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6:27:41 2
專利名稱: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軌輸送系統,尤其涉及一種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 送系統,屬於機械製造加工技術領域。在本文中所提及的長鋼軌包括但並不僅限於長度不 小於10米的鋼軌,本實用新型特別適用於長度大致為250米的長鋼軌的整形加工處理。背景技術:
在現代社會中,鐵路運輸是最為重要、有效並且得以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廣泛應 用的交通方式。鐵路鋼軌作為列車的承載部件,其對於鐵路運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 而,由於列車負載重、線路運行頻繁,通過列車車輪與鋼軌進行長期的直接滾動摩擦而致使 鋼軌不斷疲勞受損。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列車的運行速度也日益提高,甚至達到了以 往難以想像的極高速度,這在為大眾創造更多便捷、提高了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毫無疑 問地對鋼軌磨損造成了更加不利的影響。由於鋼軌的實際在用裡程數是相當龐大和驚人 的,因此將出現了一定程度磨損的鋼軌直接廢棄是不合適宜的,這必然會造成極大地資源 浪費。在現有技術中,已有的較佳處理方法是將舊鋼軌從在鐵路線路上拆卸換下,然後 對其進行整形加工處理(例如,對舊鋼軌的表面或側面進行銑削加工,以去除老化的疲勞 層),再將處理後的鋼軌降級而再次鋪設使用。上述處置方法是應當被積極倡導推行的, 因為這不僅可以通過對舊鋼軌的整形處理來避免重大資源浪費、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而 且也與全球倡導的實施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環保、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相一致。但是,在對 這些鋼軌、特別是對於長度較長的鋼軌進行整形加工處理方面,目前國內在相關設備的研 制領域還是空白,例如對於長鋼軌的輸送技術,由於其尺寸龐大且極其笨重,而存在著難以 實現不停頓連續輸送進給的技術難點,由此根本無法保證對鋼軌整形加工的高質量和高效 率,甚至將會出現生產節奏中斷、損壞加工設備和危及人身安全的嚴重情形,從而影響並限 制了對鋼軌進行可靠、有效地加工處理。而國外也為能對上述技術問題加以良好解決,而且 其相關設備價格昂貴,也不能完全適用於國內的長鋼軌整形加工處理。所以,研製開發出具 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長鋼軌加工處理裝備不僅具有重大意義,而且確實刻不容緩,這完 全符合我國鐵路建設和發展的現實需求,更有利於實現顯著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創新設計的、製造和使用成本低且性 能穩定可靠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它可以有效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 在長鋼軌的加工處理過程中不能將其連續輸送進給的技術難題,從而尤其能夠實現例如長 度達到250米左右乃至更長的長鋼軌進行智能交替式推拉的不停頓連續輸送。為了實現上述的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包括第一輸送裝置,其包括用於夾裝長鋼軌的第一夾具,所述第一輸送裝置被裝設在用於對長鋼軌進行加工處理的加工裝置的輸入側以將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推送入所 述加工裝置,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具有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第二輸送裝置,其包括用於夾裝長鋼軌的第二夾具,所述第二輸送裝置被裝設在 所述加工裝置的輸出側以將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拉送出所述加工裝置,所述第二輸送 裝置具有與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等長的第二最大運動行程;動力裝置,其連接於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以向它們提供運動動力;位置檢測裝置,其用於檢測提供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信 號、以及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的尾端位置信號;運動控制裝置,其與所述位置檢測裝置相連接並根據所獲取的所述第一輸送裝 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信號來控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以使 得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第一夾具在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對待加工處 理的長鋼軌區段完成夾裝並開始準備將其向所述加工裝置推送時,使所述第二輸送裝置處 於所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並使所述第二夾具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運行完成第一距離後,使所述第二輸送裝置與所述第一輸送 裝置等速同步運行完成第二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使得所述第二夾具對加工處 理後的長鋼軌區段完成夾裝之後使所述第一夾具停止夾裝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所述 第一距離與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比值範圍是0. 85-0. 95,所述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之 和等於所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運行至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時使其停下並隨後 返回至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且使所述第一夾具在該處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當所述第二輸送裝置運行完成所述第一距離後,使所述第一輸送裝置與所述第二 輸送裝置等速同步運行完成所述第二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使得所述第一夾具 對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完成夾裝之後使所述第二夾具停止夾裝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 區段;當所述第二輸送裝置運行至所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時使其停下並隨後 返回至所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且使所述第二夾具在該處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以 及當由所述位置檢測裝置檢測到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尾端與所述第一夾具之 間的距離等於第三距離時,調整所述第一夾具和/或所述第二夾具以由所述第一夾具夾裝 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並將其推送入所述加工裝置,所述第三距離與所述第一最大運動 行程的比值範圍是0. 