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3:55:0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養殖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
背景技術:
隨著人工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不常見的稀有動植物的繁殖能力是逐漸變強,原有很多需要保護的動植物如今變得隨處可見,甚至已經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菜餚。
鱒鱘魚的養殖也是變得越來越普遍,鱒鱘魚的生長速度快,市場收益好,逐漸成為養殖人民的生財之道,但是現在的鱒鱘魚養殖池遵循傳統漁業的養殖方式,傳統的養殖池結構單一,功能單一,在考慮到馴化鱒鱘魚的固定飼養地點的問題以及水體含氧濃度的問題上不能夠同時解決,那麼就導致餵養時所有的鱒鱘魚不能及時達到,造成鱒鱘魚生長不均衡,且在飼養過程中會將飼料灑在養殖池的非攝食區域造成飼料的浪費,增加投資成本。
在放水和排水過程中,大多數是直接將養殖用水排進養殖池本體內部,這樣就可能將更多的雜物帶進養殖池內,在排水過程中也會出現不能夠完全的將需要更換的水體完全排出,導致養殖池內汙物的殘留,不利於再次養殖。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包括養殖池本體,所述養殖池本體的內部設有飼養臺,所述飼養臺的上端設有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外側分別設有飼料槽和照明燈,所述支撐杆的上端設有防護蓋,所述飼養臺的上端分別設有布線槽和排線孔,所述飼養臺的內部設有安裝槽,所述飼養臺的側面安裝有卷水輪,所述卷水輪的中部設有轉動軸,所述卷水輪的外側設有卷水盒,所述養殖池本體的側壁固定設有進水支架,所述進水支架的內部設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的側面連接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外側連接有支管道,所述支管道的出口設有篩絹。
優選的,所述安裝槽的內部安裝有電機,且電機的輸出端與轉動軸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布線槽設有兩組,且所述排線孔設置在安裝槽的上方。
優選的,所述卷水盒至少設有八組,且所述卷水盒均勻分布在卷水輪的外側。
優選的,所述養殖池本體的下端呈水平傾斜5-10度設置,且所述養殖池本體的傾斜面下端設有排水口。
優選的,所述照明燈的照明方向固定不變。
優選的,所述支管道設有兩組,且所述支管道的出口處均設有篩絹,所述篩絹設置為但不限定與60目篩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通過在養殖池本體的內部設置飼養臺,並在飼養臺的上端設置照明燈和飼料槽,該組合結構可以將飼料投放進飼料槽內部,在照明燈的作用下可以從小將鱒鱘魚馴化在同一個地方飼養,且不用擔心飼料灑在外面;通過在飼養臺的外側設置卷水輪並在卷水輪的外側設置卷水盒,該組合結構會將養殖池本體內部的水卷出水面,增加水體的活性和含氧量,利於魚的生長;通過在養殖池本體的側壁設有進水支架,並在進水支架的外側連接主管道和支管道,且在支管道的出口設有篩絹,該組合結構在進水時將水管插進進水口,並在多組篩絹的作用下對水體進行過濾,不僅節省體力,且增加水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多樣,利於鱒鱘魚的養殖,使用安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飼養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卷水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水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養殖池本體、2飼養臺、3支撐杆、4飼料槽、5照明燈、6防護蓋、7布線槽、8排線孔、9安裝槽、10卷水輪、11轉動軸、12卷水盒、13進水支架、14進水口、15主管道、16支管道、17篩絹、18排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包括養殖池本體1,所述養殖池本體1的內部設有飼養臺2,所述飼養臺2的上端設有支撐杆3,所述支撐杆3的外側分別設有飼料槽4和照明燈5,所述支撐杆3的上端設有防護蓋6,所述飼養臺2的上端分別設有布線槽7和排線孔8,所述飼養臺2的內部設有安裝槽9,所述飼養臺2的側面安裝有卷水輪10,所述卷水輪10的中部設有轉動軸11,所述卷水輪10的外側設有卷水盒12,所述養殖池本體1的側壁固定設有進水支架13,所述進水支架13的內部設有進水口14,所述進水口14的側面連接有主管道15,所述主管道15的外側連接有支管道16,所述支管道16的出口設有篩絹17。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槽9的內部安裝有電機,且電機的輸出端與轉動軸11轉動連接,用於對卷水輪10提供動力,帶動卷水盒12轉動,使養殖水體活性增強,含氧量增加,利於鱒鱘魚的生長。
進一步的,所述布線槽7設有兩組,且所述排線孔8設置在安裝槽9的上方,在對照明燈5和電機接線時,可以使導線卡接在布線槽7和排線孔8內,避免導線落入水中。
進一步的,所述卷水盒12至少設有八組,且所述卷水盒12均勻分布在卷水輪10的外側,多組卷水盒12的同時轉動,可以使更多的水體被帶出水面,增加水體的含氧量,防止水體缺氧而導致鱒鱘魚的生長不適。
進一步的,所述養殖池本體1的下端呈水平傾斜5-10度設置,且所述養殖池本體1的傾斜面下端設有排水口18,在對養殖池本體1進行排水時更換時,可以使內部的水全部排出,且方便清理養殖池本體1內部的汙物。
進一步的,所述照明燈5的照明方向固定不變,在夜間餵食時,通過照明燈5的照明方向來馴化鱒鱘魚的餵養地點,避免餵食時,鱒鱘魚四處分散,導致生長不均衡。
進一步的,所述支管道16設有兩組,且所述支管道16的出口處均設有篩絹17,所述篩絹17設置為但不限定與60目篩絹,在對養殖池本體1內部進行放水時,篩絹17可以對水體進行雜物的過濾,增加水質。
該多功能鱒鱘魚養殖池,通過在養殖池本體1的內部設置飼養臺2,並在飼養臺2的上端設置照明燈5和飼料槽4,該組合結構可以將飼料投放進飼料槽4內部,在照明燈5的作用下可以從小將鱒鱘魚馴化在同一個地方飼養,且不用擔心飼料灑在外面,通過在飼養臺2的外側設置卷水輪10並在卷水輪10的外側設置卷水盒12,該組合結構會將養殖池本體1內部的水卷出水面,增加水體的活性和含氧量,利於魚的生長,通過在養殖池本體1的側壁設有進水支架13,並在進水支架13的外側連接主管道15和支管道16,且在支管道16的出口設有篩絹17,該組合結構在進水時將水管插進進水口14,並在多組篩絹17的作用下對水體進行過濾,不僅節省體力,且增加水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多樣,利於鱒鱘魚的養殖,使用安全方便。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