氧化碳,並杜絕外界氧氣進入到發酵酒醅,從而提高了濃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氮氣吹拂管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氣體進入管1,2-分流管,3-分支管,4-小孔,5-槽車;a、b、c對應a、b、c層吹拂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於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
實施例1
1、菌種和材料設備
複合己酸菌:武漢佳成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佳成牌複合己酸菌由己酸菌、紅麴黴、產酯酵母、球擬酵母、啤酒酵母和放線菌等有益功能性微生物組成。濃香型酒麴:瀘州瑞華生物制曲有限公司。高粱:市售高粱。thp-40t型花籃式單衝壓片機:金壇市蘇特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2、方法
2.1稻殼粉碎和瓊脂粉碎
稻殼用粉碎機粉碎,過20目篩子。過20目篩的粉末再用40目篩子篩選,在40目篩網上的為包埋用的稻殼。
瓊脂條用粉碎機粉碎,過20目篩子。過20目篩的粉末再過30目篩,在30目篩網上的為粉碎的瓊脂粉。
2.2複合己酸菌壓片
將包埋用的稻殼、複合己酸菌、粉碎的瓊脂粉按照質量比1:1:2的比例混合均勻,得到稻殼複合己酸菌瓊脂混合物料。
稻殼複合己酸菌瓊脂混合物料用thp-40t型花籃式單衝壓片機壓片,壓片的壓力為20噸,得到複合己酸菌壓片。
2.3複合己酸菌壓片發酵生產濃香型白酒
(1)高粱蒸煮:高粱在75℃的水中浸泡24h後,先在98℃蒸煮2h,再在75℃悶糧8h,放掉悶糧水,用攤涼機將蒸煮高粱攤涼至35℃。
(2)接曲:粉碎的過30目篩的濃香型酒麴按照蒸煮前高粱質量20%的份量接入到攤涼的高粱中,混合均勻,得到酒麴高粱混合物料。
(3)入槽車發酵:將酒麴高粱混合物料接入到1.5m×0.6m×2.0m的槽車中發酵。在槽車底部鋪平接入(鋪入)40cm厚的酒麴高粱混合物料,再加入15kg複合己酸菌壓片均勻鋪平,同時放入氮氣吹拂管(管子形狀和放置位置如圖1,a層吹拂管道)。然後再鋪入酒麴高粱混合物料至厚度到80cm高時,加入15kg複合己酸菌壓片,均勻鋪平,同時放入氮氣吹拂管(管子形狀和放置位置如圖1,b層吹拂管道)。再次鋪入酒麴高粱混合物料至厚度到120cm高時,加入15kg複合己酸菌壓片,均勻鋪平,同時放入氮氣吹拂管(管子形狀和放置位置如圖1,c層吹拂管道)。繼續鋪入酒麴高粱混合物料至厚度到160cm,先用氮氣吹拂出管子中的空氣,每個管子氮氣的流速為10l/min,密封所有管口後,在自然環境下發酵56d。發酵期間每間隔12h用氮氣吹拂一次所有的管道,吹拂的時間為1.2h,每個管子氮氣的流速為15l/min。
所述的氮氣吹拂管的結構如圖1所示,由氣體進入管1、分流管2、3根分支管3組成,三者在一平面上。氣體進入管1一端在槽車5外,另一端在槽車5內與分流管2垂直連通,分流管2上向垂直於其本身方向的兩端延伸形成分支管3,即分支管3通過分流管2與氣體進入管1連通。分流管2上有3根分支管3,3根分支管3並排均勻排布,分支管3的兩端在槽車5內(未伸出槽車5外)。分支管3上均勻分布有小孔4,小孔4的中心通過分支管3軸線。其中,a層吹拂管內徑為3cm,沿著分支管軸線每間隔5cm有一個直徑為0.8cm的孔,孔的中心通過分支管軸線;b層吹拂管內徑為8cm,沿著分支管軸線每間隔5cm有一個直徑為0.9cm的孔,孔的中心通過分支管3軸線;c層吹拂管內徑為8cm,沿著分支管軸線每間隔5cm有一個直徑為0.8cm的孔,孔的中心通過分支管軸線。
(4)起窖蒸餾:發酵結束後,起出發酵醅,發酵醅上酒甑蒸餾。
(5)接酒:蒸餾出的酒用100ml量筒每隔10min取溜出的酒樣測定酒精度,酒精度為25度時,停止接酒,接取的酒為濃香型原酒。
2.5酒體己酸乙酯測量和風味評定
酒體風味評定採用品酒師4名,分別對濃香型原酒的典型風味、原酒口感調和度、空杯留香等指標進行打分,每項滿分10分,取平均值為各項得分。經過評定,濃香型原酒典型風味得分8.0分,原酒口感協調性得分7.3分,空杯留香味8.9分。按文獻(李超豪,胡強,吳蔚,向樂曦,楊春林;氣相色譜法同時測定白酒中甲醇和乙(己)酸乙酯.安全與檢測(2013年01期))方法測定濃香型原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為1.65g/l。
對比試驗1
除了不並排放入氮氣吹拂管和不用氮氣吹拂管道外,其它操作與實施例1相同。
經過評定,濃香型原酒典型風味得分7.5分,原酒口感協調性得分7.2分,空杯留香味7.9分。測定濃香型原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為0.9g/l。
對比試驗2
除氮氣吹拂時間間隔為24h外,其它操作與實施例1相同。
經過評定,濃香型原酒典型風味得分7.8分,原酒口感協調性得分6.9分,空杯留香味8.2分。測定濃香型原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為1.45g/l。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