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6 18:29:16 3
專利名稱: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包括閥體、下接頭、自動調節裝置,所述閥體與下接頭連接,所述自動調節裝置包括閥芯、閥嘴、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在閥體中心腔設置閥芯,所述閥芯的下半部外側連接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所述閥芯的上半部外側呈圓球形,對應閥芯上端外側的閥體內壁固定有閥嘴,所述閥嘴內側呈喇叭狀,所述閥芯外壁與閥嘴內壁之間形成噴嘴,所述閥芯內部底端設置有擋板。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現場操作簡單的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根據壓力自動調整放噴流量,確保壓裂措施效果的裝置。
【專利說明】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及天然氣採油工藝中的放噴裝置,尤其是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低滲油藏實施壓裂措施,是改造油水井儲層的重要手段,如何控制好油水井壓裂施工結束後的放噴,是提高壓裂效果,保護油層的重要手段。目前油水井壓裂後放噴,是人工在放噴流程中安裝油嘴來控制放噴壓力及放噴流量,在放噴過程中需要時刻觀察地層壓力,根據地層的壓力的大小,及時調整油嘴大小,防止由於地層壓力下降過快,造成地層吐砂,壓裂縫隙閉合,影響壓裂效果。並且在放噴過程中由於壓裂液中含有壓裂砂,對放噴油嘴的衝刷作用造成油嘴孔徑加大,需要頻繁停井更換放噴油嘴,工作量大,而且在更換油嘴時由於閘門容易刺壞,閘門關不嚴易引起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壓力和流量自動調整,無須現場人員關井更換噴嘴的裝置,解決目前現場人工跟換油嘴放噴。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
[0005]該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包括閥體、下接頭、自動調節裝置,所述閥體與下接頭連接,所述自動調節裝置包括閥芯、閥嘴、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在閥體中心腔設置閥芯,所述閥芯的下半部外側連接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所述閥芯的上半部外側呈圓球形,對應閥芯上端外側的閥體內壁固定有閥嘴,所述閥嘴內側呈喇叭狀,所述閥芯外壁與閥嘴內壁之間形成噴嘴,所述閥芯內部底端設置有擋板,所述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帶動帶動閥芯軸向移動時,閥芯上端外壁與閥嘴內壁之間的間隙面積得到改變,從而無極式改變閥芯與噴嘴內部流道的過流面積,實現自動放噴。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
[0007]所述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包括彈簧座、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閥體內,閥體在彈簧座的上端開設彈簧座擋臺,彈簧套在彈簧座上,彈簧座上端開設彈簧擋臺,彈簧的上端頂在彈簧擋臺上,彈簧的下端頂在下接頭的上端面上,所述閥芯與彈簧座連接固定,並且閥芯與彈簧座之間形成固定式流道。
[0008]所述閥嘴上端且閥體內壁還設置有防止閥嘴上移的閥嘴背帽。
[0009]所述閥芯內部設置擋板上移的擋板背帽。
[0010]所述下接頭和閥體之間設置有防轉銷釘。
[0011]所述彈簧座的下端外壁與下接頭的內壁形成滑動式連接,並且在滑動行程的極限位置下接頭內壁開設圓弧形擋臺。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該裝置內部獨特的滑動裝置,根據地層壓力控制噴嘴的大小,實現了自動放噴功能,避免過去人工安裝油嘴來控制壓後放噴,當壓力發生變化時,需要及時關閘門,更換油嘴,費時費力。自動調整機構有保護裝置,放噴過程中不易砂卡。該裝置通過卡箍與放噴管線連接,安裝方便,更換快捷,避免人工頻繁更換油嘴的工作量。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閥體;2、閥嘴背帽;3、閥芯;4、擋板;5、擋板背帽;6、彈簧;7、彈簧座;8、下接頭;9、閥嘴。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附圖說明】
