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8:17:21

本發明屬於排水系統配件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安裝在排水配管中,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
背景技術:
各種各樣的家用設備、器具,如洗衣機、浴室、盥洗臺、洗滌槽等(以下簡稱「排水設備」),經過使用後都會產生廢水。為處理排水設備產生的廢水,將廢水排到下水道中,就需要在排水設備的汙水排出側配置排水配管。在排水配管的流路中,會配置有用於防止臭氣、害蟲等倒流的防逆閥、及具有止水作用的墊襯物等環狀彈性體。以下,以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為例,說明現有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的結構。
請參閱圖1,日本特開2012-180656號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其由作為環狀彈性體的防逆閥主體X1、第一環體X2、第二環體X3和筒狀部件X4構成。
所述防逆閥主體X1,由彈性材質製成,在開啟狀態時呈近似圓柱體結構,其上流一側的頂端設有開口部X11,下流一側的底端設有閉合部X12。其中,該開口部X11的內外分別設有突出的凸緣部X13。該閉合部X12由兩對接側面構成,無重力作用時處於閉合狀態,但當防逆閥體內部被施加一定壓力後,該閉合部X12就會打開,形成一排出口。
所述第一環體X2,為環狀結構的部件,其外周面與所述防逆閥主體X1的開口部X11的內周面接合。
所述第二環體X3,為環狀結構的部件,其內周面與所述防逆閥主體X1的開口部X11的外周面接合。
所述筒狀部件X4,由通過螺紋相互螺合的上筒狀部件X41和下筒狀部件X42組成,且其內部用於安裝所述防逆閥主體X1、第一環體X2和第二環體X3。
以下簡述一下上述專利文件公開的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的施工步驟:
將第一環體X2與防逆閥主體X1的開口部X11內側相接,第二環體X3與防逆閥主體X1的開口部X11外側相接,由此通過第一環體X2和第二環體X3控制防逆閥主體X1的開口部X11的內外方向。
進一步,將防逆閥主體X1安裝於所述筒狀部件X4內,安裝後第二環體X3會被上筒狀部件X41和下筒狀部件X42夾持,這樣就完成了上述專利文獻記載的防逆閥的安裝。
最後,將完成安裝後的防逆閥的上端/下端與排水配管相接,也即所述筒狀部件X4的上端/下端與排水配管相接,即可用於排水配管內的排水處理。
以下為上述專利文獻公開的防逆閥的工作原理:
當防逆閥在排水配管中排水時,水流將從防逆閥的筒狀部件X4的上流一側流入防逆閥主體X1內。當防逆閥主體X1內的排水積蓄到一定程度後,則會由於廢水的水勢及重力而使防逆閥主體X1下流一側的閉合部X12的兩對接側面由內往外推開,形成排出口,廢水便會流入到筒狀部件X4的下流一側,然後經過與其相連的排水配管,流入下水管中。排水完畢後,當防逆閥主體X1內的水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防逆閥主體X1憑藉自身的彈力,而使閉合部X12復位閉合,完成排水。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公開的防逆閥具有以下缺陷:
在清洗或者日常維護中,即使對防逆閥施加一定的應力,防逆閥仍然有脫落的可能。是因為上述防逆閥的防逆閥主體X1採用彈性材質製成,導致在施加上述應力時,防逆閥主體X1會伸張,伴隨著該伸張,第一環體X2和第二環體X3夾持的防逆閥主體X1的部分的厚度就會變薄,進而就會發生滑落的情況。
另外,由於防逆閥上流一側的頂端設置有凸緣部X13,當發生滑落時,凸緣部X13會施加向下的壓力於第一環體X2,導致第一環體X2也會連帶著一起滑落。因此,如圖2所示,當發生滑落時,凸緣部X13的內部會彎曲變形,因而憑藉凸緣部X13來防止防逆閥主體X1脫落是比較困難的。
再次,由於防逆閥是設置在排水配管流路中的,防逆閥脫落的話,其會堵塞配管,與此同時,從排水配管內回收防逆閥也會十分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防止設置於排水配管流路中作為環狀彈性體的防逆閥主體脫落。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其包括由彈性材質製成的環狀彈性體構造、硬性材質的筒體部件和環體;
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設有開口、及沿著整個開口上端內周側面向內突出的凸出部;
所述筒體部件一端設有沿其外側向外延伸的第一突條部;所述第一突條部卡在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開口內,且所述第一突條部與所述凸出部對接;