55-0. 75。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當所述長鋼軌的長度 為250米時,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和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為5. 6米。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所述第一距離為5. 2米。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所述第三距離為3. 5米。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所述動力裝置是同時向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提供運動動力的伺服電機。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所述動力裝置是分別 用於向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提供運動動力的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所 述運動控制裝置能根據所述位置檢測裝置提供的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 動位置信號並通過所述第一伺服電機調整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運動速度和/或通過所述 第二伺服電機調整所述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速度。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所述位置檢測裝置是 位移傳感器。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所述運動控制裝置是 可編程控制器PLC。在上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優選地,所述加工裝置是用於 對長鋼軌的表面和/或側面進行銑削加工的銑削設備。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具有創新的 結構設計,並且系統整體易於製造、使用性能穩定可靠,它填補了國內舊鋼軌整形加工裝備 領域方面的空白,可以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在長鋼軌加工處理過程中不能將其連續 輸送進給的技術難題,通過本實用新型可以針對例如長度達到250米左右的長鋼軌實現智 能化、交替式推拉的不停頓連續輸送。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 系統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它能夠創造出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 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的總體組成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 部分組成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的另一個較佳實施例 的部分組成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第一輸送裝置和第 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關係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輸送裝置3加工裝置5位置檢測裝置7a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40伺服電機42第二伺服電機A2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中間處Bl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B3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2第二輸送裝置 4動力裝置 6運動控制裝置 7b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 41第一伺服電機 Al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 A3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 B2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中間處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它概括性地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 統的總體組成。如圖1所示,該系統主要包括第一輸送裝置1、第二輸送裝置2、動力裝置4、 位置檢測裝置5和運動控制裝置6,以下將對各組成部分進行詳細的說明。第一輸送裝置1是被布置在加工裝置3的輸入側,通過它具有的第一夾具(為簡 化圖面起見而並未圖示)來夾裝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7a並將其推送入加工裝置3。至 於加工裝置3,通常採用的是銑削設備,以對從鐵路線路下拆卸下來的舊長鋼軌的表面和/ 或側面進行銑削加工來去除其已經老化的疲勞層。當然,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採用現有 技術中的其他適宜使用的加工處理設備,來對鋼軌進行相應加工處理。這些設備及其加工 處理工藝都是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了解或熟知的,因而在此不多贅述。在本實用新型中,第 一輸送裝置1被設置具有其最大運動行程的,在此被稱之為「第一最大運動行程」,隨後將 結合圖4對其加以說明。類似地,在圖1中示意性顯示出的第二輸送裝置2是被布置在加工裝置3的輸出 側,它是用於將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7b從加工裝置3拉送出來。