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1:04:31 2
專利名稱: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尤其是指一種藉由更換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殼體上的圖片,使用者可任意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外觀的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於電子產業及材料科學的日益進步,電子產品隨著新型電子零件及製造技術的開發成功,不僅大幅降低了電子產品的製造成本,有效改善了電子產品的功能及品質;更因半導體製造技術的大幅演進,使得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取代了傳統電子元件,更有助於電子產品得以朝輕薄短小的市場趨勢及需求大步邁進,並大幅提升了電子產品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及普及性。如今許多高性能低價位的電子產品,如筆記型電腦等,早已成為一般人可輕易負擔的消費產品。
然而,一般公知的筆記型電腦屏幕的殼體上,僅印製有底色、商標圖案,令該筆記型電腦的外觀很單調,不易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亦無法增加使用時視覺的感官刺激。
設計人有鑑於前述公知筆記型電腦的外觀很單調,不易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亦無法增加使用時視覺的感官刺激等缺陷,乃依其從事電子裝置的製造經驗和技術累積,針對上述缺陷悉心研究各種解決的方法,在經過不斷的研究、實驗與改良後,終於開發設計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觀結構,能摒除公知技術的諸多缺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當欲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時,可直接拆卸其上的連接件,更換該透明板與該殼體間的圖片,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呈現另一種外觀,達到可攜式電子裝置可任意改變外觀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殼體上,凹設有一配合該透明板的凹陷部,該凹陷部的深度略小於該透明板的厚度,該透明板被鎖固定於該殼體上時,可因該透明板下方安裝於該凹陷部中,令該透明板於該殼體上呈一平整的平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可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殼體相連接,該殼體的表面上開設有至少一開孔,所述可更替外觀結構包括有一透明板,其可貼靠該殼體設置,所述透明板上具有貫穿該透明板的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的位置與所述開孔的位置相對應;至少一連接件,其可通過該穿孔與該開孔相連接;其中,該透明板與該殼體之間設有一圖片,至少一連接件分別通過該穿孔與所述開孔相連接,該透明板固定於該殼體上,且所述圖片固定於該透明板與前述殼體之間。
如上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中,所述殼體更具有與該透明板相配合的一凹陷部,該凹陷部的深度小於該透明板的厚度,該透明板與該殼體相連接,該透明板可置入該凹陷部中,該透明板於該殼體上呈一平整的平面。
如上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中,所述圖片可為一照片。
如上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可為一筆記型電腦。
如上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中,所述透明板可為一透明壓克力板。
如上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中,所述透明板的面積小於該殼體的表面面積。
如上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當進行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時,可直接拆卸該連接件,使得該透明板與該殼體進行分離,而置換該圖片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呈現另一種外觀。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點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可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殼體相連接,該殼體的表面上開設有至少一開孔,該可更替外觀結構包括有一透明板以及至少一連接件,該透明板可貼靠該殼體,其上具有貫穿該透明扳的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的位置與該開孔的位置相對應,該連接件可通過該穿孔與該開孔相連接,其中該透明板與該殼體之間設有一圖片,至少一連接件分別通過該穿孔而與該開孔相連接,使得該透明板固定於該殼體上,且該圖片固定於該透明板與該殼體之間,當需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時,可直接拆卸該連接件,使得該透明板與該殼體分離,置換該圖片,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呈現另一種外觀。如此,當欲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時,可直接拆卸其上的連接件,更換該透明板與該殼體間的圖片,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呈現另一種外觀,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可任意改變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且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製造商不需針對不同消費者設計不同的背板,降低了設計及模具的成本;使用者可依個人喜好隨時更換該背板的外觀,符合人們喜歡變化的心理。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屏幕 10、殼體11、透明板12、圖片13、穿孔14、開孔15、連接件16、凹陷部131、容置槽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形狀、構造裝置特徵及其功效,茲舉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請參閱圖1、2所示,是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的屏幕1的殼體10上,設有一面積略小於該殼體10的透明板11(如透明壓克力板),該透明板11與該殼體10之間設有一圖片12,又,該透明板11上設有至少一穿孔13,該殼體10在對應該等穿孔13的位置上,設有與該等穿孔13數量相等的開孔14(如螺孔)。
