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標測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3:27:11 1
一種標測導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醫用導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標測導管,其包括:操控手柄,其上安裝有管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安裝於管體端部並通過管體與操控手柄連接的環形遠端,其表面布置電極,環形遠端內部設置有控制環形遠端形變的支撐構件;支撐構件以開環結構成型,其分為初始狀態和螺旋狀態,支撐構件初始狀態下,環狀部分任意一處橫截面的一點與其他橫截面相同位置點均在同一平面內,操控手柄通過一沿管體內部設置的連接件拉動支撐構件自由端,能夠使支撐構件由初始狀態變為螺旋狀態,向遠離操控手柄方向延伸,且拉動過程中,螺距不變或增大,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電極間電生理幹擾現象可控的標測導管。
【專利說明】一種標測導管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用導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標測導管。
【背景技術】
[0002]由於人體的生理結構複雜,需要不同形狀的導管遠端以及操控性能優越的手柄,使導管精確到達不同病灶部位且適應不同構造的病灶部位是極具挑戰性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採用了多種結構的導管和其控制手柄,例如美國專利申請US2008039918A1中公開的一種雙控的導管和控制手柄,該導管的遠端可以進行彎曲或調整螺旋部分的直徑,其中彎曲和調整螺旋部分的直徑是通過分別操控手柄上的兩個控制鍵來實現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使用者需要分別調節,不便於用一隻手直接實現導管的控制和操作同時其導管遠端僅有一種螺旋形態,而且,現有的螺旋形態在縮小直徑時,在收縮時遠端環與環上的電極距離過近導致電生理幹擾,具有產生電生理幹擾的風險。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使電極間電生理幹擾現象可控的標測導管。
[0004]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標測導管,其包括:
環形遠端,表面布置電極,環形遠端內部設置有控制環形遠端形變的支撐構件,條形構件以開環結構成型,其分為初始狀態和螺旋狀態;
操控手柄,通過管體與支撐構件一端連接,支撐構件初始狀態下,環狀部分任意一處橫截面的一點與其他橫截面相同位置點均在同一平面內,操控手柄通過一沿管體內部設置的連接件拉動支撐構件自由端,能夠使支撐構件由初始狀態變為螺旋狀態,向遠離操控手柄方向延伸,且拉動過程中,螺距不變或增大,可調整支撐構件環狀部分的結構,即調整其橫截面的形狀,控制其成型後的結構,使螺旋狀態下的螺距可控,避免產生電生理幹擾(在不同的環境下兩個電極間產生電生理幹擾的距離不同,所以在本申請可控的結構下,能夠避免電極相互間的電生理幹擾現象的產生,以防止其影響標測效果)。
[0005]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支撐構件初始狀態下,所述支撐構件橫截面最長兩端的連接線向操控手柄方向延伸,越靠近環狀的支撐構件的中心軸線,支撐構件為條形,橫截面非圓形,該方案範圍較大,即能實現初始狀態到螺旋狀態的轉變即可,現有技術有一種類似章魚觸手的支撐構件,其底部向自由端延伸中,橫截面面積漸變小,同樣能夠實現螺旋狀態,不過其頂端較細,容易變形,使用壽命不高,如果要保證其自由端強度、壽命達到要求,其底部要非常粗,又會不符合整體的性能。
[0006]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橫截面為對稱形狀,初始狀態下,橫截面的對稱中線與該平面所成夾角為銳角,該銳角開口朝向開環支撐構件外側,對稱中線向操控手柄方向延伸時,靠近環狀的支撐構件的中心軸線,對稱的支撐構件方便加工,方便對螺距的控制。
[0007]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牽引線,其沿支撐構件布置,一端連接至支撐構件自由端,另一端連接到操控手柄上,能夠被操作沿安裝路逕往操控手柄拉回,由於本發明結構的限定,沿第一牽引線安裝路徑拉動支撐構件的自由端時,即可形成螺旋狀態。
[0008]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連接件還包括第二牽引線,其一端連接在管體內壁上,另一端連接至操控手柄,能夠被拉動至管體彎曲,多一個控制狀態,使導管對病灶部位的適應性更強。
[0009]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管體上被第二牽引線拉動彎曲的段上設置有I個或2個或多個電極,與環形遠端的電極配合用於顯示管體彎曲的形態。
[0010]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銳角大於0°小於35°。
[0011]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銳角大於等於35°小於65°。
[0012]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銳角大於等於65°小於90°。
