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摺疊床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1:37:01 1
專利名稱:可攜式摺疊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摺疊床,尤其是一種可攜式摺疊床。
目前的摺疊床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鐵絲網對摺的,一種是木板對摺的,這兩種床的主要缺點就是摺疊後的體積仍然較大,不便於存放,更不便於攜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為人們提供一種可以靈活裝拆,適於存放、便於攜帶的可攜式摺疊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可攜式摺疊床,由床面和床架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床架是由與床面相連的連接杆1、與連接杆1活動連接的支杆2、連接於支杆2另一端的腳管3及位於連接杆1和腳管3之間的拉簧4共同組成的;支杆2在連接杆1上的連接點與拉簧4在連接杆1上的連接點是同一點,支杆2在腳管3上的連接點與拉簧4在腳管3上的連接點是兩點。
所述支杆2與連接杆1的連接是插入式連接,並且支杆2在連接杆1上連接端的軸向中心線5與腳管3的軸向中心線6在一個平面內,並且該平面與床面相互垂直。
所述的連接杆1可製成多根,再連接成一個整根。
採用這樣的結構後,由於支杆與連接杆是插入式連接,連接杆也可由一長根分成多根短的,因此本實用新型攜式摺疊床裝拆極為方便,可由一個整體分解成多個小零件後裝到一個口袋裡,體積很小,攜帶很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攜式摺疊床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例攜式摺疊床的左視圖;圖3為
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圖2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如
圖1、2、3所示,在腳管3的兩端並離開端頭一定的距離加工有兩個徑向通孔7,支杆2的一端穿過通孔7,並把穿出的端頭壓扁或鉚住,使得支杆2隻能在孔7中轉動,而不能從孔7中拔出;在腳管3的兩個端頭焊接有兩塊連接板8,在連接板8上設有一孔9,可把拉簧4的一端掛在孔9上;如圖2、4所示,在連接杆的徑向上加工有一孔10,孔10不能是通孔,在孔10內焊接有護套11,支杆2的上端就插在護套11中,護套11的軸線,即支杆2上端的軸線應與腳管3的軸線在垂直於床面的同一平面內,與護套11焊接在一起的連接板12上設有孔13,拉簧4的上端就掛在孔13中,這樣拉簧4和支杆2的上端就基本位於一點上,而它們的下端在腳管3上是不同的兩點。因此拉簧4和支杆2及腳管3共同組成了一個垂直於床面的三角形平面來支撐連接杆1;連接杆1可以是整根,為了便於攜帶,如
圖1所示,連接杆1可以從中間分為兩根,在其中一根管的管內焊接一連接件14,連接杆1的另一根管則可根據需要插入或拔下,使連接杆1成為可拆卸的,從而縮短了其長度,當然連接杆之間的連接帶可採用其它適宜的連接方式。本實用新型的床面可用帆布或其它能承受住一定重量的布製做。
使用時,可先把連接杆1通過連接件14連接成一整根,把同樣的兩整根連接杆1插入到帆布床面兩邊的縫合套內,再把6根拉簧4的上端分別掛到孔13中,下端分別掛到孔9中,再把預先與腳管3連接在一起的支杆2的上端插入到護套11中,同樣的支杆2也有6根,這樣床便支好了,拆卸過程和安裝過程正好相反,拆卸後的全部零件只需裝到一個口袋裡即可。
為了床的穩定性,可把3根腳管3分別向上彎曲一定的弧度,使腳管3的兩點著地,為了防止磨損地面,可在腳管3上的著地處套上塑料套或膠皮套。
另外,本實用新型可攜式摺疊床亦可臨時做為擔架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摺疊床,由床面和床架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床架是由與床面相連的連接軒[1]、與連接杆[1]活動連接的支杆[2]、連接於支杆[2]另一端的腳管[3]及位於連接杆[1]和腳管[3]之間的拉簧[4]共同組成的;支杆[2]在連接杆[1]上的連接點與拉簧[4]在連接杆[1]上的連接點是同一點,支杆[2]在腳管[3]上的連接點與拉簧[4]在腳管[3]上的連接點是兩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摺疊床,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杆[2]與連接杆[1]的連接是插入式連接,並且支杆[2]在連接杆[1]上連接端的軸向中心線[5]與腳管[3]的軸向中心線[6]在一個平面內,並且該平面與床面相互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攜式摺疊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連接杆[1]可製成多根,再連接成一個整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以靈活裝拆、適於存放、便於攜帶的可攜式摺疊床,它由床面和床架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床架是由與床面相連的連接杆1、與連接杆1活動連接的支杆2、連接於支杆2另一端的腳管3及位於連接杆1和腳管3之間的拉簧4共同組成的;支杆2在連接杆1上的連接點與拉簧4在連接杆1上的連接點是同一點,支杆2在腳管3上的連接點與拉簧4在腳管3上的連接點是兩點。本實用新型裝拆極為方便,拆卸後的零件可以全部裝到一個口袋裡,體積小,攜帶方便。
文檔編號A47C17/64GK2305907SQ97217038
公開日1999年2月3日 申請日期1997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1997年5月16日
發明者劉曉忠 申請人:劉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