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承機構及具有該載承機構的射出成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2:16:36
專利名稱:載承機構及具有該載承機構的射出成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分子的射出成型加工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載承機構及具有該載承機構的射出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在高分子加工的技術範疇中,射出成型機是被廣泛應用的加工機械,其主要是通過熱能將固態的高分子原料在射出擠筒中熱熔成為可流動的熔融體,再以壓力推送熱熔的高分子原料,使之經由射出擠筒端末的射料嘴注入模具內部的模室中,以進行模製成型的製造程序。而由於高分子原料注入模具後所進行的模製成型程序需耗費相當的時間,始能令 高分子原料在模具內或冷卻定型、或聚合成型,因此,當以單一射出擠筒配合單一模具時,即需耗費時間等待模具內部的原料成型並取出清理後,始能再次進行注料作業,是以,為提升製造的效率,產業上遂有採用圓盤多站式射出成型機或直列多站式射出成型機的技術,而以單一的射出擠筒型搭配多個的模具,據此,當射出成型機將原料注入前一模站中的模具後,可隨即進行次一模站的模具注料作業,而無需耗費等待的時間。上述圓盤多站式或直列多站式射出成型機固有提高製造效率的具體功效,只是由於製成品已由單一密度、單一顏色、單一區塊等簡單構造,發展成多密度、多色與多區塊等複雜構成,因此,傳統射出成型機所提供單一成分原料的射料技術即難以滿足該等製成品的需求,是以,遂有將單一射出擠筒以成組的射出擠筒予以取代,而該成組的射出擠筒數量為多個,俾可通過不同的射出擠筒進行相異組成原料的熱熔與射出作業,據此,產業即得以成組的射出擠筒,將相異組成的原料注入同一模具內的不同模室中,再經由後續的模具更換使成型於相異模室中的胚料並接成型為最終的製品。該等技術,具體而言有如中國第095112535號發明專利前案所揭露的射出裝置多個射嘴間的相對位置調整機構,也有如中國第100219396號實用新型專利前案所提供的多射槍的射出成型機改良構造,該等專利前案所提供的技術中,是以直列多站式射出成型機為其具體的實施態樣,其中,前者是使多個射出擠筒得沿同一水平X軸方向位移,以及使至少其中一射出擠筒得於重力方向的Y軸位移,據以達到靈活因應不同模具的功效,即其是以調整射出擠筒位置以因應模具改變,而後者則是以改變模具位置以因應射出擠筒位置;該等專利前案固均有其目的與所能達成的效果,只是仍均未臻完善而有需加以改進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載承機構,其主要由一主載座與二次座所組成,並使各該次座隨該主載座而在一 X軸上往復位移,而其主要的技術特徵則是在使各該次座各自可在一平行於X軸的V軸上位移,以及一垂直於該X軸的Y軸上位移,據以改變射出成型機所具有的多個射料嘴間的彼此相對位置,以滿足實際產業的需求。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以下技術方案[0008]一種載承機構,包含有一主載座,可沿水平方向的一 X軸位移作動;一第一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平行於該X軸的一 X』軸位移;一第二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垂直於該X軸的一 Y軸位移。所述主載座及所述各次座分別為彼此平行的板狀體,並呈水平。所述的載承機構,更包含有一第一次導部,夾設於所述主載座與所述第一次座間,用以導引所述第一次座在所述主載座上沿所述X』軸作動。所述的載承機構,更包含有一第二次導部,設於所述主載座與所述第二次座間,用以導引所述第二次座沿該Y軸位移作動。所述第二次導部具有多個導孔,分別貫設於所述主載座上,孔軸並垂直於所述X軸,多個導杆,分別滑設於一同軸對應的導孔中,並以一端與所述第二次座固接。一種射出成型裝置,包含有 一線性延伸的主導部;一載承機構,具有一主載座,滑設於該主導部上,而可沿水平方向的一 X軸位移,一第一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平行於該X軸的一 V軸位移,一第二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垂直於該X軸的一 Y軸位移;一第一射出部,具有一第一射座,設於該第一次座上,一直柱狀的第一射出擠筒,設於該第一射座上,一第一射料嘴,位於該第一射出擠筒的柱軸一端;一第二射出部,具有一第二射座,設於該第二次座上,一直柱狀的第二射出擠筒,設於該第二射座上,一第二射料嘴,位於該第二射出擠筒的柱軸一端,並與該第一射料嘴相鄰對應。所述的射出成型裝置,更包含有多個模站,各該模站依序等距排列於所述主導部的一側,並與所述各射料嘴相鄰對應。所述主導部呈直線延伸。所述第一射座與所述第二射座分別與所附麗的對應所述第一次座或所述第二次座相樞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以改變射出成型機所具有的多個射料嘴間的彼此相對位置,以滿足實際產業的需求。