[0013]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二牽引線固定連接在操控手柄內滑動安裝的第二滑塊上,第二滑塊上安裝有能夠旋轉、相互存在半徑差並固定疊在一起的大、小齒輪,其分別配合操控手柄上兩個前後相反移動的部件,大齒輪和小齒輪具有半徑差,進而產生相對位移,從而需要消耗的力量減小,達到省力的目的。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可調整支撐構件環狀部分的結構,使螺旋狀態下的螺距可控,避免產生電生理幹擾。
[0015]【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可控標測導管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均勻分布單個電極的導管遠端剖面圖;
圖3是本申請均勻分布2個電極的導管遠端剖面圖;
圖4是本申請折彎段剖視圖;
圖5是本申請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申請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申請變形狀態的支撐構件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申請變形狀態的支撐構件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單個電極的環形遠端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單個電極的環形遠端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單個電極的螺旋形遠端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單個電極的螺旋形遠端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2個電極的環形遠端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2個電極的環形遠端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2個電極的螺旋形遠端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本申請均勻分布著2個電極的螺旋形遠端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本申請手柄部分剖視圖;
圖18是本申請手柄部分爆炸視圖;
圖19是本申請手柄部分控制第一牽引線的螺旋形配合圖;
圖20是本申請初始狀態示意圖; 圖21是本申請環形遠端折彎示意圖;
圖22是本申請螺旋遠端變徑示意圖;
圖23是本申請折彎與螺旋遠端變徑示意圖;
圖24是本申請管體剖視圖;
圖25是本申請第二滑塊配合示意圖。
[0016]圖26是本申請折彎處電極的標測功能示意圖。
[0017]圖中標記:1.環形遠端2.螺旋形遠端3.端部防損傷結構4.電極5.管體7.第一牽引線8.第二牽引線9.電極導線10.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11.變形狀態的支撐構件12.第一管腔13.第二管腔14.第一滑塊軌道15.第一緊固螺釘16.推鈕17.第一滑塊18.滑輪19.第二緊固螺釘20.旋鈕21.芯軸22.手柄殼體23.第二滑塊24.行程調節螺釘25.第三緊固螺釘26.大齒輪27.小齒輪28.折彎段29.折彎段電極A 30.折彎段電極B 31.折彎段電極A導線32.折彎段電極B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範圍僅限於以下的實施例,凡基於本
【發明內容】
所實現的技術均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0019]實施例1
如圖1,一種標測導管,其包括:
環形遠端1,表面布置電極4,環形遠端I內部設置有控制環形遠端I形變的條形支撐構件,其以開環結構成型,其分為初始狀態和螺旋狀態,其橫截面非圓形;
操控手柄,通過管體5與支撐構件一端連接,支撐構件初始狀態下,環狀部分任意一處橫截面的一點與其他橫截面相同位置點均在同一平面內,操控手柄通過一沿管體5內部設置的連接件拉動支撐構件自由端,能夠使其由初始狀態變為螺旋狀態,向遠離操控手柄方向延伸,且拉動過程中,螺距不變或增大。
[0020]支撐構件初始狀態下,所述支撐構件橫截面最長兩端的連接線向操控手柄方向延伸,越靠近環狀的支撐構件的中心軸線。
[0021]所述橫截面為對稱形狀,初始狀態下,橫截面的對稱中線與該平面所成夾角為銳角,該銳角開口朝向開環支撐構件外側,對稱中線向操控手柄方向延伸時,靠近環狀的支撐構件的中心軸線;所述管體上被第二牽引線拉動彎曲的段上設置有I個或2個或多個電極,與環形遠端的電極配合用於顯示管體彎曲的形態,所述銳角大於0°小於35°,或大於等於35。小於65。,或大於等於65。小於90。。
[0022]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牽引線7,其沿支撐構件布置,一端連接至支撐構件自由端,另一端連接到操控手柄上,能夠被操作沿安裝路逕往操控手柄拉回。
[0023]所述連接件還包括第二牽引線8,其一端連接在管體5內壁上,另一端連接至操控手柄,能夠被拉動至管體5彎曲。
[0024]所述環形遠端I前端設計有端部防損傷結構3,其形狀為半球形以確保在標測時不致因觸碰而損傷肌肉組織.,環形遠端I內分布著電極導線9,其連接環形遠端I外表面環狀設置的電極4,電極導線9通過管體5連通至操控手柄,再連接至能量源。
[0025]所述電極4能夠以單個為一組,或兩個、三個為一組,相鄰的每組電極4在環形遠端I上的距離相等,電極4上均連接有電極導線9,所述管體5內部設置有分別供電極導線9、第一、第二牽引線8穿過的空腔。