同樣,在第二輸送裝 置2上也設置了用來夾裝已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7b的第二夾具(為簡化圖面起見而 並未圖示),這樣的第二夾具是可以採用與第二夾具相同或者不同的結構設計。在本實用新 型中,第二輸送裝置2也被設置具有其最大運動行程,即以下所稱的「第二最大運動行程」, 它的含義及其與上述的「第一最大運動行程」之間的關係請參考後文對圖4的描述部分內 容。另外,應指出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並不是僅僅 具有狹義概念的,它們中的每一個實際上都是可以由若干個單獨的輸送臺來組成的,以便 於根據鋼軌的長度需要而將該鋼軌穩定、牢固地夾持住,並且在它們中的每一個上也可以 包括基於使用方便、安全等方面的考慮而設置的諸如無線控制器、緊急停車單元等部件。在圖1中,動力裝置4是被用來對整個系統提供運動動力的,它與第一輸送裝置1 和第二輸送裝置2連接以向它們提供動力。請同時參閱圖2和圖3,它們示出了本實用新型 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的兩個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組成,並且為了清楚顯示 所見,在這些圖中省略了位置檢測裝置5和運動控制裝置6。在圖2中,動力裝置4直接採 用了伺服電機40,通過它來同時向第一輸送裝置1和第二輸送裝置2提供運動動力。而在 圖3中,動力裝置4則包括了用於向第一輸送裝置1提供運動動力的第一伺服電機41、用於 向第二輸送裝置2提供運動動力的第二伺服電機42,通過這樣的設置能夠更好地、更靈活 地實現運動動力供應,例如可以對第一輸送裝置1或第二輸送裝置2的輸送速度進行單獨 控制。必須指出的是,提供上述示例僅僅是用來示範性地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中的動力裝 置4,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事實上採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更多實現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完 全適用於本實用新型的。此外,還需要強調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動力裝置」是具有廣義 含義的,它將毫無疑問地包括諸如變速機構、安全保護器件、電能存儲器、無線控制單元、監 視設備等等現有技術中已知的能夠更好地輔助實現運動動力供應功能的其他若干部件。如圖1所示,位置檢測裝置5是被設置用於檢測提供第一輸送裝置1和第二輸送 裝置2的運動位置信號、以及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的尾端位置信號的。具體而言,位置 檢測裝置5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採用若干個位移傳感器,並將其裝設在第一輸送裝置1、第二輸送裝置2以及周圍環境的適宜位置處。再請參照圖1,其中的運動控制裝置6是本實用新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功能 在於可以根據位置檢測裝置5提供的第一輸送裝置1和第二輸送裝置2的運動位置信號, 並通過動力裝置4來智能化地調整第一輸送裝置1和/或第二輸送裝置2的位移運動(例 如,通過如上所述的第一伺服電機41調控第一輸送裝置1、通過第二伺服電機42調控第二 輸送裝置2)、實現第一夾具和/或第二夾具的夾裝和停止夾裝操作等,從而實現本實用新 型的設計目的。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可編程控制器PLC來實現本實用新型中的運動控制裝 置6,使其實現以下控制當上述的第一輸送裝置1中第一夾具在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對待加工處 理的長鋼軌區段7a完成夾裝並開始準備將其向加工裝置3推送時,使第二輸送裝置2處於 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並使第二夾具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當第一輸送裝置1運行完成第一距離後,使第二輸送裝置2與第一輸送裝置1等 速同步運行完成第二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使得第二夾具對加工處理後的長鋼 軌區段7b完成夾裝之後使第一夾具停止夾裝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7a,關於上述的「第 一距離」和「第二距離」也將在後面針對圖4的描述中進行詳細解釋;當第一輸送裝置1運行至第一最大運動行程處時使其停下並隨後返回至第一最 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且使第一夾具在該處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當第二輸送裝置2運行完成第一距離後,使第一輸送裝置1與第二輸送裝置2等 速同步運行完成第二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使得第一夾具對待加工處理的長鋼 軌區段7a完成夾裝之後使第二夾具停止夾裝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7b ;當第二輸送裝置2運行至第二最大運動行程處時使其停下並隨後返回至第二最 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且使第二夾具在該處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以及當由位置檢測裝置5檢測到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7a的尾端與第一夾具之間 的距離等於第三距離時,調整第一夾具和/或第二夾具以由第一夾具夾裝待加工處理的長 鋼軌區段7a並將其推送入加工裝置3。同樣地,將在隨後的描述中詳細說明上述「第三距 離」的含義。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第一輸送裝置和第 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關係示意圖,在該圖中以虛線框的方式示出了第一輸送裝置1和第 二輸送裝置2的若干個關鍵運動位置。下面將通過該圖來詳細說明應用本實用新型來進行 智能交替式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的過程,以及前面所提及的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第二最大運 動行程、第一距離、第二距離和第三距離等術語的含義,以便能夠更為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 型的設計特點、原理及其所具有的優勢。