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帶式汙泥壓濾機的壓濾方法與流程
2023-04-26 07:45:01 2

本發明屬於環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式壓濾汙泥壓濾機的壓濾方法。
背景技術:
在環保行業中汙水治理佔有重要的地位,汙水治理的第一步是對汙水進行過濾,並對過濾出的汙泥進行壓榨脫水,現有的汙水過濾用帶式過濾機,為減小設備體積,大多存在壓輥少,壓榨力小的問題,致使壓榨後的泥餅含水率高,泥餅不利於運輸和儲存,也影響了對汙泥後續處理,同時還由於帶式過濾過程是一次性過濾,所以過濾後的水質相對含汙量大,國內外所用的帶式過濾機濃縮機與帶式壓濾機都是分開使用的,佔地面積大,成本高,使用效果差。
現有的帶式壓濾汙泥壓濾機將汙泥與一定濃度的絮凝劑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以後,汙泥中的微小固體顆粒凝聚成體積較大的絮狀團,同時分離出自由水,汙泥輸送到濃縮重力脫水的濾帶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不流動狀態的汙泥,再輸送到兩條濾帶之間,經過預壓、低壓和高壓由小到大的擠壓力、剪切力作用下,逐步擠壓汙泥,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泥、水分離,最後形成濾餅輸出。
但當汙泥在預壓、低壓過程中,由於濾輥和濾帶之間的接觸都是面接觸,導致泥、水分離不暢通,影響了出水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迅速脫水的帶式壓濾汙泥壓濾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於帶式汙泥壓濾機的壓濾方法,包括步驟:
①汙泥絮化後的處理步驟;
②自重力脫水處理步驟;
③預壓脫水處理步驟;
④高壓脫水處理步驟;
高壓脫水處理步驟包括線接觸壓榨步驟;
線接觸壓榨步驟由第一壓濾濾輥完成;
第一壓濾濾輥為空心花鍵式,空心花鍵式壓濾濾輥由空心的、多個相間隔的圓形鋼筋構成。
進一步地,高壓脫水段的壓濾輥由第一壓濾濾輥、第二壓濾輥、第三壓濾輥和第四壓濾輥組成;所述第一壓濾濾輥的輸泥濾帶的進輥角度為15°,輸泥濾帶的出輥角度為5°。
進一步地,上述第三壓濾輥的出輥角度和第四壓濾輥的進輥角度分別為45°和-45°;第四壓濾輥的出輥角度為-3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主壓輥採用線接觸設計,形成以點代面,從而提高壓水工作效率。物料進入壓力區時,物料在該區內沿濾帶向前運行壓力不斷加強,物料受到擠壓力後體積收縮,所含的游離水達到飽和狀態,當其受到線接觸壓榨時,出水速度加快增加3~4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空心花鍵式的壓濾濾輥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面視圖;
圖3是一種帶式汙泥壓濾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圖3的高壓脫水段局部放大圖;
1-空心花鍵式濾輥;2-第二壓濾輥;3-第三壓濾輥;4-第四壓壓濾輥;5-上驅動輥;6-下驅動輥;7-合帶壓濾輥;8-導向輥;
51-第一導輥組;61-第二導輥組;
101-軸承;102-圓形鋼筋;103-加強筋。
其中:a表示自重力脫水段;b表示預壓脫水段;c表示高壓脫水段。
具體實施方式
下在結合附圖作進一步地說明:
參見附圖1、圖2;圖1是空心花鍵式的壓濾濾輥結構示意圖,空心花鍵式濾輥1包括20個圓形鋼筋102構成,圓形鋼筋102的橫向設有3個加強筋103用於加強空心花鍵式濾輥1的強度,軸承101用於把空心花鍵式濾輥1固定在壓濾機的機架上。
