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樁及其整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1:18:11 7
專利名稱:一種基樁及其整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下構築用組件,具體涉及一種基樁及其整合結構。
背景技術:
現在絕大多數建築物建造過程中構築地基時,採用的是傳統鋼筋混凝土的基樁結構,當建築物拆除後,基樁的鋼筋混凝土殘渣不易清除,影響土壤品質,不利用土地的再利用。實用新型200920222251. 9公開了一種基樁,該基樁結構基本上克服了傳統鋼筋混泥土地基對土壤品質造成的不良影響,拆卸也較便捷,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暴露出 了一些不足之處。建築物地基的整體結構要求必須保持水平,由於土地的不同區域鬆軟程度不一,該基樁自身不能夠調節高度,這樣就會導致安裝在不同地點的基樁高度不一致,因此,很難實現建築地基的整體結構保持水平。基樁主要安裝在地基中不同牆體連接處對應的位置,在實際建設中,牆體之間的連接非常靈活,不僅僅是兩面牆體呈拐角狀的形式,有可能是四面牆體連接呈十字形的形狀,200920222251. 9所述的基樁支撐板為固定結構,且表面較小,不能夠滿足實際應用過程中對牆體連接處的支撐多樣化的需求。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對200920222251. 9所述基樁中的各部分都做了改進,自身能夠便捷的調節高度,使得地基整體呈現水平的調節更加高效,又根據不同牆體的連接形式對應的採用特定的支撐板結構,增強了穩固性的同時也節省了資源。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環保性能差及實際應用性不強的缺點,提出一種新型的基樁,達到便於調節高度,針對不同的牆體組合有很好的適應性,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增強,同時兼有拆卸方便、環保性好的優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樁,其特徵在於包括樁杆、頂板部件、底板和筋板部件,在所述底板中央有中心通孔,樁杆穿過中心通孔,頂板部件位於樁杆的頂端,與樁杆固定;至少兩個筋板部件在底板部件上方環夾樁杆,並分別於樁杆及底板部件固定連接;所述樁杆包括管狀結構和填充於管內的陶瓷材料,用於增加樁杆的強度;所述填充在管狀結構內的陶瓷材料也可為其他能夠增加樁杆強度的材料;所述樁杆的管狀結構包括上端管和下端管,其中上端管兩端開口,頂端內壁上有母螺紋,母螺紋所在位置下面的管壁上設有螺栓孔,下端為公螺紋;下端管上端開口,且上端內壁上有母螺紋,母螺紋所在位置下面的管壁上設有螺栓孔,下端封口閉合;上端管下端的公螺紋和下端管上端的母螺紋配套,使上端管和下端管組合固定起來;所述下端管下端的封口閉合結構呈錐形,便於插入土層;[0014]所述底板上設有螺栓孔和連接孔,底板形狀可為圓形、矩形、工字形或多邊形,周壁可向上折起;所述筋板部件的兩邊分別為筋板肋板,筋板肋板上有吊拔孔,用於拆卸時將基樁整體從地槽中拔起,筋板肋板下端呈直角翻折,翻折區域上有螺栓孔,該螺栓孔和底板上的螺栓孔相對應,從而用螺栓將筋板部件和底板固定;筋板部件中間部分呈瓦狀,其上有螺栓孔,該螺栓孔與上端管上端及下端管上端的螺栓孔相對應,從而用螺栓將筋板部件和樁杆固定,筋板部件用於增強底板結構的穩固性和承重能力;所述頂板部件包括套筒、四個支撐板構件,套筒鑲套在上端管的頂部,四個支撐板構件可選擇性的嵌套固定於套筒上;所述套筒上端以平頂封口,平頂上開有鑲嵌孔;所述支撐板構件包括支撐面板、鑲嵌柱、側板、支撐肋板,支撐面板與套筒上表面接觸端呈直角突出,另一端的區域上設有連接孔,直角突出區域的下表面前端為鑲嵌柱,側板位於直角突出區域下表面的中間位置,與支撐面板垂直固定,側板下端開有螺栓孔,支撐肋板在支撐面板下面垂直於支撐面板及側板,並與支撐面板和側板相固定,用於增強整個支撐板構件的穩定性和承重能力;所述基樁結構所用到的支撐肋板和筋板肋板可為三角形、弧形或「P 」字形;進一步地,一種基樁,包括頂板部件、底板和多根樁杆,在所述底板上開設有多個中心通孔,多根樁杆經由多個中心通孔,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頂板部件位於多根樁杆的頂端,並與多根樁杆固定連接,這種基樁穩固性和承重能力進一步提升,可用於在建造更高層建築時使用;更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種基樁整合結構,包括數個以上所述的基樁,還包括設在數個基樁之間的連接板,連接板兩端開有連接孔,該連接孔與支撐面板上的連接孔相對應,可使用螺栓將支撐面板和連接板固;本實用新型所述各結構部件為金屬或者其他硬度及強度較好的材料製成,各結構部件外塗刷有環氧樹脂及類似防腐塗料。