如圖4所示,首先將如前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 統布置在加工裝置3的兩側,並採用如下的處理步驟首先,在步驟A中,使本實用新型輸送系統中第一輸送裝置1的第一夾具在第一最 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Al對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7a完成夾裝並開始準備將其沿著圖中 所示的箭頭方向向加工裝置3推送,同時使第二輸送裝置2處於其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 Bl並使得第二夾具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其次,在步驟B中,使第一輸送裝置1運行完成第一距離(即在圖4中所示的從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Al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中間處A2之間的距離)後,使第二輸送 裝置2與第一輸送裝置1等速同步運行完成第二距離(即在圖4中所示的從第二最大運動 行程的起始處Bl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中間處B2之間的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 使得第二夾具對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7b完成夾裝之後使第一夾具停止夾裝待加工處 理的長鋼軌區段7a ;隨後,在步驟C中,在第一輸送裝置1運行到它具有的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 A3時,使其停下並使其隨後返回至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Al且使第一夾具在該處處 於打開待夾裝狀態;接著,在步驟D中,使第二輸送裝置2運行完成第一距離後,使第一輸送裝置1與 第二輸送裝置2等速同步運行完成第二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使得第一夾具對 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7a完成夾裝之後使第二夾具停止夾裝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 7b;然後,在步驟E中,在第二輸送裝置2運行到它具有的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 B3時,使其停下並隨後使其返回至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Bl且使第二夾具在該處處 於打開待夾裝狀態;之後,通過重複以上的步驟A-E來實現對長鋼軌的智能交替式推拉連續輸送進 給,並且在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7a的尾端與第一夾具之間的距離等於第三距離(未圖 示,隨後將予以說明)時,調整第一夾具和/或第二夾具以由第一夾具夾裝待加工處理的長 鋼軌區段7a並將其推送入加工裝置3。這樣,通過以上各步驟就可以成功解決前述的在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長鋼軌加工處 理過程中不能將其連續輸送進給的技術難題。出於簡化設計的考慮,在本實用新型中可以將上述的第一最大運動行程和第二最 大運動行程設置為行程長度完全相等;並且,在第一輸送裝置1和第二輸送裝置2各自的最 大運動行程等長的情形下,應當將前述的第一距離和第三距離分別設置為最大運動行程的 0. 85-0. 95倍、0. 55-0. 75倍,這兩個比值範圍均是實用新型人歷經長期大量的測試以及創 造性的分析研究之後獲取的,通過使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在具有該比值關係的距離段內實 現對長鋼軌的交替式推拉連續輸送切換、保持長鋼軌的尾端被智能化地連續夾裝操作而不 出現中斷是解決前述技術難題的關鍵所在,其具體的切換實現過程已經在前文中進行詳細 描述了,通過本實用新型確實能夠順利實現鋼軌在無限長度下的不停頓連續輸送進給。例 如,需要重點提及的是,在鋼軌長度達到250米時,由於其長度過長而應用現有技術極其不 易於實現鋼軌的連續不間斷輸送進給,然而採用本實用新型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並且實 用新型人還特別指出,在優選的情形下,應當將第一最大運動行程和第二最大運動行程均 設為5. 6米,並將第一距離設為5. 2米、第三距離設為3. 5米,就能夠消除鋼軌輸送不連續 的問題,從而保證了現場加工工藝節奏的連續性,避免了由於鋼軌輸送進給中斷而損壞設 備、危及人身安全的發生,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加工質量。這些優化參數值的設定不僅與 鋼軌的尺寸相關,而且也與加工裝置、各輸送裝置、各夾具操作等的整體最優化控制密切相 關。當然,還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披露的本實用新型中的各個優化參數值實際上也毫無疑 問地包括了對這些參數值的任何非實質性偏移。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眾多實施例中,還可以針對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中的上述各組成部分加以改變。舉例而言,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將第一 輸送裝置1設計成由沿著鋼軌進給方向布置的2個輸送臺組成,而將第二輸送裝置2設計 成由沿著鋼軌進給方向布置的3個輸送臺組成。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運動控制裝置6是通 過採用無線裝置來從位置檢測裝置5獲取第一輸送裝置1和第二輸送裝置2的運動位置信 號的。而在又一個實施例中,則通過進一步設置包括顯示設備在內的安全監控裝置來提高 本實用新型系統的安全運行性能。 以上列舉了若干具體實施例來詳細闡明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 續輸送系統,這些個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實施方式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 的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還可以做出 各種變形和改進,例如顯然也可以將本實用新型用於類似於長鋼軌情形的其他應用場合。 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範疇並為本實用新型的各項權利要求所 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包括第一輸送裝置,其包括用於夾裝長鋼軌的第一夾具,所述第一輸送裝置被裝設在用於 對長鋼軌進行加工處理的加工裝置的輸入側以將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推送入所述加 工裝置,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具有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第二輸送裝置,其包括用於夾裝長鋼軌的第二夾具,所述第二輸送裝置被裝設在所述 加工裝置的輸出側以將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段拉送出所述加工裝置,所述第二輸送裝置 具有與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等長的第二最大運動行程;動力裝置,其連接於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以向它們提供運動動力; 