參見圖3、圖4,帶式汙泥壓濾機機主要分為a區、b區、和c區:
a區為自重力脫水段
主要將絮化後的汙泥經布料鬥均勻分布在濾帶上,汙泥隨濾帶向前輸送,絮凝後的自由水在自重作用下通過濾帶流出,主要作用是脫去汙泥中的自由水,使汙泥的流動性減小,為下一步擠壓做準備。該區由第二導輥組61用於輸送分離後的第二濾帶輸送。
b區主要是預壓脫水段
重力脫水後的汙泥流動性幾乎已經喪失,隨著機器濾帶的向前運行,上下濾帶距離逐漸縮小,物料開始受到由小到大的擠壓力,楔形區的作用是延長重力脫水時間,增加絮狀物料的擠壓穩定性,為進入高壓區做準備。
楔形區包括第一導輥組51和第二導輥組61,第一導輥組51用於輸送分離後的第一濾帶,第二導輥組61用於輸送分離後的第二輸泥濾帶,第一輸泥濾帶和第二輸泥濾帶的接合處的合帶壓濾輥7形成一楔形壓濾區域。由第一輸泥濾帶和第二輸泥濾帶所形成的楔形壓濾區域對汙泥施加擠壓力,進行預壓脫水,以滿足壓濾脫水對汙泥含液量及流動性的要求。
c區高壓脫水段
空心花鍵式濾輥採用線接觸設計,形成以點代面,從而提高壓水工作效率。物料進入壓力區時,物料在該區內沿濾帶向前運行壓力不斷加強,物料受到擠壓力後體積收縮,所含的游離水被擠出形成濾餅輸出,至此完成整個處理過程。
參見圖5,該區是高壓脫水段局部放大圖,其中該區主是預壓脫水段的第一輸泥濾帶和第二輸泥濾帶在合帶壓濾輥7合併後,第一輸泥濾帶和第二輸泥濾帶帶夾帶著汙泥,經一導向輥8後分別經空心花鍵式濾輥1、第二壓濾輥、第三壓濾輥、第四壓濾輥壓濾後,進入兩外動力輥上驅動輥5、下驅動輥6後分開。
第一壓濾濾輥為空心花鍵式,空心花鍵式壓濾濾輥由空心的多個相間隔的圓形鋼筋構成。
此時汙泥脫出到汙泥運輸帶運走;第一輸泥濾帶和第二輸泥濾帶分別由多個括第一導輥51和第二導輥61分別輸送第一濾帶和第二濾帶。
其中第二濾帶用於輸送a、b區的汙泥,在b區第一濾帶和第二濾帶經楔形壓濾區域合併後經一導向輥8進入高壓脫水段。
導向輥的作用主要是調節濾帶進入空心花鍵式濾輥1的角度。
本技術:
人發現空心花鍵式濾輥1的進輥角度為15°,出輥角度為5°時出水最快,為最佳實施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壓濾輥即空心花鍵式濾輥1經改造後脫水通力由原來的約10噸/小時提高到40噸/小時。
第三壓濾輥的出輥角度和第四壓濾輥的進輥角度分別為45°和-45°;第四壓濾輥的出輥角度為-30°也為最佳實施方案。
本發明的角度是指水平角度。
工作原理
將汙泥與一定濃度的絮凝劑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以後,汙泥中的微小固體顆粒凝聚成體積較大的絮狀團,同時分離出自由水,汙泥輸送到濃縮重力脫水的濾帶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不流動狀態的汙泥,再輸送到兩條濾帶之間,經過楔形預壓、低壓和高壓由小到大的擠壓力、剪切力作用下,逐步擠壓汙泥,以達到最大最快程度的泥、水分離,最後形成濾餅輸出。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一種用於帶式汙泥壓濾機的壓濾方法,包括步驟:①汙泥絮化後的處理步驟;②自重力脫水處理步驟;③預壓脫水處理步驟;④高壓脫水處理步驟;高壓脫水處理步驟包括線接觸壓榨步驟;線接觸壓榨步驟由第一壓濾濾輥完成;第一壓濾濾輥為空心花鍵式,空心花鍵式壓濾濾輥由空心的、多個相間隔的圓形鋼筋構成。物料進入壓力區時,物料在該區內沿濾帶向前運行壓力不斷加強,物料受到擠壓力後體積收縮,所含的游離水達到飽和狀態,當其受到線接觸壓榨時,出水速度加快增加3~4倍。
技術研發人員:邵庭並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通山新知力環保設備機械廠(普通合夥)
技術研發日:2017.03.30
技術公布日: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