所述環體包括內側形狀與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開口的外側形狀大致一樣的環部、以及沿著整個環部內周面向內突出的鉤部;所述環體的環部與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開口的外側卡合;所述環體的鉤部與所述凸出部對接,實現通過筒體部件的第一突條部和環體將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開口和凸出部夾持固定。
本發明通過將設置在環體上的鉤部與環狀彈性體構造的凸出部對接,不僅能夠防止環狀彈性體構造變形引起脫落的現象發生,還可以防止環體自身的脫落。並且,通過環體外嵌在環狀彈性體構造上,有效地防止了與彈性環狀體構造外周接觸的其它部件的變形。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用於作為防逆閥主體,其還設有閉合部;所述閉合部設置於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中凸出部所在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其由相互對接的兩對接面形成;當環狀彈性體構造內不受到外力作用時,所述閉合部呈閉合狀態,所述兩對接面相互對接貼合;當環狀彈性體構造內受到壓力作用時,所述閉合部呈開啟狀態,所述兩對接面相互分離。通過此處將環狀彈性體構造作為防逆閥主體,可以防止防逆閥主體的閉合部的形變,同時,實現將環體作為指引,有效地提高環狀彈性體的實施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筒體部件還設有將環體的環部卡合在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的凸出部一側的第二突條部。此處藉助於環體,實現環狀彈性體的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被夾持,從而能夠進一步防止環狀彈性體及環體的脫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體還設有設置於環部下端的凸部;於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插入所述環體的環部時,如果環體的環部的插入方向錯誤,則環體的環部不能夠嵌套在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開口外側,以防止誤插入。通過此處設置,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了環體的實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體的環部頂端內周面和底端內周面均設有所述鉤部;於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插入所述環體的環部時,無論將環體從環部的任何一端外套在環狀彈性體上,均能實現環體的鉤部與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的凸出部對接,並與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開口的外周嵌合。通過此處設置,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了環體的實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開口、筒體部件及環體的俯視結構為近似圓形的結構。此處設置有利於明確防逆閥的構成。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防逆閥脫落時防逆閥主體的開口部上的凸緣部發生變形時的狀態參考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防逆閥在排水配管內安裝完成後的狀態剖面圖;
圖4是圖3中A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防逆閥的剖視結構分解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筒體部件的俯視結構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筒體部件的側視結構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環體的剖視結構圖;
圖9是圖8中B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防逆閥還沒安裝環體3時防逆閥主體的凸出部發生形變的狀態剖視圖;