如下,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0017]如圖1所示,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包括閥體1、下接頭8、自動調節裝置,所述閥體與下接頭連接,所述自動調節裝置包括閥芯3、閥嘴9、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在閥體中心腔設置閥芯,所述閥芯的下半部外側連接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所述閥芯3的上半部外側呈圓球形,對應閥芯上端外側的閥體I內壁固定有閥嘴9,所述閥嘴內側呈喇叭狀,所述閥芯I外壁與閥嘴9內壁之間形成噴嘴,所述閥芯內部底端設置有擋板4,所述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帶動帶動閥芯軸向移動時,閥芯上端外壁與閥嘴內壁之間的間隙面積得到改變,從而無極式改變閥芯與噴嘴內部流道的過流面積,實現自動放噴。所述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包括彈簧座7、彈簧6,所述彈簧設置在閥體內,閥體在彈簧座的上端開設彈簧座擋臺,彈簧套在彈簧座上,彈簧座上端開設彈簧擋臺,彈簧的上端頂在彈簧擋臺上,彈簧的下端頂在下接頭的上端面上,所述閥芯與彈簧座連接固定,並且閥芯與彈簧座之間形成固定式流道。所述閥嘴上端且閥體內壁還設置有防止閥嘴上移的閥嘴背帽2。所述閥芯內部設置擋板上移的擋板背帽5。所述下接頭和閥體之間設置有防轉銷釘。所述彈簧座的下端外壁與下接頭的內壁形成滑動式連接,並且在滑動行程的極限位置下接頭內壁開設圓弧形擋臺。
[0018]放噴方向從左到右,通過閥體I和下接頭8,採用卡箍連接方式,將裝置安裝在壓裂井口小四通側面閘閥和放噴管線中間,閥嘴背帽2和彈簧6以及彈簧座7組成自動調節系統,閥芯3、擋板背帽5、噴嘴4組成的油嘴系統,當油水井壓裂後放噴時,自動調節系統根據壓力的高低,自動調節系統根據油井的壓力,推動互動件彈簧6及彈簧座7向右移動,帶動閥芯向右運動,而閥嘴和閥芯是喇叭型結構,越向內移動,閥芯和噴嘴組成的過流面積越小,從而達到控制放噴壓力和流量,防止過大的生產壓差,造成地層的吐砂,確保了壓裂措施效果。
[0019]選擇在義441-1井試驗,渤南油田義441塊主力層為沙三段2砂組,屬中孔、低滲儲層。採用長縫大規模壓裂工藝,壓裂過程加入陶粒80方,壓裂液720方,關井反應後,應用壓裂後油井自動防噴裝置進行放噴,壓裂液返排徹底,實現了壓裂後油井的自噴生產,初期產量48/41.2/14%,目前產量18.3/17.1/6.4% 0實現累增油3351.2t,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其他運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精神的等效變化,均應俱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閥體、下接頭、自動調節裝置,所述閥體與下接頭連接,所述自動調節裝置包括閥芯、閥嘴、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在閥體中心腔設置閥芯,所述閥芯的下半部外側連接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所述閥芯的上半部外側呈圓球形,對應閥芯上端外側的閥體內壁固定有閥嘴,所述閥嘴內側呈喇叭狀,所述閥芯外壁與閥嘴內壁之間形成噴嘴,所述閥芯內部底端設置有擋板,所述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帶動帶動閥芯軸向移動時,閥芯上端外壁與閥嘴內壁之間的間隙面積得到改變,從而無極式改變閥芯與噴嘴內部流道的過流面積,實現自動放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動回位彈性移動機構包括彈簧座、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閥體內,閥體在彈簧座的上端開設彈簧座擋臺,彈簧套在彈簧座上,彈簧座上端開設彈簧擋臺,彈簧的上端頂在彈簧擋臺上,彈簧的下端頂在下接頭的上端面上,所述閥芯與彈簧座連接固定,並且閥芯與彈簧座之間形成固定式流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閥嘴上端且閥體內壁還設置有防止閥嘴上移的閥嘴背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內部設置擋板上移的擋板背帽。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接頭和閥體之間設置有防轉銷釘。6.根據權利要2所述的一種油水井壓裂後自動放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座的下端外壁與下接頭的內壁形成滑動式連接,並且在滑動行程的極限位置下接頭內壁開設圓弧形擋臺。
【文檔編號】E21B34-02GK204283394SQ201420679780
【發明者】莊棟, 秦延才, 王輝, 胡新銘, 遲洪利, 劉鳳臣, 陳家樂, 王海英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河口採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