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屋簷收口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4:31:41

本實用新型涉及房屋建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屋簷收口。
背景技術:
木塑,即木塑複合材料,是國內外近年蓬勃興起的一類新型複合材料,指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代替通常的樹脂膠粘劑,與超過35%-70%以上的木粉、稻殼、秸稈等廢植物纖維混合成新的木質材料,再經擠壓、模壓、注塑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藝,生產出的板材或型材。
木塑由於其價格低廉、防水防潮、具有與硬木相當的抗壓、抗彎曲等物理機械性、易於安裝拆卸等優點被廣泛的傳統室外建築物上,如現在室外涼亭使用木塑材料進行搭建,尤其是屋簷,使用年限久後,風吹日曬雨淋,木塑材料熱脹冷縮會有些許變形,造成視覺上不美觀,還需拆卸進行更換,耗時耗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屋簷收口,以實現對屋簷的保護,延長屋簷使用壽命,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屋簷收口,以實現對屋簷的保護,延長屋簷使用壽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屋簷收口,包括固定在屋簷上的上角線和下角線,所述上角線為L型結構,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豎向板和第一橫向板,所述下角線為L型結構,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二豎向板和第二橫向板,所述第一橫向板和所述第二橫向板同向且平行設置,所述第二豎向板從所述第一豎向板的下方插入所述第一豎向板中使得所述上角線和所述下角線拼合形成包覆所述屋簷的凹槽。
優選的,上述第二豎向板的頂端設置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豎向板的末端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
優選的,上述的屋簷收口還包括中間板,所述中間板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優選的,上述第二豎向板的頂端設置有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一豎向板的末端設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中。
優選的,上述的屋簷收口還包括中間板,所述中間板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中,所述第三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優選的,上述第一豎向板上設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螺釘穿過所述通孔將所述第一豎向板與所述屋簷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口設置有壓邊線。
優選的,上述第四凹槽的槽口設置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朝向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傾斜,所述壓邊線的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阻隔凸起配合使用的卡壁,所述卡壁的頂部從靠近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遠離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並在自身的中部開始從遠離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
優選的,上述第二橫向板上設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螺釘穿過所述通孔將所述第二橫向板與所述屋簷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口設置有壓邊線。
優選的,上述第五凹槽的槽口設置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朝向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部傾斜,所述壓邊線的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阻隔凸起配合使用的卡壁,所述卡壁的頂部從靠近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遠離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並在自身的中部開始從遠離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
優選的,上述上角線和所述下角線均為鋁合金材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屋簷收口,包括固定在屋簷上的上角線和下角線,所述上角線為L型結構,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豎向板和第一橫向板,所述下角線為L型結構,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二豎向板和第二橫向板,所述第一橫向板和所述第二橫向板同向且平行設置,所述第二豎向板從所述第一豎向板的下方插入所述第一豎向板中使得所述上角線和所述下角線拼合形成包覆所述屋簷的凹槽。使用時,將上角線放置在屋簷上方,下角線放置在屋簷的下方,第一橫向板放置在屋簷的上方,第二橫向板放置在屋簷的下方,第二豎向板從第一豎向板的下方插入第一豎向板中,使得上角線和下角線拼合包覆住屋簷,第一豎向板和第二豎向板共同遮擋住屋簷的側壁,然後將上角線和下角線分別固定在屋簷上,形成對屋簷的保護,避免風吹日曬,即使屋簷熱脹冷縮變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屋簷收口也能夠起到固定定型的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屋簷收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放大結構示意圖。