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的有益效果在於基樁的樁杆有螺紋結構,自身能夠調節高度,使得地基整體呈現水平的調節更加高效便捷;如果土地比較疏鬆或帶有坡度,可在下端管的上端再添加上端管,這樣就使得基樁的地下部分能足夠深入到堅硬的土層中,很好了提高了基樁對不同土地環境的適應性;由於這種基樁採用支撐板構件依照不同牆體的結合方式選擇性安裝的精巧設計,增強了穩固性的同時也節省了資源;當建築物拆卸時,直接用筋板肋板的吊拔孔,將基樁整體從地槽中拔起,非常方便,拆卸後沒有任何的剩餘物,還原了土地的本來狀態,不存在對土壤的汙染和破壞;多根樁杆穿過一個底板並與底板固定的大型基樁,穩固性進一步加強,並且能夠承載更重的地面建築組件,可滿足建造更高層建築的需要;用連接板網聯固定多個基樁構成的基樁整合結構,能夠對衝擊力進行緩衝,使得建築的整體地基表現出很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並且這種基樁整合結構的重量遠遠低於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地基,拆卸也非常方便;總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基樁及基樁整合結構與傳統的建築地基相比,表現出諸多的優越性。
[0024]圖I為本實用新型基樁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基樁拆分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基粧中粧杆連接立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下端管的另一實施方式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筋板部件45°仰視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底板與筋板部件固定立體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支撐板構件立體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支撐板構件與套筒的嵌套固定立體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板構件選擇性安裝的基樁立體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基樁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基樁整合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支撐板構件;I. I連接孔;I. 2支撐肋板;I. 3螺栓孔;I. 4側板;I. 5鑲嵌柱;I. 6支撐面板;2螺栓;2. I螺母;3套筒;3. I鑲嵌孔;3. 2 螺栓孔;4上端管;4. I 母螺紋;4. 2螺栓孔;4. 3 公螺紋;5底板;6下端管;6. I 螺栓孔;6. 2母螺紋;6. 3 牙形板狀結構;6. 4錐形結構;7螺栓;8筋板部件;8.1吊拔孔;8.2 筋板肋板;8. 3肋板翻折;8. 4 螺栓孔;8.5 螺栓孔;8.6 瓦狀結構;9螺栓;20樁杆;21 大型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基樁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基樁的拆分立體圖,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基樁,其包括樁杆(由兩個上端管4順次連接,下面再接下端管6組成,各管通過管端相配套的螺紋連接固定)、頂板部件(由支撐板構件I嵌套在套筒3上,並用螺栓2及與其相配套的螺母2. I固定組成)、底板5和筋板部件8,在所述底板5中央有中心通孔,樁杆穿過中心通孔,頂板部件位於樁杆的頂端,與樁杆固定;至少兩個筋板部件8緊貼底板部件5上面環夾樁杆,並與樁杆通過螺栓9固定,與底板5通過螺栓7固定;上端管4及下端管6上端的螺栓孔的位置和規格都是相同的,如果土地堅硬,可直接將底板5及筋板部件8用螺栓固定在下端管上端的螺栓孔6. I所在位置即可,即去掉中間的一個上端管,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基樁安裝過程中,可根據實際的土地疏鬆或堅硬的特點,靈活的選擇增加或去除上端管4,這樣,不僅能夠節約資源,又能夠很好地保證地基的穩固性。圖3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樁杆連接示意圖,如圖3所示,基樁的樁杆結構由上端管4和下端管6通過上端管4下端的公螺紋4. 3與下端管6上端管壁內的母螺紋6. 2固定,上端管4頂端內壁上有母螺紋4. 1,母螺紋下面有一排螺栓孔4. 2,圖中所示為三個,也可為多個,在其垂直方向上,也設有螺栓孔,圖中所示為一個,也可為多個,這樣,當上端管4安裝在基樁的上端位置時,該組螺栓孔就可以固定套筒3和支撐板構件1,當上端管4安裝在基樁的中間位置時,該組螺紋孔就可以固定肋板部件8 ;下端管6的頂端內壁上為母螺紋6. 2,母螺紋6. 