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彈式量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6:05:31 2
專利名稱:氧彈式量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學儀器,尤其是一種熱值測量儀,具體地說是一種教學用氧彈式量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生產和教學中常常需要測定物體的熱值,而目前普遍使用的熱值測定儀為氧彈式量熱器,它通過將被測物體放入密封的彈體中並衝入氧氣,再將彈體置於水中通過電極點火進行燃燒,利用傳感器測量燃燒前後水溫的變化,再通過相應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物體的熱值。在燃燒過程中通過攪拌器將氧彈周圍的水溫均勻,從而使溫度傳感器測得的溫度儘可能與實際情況相符。由此可見,攪拌在氧彈式量熱器中的重要性,而現有的氧彈式量熱器的攪拌電機固定在上蓋板上,使用時必須先將攪拌軸與電機軸相連後,然後蓋上蓋板才能工作,這就便得攪拌軸的長度受到內筒直徑的影響而無法加長,其伸入內筒中水面以下的深度受到限制,只能對內筒中的水進行層攪,無法進入攪拌區深部進行攪拌,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充分攪拌,因而使得內筒中的水溫均勻性差,溫度傳感器所測得的溫度無法準確反應被測物的實際放熱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帶有整體式攪拌器,且內筒中設有導流組件、攪拌器可深入導流組件中的能將內筒中的水立體攪拌的氧彈式量熱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氧彈式量熱器,包括外筒體1、內筒體4,內筒體4安裝在外筒體1中,外筒體1的頂部鉸接有上蓋2,內筒體4為無蓋筒體,其內部由氧彈安裝區401和攪拌區402組成,攪拌器7的葉片輪穿過上蓋2伸入攪拌區402中,在攪拌區402安裝有導流組件5,攪拌器7為整體式結構,其下端伸入攪拌區402的深部,另一端支承並活動安裝在上蓋2上。
導流組件5由上導流板501、導流罩502、下導流板503組成,導流罩502為一固定在內筒體4內壁上的二頭無底的管件,上導流板501與導流罩502的上端相連,下導流板503與導流罩502的下端相連,攪拌器7下端的葉片輪701位於導流罩502中。
所述的整體式攪拌器7由葉片輪701、葉片軸702、電機軸連接套703、電機座704、電機705組成,葉片輪701安裝在葉片軸702的一端上,葉片軸702的另一端與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下端相連,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上端與電機軸相連,電機705安裝在電機座704上,電機軸穿過電機座704與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上端相連,電機座704安裝在墊圈11上,兩者通過與墊圈11相連的螺栓及電機座704上的螺栓槽活動相連,其中螺栓的螺杆部分的高度應大於等於電機座704的高度,螺栓槽由大小頭槽孔組成,其中小頭部分的孔徑應小於螺栓頭部外徑,其大頭部分孔徑應大於螺栓頭部外徑,螺栓及其對應的螺栓孔應對稱布置在墊圈11及電機座704的二側,墊圈11與上蓋2固定相連。
所述的內筒體4的底部支承安裝在託板6上,託板6支承安裝在外筒體1的內底面上。
外筒體1中安裝有測量水深的浮動杆組件5′。
上蓋2上設有拉手12,在拉手12的附近位置處安裝有溫度傳感器導向套13,傳感器導向套13的下端應位於內筒體4與氧彈之間的空隙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整體式攪拌器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其長度受限的問題,可根據需要設計成理想的長度,實現對內筒體中水的立體攪拌,同時該攪拌器與上蓋通過葫蘆套相連,轉過很小的角度就可實現電機座與上蓋的固定相連和脫離,且取放十分方便。
2、充分利用流體力學原理,通過增加導流組件使內筒體4中的水實現上、下循環流動。攪拌器中的葉片輪在電機的帶動下產生一個向上的負壓,使導流罩底部的水沿導流置向上運動,並在上下導流板的作用下實現橫向流動,這樣一來使得內筒體中的水充分攪拌,各處的水溫溫差很小,從而使得測試精度更高。
3、結構筒單,製造更為方便。尤其是攪拌器的製造、安裝、使用更為便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筒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導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墊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座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6所示。
一種氧彈式量熱器,包括外筒體1、內筒體4,內筒體4安裝在外筒體1中,內筒體4的底部支承安裝在託板6上,託板6支承安裝在外筒體1的內底面上,在託板6上安裝有由墊圈8和螺絲9組成的使內筒體4定位的定位組件。外筒體1的頂部安裝有鉸鏈座3,鉸鏈軸10安裝在鉸鏈座3中,上蓋2的一邊鉸接在鉸鏈軸10上,外筒體1中還安裝有測量水深的浮動杆組件5′,該浮動杆組件5′與現有結構相同。本實施例的內筒體4為無蓋筒體,其內部由氧彈安裝區401和攪拌區402組成,氧彈安裝區401中設有相應的固定氧彈的組件(可採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攪拌器7的葉片輪701穿過上蓋2伸入攪拌區402深層中,在攪拌區402安裝有導流組件5,整體式攪拌器7的下端伸入導流組件5中,另一端支承並活動固定在上蓋2上。如圖1、2、3所示。
