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法混合制粒機連續加漿方法及採用其的溼法混合制粒機與流程
2023-04-26 11:52:11 5

本發明涉及物料制粒領域,尤其涉及溼法混合制粒機連續加漿方法及採用其的溼法混合制粒機。
背景技術:
以下對本發明的相關技術背景進行說明,但這些說明並不一定構成本發明的現有技術。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溼法混合制粒機的加漿方式都是固定式連續加漿,造成了兩個槳葉之間的物料很容易就形成大顆粒,而要制出合格的顆粒,就需要切碎刀將大顆粒切碎,一方面對切碎刀的轉速要求較高,增加了設備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制粒的時間,不利於藥廠提高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溼法混合制粒機連續加漿方法及採用其的溼法混合制粒機,能夠降低對切碎刀轉速的要求,縮短制粒時間,並且結構簡單、成本低。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溼法混合制粒機連續加漿方法,包括:
在物料鍋內的加漿噴頭與攪拌槳同步旋轉,使加漿噴頭與攪拌槳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
接收到加漿請求後,通過加漿噴頭將漿液加入物料鍋內。
優選地,加漿噴頭設置在驅動攪拌槳轉動的攪拌軸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採用上述方法的溼法混合制粒機,包括:加漿噴頭、導液管、旋轉軸、加漿連接管、料倉、物料鍋、攪拌軸、攪拌槳;其中,
攪拌軸設置在物料鍋的下方,攪拌軸的上端貫穿物料鍋底部伸入物料鍋內;攪拌槳設置在物料鍋內,且可拆卸地套設在攪拌軸上;
料倉設置在物料鍋上,用於盛放待加入的漿液;加漿連接管與料倉連通,用於向料倉加入漿液;
旋轉軸的上端與料倉連通,下端與攪拌軸的上端連接;導液管通過旋轉軸與料倉連通,用於將料倉內的漿液導入加漿噴頭;加漿噴頭設置在導液管的出料口;
攪拌軸轉動過程中,旋轉軸與攪拌軸之間相對靜止,加漿噴頭與攪拌槳始終保持同步旋轉。
優選地,旋轉軸與攪拌軸為一體化結構。
優選地,旋轉軸與攪拌軸之間通過連接鍵可拆卸地連接。
優選地,溼法混合制粒機進一步包括:驅動結構,用於控制加漿噴頭開始加漿或停止加漿。
優選地,所述驅動結構包括:泵、兩通閥和輸送管;兩通閥包括兩個輸送路線,開始加漿時,輸送路線ⅰ導通、輸送路線ⅱ關閉,加漿噴頭開始加漿,停止加漿時,輸送路線ⅰ關閉、輸送路線ⅱ導通,加漿噴頭停止加漿。
優選地,物料鍋上設置有支撐座,用於固定並支撐料倉。
優選地,支撐座設置在物料鍋上方的內壁上,料倉設置在支撐座內。
優選地,旋轉軸的上端設置有軸承,軸承的內圈固定在旋轉軸上、外圈安裝在支撐座上。
優選地,支撐座的上端與料倉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支撐座的下端安裝有端蓋,旋轉軸貫穿端蓋,旋轉軸與端蓋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圈。
優選地,支撐座的上端與物料鍋之間設置有密封墊。
本發明中,攪拌軸轉動過程中,加漿噴頭與攪拌槳始終保持同步旋轉,使得加漿的均勻度有了極大的提高,制粒效果對切碎刀轉速的依賴性降低,同時也縮短了制粒時間,並且結構簡單、成本低。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而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本發明的特徵和優點將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圖中:
圖1是示出本發明溼法混合制粒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示出本發明溼法混合制粒機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對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描述僅僅是出於示範目的,而絕不是對本發明及其應用或用法的限制。
本發明的溼法混合制粒機連續加漿方法,包括:
在物料鍋內的加漿噴頭與攪拌槳同步旋轉,使加漿噴頭與攪拌槳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