2下面的管壁有螺紋孔,圖中所示為三個,也可為多個,用該組螺紋孔可將肋板部件8直接固定在下端管6上;樁杆中各組件的這種設計,可以在使用過程中,靈活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實際土地堅硬或者是疏鬆,地形平坦或有斜坡的特點,選擇是否在樁杆上再增加上端杆,這樣就能夠產生多種樁杆安裝類型,提高了基樁對不同使用環境的適應性;下端管6的下端呈錐形結構6. 4,便於基樁安裝時向地下衝壓。圖4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下端管的另一實施方式立體圖,如圖4所示,在下端管6下端椎性結構上面的管壁上有牙形板狀結構6. 3,該牙形板狀結構6. 3的平面略向下傾斜,這樣就可以通過旋轉的方式,將樁杆深入到土層內,同時牙形板狀結構6. 3也增加了樁杆在土層內的穩固性。在基樁的實際安裝過程中,可在樁杆內添加陶瓷材料,增加樁杆的強度,以增大基樁整體的承重能力,陶瓷材料也可替換成其他能夠增加樁杆強度的材料。圖5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筋板部件45°仰視立體圖,如圖5所示,筋板部件的兩端翻折成筋板肋板8. 2,筋板肋板8. 2上有吊拔孔8. 1,用於基樁拆卸時,將基樁從地槽中拔起,筋板肋板8. 2下面呈翻折區8. 3,翻折區8. 3上有螺栓孔8. 4,螺栓孔8. 4用於使用螺栓將筋板部件8與底板5固定,筋板部件8的中間部分呈瓦狀結構8. 6,瓦狀結構8. 6上有螺栓孔8. 5,螺栓孔8. 5用於使用螺栓將筋板部件8與樁杆的固定。圖6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底板與筋板部件固定示意圖,如圖6所示,底板5中央有中心通孔,用於樁杆穿過,底板5四周可向上翻折,以增強支撐能力,底板5上有螺栓孔,與筋板部件8的翻折區域8. 3上面的螺栓孔8. 4對應,這樣,就可以用螺栓將兩個部件固定。圖7為本實用新型基樁中支撐板構件立體圖,如圖7所示,支撐板構件的上面是支撐面板I. 6,其上有連接孔I. 1,用於和連接板的網聯固定,頂板面板I. 6的一端呈直角突出,直角突出的下面有鑲嵌柱I. 5,鑲嵌柱I. 5後面為瓦狀的側板I. 4,側板I. 4上有螺栓孔
I.3,側板I. 4後為支撐肋板I. 2,支撐肋板I. 2固定連接側板I. 4和支撐面板I. 6,並增加支撐面板I. 6的承重能力。圖8為支撐板構件與套筒的嵌套固定立體圖,如圖8所示,套筒3的頂部平頂封口,平頂上有鑲嵌孔3. I,支撐構件I的鑲嵌柱I. 5插入套筒3的鑲嵌孔3. I內,以圖中所示的方式實現支撐板構件I和套筒3的嵌套,再用螺栓通過側板I. 4上的螺栓孔I. 3,及套筒3上的對應螺栓孔3. 2,將兩個部件固定,這種設計簡單靈活,便於安裝,同時受力結構也很合理。圖9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板構件選擇性安裝的基樁立體圖,如圖9所示,套筒3上可嵌套四個支撐板構件1,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根據基樁上面牆體的結合方式選擇性的安裝支撐板構件1,圖中所示為只安裝了兩個相對位置的支撐板構件1,適合在兩個牆體呈「一」字形結合時採用,當兩個牆體的結合呈直角時,可安裝相鄰的兩個支撐板構件I,如此,無論是哪種牆體的組合形式,都能有於之相對應的支撐板構件安裝形式,這種巧妙的設計在保證足夠支撐作用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資源。圖10為本實用新型基樁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如圖10所示,一種基樁包括底板21、多個樁杆20、支撐板構件1,底板21四周可向上折起,板面上開有多個中心通孔(圖中·所示為四個),多個樁杆20穿過中心通孔,並與底板21固定,樁杆20頂端分別安裝有支撐板構件I,這種基樁穩固性進一步加強,能夠承載更重的地面建築組件,多個樁杆20頂端的支撐板構件I也可用一整塊圓形、矩形、工字形或多邊形的板狀結構代替。圖11為本實用新型基樁整合結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根據建築內布局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牆體結合形式,在牆體的結合處所在位置安裝與之相對應的基樁類型,A型基樁安裝在兩個牆體以垂直方式結合的位置,B型基樁安裝在三個牆體結合的位置,C型基樁安裝在兩個牆體呈「一」字形結合的位置,D型基樁安裝在四個牆體結合的位置,E型基樁安裝在一個牆體的末端所在位置,再用連接板i將各個基樁節點網聯固定起來,這種基樁整合結構能夠對衝擊力進行緩衝,使得建築的整體地基表現出很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且基樁整合結構的重量遠遠低於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地基,拆卸也非常方便,不會對土地造成汙染和破壞,與傳統的地基相比,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基樁及其整合結構,在樁杆上設置頂板部件、筋板部件和底板,筋板部件用於加強樁杆和底板之間的連接;樁杆可選擇性的安裝上端管以產生不同的高度,頂板部件中支撐板構件也可按照實際建築內布局的要求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支撐方式;再用連接板將不同類型的基樁網聯固定起來,具有緩衝作用,可以增強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在筋板部件上開設有吊拔孔的設計,使得整個基樁拆卸非常方便,同時也具有了優良的環保特性。