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為顯示各該主載座、第一次座與第二次座的移動狀態。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作為射出成型裝置一部分時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作為射出成型裝置一部分時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作為射出成型裝置一部分時,其進行調整射料嘴間相對位置的一平面示意圖,為顯示同一射出單元中的兩射料嘴彼此間位於同一重力線上。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作為射出成型裝置一部分時,其進行調整射料嘴間相對位置的一平面示意圖,為顯示同一射出單元中的兩射料嘴彼此間位於同一水平線上。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作為射出成型裝置一部分時,其進行調整射料嘴間相對位置的一平面示意圖,為顯示同一射出單元中的兩射料嘴彼此間位於不同重力線及不同水平線上。附圖標號10 :載承機構;20 :主載座;30 第一次座;40 :第二次座;50 第一次導部;51 :導軌;52 :滑塊;60 :第二次導部;61 :導孔;62 :導杆;70 :射出成型裝置;71 :主導部;72 :連杆;73 :第一射出部;731 :第一射座;732 :第一射出擠筒;733 :第一射料嘴;74 第二射出部;741 :第二射座;742 :第二射出擠筒;743 :第二射料嘴。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茲即舉以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先請參閱圖I至3,在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載承機構10,包含了一主載座20、一第一次座30、一第二次座40、一第一次導部50以及一第二次導部60。該主載座20呈板狀,呈水平設置而可沿水平方向在一 X軸上位移作動。該第一次座30呈板狀,水平位於該主載座20的上側座面上,並可沿一平行於該X軸的X』軸往復位移作動。該第二次座40呈板狀,水平位於該主載座20的上側座面上,並與該第一次座30並列對應,且可沿一垂直於該X軸的Y軸往復位移作動。該第一次導部50夾設於該第一次座30與該主載座20間,用以導引該第一次座30沿該X』軸位移,而具有了二直條狀導軌51,彼此平行且相隔開來地固設於該主載座20的上側座面上,長軸並平行於該X軸,多個滑塊52,分別固接於該第一次座30的下側板面上,並滑接於對應的導軌51上,據此,該第一次座40可受外部動力的帶動而在該第一次導部50所提供的V軸導引方向上,水平地往複線性位移作動。該第二次導部60設於該第二次座40與該主載座20間,用以導引該第二次座40沿該Y軸位移,具體而言,該第二次導部60具有多個導孔61,分別貫穿該主載座20的板體,孔軸並與該X軸垂直,多個導杆62分別滑設於同軸對應的一導孔61中,並以杆軸頂端與該第二次座40的下側板面垂直固接,據此,該第二次座40可受外部動力的帶動,而沿該第二次導部60所提供的Y軸導引方向上下地垂直往復位移。通過上述構件的組成,該載承機構10可經由各該主載座、第一次座與第二次座20,30,40提供X、V及Y軸三方向的位移,據此,當以該載承機構10作為射出成型裝置的構成元件時,可便於進行對該射出成型裝置的多個射料嘴彼此間相對位置的調整程序,以滿足產業應用時的需求。更進一步來說,則續請參閱圖4與圖5,當以該載承機構10作為一射出成型裝置70的構成元件時,其如圖4所示般,是使二載承機構10彼此並列而各自以其所具有的主載座20滑設於該射出成型裝置70的一呈直線狀延伸的主導部71上,俾使各該主載座20在該X軸上往復位移的作動有所附麗,並獲得該主導部71的導引,以及,在各該載承機構10的主載座20間,通過可拆卸的連杆72予以結合,俾使各該主載座20在該主導部71上的位移得以同步,同時使各該載承機構10各自所具有的各該第一次座與第二次座30、40彼此間呈鏡射的對應狀態。並且,該射出成型裝置70更包含有分設於各該載承機構10上的二第一射出部73與二第二射出部74 (圖4僅揭露位於其中一載承機構上,另一載承機構上則未不出),以及多個沿該主導部71線性方向,依序彼此等距排列的模站(圖上未示),用供作為成型模具的挾模裝置以遂行高分子的模製作業程序者,只是,關於該射出成型裝置70除各該載承機構10外的其他構成元件均屬已知技術的內容,是以,申請人遂僅就其具體內容梗概地予以說明如次,其中各該第一射出部73分別具有一板狀的第一射座731,各自迭置於一對應載承機構10的第一次座30上,並與之樞接,一柱狀的第一射出擠筒732則滑設於該第一射座731上側板面的二平行滑杆上,一第一射料嘴733位於該第一射出擠筒732的柱軸端末上。各該第二射出部74分別具有一板狀的第二射座741,各自迭接於一對應載承機構10的第二次座40上,並與之樞接,一柱狀的第二射出擠筒742則滑設於該第二射座741上側板面的二平行滑杆上,一第二射料嘴743位於該第二射出擠筒742的柱軸端末上。 各該模站則分別位於各該第一射料嘴733與第二射料嘴743的出口方向上,俾使高分子原料得經由各該第一射料嘴733與第二射料嘴743各自注入所鄰接模站內的模具中,以進行高分子原料的冷卻定型或聚合成型。