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抗滑樁樁身應力應變測量的土壓力盒預製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0:46: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抗滑樁樁身應力應變測量技術。
背景技術:
抗滑樁一般都是建在地質條件比較複雜的地方,其主要作用是穿透滑坡體,深入滑床,抵擋滑坡體的下滑力,穩定邊坡。所以掌握抗滑樁的結構受力對於改進抗滑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想掌握抗滑樁的結構受力情況,就必須全面掌握應力應變分布情況,通常的做法是在抗滑樁上鑽孔,然後將若干串聯在一起的土壓力盒放進鑽孔內,放置一層土壓力盒後,在鑽孔內填築一層預定厚度的與樁體材料相同的水泥土,然後再放置一層土壓力盒,再填築一層預定厚度的與樁體材料相同的水泥土,直到土壓力盒全部安放完畢。然後將最頂部的土壓力盒引線與測量裝置相連接,即可對抗滑樁樁身應力應變進行測量。
這種現有的測量技術有如下缺陷:
1、在鑽孔內填築水泥土時,不容易準確控制水泥土的厚度,各層土壓力盒的高度難以準確控制,使測量結果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
2、由於鑽孔位置較低,不能自由移動,因此在測量現場填築水泥土十分不方便,不但工作效率較低,而且土壓力盒也不易擺放到位,應該水平放置的土壓力盒,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傾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支模和拆模、能夠精確控制土壓力盒位置及水平度的用於抗滑樁樁身應力應變測量的土壓力盒預製模具,所製作出來的成型結構與現場填築水泥土具有較高的結合強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用於抗滑樁樁身應力應變測量的土壓力盒預製模具包括截面呈正方形的模具筒體,模具筒體上下兩端均敞口設置;模具筒體的四個側面兩兩相交處通過榫卯結構相連接;
模具筒體的四個側面上分別沿模具筒體的長度方向設有用於增加預製結構與現場填築水泥土的連接強度的增強凹槽;模具筒體的四個側面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沿預定的土壓力盒的位置處設有用於指示土壓力盒底面水平位置的下位刻度線、用於指示土壓力盒頂面水平位置的上位刻度線以及用於指示土壓力盒豎向邊緣的兩道豎向刻度線;所述模具筒體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至少3個預定的土壓力盒位置。
所述模具筒體頂端四角處分別設有水平設置的上弧形板,上弧形板上設有用於成型凸塊的凸塊成型筒,凸塊成型筒上下兩端均敞口設置且其底部與模具筒體相連通;
所述模具筒體底端四角處分別設有水平設置的下弧形板,下弧形板上設有用於成型凹槽的凹槽成型塊,凹槽成型塊與凸塊成型筒相適配。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
採用本實用新型,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各刻度線精確定位土壓力盒的水平位置(水平度)和上下位置,從而提高測量的精確程度。
模具筒體相鄰的兩個側面通過榫卯結構插接配合在一起,便於支模和拆模。由於成型結構上具有與增強凹槽相應的凹槽,因此能夠增大成型結構與現場填築的水泥土的接觸面積和結合強度。
本實用新型所製作出來的成型結構可以根據需要上下拼接延長至需要的高度,從而使本實用新型所製作出來的成型結構非常便於上下拼接,能夠用來測量不同長度的抗滑樁樁身的應力應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俯視圖和仰視圖中的虛線圓所示位置為土壓力盒的預定位置。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 的用於抗滑樁樁身應力應變測量的土壓力盒預製模具包括截面呈正方形的模具筒體1,模具筒體1上下兩端均敞口設置;模具筒體1的四個側面兩兩相交處通過榫卯結構相連接;即模具筒體1相鄰的兩個側面通過榫卯結構插接配合在一起,便於支模和拆模。榫卯結構為板材的常規連接結構,圖未示。
模具筒體1的四個側面上分別沿模具筒體1的長度方向設有用於增加預製結構與現場填築水泥土的連接強度的增強凹槽2;模具筒體1的四個側面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沿預定的土壓力盒的位置處設有用於指示土壓力盒底面水平位置的下位刻度線3、用於指示土壓力盒頂面水平位置的上位刻度線4以及用於指示土壓力盒豎向邊緣的兩道豎向刻度線5;所述模具筒體1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至少3個預定的土壓力盒位置。預定的土壓力盒位置為上位刻度線4、下位刻度線3及兩道豎向刻度線5所圍成的區域。上位刻度線4、下位刻度線3及兩道豎向刻度線5的設置,便於從模具筒體1的內外兩個方向確定土壓力盒的位置。
所述模具筒體1頂端四角處分別設有水平設置的上弧形板6,上弧形板6上設有用於成型凸塊的凸塊成型筒7,凸塊成型筒7上下兩端均敞口設置且其底部與模具筒體1的內腔相連通;
所述模具筒體1底端四角處分別設有水平設置的下弧形板8,下弧形板8上設有用於成型凹槽的凹槽成型塊9,凹槽成型塊9與凸塊成型筒7相適配。
這樣,成型後,成型結構頂部就具有凸塊,底部就具有與凸塊相適配的凹槽,便於將多個成型結構沿長度方向拼接起來(下部成型結構的凸塊插設在上部成型結構的凹槽內),從而使本實用新型所製作出來的成型結構可以根據需要上下拼接延長至需要的高度,從而使本實用新型所製作出來的成型結構非常便於上下拼接,能夠用來測量不同長度的抗滑樁樁身的應力應變。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平整的支撐結構上,將支撐結構調整至適合工作人員觀察的高度,然後向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筒體1內填築或澆築水泥土。由於模具筒體1的四個側面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沿預定的土壓力盒的位置處設有用於指示土壓力盒底面水平位置的下位刻度線3、用於指示土壓力盒頂面水平位置的上位刻度線4以及用於指示土壓力盒豎向邊緣的兩道豎向刻度線5,因此工作人員很容易從模具筒體1的頂部觀察到模具筒體1內表面上的刻度線,也很容易看到模具筒體1外表面上的刻度線,從而在填築或澆築水泥土時,能夠方便地觀察到水泥土的上表面是否達到預定的土壓力盒的位置的土壓力盒底面水平位置。當水泥土的上表面達到預定一層的土壓力盒底面水平位置時,將一個土壓力盒在水泥土上,並根據豎向刻度線5精確調整土壓力盒的水平位置。放置好一層土壓力盒之後,繼續填築或澆築水泥土,直到水泥土的上表面達到上一層預定的土壓力盒的預定位置,再繼續放入下一個土壓力盒。如此反覆操作,直到最頂部一個土壓力盒安放到位,完成成型結構的製作,拆模後取出成型結構。對抗滑樁樁身進行應力應變測量時,先鑽孔,然後將成型結構放置入鑽孔內,再在成型結構的周邊填築水泥土。由於成型結構上具有與增強凹槽2相應的凹槽,因此能夠增大成型結構與現場填築的水泥土的接觸面積和結合強度。各層土壓力盒的串聯連接線是預先連接好的,現場填築好水泥土後,即可將最頂部的土壓力盒的引線與測試裝置相連接,進行相應的測試工作。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儘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