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7:37:46 4
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為三層複合結構,由外向內依次是聚丙烯外層、聚乙烯中間層、聚氨脂內層;進一步改進在於:聚丙稀外層與聚乙烯中間層通過兩管層之間的熱熔膠層組成複合管;聚氨脂內層的厚度1.0~2.0mm;聚丙烯外層為採用改性聚丙稀材料擠出成型的聚丙稀管;聚乙烯中間層採用過氧化物交聯聚乙烯材料擠出成型;另一種方案,聚乙烯中間層所用材質為分子量超過250單位的聚乙烯。本實用新型耐磨性高,熱熔連接性能好,化學穩定性好,並具有較好抗靜電、阻燃性能。
【專利說明】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材,尤其涉及一種聚乙烯複合管材。
【背景技術】
[0002]聚乙烯管材由於具有質輕、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在石油、化工、礦山、建築等行業,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的聚乙烯管材存在下列問題:耐磨性差,使用壽命短;熱熔連接性差,給管路施工安裝帶來困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耐磨性好,使用壽命長,熱熔連接性能好的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0005]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其改進之處在於:所述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為三層複合結構,由外向內依次是聚丙烯外層、聚乙烯中間層、聚氨脂內層。
[0006]上述結構中,所述聚丙稀外層與聚乙烯中間層通過兩管層之間的熱熔膠層組成複合管。
[0007]上述結構中,所述聚氨脂內層的厚度1.0?2.0 mm。
[0008]上述結構中,所述聚丙烯外層為採用改性聚丙稀材料擠出成型的聚丙稀管。
[0009]上述結構中,所述聚乙烯中間層採用過氧化物交聯聚乙烯材料擠出成型。
[0010]另一種方案,所述聚乙烯中間層所用材質為分子量超過250單位的聚乙烯。
[0011]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0012]1、外層為改性聚丙稀材料擠出成型的聚丙烯層,具有優越的熱熔連接性能,便於管路的連接安裝,並保證管路連接的密封性。
[0013]2、內層為聚氨脂內層,耐磨性是鑄鐵管的10倍以上,是錳鋼管的4倍以上,是不鏽鋼管的12倍以上,顯著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耐磨性。
[0014]3、聚乙烯中間層採用過氧化物交聯聚乙烯材料擠出成型,使得管材強度高,耐高溫(110°C通過8800小時測試),化學分子惰性高,性質穩定,抗老化。
[0015]4、聚乙烯中間層採用材質為分子量超過250單位的聚乙烯,使得管材具有較好的抗靜電、阻燃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根據附圖並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附圖所示的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為三層複合結構,由外向內依次是聚丙烯外層1、聚乙烯中間層2、聚氨脂內層3 ;聚丙稀外層I與聚乙烯中間層2通過兩管層之間的熱熔膠層組成複合管。
[0019]聚丙烯外層I為採用改性聚丙稀材料擠出成型的聚丙稀管。
[0020]聚氨脂內層3的厚度1.0?2.0mm,本實施例中,聚氨脂內層3的厚度1.6mm。
[0021]聚乙烯中間層2採用過氧化物交聯聚乙烯材料擠出成型。
[0022]另一種方案,聚乙烯中間層2所用材質為分子量超過250單位的聚乙烯。
【權利要求】
1.一種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其特徵在於:所述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為三層複合結構,由外向內依次是聚丙烯外層(I)、聚乙烯中間層(2)、聚氨脂內層(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其特徵在於:所述聚丙稀外層(I)與聚乙烯中間層(2 )通過兩管層之間的熱熔膠層組成複合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其特徵在於:所述聚氨脂內層(3)的厚度1.0?2.0 mm。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超耐磨改性聚丙稀、聚乙烯複合管,其特徵在於:所述聚丙烯外層(I)為採用改性聚丙稀材料擠出成型的聚丙稀管。
【文檔編號】F16L9/12GK203585587SQ201320751366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陳洪林, 林生, 王超 申請人:江蘇祥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