而各該載承機構10作為該射出成型裝置70的一部分時,可通過各該主載座20帶動各該射出部7374在不同的模站間移動,以及通過各該第一及第二次座30、40所提供的X』軸與Y軸方向的移動,據以進行對該第一射料嘴733與該第二射料嘴743間相對位置的調整改變作業,以因應不同模具的澆口位置,符合實際產業的需求,而此等調整改變的具體實施則有如後所陳者,並請參酌圖6至8 :其一、澆口位置位於同一重力線上當模站上所設置的模具具有二位於同一重力線上的澆口時,各該承載機構10分別以該第一次座30帶動所承載的第一射出部73靠近該第二次座40,從而使各該第一射出部73所具有的第一射料嘴733位於各該第二射出部74的第二射料嘴743下方,使二者位於同一重力線上,以因應模具所具有的位於同一重力線上的二澆口,俾得使各該第一射料嘴733與該第二射料嘴743得以與各該澆口接合,以進行注料。其二、澆口位置位於同一水平線上當模站上所設置的模具具有二位於同一水平線上的澆口時,各該承載機構10分別以該第一次座30帶動所承載的第一射出部73遠離該第二次座40,並以該第二次座40帶動所承載的第二射出部74沿該Y軸向下移動,使該第二射料嘴743向下移動而與該第一射料嘴733位於同一水平線上。其三、澆口位置位於不同重力線與不同水平線上當模站上所設置的模具具有二彼此位於不同重力線與不同水平線上的澆口時,各該承載機構10以該第一次座30所提供的X』軸位移,使該第一射料嘴733對應於較低位置的澆口,同時使各該第一射料嘴733與第二射料嘴743間的水平距離,相等於各該澆口位置間的水平距離,並以該第二次座40所提供的Y軸位移,使該第二射料嘴743對應於較高位置的澆口。
權利要求1.一種載承機構,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一主載座,可沿水平方向的一 X軸位移作動; 一第一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平行於該X軸的一 X』軸位移; 一第二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垂直於該X軸的一 Y軸位移。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載承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主載座及所述各次座分別為彼此平行的板狀體,並呈水平。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載承機構,其特徵在於,更包含有一第一次導部,夾設於所述主載座與所述第一次座間,用以導引所述第一次座在所述主載座上沿所述X』軸作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載承機構,其特徵在於,更包含有一第二次導部,設於所述主載座與所述第二次座間,用以導引所述第二次座沿該Y軸位移作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載承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次導部具有多個導孔,分別貫設於所述主載座上,孔軸並垂直於所述X軸,多個導杆,分別滑設於一同軸對應的導孔中,並以一端與所述第二次座固接。
6.一種射出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一線性延伸的主導部; 一載承機構,具有一主載座,滑設於該主導部上,而可沿水平方向的一 X軸位移,一第一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平行於該X軸的一 V軸位移,一第二次座,滑設於該主載座上,而可沿垂直於該X軸的一Y軸位移; 一第一射出部,具有一第一射座,設於該第一次座上,一直柱狀的第一射出擠筒,設於該第一射座上,一第一射料嘴,位於該第一射出擠筒的柱軸一端; 一第二射出部,具有一第二射座,設於該第二次座上,一直柱狀的第二射出擠筒,設於該第二射座上,一第二射料嘴,位於該第二射出擠筒的柱軸一端,並與該第一射料嘴相鄰對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射出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更包含有多個模站,各該模站依序等距排列於所述主導部的一側,並與所述各射料嘴相鄰對應。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射出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主導部呈直線延伸。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射出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射座與所述第二射座分別與所附麗的對應所述第一次座或所述第二次座相樞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載承機構,其主要由一主載座與二次座所組成,並使各該次座隨該主載座而在一X軸上往復位移,而其主要的技術特徵則在使各該次座各自可在一平行於X軸的X』軸上位移,以及一垂直於該X軸的Y軸上位移,據以改變射出成型機所具有的多個射料嘴間的彼此相對位置,以滿足實際產業的需求。
文檔編號B29C45/17GK202540606SQ2012200769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日
發明者陳法勝 申請人:陳法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