上圖1-2中:
上角線1、下角線2、第一橫向板3、第一豎向板4、第二橫向板5、第二豎向板6、第五凹槽7、壓邊線8、螺釘9、屋簷10、阻隔凸起11、卡壁12、中間板1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屋簷收口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放大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屋簷收口,包括固定在屋簷10上的上角線1和下角線2,上角線1為L型結構,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豎向板4和第一橫向板3,下角線2為L型結構,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二豎向板6和第二橫向板5,第一橫向板3和第二橫向板5同向且平行設置,第二豎向板6從第一豎向板4的下方插入第一豎向板4中使得上角線1和下角線2拼合形成包覆屋簷10的凹槽。使用時,將上角線1放置在屋簷10上方,下角線2放置在屋簷10的下方,第一橫向板3放置在屋簷10的上方,第二橫向板5放置在屋簷10的下方,第二豎向板6從第一豎向板4的下方插入第一豎向板4中,使得上角線1和下角線2拼合包覆住屋簷10,第一豎向板4和第二豎向板6共同遮擋住屋簷10的側壁,然後將上角線1和下角線2分別固定在屋簷10上,形成對屋簷10的保護,避免風吹日曬,即使屋簷10熱脹冷縮變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屋簷收口也能夠起到固定定型的作用。
具體的,第一豎向板4和第二豎向板6的插接有兩種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是第二豎向板6的頂端設置有第一凸起且第一豎向板4的末端設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凸起插入第一凹槽中。此時,如果屋簷10過厚,第一豎向板4和第二豎向板6的長度小於屋簷10的厚度,還可以添加一個中間板13延長長度,中間板13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插入第一凹槽中,第一凸起插入第二凹槽中。
另一種是第二豎向板6的頂端設置有第三凹槽且第一豎向板4的末端設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插入第三凹槽中。此時,如果屋簷10過厚,第一豎向板4和第二豎向板6的長度小於屋簷10的厚度,還可以添加一個中間板13延長長度,中間板13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插入第三凹槽中,第三凸起插入第二凹槽中。
具體的,在將上角線1和下角線2固定在屋簷10上時,可以有多種固定方式,可以是將第一豎向板4以及第一橫向板3兩者分別固定在屋簷10上或者都固定在屋簷10上,將第二豎向板6以及第二橫向板5兩者分別固定在屋簷10上或者都固定在屋簷10上,固定時只需要在豎向板上或者橫向板上開個通孔供螺釘穿過即可。
優選的,在上角線1固定時,在第一豎向板4上設置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將第一豎向板4與屋簷10固定連接,第四凹槽的槽口設置有壓邊線,通過壓邊線遮擋住螺釘,保護螺釘,同時使得上角線1的整個外表面是平整的,更加的美觀。其中,壓邊線與槽口的連接方式可以是粘結,也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通過螺釘連接,以卡接為例,第四凹槽的槽口設置有阻隔凸起,阻隔凸起朝向第四凹槽的底部傾斜,壓邊線的周壁上設置有與阻隔凸起配合使用的卡壁,卡壁的頂部從靠近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遠離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並在自身的中部開始從遠離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由於阻隔凸起朝向第四凹槽的底部傾斜,那麼形成一個外寬內窄的開口,方便壓邊線的插入並且壓邊線插入後會被緊緊的卡住,為了進一步方便壓邊線的插入,卡壁的頂部從靠近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遠離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那麼卡壁的前半部是一個前窄後寬的結構,插入更加方便,與此同時,由於卡壁自身的中部開始從遠離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壓邊線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也就是說卡壁的後半部是前寬後窄,更容易與阻隔凸起相互卡住。
同理,下角線2固定在屋簷10上時,也可以在第二橫向板5上設置有第五凹槽7,第五凹槽7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螺釘9穿過通孔將第二橫向板5與屋簷10固定連接,第五凹槽7的槽口設置有壓邊線8。第五凹槽7的槽口設置有阻隔凸起11,阻隔凸起11朝向第五凹槽7的底部傾斜,壓邊線8的周壁上設置有與阻隔凸起11配合使用的卡壁12,卡壁12的頂部從靠近壓邊線8的中心的位置向遠離壓邊線8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並在自身的中部開始從遠離壓邊線8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壓邊線8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
其中,上角線1和下角線2以及中間板13均為鋁合金材質。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