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噴淋式脫硫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18:36:56 2
專利名稱:旋流噴淋式脫硫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工業鍋爐、窯爐煙氣溼法淨化脫硫除塵技術。
目前國內現有的溼法煙氣淨化脫硫除塵有諸多型式來實現。使用較好的是單簡體旋風水膜除塵,筒體內腔有篩板流化床,另外通過一個脫水裝置來實現煙氣脫水。上述裝置的主要不足之處在於,篩板流化床不耐蝕,增加一個獨立的脫水裝置後,設備整體複雜、造價高、佔地面積大。其他現有的國內諸多型式不足之處主要是主體壽命短、防腐性能差、維修成本高。還因酸性液滴進入尾部設備造成尾部金屬煙道腐蝕嚴重,引風機風葉掛灰、振動。經國內信息檢索,現有的溼法脫硫除塵裝置,同時具備除塵、脫硫、脫水、效率高且耐腐蝕,雙重特點仍是一個難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個脫硫、除塵、脫水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造價低的溼法脫硫除塵一體化裝置,從而解決了溼法脫硫除塵裝置防腐問題的難點。
上述目的的實現方法是如附
圖1所示,進氣煙道由總煙道段2分出兩個分支段3,位於筒體下部且沿主筒體4切斷面的切線方向插入主筒體見附圖2,總煙道段2內部安裝噴淋裝置18。
主筒體頂部由上蓋板9封住,並被中、下隔板5、24分為上、中、下三腔10、20、16。在中隔板5上安裝若干垂直豎立的雙層筒7、8。主筒體上、中腔通過安裝在隔板上的若干雙層筒的內筒腔來連通,雙層筒的內筒下端面上安裝旋流片6。中隔板5上安裝泛水地漏14,使上隔板的上板面通過泛水地漏通到主筒體中腔。
中隔板5下方安裝由若干噴淋頭組成的噴淋裝置19。噴頭是上下噴射型,對上噴射雙層筒的內筒噴射中心線與雙層筒軸線重合,對下噴射下隔板上的單筒內腔,噴射中心線與單筒軸線重合。
下隔板24上安裝與中隔板同等數量的單筒21,主筒體中、下兩腔通過單筒來連通,單筒的下端面上安裝旋流片15(下)。下隔板上安裝泛水地漏23,使隔板的上板面通過泛水地漏通到主筒體下腔。隔板24下方安裝有若干噴淋頭組成的噴淋裝置22。其噴頭是上下噴射型,對上噴射單筒,中心線與單筒軸線重合,對下噴射主筒體下腔。
附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附圖2,切向進氣示意圖圖面說明1、主筒體(上部);2、總煙道段;3、兩個分支段;4、主筒體(下部);5、隔板;6、旋流片;7、內筒;8、外筒;9、上蓋板;10、主筒體上腔;11、集液槽;12、出煙口;13、集液槽排液口;14、泛水地漏;15、旋流片;16、主筒體下腔;17、總排汙口;18噴淋裝置(單向);19、噴淋裝置(雙向);20、主筒體中腔;21、單筒;22、噴淋裝置(雙向);23、泛水地漏;24、下隔板。
7、內筒,8、外筒11、集液槽。組成雙筒體。
如
圖1所示本裝置主筒體由耐酸水泥貼石板現澆注或由麻石砌築。含塵、二氧化硫的煙氣經總煙道段內部安裝的噴淋裝置18後,成為溼煙氣,噴淋頭噴出的是混有脫硫劑的水溶液經分支段3切向進入主筒體下腔16。
採用雙切向進煙氣形式可以使煙氣中二氧化硫、塵顆粒與脫硫劑水溶液充分接觸,提高脫硫、除塵效率。淋溼降溫後的煙氣進入主筒體下腔後,由於隔板下方噴淋裝置22的作用,使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煙塵與脫硫劑水溶液再進行充分混合接觸、洗滌,進入單筒21,在單筒下端旋流片15下方有噴淋頭向旋流片噴射脫硫劑水溶液,在旋流片周圍,氣一液一固三相進一步混合。
