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8:23:21 1
專利名稱: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航標燈領域,主要是一種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
背景技術:
利用風能發電照明並應用在交通設施上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基本形式雖然不斷 改進,但終於不能離開傳統式樣即螺旋槳型風車與風力發電機連動,長長的尾翼隨著風向 旋轉,這種傳統的結構形式存在許多問題大弧度旋轉的風葉容易損壞,偶然遭遇大風常常 傷人,存在事故隱患,風力發電機暴露在外,容易腐蝕與損壞。當前普遍應用的航標燈都以 太陽能為能源,如遇較長時間陰雨天氣就有斷電危險。 風光互補航標燈目前在國內尚屬空白。海上風力資源豐富,實行風光互補是理想 方案,此方案早有人提出,但很難實際應用,原因就是沒有可靠的防颱風措施。用常規的電 力控制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整個系統電力是有限的,如果颱風持續時間很長,電力控制 器也就失效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正常發 電的風光互補的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這種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主要包
括航標燈、風輪、發電機、蓄電池組和控制器,風輪的轉軸和發電機的輸入端相連接,風輪、
轉軸和發電機構成風力發電機。所述的風輪的葉片與轉軸平行,以柵狀分布形成以轉軸為
軸心的圓筒形風輪;風力發電機上設置有用於隨風力大小而調整剎車力度的機械傳感自動
剎車裝置,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的阻尼輸出軸與發電機的輸入軸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風輪外周設有導風板,該導風板以柵狀分布的導向板形成以轉
軸為軸心的圓筒形。 作為優選,所述的風力發電機外面設有太陽能電板,太陽能電板、蓄電池組和風力 發電機均與控制器相連接,形成風力和太陽能雙路供電。 作為優選,所述的風力發電機固定安裝在基座上,基座安裝在燈塔上。 所述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包括減速剎車風輪、剎車軸、一組連動齒輪、第二偏心
輪、第一偏心輪、阻尼輸出軸和彈簧阻尼裝置,減速剎車風輪通過剎車軸與一組連動齒輪相
連接,剎車軸上設置有彈簧阻尼裝置;一個連動齒輪上連接有第一偏心輪、另一個連動齒輪
上連接有第二偏心輪,第一偏心輪和第二偏心輪之間設有與其配合的阻尼輸出軸,阻尼輸
出軸一端和第一偏心輪和第二偏心輪配合連接,另一端是和發電機的輸入軸相連接的。 所述的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通過底板固定連接在風力發電機的外殼上。 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垂直軸風光互補航標系列信號燈,克服了傳統的螺旋
槳型風車存在的諸多問題;全新的垂直軸風光互補航標系列信號燈在國內尚屬空白,海上
風力資源豐富,採用新型垂直軸結構的風力發電裝置,再加上防颱風機械傳感自動剎車保護裝置,就能夠大大改變航標燈的品質和應對惡劣天氣的功能。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風力發電機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風輪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發電機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發電機部分行星齒輪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剎車保護裝置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剎車保護裝置中偏心輪仰視結構圖。附圖標記說明航標燈1,太陽能電板2,風力發電機3,減速剎車風輪4,基座5,控
制器6,蓄電池組7,燈塔8,導風板9,風輪IO,發電機ll,轉軸12,行星齒輪13,箱體14,定 子15,電機轉子16,彈簧阻尼裝置17,底板18,連動齒輪19,第二偏心輪20,第一偏心輪21, 阻尼輸出軸22,電動機從動輪23,剎車軸2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這種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主要包括航標燈1、風輪10、發電機11、蓄電 池組7和控制器6,所述的風力發電機3固定安裝在基座5上,基座5安裝在燈塔8上。風 輪10的轉軸12和發電機11的輸入端相連接,風輪10、轉軸12和發電機11構成風力發電 機3。所述的風輪10的葉片與轉軸12平行,以柵狀分布形成以轉軸12為軸心的圓筒形風 輪,風輪10外周設有導風板9,該導風板9以柵狀分布的導向板形成以轉軸12為軸心的圓 筒形,導風板既有導向作用,也有保護作用。風力發電機3上設置有用於隨風力大小而調整 剎車力度的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的阻尼輸出軸22與發電機11 的輸入軸相連接。