圖11是圖10中C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防逆閥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環狀彈性體構造的施工狀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圖13中D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圖15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環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6是圖15中E處所示的結構放大圖。
其中,圖3~圖16中的各個符號對應的結構分別為:
1防逆閥主體;11開口;12凸出部;13傾斜部;14閉合部;15環狀部;2筒體部件;21提手;22卡合部;23凹槽;24第一突條部;25第二突條部;26墊襯物;221第一傾斜部;222第二傾斜部;3環體;31環部;32鉤部;33凸部;4支架;41凸緣部;42段部;43被卡合部;5/51墊襯物;6墊襯物;61凹口;62凸出部;63中段環部;7/71排水閥;8防臭管;81第一突條部;82第二突條部;100下水管;200排水接頭;300漏網。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以下內容是為了更容易地理解實施例1,但不能因此限制了本發明的理解。另外,實施例1是以圖3的施工狀態圖為準來解釋說明上下左右及位置關係。
請參閱圖3和圖4,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設置在排水配管的流路中。而該排水配管流路,如圖3所示,由埋設在地面下的下水管100,以及與所述下水管100的上端相擰合的排水接頭200構成。
所述下水管100為金屬管體,其下流一側與排水閥相連(圖中無標示)。及所述下水管100的上端外周設有螺絲部,且其通過該螺絲部與排水接頭200螺合。
所述排水接頭200為金屬筒狀部件,其上端部分設有向外突出的凸緣部分201,內側安裝有金屬漏網300。所述漏網300下端設有突起301,將漏網300下端的突起301與排水接頭200內側的向內凸緣202接合,從而實現排水接頭200對漏網300的固定。
請參閱圖5,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包括防逆閥主體1、筒體部件2、環體3和支架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環狀彈性體構造指的是防逆閥主體1。
請參閱圖5,所述防逆閥主體1是由矽膠等材質製成的近似圓筒狀的彈性體,以在內部形成排水流路。該防逆閥主體1由設置於其上流一側並具有開口11的環狀部15、沿著開口11的上端內周側面設置並向內突出的凸出部12、頂端與環狀部15底端連接及下側面相向且逐漸對接的傾斜部13、以及設置在傾斜部13的底端,通過傾斜部13中的相向面的對接來控制排水流路閉合的閉合部14構成。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傾斜部13和所述閉合部14一體成型後的結構的斷面結構近似為Y型。
進一步,在此對閉合部14進行介紹。所述閉合部14由兩對接面形成,且閉合部14的兩對接面通過自身的彈性來實現對其對接狀態的控制。只要沒有氣體或液體從防逆閥主體1的上流流入下流的話,閉合部14就不會受到傾斜部13的張力作用,其兩對接面會保持對接閉合狀態,排水流路也會保持閉合狀態。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防逆閥主體1是通過所述筒體部件2、環體3和支架4設置於排水配管的排水流路中的。
請參閱圖5~圖7,所述筒體部件2是由硬質合成樹脂製成的安裝部件,其頂面設有沿其直徑方向設置的提手21,及其頂面外周設有向上凸起的卡合部22。所述卡合部22用於與支架4卡合相接,且該卡合部22沿逆時針方向延伸,並在延伸過程中不斷向上方凸起,且凸出高度逐漸增大,由此形成第一傾斜部221;然後,該第一傾斜部221以筒體部件2的軸為中心,在筒體部件2頂面上沿逆時針方向旋轉180°,形成與其中心對稱的第二傾斜部222。由此所述卡合部22在筒體部件2頂面形成2個傾斜部(221和222)。進一步,在第一傾斜部221和第二傾斜部222的兩端之間均開設有一凹槽23,如圖6和圖7所示。
以及,所述筒體部件2的下端往其圓周外緣延伸形成第一突條部24,所述第一突條部24卡在所述防逆閥主體1的開口11內。及所述筒體部件2外周還形成向外延伸形成外徑比第一突條部24大的第二突條部25。所述第二突條部25位於所述卡合部22和所述第一突條部24之間。並且,所述筒體部件2外周還嵌套有一環狀墊襯物26。所述環狀墊襯物26設置於所述卡合部22和所述第二突條部25之間。
請參閱圖5、圖8和圖9,所述環體3由圓筒狀的環部31、設置於環部31上端的鉤部32和設置於環部31下端的凸部33構成。所述鉤部32為沿所述環部31的內周面並向該內周面圓心凸出形成的環狀結構,且該鉤部的頂面沿其外圓周往其內圓周方向逐漸向下傾斜,形成一傾斜的環面。所述凸部33用於防止環體3誤插,避免安裝方向錯誤,其於環部31下端向下方延伸形成。