煙氣經單筒21旋流後上升,在單筒上方與噴淋裝置19的噴水溶劑混合進入雙層筒的下端旋流片6處,在此處煙氣中殘留的二氧化硫、煙塵與脫硫劑水溶液再進行充分的混合接觸、洗滌,進入雙層筒內,在雙層筒下端旋流片6下方有噴淋頭向旋流片噴射脫硫劑水溶液,在旋流片周圍,氣一液一固三相更進一步混合,經旋流片在旋風的作用下,進入雙層筒內,高速旋轉上升。在離心力作用下,汙水在內筒7壁形成並朝上方流動的液膜,進入雙層筒的夾層空間集液槽11,並經集液槽排液口13流入中隔板底部,經泛水地漏14導入主筒體中腔。在下隔板上的單筒旋流後的汙水與中腔落下的汙水匯集到泛水地漏23,導入主筒體下腔。
經雙層筒旋流後的煙氣導入出煙口12。
上述過程的脫水效果體現了雙層筒獨特功能,並且裝置簡單。
上述過程的高效脫硫、除塵功能體現在設置了下隔板上的若干單筒功能。根據脫硫、除塵效率的需要可以適當增加該裝置的級數,這是該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獨特功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除塵、脫硫、脫水效率好,而且根據實際的需要可以調整,調整方法簡單。除噴淋裝置外,其他部分全部採用高耐磨、耐腐的麻石、鑄石等材料製作。因此,本裝置除噴淋系統外,整個裝置與工業鍋爐、窯爐可以等同壽命使用。徹底解決了現有脫硫、除塵器壽命短、維修頻率高、不耐腐蝕的難題。
權利要求1.旋流噴淋式脫硫除塵裝置由進氣煙道段、主簡體、下隔板、中隔板、單筒、雙層筒、泛水地漏、噴淋裝置組成,其特徵是進氣煙道前段設置噴淋器,總煙道分出兩支段煙道位於主筒體下部並雙切向插入主筒體下腔,主筒體頂部由上蓋板封住,其內腔被中、下隔板分為上、中、下三腔,在下隔板上安裝若干垂直豎立的單筒,並成為主筒體中、下腔連通的唯一通道,單筒的下端面裝有旋流片,隔板上安裝有泛水地漏,使下隔板上面的汙水通過泛水地漏流入主筒體下腔,在中隔板上安裝與下隔板上同等數量的垂直豎立的雙層筒,並成為主簡體上、中腔連通的唯一通道,中隔板與下隔板的單筒與雙層筒軸向重合,雙層筒的內筒下端裝有旋流片,隔板上安裝有泛水地漏,使中隔板上面的汙水通過泛水地漏流入主筒體中腔,中、下腔板下皆安裝有若干噴頭組成的噴淋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噴淋式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徵是中隔板下的噴頭是上、下噴射型,對上噴射雙層筒,對下噴射單筒,噴頭位於單筒和雙層筒的軸向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噴淋式脫硫除塵裝置,其特徵是中、下隔板上的泛水地漏呈橫置S型底部有水封。
專利摘要旋流噴淋式脫硫除塵裝置屬於工業鍋爐、窯爐煙氣溼法淨化脫硫除塵技術。現有的諸多型式中不足之處在於設備主體壽命短,脫硫、除塵、脫水效果差。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特徵是結構簡單,易於採用耐腐蝕的非金屬材料製作,又採用了兩級(或多級)單筒、雙層筒結構,因此,使用壽命長,脫硫、除塵、脫水效果好。本實用新型主要用於鍋爐、窯爐煙氣脫硫除塵,是一種理想的煙氣淨化環保產品。
文檔編號B01D50/00GK2384670SQ9922160
公開日2000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15日
發明者孫伊凡, 高立斌 申請人:孫伊凡, 高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