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止活性石灰破碎的緩衝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1:26: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活性石灰在落入成品倉的過程中落到倉底破碎粉化的緩衝裝置,屬於石灰成品倉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活性石灰是一種乾燥易破碎的物質,在進入成品倉時,物料由倉頂落下,粉化率較為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目前,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成品倉的高度。採取這樣的方法後,使得貯藏活性石灰的單個料倉的容積減小,必須要建設更多的單個成品倉以滿足生產的需要,增加了建設造價,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活性石灰破碎的緩衝裝置,這種緩衝裝置能夠緩解活性石灰自身重力下落過程中物料間的碰撞,降低活性石灰的粉化率,還可以增加成品倉的高度,提高單個成品倉的儲量,減少成品倉的數量,降低工程施工總費用。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止活性石灰破碎的緩衝裝置,它由支架、緩衝溜槽和漏鬥組成,支架水平架設在成品倉的倉室內,多個支架上下平行排列,每個支架上安裝一個緩衝溜槽,緩衝溜槽的槽體與支架的水平面有傾斜角度,最上端的緩衝溜槽的槽體表面與成品倉的下料口相對,相鄰的上部緩衝溜槽和下部緩衝溜槽的槽體在同一垂直平面內,相鄰的上部緩衝溜槽的槽體與下部緩衝溜槽的槽體與支架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相差180度,相鄰的上部緩衝溜槽的槽體下端出口與下部緩衝溜槽的槽體的上端相對,漏鬥安裝在底部緩衝溜槽的下方,漏鬥的兩側與成品倉的倉壁相連接。
上述防止活性石灰破碎的緩衝裝置,所述支架為2-4個,每個支架分別由兩根主梁、兩根立柱和一根橫梁組成,兩根主梁水平平行放置,兩根主梁的兩端分別與成品倉相對的兩個倉壁固定連接,兩根立柱平行,兩個立柱的下端分別與兩根主梁的上表面垂直固定連接,橫梁固定在兩根立柱的上端。
上述防止活性石灰破碎的緩衝裝置,所述緩衝溜槽的數量與支架相對應,每個緩衝溜槽分別由側板、底板、擋板和支座組成,側板和底板分別為長方形鋼板,兩塊側板平行,兩塊側板的下邊緣分別與底板的兩側邊緣垂直焊接連接,擋板為多塊長方形小鋼板,多塊擋板平行連接在緩衝溜槽的槽體內,擋板與底板和側板的板面垂直焊接連接,擋板的上端低於側板的上邊緣,支座焊接連接在緩衝溜槽的底板的外板面上,支座與支架的橫梁固定連接。
上述防止活性石灰破碎的緩衝裝置,所述支架的主梁、立柱、橫梁為工字鋼,相鄰兩層支架的間距為1500-1800mm,緩衝溜槽的槽體與支架水平面的傾斜角度 為40度-70度,上部緩衝溜槽的傾斜角度大於下部緩衝溜槽的傾斜角度。
上述防止活性石灰破碎的緩衝裝置,所述緩衝溜槽中的相鄰擋板之間的距離為300-350mm,擋板的高度為60-8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由支架和緩衝溜槽組成,支架與倉壁上預埋的鋼板焊接在一起,起到支撐緩衝溜槽的作用,緩衝溜槽像樓梯一樣,折轉著焊接在支架上,物料順著緩衝溜槽滑落,緩衝溜槽中的擋板起到減緩物料速度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投資小、使用方便,不僅能夠緩解活性石灰因自身重力下落過程中物料間產生的碰撞,降低活性石灰的粉化率,還可以增加成品倉的高度,提高單個成品倉的儲量,減少成品倉的建造數量,降低工程施工總費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緩衝溜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K向視圖。