請參閱圖5,所述支架4為由不鏽鋼或其它金屬材料製成的圓筒狀部件,其上端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凸緣部41。及所述支架4的中段附近向內側突進形成段部42,使支架4中位於段部42下方的部分的外徑呈縮徑的狀態,也即,支架4中位於段部42上方的部分的外徑大於位於段部42下方的部分,由此看起來支架4中位於段部42下方的部分的外徑縮小,使支架4的外徑有部分呈縮徑狀態。並且,所述支架4中位於其段部42上方的一外周上的相對兩側朝向圓心方向向內擠壓形成2個被卡合部43。所述2個被卡合部43分別與所述筒體部件2的卡合部22的2個凹槽23卡合相接。所述凸緣部41的底面下方外圍嵌套有一斷面結構為近似直角梯形的墊襯物5,如圖5所示。
進一步,所述筒體部件2的上端外徑與所述支架4中位於段部42以上的部分的內徑大致相同,所述第二突條部25的外徑與所述支架4中位於段部42以下的部分的內徑大致相同。
以下介紹本發明防逆閥的施工過程。
首先,把環狀部15撐開,讓防逆閥主體1的凸出部12搭設在第一突條部24的上方,使防逆閥主體1的環狀部15與筒體部件2的第一突條部24嵌合。然後,將防逆閥主體1一邊沿著剝落的方向(在圖3中為向下的方向)拉,一邊使環體3外套在防逆閥主體1的開口11上。此時,由於一邊拉防逆閥主體1,一邊將其與環體3連接,則在防逆閥主體1的上端與第二突條部25之間會形成一些間隙,在該間隙內裝入掛鈎部32,如圖4所示。另外,由於鉤部32的頂面為傾斜環面,因此可以確保鉤部32安裝入上述間隙中。
由於在上述間隙內安裝了鉤部32,使得第二突條部25的底面與環體3的頂端相接,並使得鉤部32通過凸出部12的頂面往下壓制第一突條部24。由此使得環部31的內側面和第一突條部24的外側面分別在內外方向上對開口11進行夾持,與此同時,凸出部12在上下方向上被鉤部32的底面和第一突條部24的頂面所夾持。另外,由於環體3上設有防止誤插入構造的凸部33,則當環體3的安裝方向錯誤時,因凸部33無法與第二突條部25對接,使環體3無法外套在防逆閥主體1上,避免了環體3的錯誤安裝。
其次,有一段埋設在地下的下水管100,在其內設有或安裝好所述支架4的狀態下,排水接頭200與下水管100相擰合。隨著擰合,支架4被下水管100和排水接頭200夾持,但是,由於支架4凸緣部41的下方設置有斷面結構為近似直角梯形的墊襯物5,所以可以保證在擰合時下水管100和排水接頭200的中心軸與支架4的中心軸對齊,從而矯正支架4的位置。
接著,在下水管100露出地面的部分與排水接頭200的外側填入混凝土等,將排水接頭200的頂面外緣抹平,形成地面。
然後,從排水接頭200的上方,將上述組裝起來的防逆閥主體1、筒體部件2和環體3插進到排水接頭內,在插入過程中確保支架4內側上的被卡合部43與筒體部件2上的凹槽23接合。另外,當被卡合部43到達筒體部件2的頂面上方後,把筒體部件2旋擰一下,即可實現卡合部22中的凹槽23與被卡合部43相互卡合相接,從而將本發明防逆閥固定在排水流路中。此時,嵌套於筒體部件2外面的墊襯物26與支架4的內側面相接,實現筒體部件2的外側與支架4的內側水密連接。因此,流入排水接頭200的水會全部流入防逆閥主體1內。
最後,在排水接頭200上安裝好漏網300就可完成施工了。
當需要對防逆閥主體1進行清掃或養護時,首先提著提手部21,並將其沿著與安裝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則筒體部件2的卡合部22中的凹槽23會與被卡合部43分離,從而即可從流路中取出防逆閥主體1。
按照上述施工的防逆閥,上流一側(排水接頭200)排放的水流入之後,經過防逆閥主體1的開口11流入防逆閥主體1內,然後在流水的水勢和重力作用下,傾斜部13和閉合部14被施以應力,從而將閉合部14打開,由此將水排放到下流。排放到防逆閥主體1下流的水,會經過下水管100下流的排水閥(圖中無展示)及更下方的排水管而排出。當上流的排水結束、防逆閥主體1內的水排完之後,閉合部14就會憑藉自身的彈性實現復位,再次閉合。
另一方面,當下流一側的廢水、廢氣等流體發生逆流現象時,傾斜部13和閉合部14則會受到一個由外向內的應力,而該力則會使閉合部14的兩對接面更加牢固的相接在一起,使閉合部14保持閉合的狀態。因此,通過本發明的防逆閥,也可以防止下流一側的臭氣、廢水等逆流。所以,即使長期不使用,甚至當下水管100下流一側的排水閥內的封水蒸發掉,也不會有臭氣或害蟲等逆流現象發生。
實施例1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作為環狀彈性體的防逆閥主體1的開口11外套在環體3上,而使該防逆閥主體1的凸出部12無法向外側方向擴展,而保證了防逆閥主體1不會從筒體部件2上脫落。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實施例1,在此對環體3對防逆閥主體1產生的防脫落效果的作用進行闡述。
首先,在沒有安裝環體3的狀態下,無論對防逆閥施加怎樣的應力,如圖10和11所示,都會因為凸出部12的拉伸形變導致其與第一突條部24的接合分開。
但是,實施例1當環體3外套在防逆閥主體1的開口11上時,通過環部31和鉤部32的夾持,凸出部12是無法發生形變的。當防逆閥主體1脫落時,凸出部12上端外側邊角形變達到最大,但是由於該邊角被環部31和鉤部32夾持而將其位置控制在環體3的內部,從而可以有效控制凸出部12上端外側邊角的形變程度。可以說防逆閥主體1的脫落是與凸出部12的形變相伴隨的,因此本發明通環體3的設置有效地控制凸出部12的形變,從而防止了防逆閥主體1的脫落。另外,由於鉤部32設置在防逆閥主體1的上端與第二突條部25之間,鉤部32也會產生了楔子的作用,即在上下方向對凸出部12進行了夾持,由此又可以防止環體3自身的脫落。因此與以往的技術相比,本發明實現防止防逆閥主體1脫落的同時又防止了環體3的脫落。
