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傳輸簧片與弧面導體動接觸的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9:24:12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傳輸簧片與弧面導體動接觸的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
背景技術:
程控步進衰減器是一種實現對控制信號的電平幅度進行步進衰減的器件。與電子式步進衰減器相比,程控步進衰減器具有使用頻帶寬、插入損耗小、埠駐波比低、步進量小等優勢,在航天、航空、兵器、電子等各類軍事測量裝備及自動測試系統中有廣泛應用。
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作為程控步進衰減器中的一種,不僅具有上述程控步進衰減器的功能,而且還多出一路開關通路。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主要應用於頻譜儀,其開關通路用於頻譜儀中的校準。當頻譜儀經過振動、運輸、長時間放置或大的環境溫度變化時,頻譜儀頻率調諧和測量幅度準確度會發生變化,帶來測量誤差,嚴重時會出現測量信號左右晃動和幅度上下波動的現象,採用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中的開關通路校準可以排除該現象。
現有方案中,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的開關通路採用的是傳輸簧片與平面內導體的動接觸方式。工作一段時間後開關通路會出現接觸不良甚至低端不通現象;若要保證開關通路的可靠性,則要求增大加工成本來減緩傳輸簧片的疲勞變形,以及動接觸過程中帶來的磨損而引發的接觸不良甚至低端不通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基於傳輸簧片與弧面導體動接觸的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改善了接觸方式,提高了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的可靠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方案:
基於傳輸簧片與弧面導體動接觸的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包括射頻通路和校準通路,射頻通路包括若干傳輸簧片、直通片和微帶片,在所述射頻通路兩端分別設有輸入接頭和輸出接頭,射頻信號通過傳輸簧片連接微帶片或直通片進行傳輸,當傳輸簧片連接有微帶片時,射頻信號得到了衰減控制;校準通路通過開關接頭與射頻通路相連,其特徵在於:開關接頭的內導體一端為弧面,所述內導體的弧面一端與所述傳輸簧片進行動接觸,形成射頻信號的校準通路。
所述導體的弧面一端與傳輸簧片採用摩擦滑動式點接觸。
所述導體的弧面一端與傳輸簧片的接觸位置位於弧面的中心處。
所述導體的弧面一端的安裝高度與微帶片的安裝高度保持一致。
所述微帶片包括衰減片和隔直電容。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採用傳輸簧片與弧面導體點接觸的方式進行動接觸,避免了兩接觸零件表面原線接觸因疲勞變形而引起的時線時點接觸,進而造成接觸不良現象,改善了接觸方式,提高了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的可靠性;
(2)本發明因接觸的過程中是帶摩擦滑動式接觸,避免了兩接觸零件由於連續碰撞接觸而引起的磨損碎屑積聚,進而造成接觸電阻增大,插損增大,甚至接觸不通等現象,這種具有獨特「擦拭作用」的接觸設計極大地提高了開關步進程控步進衰減器的壽命;
(3)本發明有效地降低了兩接觸零件表面的加工平面度、粗糙度以及裝配精度,減小了加工和裝配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以及成品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傳輸簧片與弧面導體的接觸方式示意圖。
其中1-下腔體;2-射頻輸出接頭;3-上腔體;4-衰減片;5-傳輸簧片支座;6-傳輸簧片;7-隔直電容;8-開關接頭;9-一端為弧面的導體;10-射頻輸入接頭;11-直通簧片;12-頂針;13-繼電器驅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提出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下腔體(1)、射頻輸出接頭(2)、上腔體(3)、衰減片(4)、傳輸簧片支座(5)、傳輸簧片(6)、隔直電容(7)、開關接頭(8)、一端為弧面的導體(9)、射頻輸入接頭(10)、直通簧片(11)、頂針(12)、繼電器驅動機構(13)。
該開關程控步進衰減器由2個衰減片單元(4)、1個隔直電容(7)、5個傳輸簧片(6)、4個直通簧片(11)和1個開關接頭(8)串聯而成,構成射頻通路和校準通路。控制電路接收外部信號後控制繼電器驅動機構(13)工作,然後繼電器驅動機構帶動頂針(12)動作。在頂針(12)的帶動下,傳輸簧片(6)在直通簧片(11)與衰減片(4)、隔直電容(7)、一端為弧面的導體(9)之間切換。當傳輸簧片(6)切換到一端為弧面的導體(9)上,就構成了校準通路;當傳輸簧片(6)切換到一端為弧面的導體(9)下面的直通簧片(11)上,就構成了射頻通路。射頻通路和校準通路通過選擇不同的衰減片、隔直電容和直通片,從而實現了0~xxdB之間的衰減以及隔直。射頻通路信號從射頻輸入接頭(10)輸入,經過傳輸簧片(6)、直通簧片(11)、衰減片(4)和隔直電容(7),最後在射頻輸出接頭(2)輸出。
校準通路信號從開關接頭(8)輸入,經過傳輸簧片(6)、直通簧片(11)、衰減片(4)和隔直電容(7),最後在射頻輸出接頭(2)輸出。其中校準通路中傳輸簧片(6)與導體的弧面端的動接觸方式如圖2所示。
為了提高接觸可靠性,傳輸簧片與弧面導體的接觸位置儘量保持在弧面的中部,這樣在接觸的過程中是摩擦滑動式接觸,可以起到「擦拭作用」,避免了兩接觸零件由於連續碰撞接觸而引起的磨損碎屑積聚,進而造成接觸電阻增大,插損增大,甚至接觸不通等現象。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並非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