權利要求1.一種基樁,其特徵在於包括樁杆、頂板部件、底板和筋板部件,所述底板中央有中心通孔,樁杆穿過中心通孔,頂板部件位於樁杆的頂端,與樁杆固定;至少兩個筋板部件緊貼底板上面環夾樁杆,並分別於樁杆及底板部件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樁杆包括管狀結構和填充於管內的陶瓷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樁杆的管狀結構包括上端管和下端管,其中 所述上端管兩端開口,頂端內壁上有母螺紋,母螺紋所在位置下面的管壁上設有螺栓孔,管下端為公螺紋; 所述下端管上端開口,且上端內壁上有母螺紋,母螺紋所在位置下面的管壁上設有螺栓孔,下端呈錐形閉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下端管下端錐形結構上面的管周壁上可有牙形板狀結構,牙形板狀結構的平面略向下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上設有螺栓孔,底板形狀可為圓形、矩形、工字形或多邊形,周壁可向上折起。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筋板部件的兩邊分別翻折成筋板肋板,筋板肋板上有吊拔孔,筋板肋板下端呈直角翻折,翻折區域上有螺栓孔;肋板部件中間部分呈瓦狀,其上有螺栓孔,其中 所述筋板肋板可為三角形、弧形或「 P 」字形。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板部件包括套筒、四個支撐板構件,套筒鑲套在上端管的頂部,四個支撐板構件可選擇性的嵌套固定於套筒上,其中 所述套筒上端以平頂封口,平頂上開有鑲嵌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構件包括支撐面板、鑲嵌柱、側板、支撐肋板,支撐面板與套筒上表面接觸端呈直角突出,另一端的區域上設有連接孔,直角突出區域的下表面前端為鑲嵌柱,側板位於直角突出區域下表面的中間位置,與支撐面板垂直固定,側板下端開有螺栓孔,支撐肋板在支撐面板下面垂直於支撐面板及側板,並與支撐面板和側板相固定,其中 所述支撐肋板可為三角形、弧形或「P」字形。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各結構部件為金屬或者其他硬度及強度較好的材料製成,各結構部件外塗刷有環氧樹脂及類似防腐塗料。
10.. 一種基樁,其特徵在於,包括頂板部件、底板和多根樁杆,所述底板上開設有多個中心通孔,多根樁杆經由多個中心通孔,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各樁杆頂端分別安裝有頂板部件。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基樁,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板部件可為圓形、矩形、工字形或多邊形的一個整體板狀結構,與各樁杆的頂端固定。
12.一種基樁整合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數個權利要求f 11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樁,連接板,根據建築內的布局結構,將基樁安裝在牆體結合處所在位置或其他的節點上,再用連接板將基樁固定網聯起來。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基樁整合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結構部件為金屬或者其他 硬度及強度較好的材料製成,各結構部件外塗刷有環氧樹脂及類似防腐塗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樁及其整合結構,所述基樁包括樁杆、頂板部件、底板和筋板部件,在底板的中央有中心通孔,樁杆穿過中心通孔,頂板部件位於樁杆的頂端,並與樁杆固定連接;至少兩個筋板部件在底板的上面緊貼樁杆周壁,並與樁杆和底板固定;本實用新型所述基樁,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某些部件可添加或者去除,靈活的產生多種類型,在保證對建築物足夠的承重及抗震的同時,安裝、拆卸也非常便捷,且不會造成環境的汙染,是一項應用性很強的環保地基構築技術。
文檔編號E02D27/34GK202730789SQ20122012555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孔維銘, 孔文銘, 馬生存, 喜海龍 申請人:北京天工創道建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