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環保型吸塵車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4:52:56 2
專利名稱:一種高效環保型吸塵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路面的粉塵、垃圾及顆粒物料的清除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高效環保型吸塵車。
技術背景現有技術的吸塵車,吸塵口在負壓的作用下吸起地面的粉塵及顆粒物料,較大粒 徑粉塵在一次集塵室沉降收集,較小粒徑的粉塵經除塵器的含塵氣流入口進入除塵器的分 離筒,並在除塵器的分離筒中進行氣固分離;除塵器的排塵口與二次集塵室相連通,分離 後的粉塵經除塵器的排塵口沉積在二次集塵室內除塵器的排氣管與高壓風機相連通,分 離後的無塵氣流經除塵器的排塵管由高壓風機排出。不足之處是經一次集塵室沉降後,較 小粒徑的粉塵含量大,經一次分離筒分離後即進行排放,粉塵分離不徹底,且分離筒易被堵 塞,一次集塵室和二次集塵室卸料時產生二次汙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粉塵分離更徹底,不產生二次汙染和除塵分離設備 不易堵塞的高效環保型吸塵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車體底盤的後部上連有垃圾箱,前端連有吸料口的吸料管通過車體底盤的後部與 垃圾箱連通,車體底盤中部上連有集塵箱,集塵箱與分離卸料器連通,車體底盤的尾部上連 有水箱,水箱與設在垃圾箱卸料口上方的噴淋降塵裝置連通,車體底盤前部上連有副驅動 機,集塵箱上與濾筒除塵器連通,分離卸料器上部分別與垃圾箱、濾筒除塵器連通,濾筒除 塵器與通過副驅動機驅動的高壓風機連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分離卸料器上部內設有氣體擋板;水箱與設在集塵箱卸料口上方的水噴淋器連
ο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體底盤可採用類似汽車、拖拉機等動力機的底盤,也可在現 有的汽車、拖拉機等類似動力機基礎上進行改進。本實用新型吸料口安裝在車體底盤下部,通過吸料管連通到垃圾箱,較大粒徑的 粉塵及顆粒物料在垃圾箱內沉降收集,較小粒徑的粉塵經管道進入高效分離卸料器,部分 粉塵顆粒經撞擊擋板後自由落下,剩餘粉塵在分離卸料器中進行氣固高效分離,連同自由 落下的粉塵一起被收集在集塵箱內,經分離後的空氣進入濾筒除塵器再次除塵後,得無塵 氣體通過排氣管由高壓風機排出,濾筒除塵器上貼附的粉塵利用反吹落下進入集塵箱內; 另外,垃圾箱和集塵箱通過液壓操縱卸料,由於分別在卸料口上方安裝了噴淋降塵裝置和 水噴淋器,解決了乾式吸塵車卸料時的揚塵問題,從而徹底消除了二次汙染。本實用新型提 供的高效環保型吸塵車,具有工作效率高、集塵效果好,清潔範圍大、無二次汙染等優點,可 以用於地面上的灰塵和雜物的清除,也可用於顆粒物料的回收。
圖1是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車體底盤1的後部上連有垃圾箱7,前端連有吸料口 8的吸料管10通過車體底盤 1的後部與垃圾箱7連通,車體底盤1中部上連有集塵箱4,集塵箱4與分離卸料器6連通, 車體底盤1的尾部上連有水箱9,水箱9分別與設在垃圾箱7卸料口上方的噴淋降塵裝置11 和設在集塵箱4卸料口上方的水噴淋器12連通,車體底盤1前部上連有副驅動機2,集塵箱 4上與濾筒除塵器5連通,分離卸料器6上部分別與垃圾箱7、濾筒除塵器5連通,濾筒除塵 器5與通過副驅動機2驅動的高壓風機3連通,分離卸料器6上部內設有氣體擋板13。
權利要求一種高效環保型吸塵車,車體底盤(1)的後部上連有垃圾箱(7),前端連有吸料口(8)的吸料管(10)通過車體底盤(1)的後部與垃圾箱(7)連通,車體底盤(1)中部上連有集塵箱(4),集塵箱(4)與分離卸料器(6)連通,其特徵在於車體底盤(1)的尾部上連有水箱(9),水箱(9)與設在垃圾箱(7)卸料口上方的噴淋降塵裝置(11)連通,車體底盤(1)前部上連有副驅動機(2),集塵箱(4)上與濾筒除塵器(5)連通,分離卸料器(6)上部分別與垃圾箱(7)、濾筒除塵器(5)連通,濾筒除塵器(5)與通過副驅動機(2)驅動的高壓風機(3)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環保型吸塵車,其特徵在於分離卸料器(6)上部內 設有氣體擋板(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環保型吸塵車,其特徵在於水箱(9)與設在集塵箱(4)卸料口上方的水噴淋器(12)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環保型吸塵車,車體底盤的後部上連有垃圾箱,前端連有吸料口的吸料管通過車體底盤的後部與垃圾箱連通,車體底盤中部上連有集塵箱,集塵箱與分離卸料器連通,車體底盤的尾部上連有水箱,水箱與設在垃圾箱卸料口上方的噴淋降塵裝置連通,車體底盤前部上連有副驅動機,集塵箱上與濾筒除塵器連通,分離卸料器上部分別與垃圾箱、濾筒除塵器連通,濾筒除塵器與通過副驅動機驅動的高壓風機連通,分離卸料器上部內設有氣體擋板,水箱與設在集塵箱卸料口上方的水噴淋器連通。用於道路路面的粉塵、垃圾及顆粒物料的清除。
文檔編號E01H1/08GK201614564SQ201020014439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8日
發明者張秋蘭, 徐建新 申請人:徐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