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密封式帶壓開孔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1:55:36
專利名稱:氣囊密封式帶壓開孔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鑽孔機械,具體地系一種氣囊密封式帶壓開孔機。它適用於承受液壓或氣壓的管道、容器的鑽孔。
現有的帶壓開孔機多是由機架、電機、蝸輪、蝸杆、鑽軸、鑽頭、螺杆和手輪連接組成。但在使用鑽孔時,必配接個閘板閥,開孔機的鑽頭穿過閘板閥進行鑽孔。其鑽軸過長,鑽頭擺動大、易於損壞,且操作繁瑣、使用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帶壓開孔機,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實現其結構新穎、易於操作、使用方便。
該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開孔機位於主軸頂端的聯軸上裝一密封座,在鑽頭與密封座之間夾裝一個密封膠囊;在主軸的中心孔內軸向穿裝一個氣管,氣管頂端連接錐形聯軸,氣管的內孔通過聯軸的內孔連通密封膠囊的內腔,組成為氣囊密封式帶壓開孔機。為實現帶壓開孔,便於拆卸鑽機,打孔機並配有由起撥管、起撥套和閘板閥組成的鑽頭起撥裝置。使用時,將開孔機直接連固於被開孔管道或容器的定位螺紋法蘭。啟動電機,通過蝸杆、蝸輪帶動鑽軸和鑽頭旋轉,操縱手輪使鑽頭給進鑽孔後,迴旋鑽頭使密封座的外螺紋旋入螺紋法蘭的內螺紋,相應地充氣密封膠囊將螺紋法蘭內孔封堵密閉。再將打孔機外留氣管、聯軸,把機架連同電機、蝸杆、蝸輪、主軸等摘下後,換裝上閘板閥和起拔管、起拔套。打開氣管的氣門嘴將膠囊內的氣體排出。迴旋聯軸使鑽頭退至閘板閥外後關閉閥門,取下氣管、聯軸、鑽頭和起拔管、起拔套,即完成打孔作業。
本實用新型採用了氣囊密封式結構,鑽軸較比現有的帶壓打孔機縮短1/3以上。在給進打孔時不需先配裝閘板閥將鑽頭穿過閥門作業,並能多角度開孔作業。其結構新穎、體積小、重量輕、操作平穩、使用簡便,系一種新型的帶壓鑽孔機械。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壓開孔機具體結構的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鑽頭起拔裝置的連接結構圖。
如附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4)、電機(11)、蝸輪(5)、蝸杆(10)、手輪(1)、主軸(2)、氣管(3)、聯軸(6)、密封座(7)、密封膠囊(8)和鑽頭(9)。在主軸(2)的軸向中心孔內插裝有氣管(3),氣管(3)尾部裝有氣門嘴(12)、頂部連接聯軸(6),聯軸(6)連接鑽頭(9),並在聯軸(6)上套裝有密封座(7)和密封膠囊(8),密封座(7)位於主軸(2)頂端,密封膠囊(8)夾置於密封座(7)與鑽頭(9)之間;氣管(3)的內孔連接聯軸(6)的內孔與密封膠囊(8)的內腔連通。
為使鑽機在鑽孔後實現帶壓封閉和將鑽頭取下,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由起拔套(16)、起拔管(18)和閘板閥(17)連接組成的鑽頭起拔裝置(見附圖2)。在開孔機鑽孔後,先把機架(4)連同電機(11)、蝸杆(10)、蝸輪(5)、主軸(2)及手輪(1)摘卸,再將起拔裝置裝配連接,即起拔管(18)套裝於氣管(3)和聯軸(6)外,起拔套(16)的前口部法蘭連接閘極閥(17)、後尾部的階梯孔內裝有密封圈(14)和壓蓋(13)與穿裝的起拔管(18)成緊密的動配合連接,並在起拔套(16)的筒體上裝有針型閥(15)。
權利要求1.一種氣囊密封式帶壓開孔機,它包括機架(4)、電機(11)、蝸杆(10)、蝸輪(5)、手輪(1)、主軸(2)和鑽頭(9),其特徵是該開孔機還包括密封座(7)、密封膠囊(8)、氣管(3)和聯軸(6),在主軸(2)的軸向中心孔內插裝氣管(3),氣管(3)尾部裝有氣門嘴(12)、頂部連接聯軸(6),聯軸(6)連接鑽頭(9),並在聯軸(6)上套裝密封座(7)和密封膠囊(8),密封座(7)位於主軸(2)頂端,密封膠囊(8)夾裝於密封座(7)與鑽頭(9)之間,氣管(3)的內孔連接聯軸(6)的內孔與密封膠囊(8)的內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壓開孔機,其特徵是氣管(3)和聯軸(6)或外套連接由起拔管(18)、起拔套(16)和閘板閥(17)組成的鑽頭起拔裝置,起拔管(18)裝套於氣管(3)和聯軸(6)外,起拔套(16)前口部法蘭連接閘板閥(17)、後尾部的階梯孔內裝有密封圈(14)和壓蓋(13)與穿裝的起拔管(18)成緊密的動配合連接,並在起拔套(16)的筒體上裝有針型閥(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囊密封式帶壓開孔機。它由機架、電機、蝸輪、蝸杆、主軸、氣管、聯軸、密封座、密封膠囊和鑽頭連接組成。為實現帶壓開孔,便於拆卸鑽機和封堵,本實用新型還配製有鑽頭起拔裝置。其結構新穎、操作平穩、並可多角度帶壓開孔作業,使用簡便,適用於帶壓管道、容器的鑽孔。
文檔編號B23B41/08GK2212468SQ9421976
公開日1995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1994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1994年8月30日
發明者劉丹心 申請人:華東輸油管理局滄州輸油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