接收到加漿請求後,通過加漿噴頭將漿液加入物料鍋內。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加漿噴頭的驅動方式,例如為加漿噴頭配置一個驅動部件,以驅動加漿噴頭與攪拌槳同步旋轉。當然,為了儘量簡化結構,節省驅動部件,也可以將漿噴頭設置驅動攪拌槳轉動的攪拌軸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採用上述方法的溼法混合制粒機,如圖1所示,包括:加漿噴頭1、導液管2、旋轉軸3、加漿連接管7、料倉15、物料鍋12、攪拌軸13、攪拌槳14;其中,
攪拌軸13設置在物料鍋12的下方,攪拌軸13的上端貫穿物料鍋12底部伸入物料鍋12內;攪拌槳14設置在物料鍋12內,且可拆卸地套設在攪拌軸13上;
料倉15設置在物料鍋12上,用於盛放待加入的漿液;加漿連接管7與料倉15連通,用於向料倉15加入漿液;
旋轉軸3的上端與料倉15連通,下端與攪拌軸13的上端連接;導液管2通過旋轉軸3與料倉15連通,用於將料倉15內的漿液導入加漿噴頭1;加漿噴頭1設置在導液管2的出料口;
攪拌軸13轉動過程中,旋轉軸3與攪拌軸13之間相對靜止,加漿噴頭1與攪拌槳14始終保持同步旋轉。
現有技術中連續加漿時,往往是將加漿噴頭固定在物料鍋上,攪拌槳轉動過程中加漿噴頭始終從固定位置進行加漿。採用這種加漿方式,槳葉附近的物料的攪拌均勻性較好,而兩個槳葉之間的物料的攪拌均勻性較差,容易形成大顆粒,使得整個物料鍋內物料顆粒的均勻性較差。本發明攪拌軸13轉動過程中,旋轉軸3與攪拌軸13之間相對靜止,加漿噴頭1與攪拌槳14始終保持同步旋轉,能夠避免由於加漿處與槳葉之間的相位位置變動導致的物料均勻性較差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加漿的均勻度,制粒所得物料顆粒尺寸的均勻性較好。
此外,採用連續加漿的方式時,為了將兩個槳葉之間的大顆粒切碎,一方面往往需要在物料鍋內設置切碎刀,這種結構對切碎刀的要求也較高,增加了設備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制粒的時間,不利於提高制粒效率;而採用本發明的溼法混合制粒機進行連續加漿,制粒效果對切碎刀16及其轉速的依賴性降低,甚至可以不使用切碎刀16,同時也縮短了制粒時間,並且結構簡單、成本低。
旋轉軸3與攪拌軸13之間可以採用本領域的常用連接方式進行固定或可拆卸地連接,例如通過螺紋連接、焊接連接、法蘭連接、承插連接、溝槽連接等形式連接在一起,當然,旋轉軸3與攪拌軸13之間也可以採用通過連接鍵可拆卸地連接。採用可拆卸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便於清洗或維修制粒機。為了儘量簡化制粒機的結構,也可以將旋轉軸3與攪拌軸13設置成一體化的結構。
溼法混合制粒機可以進一步包括:驅動結構,用於控制加漿噴頭1開始加漿或停止加漿。優選地,驅動結構包括:泵、兩通閥和輸送管;兩通閥包括兩個輸送路線,開始加漿時,輸送路線ⅰ導通、輸送路線ⅱ關閉,加漿噴頭1開始加漿,停止加漿時,輸送路線ⅰ關閉、輸送路線ⅱ導通,加漿噴頭1停止加漿。為了便於自動化控制,也可以採用工控機控制驅動機構,從而自動控制加漿噴頭1開始加漿或停止加漿。
當攪拌槳13的轉動速度過快或者制粒機性能故障時,制粒過程中制粒機可能出現晃動。為了防止由於制粒機晃動而導致的料倉15不穩定,可以在物料鍋12上設置支撐座9,用於固定並支撐料倉15。在圖1和圖2示出的優選實施例中,支撐座9設置在物料鍋12上方的內壁上,料倉15設置在支撐座9內。
旋轉軸3的上端可以設置有軸承6,軸承6的內圈固定在旋轉軸3上、外圈安裝在支撐座9上,從而實現旋轉軸3旋轉時支撐座9保持靜止狀態。
支撐座9的上端與料倉15之間可以設置有第一密封圈10,防止料倉15內的漿液滲漏。當旋轉軸3的上端可以設置有軸承6時,第一密封圈10還能夠防止料倉15內的漿液滲漏滲入軸承6內,提高軸承壽命;防止軸承6上的潤滑脂滲出汙染物料。支撐座9的下端可以安裝有端蓋4,旋轉軸3貫穿端蓋4,端蓋4用於密封支撐座9,防止漿液滲漏。為了提高密封效果,旋轉軸3與端蓋4之間可以設置有第二密封圈5。
物料鍋12可以採用一體的結構,也可以採用敞口鍋加上上蓋的結構形式,例如圖1中示出的上蓋11。支撐座9的上端與物料鍋12之間設置有密封墊8,當封閉物料鍋12,例如將物料鍋12上的鍋蓋11壓下時,起密封鍋蓋11和支撐座9的作用。
雖然參照示例性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文中詳細描述和示出的具體實施方式,在不偏離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所述示例性實施方式做出各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