位置檢測裝置,其用於檢測提供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信號、 以及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的尾端位置信號;運動控制裝置,其與所述位置檢測裝置相連接並根據所獲取的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 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信號來控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以使得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第一夾具在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對待加工處理的 長鋼軌區段完成夾裝並開始準備將其向所述加工裝置推送時,使所述第二輸送裝置處於所 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並使所述第二夾具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運行完成第一距離後,使所述第二輸送裝置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 等速同步運行完成第二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使得所述第二夾具對加工處理後 的長鋼軌區段完成夾裝之後使所述第一夾具停止夾裝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所述第一 距離與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比值範圍是0. 85-0. 95,所述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之和等 於所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當所述第一輸送裝置運行至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時使其停下並隨後返回 至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且使所述第一夾具在該處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當所述第二輸送裝置運行完成所述第一距離後,使所述第一輸送裝置與所述第二輸 送裝置等速同步運行完成所述第二距離,並且在該等速同步運行期間使得所述第一夾具對 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完成夾裝之後使所述第二夾具停止夾裝加工處理後的長鋼軌區 段;當所述第二輸送裝置運行至所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終止處時使其停下並隨後返回 至所述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的起始處且使所述第二夾具在該處處於打開待夾裝狀態;以及當由所述位置檢測裝置檢測到待加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尾端與所述第一夾具之間的 距離等於第三距離時,調整所述第一夾具和/或所述第二夾具以由所述第一夾具夾裝待加 工處理的長鋼軌區段並將其推送入所述加工裝置,所述第三距離與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 的比值範圍是0. 55-0. 7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當所述 長鋼軌的長度為250米時,所述第一最大運動行程和第二最大運動行程為5. 6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 一距離為5. 2米。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 三距離為3. 5米。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動力裝置是同時向所述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提供運動動力的伺服電機。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 於,所述動力裝置是分別用於向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提供運動動力的第一伺 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所述運動控制裝置能根據所述位置檢測裝置提供的所述第一輸送 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信號並通過所述第一伺服電機調整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 運動速度和/或通過所述第二伺服電機調整所述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速度。
7.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 於,所述位置檢測裝置是位移傳感器。
8.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 於,所述運動控制裝置是可編程控制器PLC。
9.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特徵在 於,所述加工裝置是用於對長鋼軌的表面和/或側面進行銑削加工的銑削設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交替式長鋼軌推拉連續輸送系統,其包括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動力裝置、位置檢測裝置和運動控制裝置,所述運動控制裝置通過位置檢測裝置提供的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位置信號來控制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運動以實現對長鋼軌的智能交替式推拉連續輸送進給。本實用新型具有創新的結構設計,且易於製造、使用性能穩定可靠,它填補了國內舊鋼軌整形加工裝備領域方面的空白,可以有效解決在長鋼軌加工處理過程中不能將其連續輸送進給的難題,能對長度達到250米乃至更長的長鋼軌實現智能交替式推拉的不停頓連續輸送,因此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應用本實用新型能夠創造出相當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文檔編號B23Q7/00GK201833223SQ20102027340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7日
發明者林獻坤, 江聲華, 董立志, 韓世卓 申請人:上海瑞紐機械裝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