這種裝置不消耗系統中的有限電能,依靠一個可隨強風自動偏轉的機械 裝置來調整剎車力度,風大時傳感裝置將過大的風力傳導給剎車裝置,使風輪速度減慢,風 小時,剎車釋放,風輪正常旋轉發電。風力越大,磨擦力越大;風力減至8級以下時,阻尼消 失。 所述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包括減速剎車風輪4、剎車軸24、一組連動齒輪19、第 二偏心輪20、第一偏心輪21 、阻尼輸出軸22和彈簧阻尼裝置17,通過底板18固定連接在風 力發電機3的外殼上。減速剎車風輪4通過剎車軸24與一組連動齒輪19相連接,剎車軸 24上設置有彈簧阻尼裝置17 ;—個連動齒輪19上連接有第一偏心輪21、另一個連動齒輪 19上連接有第二偏心輪20,第一偏心輪21和第二偏心輪20之間設有與其配合的阻尼輸出 軸22,阻尼輸出軸22 —端和第一偏心輪21和第二偏心輪20配合連接,另一端是和發電機 11的輸入軸相連接的。 所述的風力發電機3外面設有太陽能電板2,太陽能電板2、蓄電池組7和風力發 電機3均與控制器6相連接,形成風力和太陽能雙路供電。 工作原理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因由垂直於地面布置的葉 片組成的風輪在導風板的作用下,能接受來自各個方向刮來的風,帶動風輪轉動,產生電能與太陽能形成互補給航標燈供電,能保證在任何氣候條件下不會斷電。並且造型美觀,外觀 上看不劍風輪旋轉,也看不到太陽能裝置,整體感好,抗強風能力強,發電效率高。2、當風輪 受10級以上風力衝擊時,減速剎車風輪4旋轉,3個連動齒輪隨之轉動,兩個偏心輪靠攏,對 阻尼輸出軸22產生擠壓,使減速剎車風輪4減速。風速加大時,擠壓力也越大,直至剎車; 當風力減小時,彈簧阻尼裝置17帶動連動齒輪使兩個偏心輪遠離阻尼輸出軸,偏心輪對阻 尼軸的摩擦力減少至沒有摩擦,減速解除。本裝置不耗電力,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 除上述實施例外,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 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主要包括航標燈(1)、風輪(10)、發電機(11)、蓄電池組(7)和控制器(6),風輪(10)的轉軸(12)和發電機(11)的輸入端相連接,風輪(10)、轉軸(12)和發電機(11)構成風力發電機(3),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風輪(10)的葉片與轉軸(12)平行,以柵狀分布形成以轉軸(12)為軸心的圓筒形風輪;風力發電機(3)上設置有用於隨風力大小而調整剎車力度的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的阻尼輸出軸(22)與發電機(11)的輸入軸相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風輪(10)外周設有 導風板(9),該導風板(9)以柵狀分布的導向板形成以轉軸(12)為軸心的圓筒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風力發電機(3)外 面設有太陽能電板(2),太陽能電板(2)、蓄電池組(7)和風力發電機(3)均與控制器(6) 相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風力發電機(3)固 定安裝在基座(5)上,基座(5)安裝在燈塔(8)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 置包括減速剎車風輪(4)、剎車軸(24)、一組連動齒輪(19)、第二偏心輪(20)、第一偏心輪 (21)、阻尼輸出軸(22)和彈簧阻尼裝置(17),減速剎車風輪(4)通過剎車軸(24)與一組連 動齒輪(19)相連接,剎車軸(24)上設置有彈簧阻尼裝置(17);—個連動齒輪(19)上連接 有第一偏心輪(21)、另一個連動齒輪(19)上連接有第二偏心輪(20),第一偏心輪(21)和 第二偏心輪(20)之間設有與其配合的阻尼輸出軸(22),阻尼輸出軸(22) —端和第一偏心 輪(21)和第二偏心輪(20)配合連接,另一端是和發電機(11)的輸入軸相連接的。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機械傳感自動剎車 裝置通過底板(18)固定連接在風力發電機(3)的外殼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光互補航標燈裝置,主要包括航標燈、風輪、發電機、蓄電池組和控制器,風輪的轉軸和發電機的輸入端相連接,風輪、轉軸和發電機構成風力發電機。所述的風輪的葉片與轉軸平行,以柵狀分布形成以轉軸為軸心的圓筒形風輪;風力發電機上設置有用於隨風力大小而調整剎車力度的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機械傳感自動剎車裝置的阻尼輸出軸與發電機的輸入軸相連接。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垂直軸風光互補航標系列信號燈,克服了傳統的螺旋槳型風車存在的諸多問題;採用新型垂直軸結構的風力發電裝置,再加上防颱風機械傳感自動剎車保護裝置,就能夠大大改變航標燈的品質和應對惡劣天氣的功能。
文檔編號F21S9/02GK201439916SQ20092012001
公開日2010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4日
發明者黃兆峰 申請人:象山歐曼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