[0026]所述操控手柄主要由旋鈕20、推鈕、第一滑塊軌道14、芯軸21、第一滑塊17、第二滑塊23、手柄殼體22組成;
第一牽引線7經過安裝在第一滑塊軌道14的滑輪18固定在第一滑塊17上,其中滑輪18可以轉動,滑輪18安裝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遠離環形遠端I的一端,第一滑塊17相比滑輪18,離環形遠端I更遠,需要拉動第一牽引線7時,操作旋鈕20,使第一滑塊17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往環形遠端I方向滑動即可(第一滑塊17滑動安裝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當牽引線經過滑輪18時能減小摩擦具有省力作用;
第一滑塊17安放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並能沿軌道進行往返運動,旋鈕20為管狀件,配合在第一滑塊軌道14外部周圍,旋鈕20內部設計有與第一滑塊17上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同時通過第二緊固螺釘19限位安裝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即旋鈕20能沿第一滑塊軌道14旋轉且不能縱向運動,旋轉時使內部的第一滑塊17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運動,進而帶動第一牽引線7的運動以控制支撐構件的變形,從而帶動環形遠端I從初始狀態變為螺旋狀態(變形與變徑);
如圖17、18、25,所述第二牽引絲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二滑塊23上,所述推鈕通過第一緊固螺釘15不能旋轉的固定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其中推鈕內部與旋鈕20外表面具有一定間隙,以確保旋鈕20能轉動,第一滑塊軌道14與芯軸21通過螺紋連接方式固定連接,第二滑塊23滑動連接在芯軸21上,其上安裝有重疊的大齒輪26和小齒輪27,大齒輪26與小齒輪27為一體安放在第二滑塊23上,大齒輪26與芯軸21上的齒條嚙合,小齒輪27與手柄殼體22上的齒條嚙合,手柄殼體22滑動配合在芯軸21外側,當推動推鈕時,推扭16帶動芯軸21 (芯軸21和手柄殼體22之間安裝有行程調節螺釘24,限定芯軸21的最大移動距離,行程調節螺釘24與芯軸21配合且可旋轉,以改變其支出芯軸21的長度,行程調節螺釘24的螺帽被安裝於手柄殼體22上的一擋塊限位,使芯軸21移動距離限定在形成調節螺釘支出長度內,第三緊固螺釘25安裝於手柄殼體22上,其端部伸入手柄殼體22內部,與芯軸21上一滑槽配合,使芯軸21的移動沿該滑槽方向,使得芯軸21不會旋轉,穩定性更好),繼而帶動大齒輪26運動,並同步帶動小齒輪27 (角速度相同)在手柄殼體22的齒條上運動,大齒輪26和小齒輪27具有半徑差,進而產生相對位移,從而需要消耗的力量減小,達到省力的目的(如第二牽引絲在管體5上的連接處相對第二滑塊23的移動距離為R,此時推扭16的移動距離小於R),芯軸21相對於第二滑塊23向前運動,管體5與第一滑塊軌道14連接,進而推動推扭16時管體5相對於第二滑塊23向前運動,第二滑塊23相對管體5向後運動,第二牽引線8相對管體5向後運動從而控制整個環形遠端I偏轉,推鈕相對旋鈕20無縱向相對運動,確保在推出推鈕後能隨即進行旋轉旋鈕20,旋鈕20運動對推鈕不產生影響,即旋鈕20運動時推鈕不動,推鈕運動時旋鈕20也隨之一起同路徑運動,在初始狀態時,推扭16上的手指推壓處位於旋鈕20的手指按壓處旁,使用過程中不需要手指不斷的做大範圍移動,只需控制不同相鄰的推扭16和旋鈕20即可,操作方便。
[0027]如圖2-24,本申請具體由環形遠端1、管體5、操控手柄組成,環形遠端I在初始狀態時均勻分布其上的電極4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形狀由內部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10決定,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10在不受外力狀態下環形部分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與縱向垂直同時具有形狀記憶功能,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10由圓柱體材料塑形而成,其環形部分約2/3區域經二次加工成扁平結構,具體做法是將其約2/3區域內圓柱材料內外兩側以與水平面成20度-70度斜度進行切除材料,且保證圓柱材料的內切除面斜朝上,外切除面斜朝下,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10其結構設計目的為確保在端部受到外力時,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10能變化成變形狀態的支撐構件11即支撐構件變成螺旋形螺距變大且環形直徑減小,螺旋形遠端2形狀由變形狀態的支撐構件11決定,環形遠端I與螺旋形遠端2設計為適應不同條件下不同部位的標測,環形遠端I前端設計有端部防損傷結構3,其形狀為半球形以確保在標測時不致因觸碰而損傷肌肉組織,環形遠端I內分布著電極導線9、初始狀態的支撐構件10以及控制環形遠端I變螺旋形縮小直徑即變化成螺旋遠端的第一牽引線7,其中電極導線9一端與電極4相連,另一端經管體5、操控手柄與設備相連,第一牽引線7—端固定在環形遠端I的端部,經管體5與操控手柄的第一滑塊17連接。