另外,環體3除了具有上述防脫落的作用以外,還有其他作用。例如,由於環體3安裝在防逆閥主體1的外側,則可以防止在安裝時防逆閥主體1直接與支架4連接。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工時防逆閥主體1與支架4間因摩擦而產生的形變、及閉合部14形成空隙等問題的發生。另外,環體3的外側在施工時可發揮指引的作用,也即,可以防止防逆閥主體1和筒體部件2在插入時發生傾斜等情況。
上述為本實施例1的內容,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改變主旨的範圍內可自由變化。例如,請參閱下述的多個實施例。
實施例2
請參閱圖1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防逆閥結構基本一致,其區別在於:因防逆閥施工時的安裝位置的不同而產生的墊襯物5的結構發生變化。也即,在本實施例中將實施例1中的防逆閥主體1安裝在埋設在地下的下水管100和排水接頭200之間,或者將實施例1中的防逆閥主體1安裝在埋設於地下的排水閥7上。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排水閥7的封水高度儘量不變,將實施例1中嵌套於支架4上斷面結構為近似直角梯形的墊襯物5,替換為嵌套於凸緣部41外圍的剖面結構為近似コ字形的墊襯物51。由於本實施例的防逆閥主體1、筒體部件2、環體3、支架4的結構均與實施例1相同,故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3
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環狀彈性體構造均是防逆閥主體1,但是本發明的環狀彈性體構造並不局限於實施例1中的防逆閥主體1。請參閱圖13,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環狀彈性體構造為一環狀墊襯物6。該環狀墊襯物6嵌套設置於設置在排水閥71內並與排水閥71形成封水的防臭管8的上端外圍。
請同時參閱圖1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墊襯物6是由橡膠等彈性體製成的環狀物件,該墊襯物6的中段環部63的內環面開設有一環狀凹口61,且該中段環部63頂端內圈均向內圈圓心方向延伸突出形成的凸出部62。
所述防臭管8的上端設有凸緣部82,呈圓筒狀,施工時,將其下端插入排水閥7內積聚的排水中,這樣流路的一部分就被排水佔據,從而防止臭氣或害蟲等。在該防臭管8凸緣部82的下方,設有向外突出的第一突條部81,該第一突條部81外圍嵌套有所述作為環狀彈性體構造的墊襯物6,另外,在墊襯物6的外側安裝著實施例1中的環體3。
在本實施例中,環體3的鉤部32設置在防臭管8的凸緣部82和墊襯物6之間,凸緣部82的底端與鉤部32的頂端對接,這樣鉤部32就會往下下壓凸出部62的頂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臭管8的上端的凸緣部82發揮了實施例1中第二突條部25的功能。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中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本實施例對環體3的結構進行了局部改變。由實施例1可知,環體3的下端設有防止誤插入結構的凸部33,但是防止誤插入結構的形狀和位置是可以適當改變的。也即,請參閱圖15和16,本實施例對實施例1的環體3中的防止誤插入結構進行改變——省略環體3中凸部33的結構,即,將環體3的結構改為上下對稱的結構,在環體3的頂端和底端均設有上下對稱的鉤部32這樣即使環狀彈性體上下顛倒,也可以實現嵌套卡合。
另外,作為其它變形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的環體3上再設置實施例1中的防誤插入結構(例凸部33)亦可。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環狀彈性體構造的防逆閥不僅能夠防止環狀彈性體構造變形引起脫落的現象發生,還可以防止環體自身的脫落;並且,通過環體外嵌在環狀彈性體構造上,有效地防止了與彈性環狀體構造外周接觸的其它部件的變形。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發明的各種改動或變形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於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範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