圖中標記如下:成品倉1、支架2、緩衝溜槽3、漏鬥4、主梁5、立柱6、橫梁7、側板8、底板9、擋板10、支座11。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由支架2、緩衝溜槽3、漏鬥4組成。
圖中顯示,支架2水平架設在成品倉1的倉室內,多個支架2上下平行排列,每個支架2上安裝一個緩衝溜槽3,最上端的緩衝溜槽3的槽體表面與成品倉1的下料口相對,最下端的緩衝溜槽3的下端出料口與漏鬥4相對,多個緩衝溜槽3像樓梯一樣,折轉著焊接在支架2上,物料順著緩衝溜槽3滑落,落入漏鬥4中,漏鬥4的兩側與成品倉1的倉壁相連接。
這種結構可以有效避免活性石灰直接從成品倉高位到低位大落差的自由落體運動,始終保證活性石灰以最小的落料距離滑落到成品倉內,有效的控制物料自由落體的落差,緩解了物料衝擊力,有效地降低了活性石灰倉儲入倉的粉化率。
圖中顯示,相鄰的上部緩衝溜槽3和下部緩衝溜槽3的槽體在同一垂直平面內,緩衝溜槽3的槽體與支架2水平面有40度-70度的傾斜角度,角度過小會造成活性石灰無法克服摩擦力滑行,角度過大會使活性石灰滑行的速度過快,落到倉底時易粉化。
圖中顯示,相鄰的上部緩衝溜槽3的槽體與下部緩衝溜槽3的槽體與支架2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相差180度,相鄰的上部緩衝溜槽3的槽體下端出口與下部緩衝溜槽3的槽體的上端相對,這樣物料從上部緩衝溜槽3滑下後落到下部緩衝溜槽3的槽體中,達到逐次下滑的效果。
圖中顯示,支架2為2-4個,每個支架2分別由兩根主梁5、兩根立柱6和一根橫梁7組成,主梁5、立柱6、橫梁7為工字鋼材料,相鄰兩層支架2的間距為1500-1800mm。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採用三層支架2結構,主梁5的長度為5690mm,第一層支架2的立柱6的高度為1200mm ,橫梁7的長度為1300mm,第三層支架2的立柱6的高度為800mm。
圖中顯示,兩根主梁5水平平行放置,兩根主梁5的兩端分別與成品倉1相對的兩個倉壁上預埋的鋼板焊接在一起,起到支撐整體支架2和緩衝溜槽3的作用。兩根立柱6平行,兩個立柱6的下端分別與兩根主梁5的上表面垂直固定連接,橫梁7固定在兩根立柱6的上端。
圖中顯示,緩衝溜槽3的數量與支架2相對,每個緩衝溜槽3分別由側板8、底板9、擋板10和支座11組成。側板8和底板9分別為長方形鋼板,兩塊側板8平行,兩塊側板8的下邊緣分別與底板9的兩側邊緣垂直焊接連接,組成敞開式的溜槽。支座11焊接連接在緩衝溜槽3的底板9的外板面上,支座11與支架2的橫梁7固定連接。側板8的高度以300mm為宜,低於300mm,不易形成料磨料的物料流動形式;高於300mm,側板8容易磨損,減少緩衝溜槽3的壽命。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緩衝溜槽3由鋼板焊接而成,長3200mm,寬1000mm,深300mm。
圖中顯示,擋板10為多塊長方形小鋼板,多塊擋板10沿著緩衝溜槽3的長度方向平行連接在緩衝溜槽3的槽體內,擋板10與底板9和側板8的板面垂直焊接連接,擋板10的上端低於側板8的上邊緣,緩衝溜槽3中的相鄰擋板10之間的距離為300-350mm,擋板10的高度為60-80mm。擋板10的作用是增加了物料下落的摩擦力,緩解了衝擊力,降低了流速。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活性石灰由成品倉1下料口進入,落在緩衝溜槽3上,緩衝溜槽3會在底部形成一層墊層,後期落入倉內的活性石灰依靠自身重力,在形成的活性石灰墊層上滑行,對緩衝溜槽3沒有磨損,由於料與料之間的摩擦,減緩了物料的滑行速度,減少了物料落到倉底的破碎,減小了物料的粉化率。活性石灰通過緩衝裝置佔到成品倉1的倉體容積的70%左右時,成品倉1的底部倉口開始出料,頂部倉口持續供料,形成良好的貯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