[0028]第二牽引線8控制環形遠端I與螺旋形遠端2的偏轉,其原理是第二牽引線8鉚接在折彎段28的管體5上,其中第二牽引線8另外一段固定在第二滑塊23上,當第二牽引線8受到拉力時,由於折彎段28的管體5材料相對管體5較軟,折彎段28將向一側彎曲,進而實現環形遠端I與螺旋形遠端2的偏轉,管體5內分布著2個不同大小的第一管腔12和第二管腔13,中第一管腔12為小腔靠近側邊,第二牽引線8經過第一管腔12,電極導線9與第一牽引線7經過第二管腔13,管體5遠端連接著環形遠端I與螺旋形遠端2,近端固定在操控手柄內。
[0029]操控手柄主要由旋鈕20、推鈕、第一滑塊軌道14、芯軸21、第一滑塊17、第二滑塊23、手柄殼體22、組成。第一牽引線7經過固定在第一滑塊軌道14的滑輪18固定在第一滑塊17上,其中滑輪18可以轉動進而當牽引線經過滑輪18時能減小摩擦具有省力作用,一滑塊安放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並能沿軌道進行往返運動。旋鈕20設計有與第一滑塊17上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同時通過第二緊固螺釘19 (限位)安裝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即旋鈕20能沿第一滑塊軌道14旋轉且不能縱向運動,使內部的第一滑塊17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運動,進而帶動第一牽引線7的縱向運動以控制環形遠端I的變形與變徑。推鈕通過第一緊固螺釘15不能旋轉的固定在第一滑塊軌道14上.其中推鈕內部與旋鈕20外表面具有一定間隙,以確保旋鈕20能轉動,第一滑塊軌道14與芯軸21牢固連接,大齒輪26與小齒輪27為一體安放在第二滑塊23上,大齒輪26與芯軸21上的齒條嚙合,小齒輪27與手柄殼體22上的齒條嚙合,當推動推鈕時芯軸21帶動大齒輪26運動,同步小齒輪27在手柄殼體22的齒條上運動,大齒輪26和小齒輪27具有半徑差,進而產生相對位移,從而需要消耗的力量減小,達到省力的目的。芯軸21相對於第二滑塊23向前運動,管體5與第一滑塊軌道14連接,進而推動推扭16時管體5相對於第二滑塊23向前運動,第二滑塊23相對管體5向後運動,第二滑塊23與第二牽引線8連接,第二牽引線8相對管體5向後運動從而控制環形遠端I與螺旋形遠端2偏轉。推鈕相對旋鈕20無縱向相對運動,確保在推出推鈕後能隨即進行旋轉旋鈕20,.旋鈕20運動對推鈕不產生影響即旋鈕20運動時推鈕不動,推鈕運動時旋鈕20也隨之一起縱向運動。如圖22與23,在管體折彎處設置折彎段電極A29與折彎段電極B30,通過折彎段電極A導線31與折彎段電極B導線32與設配連接,在實際操作時折彎段電極A29、折彎段電極B30與環形遠端的電極配合,以顯示管體彎曲的形態如圖26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標測導管,其包括: 操控手柄,其上安裝有管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安裝於管體端部並通過管體與操控手柄連接的環形遠端,其表面布置電極,環形遠端內部設置有控制環形遠端形變的支撐構件; 支撐構件以開環結構成型,其分為初始狀態和螺旋狀態,支撐構件初始狀態下,環狀部分任意一處橫截面的一點與其他橫截面相同位置點均在同一平面內,操控手柄通過一沿管體內部設置的連接件拉動支撐構件自由端,能夠使支撐構件由初始狀態變為螺旋狀態,向遠離操控手柄方向延伸,且拉動過程中,螺距不變或增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支撐構件初始狀態下,所述支撐構件橫截面最長兩端的連接線向操控手柄方向延伸,越靠近環狀的支撐構件的中心軸線,支撐構件為條形,橫截面非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橫截面為對稱形狀,初始狀態下,橫截面的對稱中線與該平面所成夾角為銳角,該銳角開口朝向開環支撐構件外側,對稱中線向操控手柄方向延伸時,靠近環狀的支撐構件的中心軸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牽引線,其沿支撐構件布置,一端連接至支撐構件自由端,另一端連接到操控手柄上,能夠被操作沿安裝路逕往操控手柄拉回。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件還包括第二牽引線,其一端連接在管體內壁上,另一端連接至操控手柄,能夠被拉動至管體彎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體上被第二牽引線拉動彎曲的段上設置有電極。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銳角大於0°小於35°。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銳角大於等於35°小於65。。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銳角大於等於65°小於90。。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標測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牽引線固定連接在操控手柄內滑動安裝的第二滑塊上,第二滑塊上安裝有能夠旋轉、相互存在半徑差並固定疊在一起的大、小齒輪,其分別配合操控手柄上兩個前後相反移動的部件。
【文檔編號】A61B18/14GK104434307SQ201410799474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9日
【發明者】朱曉林, 李楚武, 鄒波 申請人:四川錦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