導流組件5由曲面形的上導流板501、圓柱形的導流罩502以及曲面形的下導流板503組成,導流罩502為一固定在內筒體4內壁上的二頭無底的管件,上導流板501與導流罩502的上端相連,下導流板503與導流罩502的下端相連,攪拌器7下端的葉片輪701位於導流罩502中,如圖4所示。
整體式攪拌器7由葉片輪701、葉片軸702、電機軸連接套703、電機座704、電機705連接而成,葉片輪701安裝在葉片軸702的一端上,葉片軸702的另一端與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下端相連,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上端與電機軸相連,電機705安裝在電機座704上,電機軸穿過電機座704與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上端相連,電機座704安裝在墊圈11上,兩者通過與墊圈11相連的螺栓及電機座704上的螺栓槽活動相連,其中螺栓的螺杆部分的高度應大於等於電機座704的高度,如圖5所示,螺栓槽由大小頭槽孔組成,其中小頭部分的孔徑應小於螺栓頭部外徑,其大頭部分孔徑應大於螺栓頭部外徑,如圖6所示,螺栓及其對應的螺栓孔應對稱布置在墊圈11及電機座704的二側,墊圈11與上蓋2固定相連(如圖1所示)。
上蓋2上設有拉手12,在拉手12的附近位置處安裝有溫度傳感器導向套13,如圖1、2所示,傳感器導向套13的下端應位於內筒體4與氧彈之間的空隙處。
具體實施時還可將本實用新型的量熱器安裝在帶有控制裝置及相應接插口的箱體中,其餘未涉及之處均與現有技術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首先打開上蓋2,並將按現有技術準備好的氧彈並放入內筒體1中相應的位置處,插上電極然後蓋上上蓋2,將整體式攪拌器7的帶有葉片輪的一端從墊圓11的內孔中伸入導流組件5中的導流罩502中,轉動電機座使之與墊圈固定相連,並做好測量的所有準備工作。按動點火開關使氧彈中的物質充分燃燒,同時接通攪拌器的電源,使電機工作帶動葉片輪轉動,葉片輪帶動內筒體中的水快速上、下、左、右流動,同時按規定記錄下溫度傳感器所顯示的溫度,通過常規計算即可測得所測物體的熱值。
測量結束,應首先將溫度傳感器從導向套中取出,然後轉動電機座取出攪拌器7,然後按常規步驟取出氧彈,進行必要的清潔。
權利要求1.一種氧彈式量熱器,包括外筒體(1)、內筒體(4),內筒體(4)安裝在外筒體(1)中,外筒體(1)的頂部鉸接有上蓋(2),內筒體(4)為無蓋筒體,其內部由氧彈安裝區(401)和攪拌(402)組成,攪拌器(7)的葉片輪穿過上蓋(2)伸入攪拌區(402)中,其特徵是在攪拌區(402)安裝有導流組件(5),攪拌器(7)為整體式結構,其下端伸入攪拌區(402)的深部,另一端支承並活動安裝在上蓋(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氧彈式量熱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導流組件(5)由上導流板(501)、導流罩(502)、下導流板(503)組成,導流罩(502)為一固定在內筒體(4)內壁上的二頭無底的管件,上導流板(501)與導流罩(502)的上端相連,下導流板(503)與導流罩(502)的下端相連,攪拌器(7)下端的葉片輪(701)位於導流罩(502)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氧彈式量熱器,其特徵是所述的整體式攪拌器(7)由葉片輪(701)、葉片軸(702)、電機軸連接套(703)、電機座(704)、電機(705)組成,葉片輪(701)安裝在葉片軸(702)的一端上,葉片軸(702)的另一端與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下端相連,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上端與電機軸相連,電機(705)安裝在電機座(704)上,電機軸穿過電機座(704)與電機軸連接套(703)的上端相連,電機座(704)安裝在墊圈(11)上,兩者通過與墊圈(11)相連的螺栓及電機座(704)上的螺栓槽活動相連,墊圈(11)與上蓋(2)固定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氧彈式量熱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內筒體(4)的底部支承安裝在託板(6)上,託板(6)支承安裝在外筒體(1)的內底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氧彈式量熱器,其特徵是外筒體(1)中安裝有測量水深的浮動杆組件(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氧彈式量熱器,其特徵是上蓋(2)上設有拉手(12),在拉手(12)的附近位置處安裝有溫度傳感器導向套(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有整體式攪拌器,且內筒中設有導流組件、攪拌器可深入導流組件中的、能將內筒中的水充分攪拌的氧彈式量熱器,包括外筒體(1)、內筒體(4),內筒體(4)安裝在外筒體(1)中,外筒體(1)的頂部鉸接有上蓋(2),內筒體(4)為無蓋筒體,其內部由氧彈安裝區(401)和攪拌區(402)組成,攪拌器(7)的葉片輪穿過上蓋(2)伸入攪拌區(402)中,其特徵是在攪拌區(402)安裝有導流組件(5),攪拌器(7)為整體式結構,其下端伸入攪拌區(402)深層中,另一端支承並活動安裝在上蓋(2)上。具有結構簡單,測溫準確可靠的優點。
文檔編號B01F7/00GK2816804SQ20052007413
公開日2006年9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3日
發明者張駿 申請人:南京多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