請再參閱圖1、2、3所示,藉由一連接件15(如螺絲)穿過該等穿孔13而接合在該等開孔14中,令該透明板11被鎖固定於該殼體10上,進而該圖片12固定於該透明板11與該殼體10之間,如此,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將因該透明板11與該殼體10間的該圖片12的圖案,呈現一種外觀;當欲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時,可直接拆卸該等連接件15,更換該透明板11與該殼體10間的圖片12,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呈現另一種外觀,達成可攜式電子裝置可任意改變外觀的目的。
另外,請參閱圖2、3所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屏幕1的殼體10上,凹設有一配合該透明板11的凹陷部16,該凹陷部16的深度略小於該透明板11的厚度,該透明板11被鎖固定於該殼體10上時,可因該透明板11下方安裝於該凹陷部16中,令該透明板11於該殼體10上呈一平整的平面。
再者,復請參閱圖2、3所示,該透明板11的穿孔13上端設有一可容置連接件15頭部的容置槽131,連接件15穿過該等穿孔13而接合在該等開孔14中時,該連接件15的頭部可容置於該容置槽131中,不會凸出該透明板11的表面外。
在本實用新型中,復請參閱圖1、2所示,該圖片12可為一風景圖畫、照片、卡通圖案的圖片、文字圖片...等。
在本實用新型中,復請參閱圖1、2所示,更換該透明板11與該殼體10間的圖片12時,先卸該等連接件15、該透明板11,再將原圖片12取出換上另一圖片(圖中未示出),之後,再透過該等連接件15將該透明板11鎖固於該殼體10上,如此,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將因該另一圖片的圖案,而呈現另一種外觀。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改善了公知的筆記型電腦屏幕的殼體上,僅印製有底色、商標圖案,導致該筆記型電腦的外觀很單調,不易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的缺陷,並令筆記型電腦的製造商不需針對不同消費者設計不同的背板,避免增加機構設計及模具的成本,確實為同類物品難以企及;且使用者可依個人喜好隨時更換該背板的外觀,符合人們喜歡變化的心理。
唯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故其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範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專利權利要求書的涵蓋之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更替外觀結構可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殼體相連接,該殼體的表面上開設有至少一開孔,所述可更替外觀結構包括有一透明板,其可貼靠該殼體設置,所述透明板上具有貫穿該透明板的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的位置與所述開孔的位置相對應;至少一連接件,其可通過該穿孔與該開孔相連接;其中,該透明板與該殼體之間設有一圖片,至少一連接件分別通過該穿孔與所述開孔相連接,該透明板固定於該殼體上,且所述圖片固定於該透明板與前述殼體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更具有與該透明板相配合的一凹陷部,該凹陷部的深度小於該透明板的厚度,該透明板與該殼體相連接,該透明板可置入該凹陷部中,該透明板於該殼體上呈一平整的平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圖片可為一照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可為一筆記型電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板可為一透明壓克力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板的面積小於該殼體的表面面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特徵在於當進行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時,可直接拆卸該連接件,使得該透明板與該殼體進行分離,而置換該圖片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呈現另一種外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可更替外部結構,其可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殼體相連接,該殼體的表面上開設有至少一開孔,該可更替外觀結構包括有一透明板以及至少一連接件,該透明板可貼靠該殼體,其上具有貫穿該透明板的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的位置與該開孔的位置相對應,該連接件可通過該穿孔與該開孔相連接,其中該透明板與該殼體之間設有一圖片,至少一連接件分別通過該穿孔而與該開孔相連接,使得該透明板固定於該殼體上,且該圖片固定於該透明板與該殼體之間,當需改變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外觀時,可直接拆卸該連接件,使得該透明板與該殼體分離,置換該圖片,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呈現另一種外觀。
文檔編號H05K5/02GK2669548SQ200320101540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2日
發明者高珍如, 姚志錕, 高啟祥 申請人: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