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軌伸縮門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0:36:26 2
專利名稱:無軌伸縮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伸縮門,尤其涉及無軌伸縮門的驅動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包括少量個人別墅)設有門戶裝置,很多門戶裝置採用伸縮門,伸縮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風箱式(如申請號2009200419 . 3、名稱「伸縮門」,若干門扇直立地垂直於門的開合軸線);二是抽拉式(如專利號ZL200720038696. 2、名稱「直線伸縮閘欄」,若干門扇直立地平行於門的開合軸線);三是單扇抽拉式。無論何種形式的伸縮門結構,其驅動機構基本都設置在首扇門扇上(最接近門柱的門扇,以下簡稱門頭扇);依靠該門頭扇內部設置的電機驅動其下方的主動行走輪,帶動後續的各門扇運動,實現門的伸縮開合。在工作中,為防止若干活動連接的門扇在行走時偏離門的開合軸線,需要在地面設置導軌、各門扇底部需設置導輪;且由於有導軌使得現有的伸縮門需要專業人員進行安裝。國家知識產權局2006. 2. 8.公開了名稱「無軌伸縮門」、公告號「CN1730893A」的專利文獻,提供了一種無軌伸縮門的技術方案,它在兩個移動框架(即門扇)的之間設懸框架, 在每個懸框架上設置電機、以及「交叉連杆」驅動機構,在電機運行時,驅動「交叉連杆」運動,使得各門扇之間產生相互推、拉運動,實現門的伸縮開合。該案由於通過兩門扇之間的懸掛架上的「交叉連杆」驅動開合,可以不採用導軌。但是該種機構會形成極為複雜的電器線路和機械傳動結構。比如有些場合需要很多的門扇、有些場合可能是獨扇門,如採用該種結構則難以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運行可靠,且安裝方便的無軌伸縮門。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起點、伸縮門體和門柱,所述伸縮門體包括至少一個活動門扇,還包括捲軸和卷帶;所述捲軸垂直於所述伸縮門體的運行方向,所述卷帶繞設在所述捲軸上;所述卷帶連接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在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之間建立伸縮連接關係。所述捲軸和卷帶設置在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上,所述卷帶貫穿所述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再與所述起點連接。所述卷帶在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之間支承在地面上。所述捲軸和卷帶設置在所述起點內,所述卷帶貫穿所述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再與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連接。在所述活動門扇上設有卷帶支撐輥,所述卷帶在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之間由所述卷帶支撐輥支承。所述捲軸與水平面夾角為0-90°。[0011 ] 還包括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捲軸。所述捲軸為彈簧軸。還包括驅動電機和摩擦驅動輪裝置,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摩擦驅動輪裝置,所述摩擦驅動輪裝置與所述卷帶相連。所述捲軸為彈簧軸。本實用新型打破了傳統伸縮門驅動形式的束縛,利用鋼卷帶在放卷時長度方向的剛度特性實現對門頭扇(即本案中最外側活動門扇)的驅動;並且鋼卷帶具有一定的寬度,使得其放卷後,遠離起點的門頭扇不會偏離門的開合運行軸線。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捲軸與水平面呈銳角的實施方式,採用該方式時,本實用新型的卷帶不僅能確保門的開合運行軸線不偏離,而且在門檔地面不平時,能最大限度提高門整體的水平運動軸線。本實用新型可適用在柵欄式(風箱式)伸縮門、抽拉式伸縮門、單扇門板的抽拉式伸縮門以及往門檔中間輸送獨立攔柱(禁止大型車輛通行時,從門/路邊往中間輸送一立杆)的場合。在驅動模式上有三種,一是手動,二是電動,三是在前兩者基礎上採用彈簧捲軸輔助。本實用新型構思精巧,可靠性高,結構簡潔;通過鋼帶伸展後寬度方向的剛度屬性確保門體的直線開合;製成品安裝極為方便,客戶採購後只需連接在固定起點內即可完成安裝。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另一形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B-B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卷帶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左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驅動機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9是圖8的俯視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卷帶設置方式的優化措施示意圖;圖中1是起點,2是伸縮門體,21是最外側活動門扇,22是其它門扇,23是卷帶支撐輥,3是門柱,4是捲軸,5是驅動輪,51是從動輪,6是卷帶,7是地面,8是彈性保護層。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1-10所示包括起點1、伸縮門體2和門柱3,所述伸縮門體2包括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在此需要解釋的是伸縮門的形式目前主要有兩種,即門扇垂直於門體運行方向的風箱式、門扇平行於運行方向的抽拉式,抽拉式中還包括多扇、單扇及立柱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適用於前述多種形式的伸縮門),還包括捲軸4和卷帶6;所述捲軸4垂直於所述伸縮門體2的運行方向,所述卷帶6繞設在所述捲軸6上;所述卷帶6連接所述起點1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21,在所述起點1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21之間建立伸縮連接關係。在此種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為單純手動式的。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優化)實施方式如圖3、4、5所示,所述捲軸4和卷帶6設置在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21上(該處的「上」非位置限定,可以是在最外側活動門扇21的內部,也可以在其外部),所述卷帶6貫穿所述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如果非單扇或立柱形的,則貫穿所有門扇,包括所有其它門扇22)再與所述起點1連接。在此實施方式下,所述卷帶6在所述起點1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21之間支承在地面上。這樣的好處是放卷時,即便卷帶6放卷在地面7上也可實施(類似於放地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優化)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所述捲軸4和卷帶6設置在所述起點1內,所述卷帶6貫穿所述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再與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21連接。 這樣的好處是電器裝置設置起來極為方便,門頭扇(最外側活動門扇21)可以更加輕巧。在前述兩種實施方式下,進一步優化的措施有在所有的活動門扇(包括其它門扇 22)上設有卷帶支撐輥23,所述卷帶6在所述起點1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21之間由所述卷帶支撐輥23支承。該支承輥最佳為上下一對,將卷帶6夾設在其間,起到限位作用。在前述兩種實施方式及前述進一步優化措施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優化的措施有 所述捲軸4與水平面夾角為0-90°。也就是說卷帶6可以水平、垂直於水平面或傾斜設置。 水平設置時,能提高運行軸線的穩定性;垂直於水平面設置時,在水平方向上能大幅度提高伸縮門整體的水平度,因為有些使用場合門檔內部地面7坑凹不平,各門扇的自重能損壞各門扇之間連杆的連接強度;傾斜狀態如圖10所示,可以看出在此再進一步優化的措施中卷帶不僅可以對運行方向軸線進行限制,還能對水平方向進行限制。考慮到市場主要需求在於自動開關門,因此還包括以下幾種驅動手段,一是增加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捲軸4。正反轉動時驅動捲軸4轉動, 進而通過捲軸4帶動卷帶6做展放、收卷運動。此時所述捲軸4為彈簧軸時能起到輔助收卷的作用。二是還包括驅動電機和摩擦驅動輪裝置,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摩擦驅動輪裝置,所述摩擦驅動輪裝置與所述卷帶6相連。具體製作時摩擦驅動輪裝置可以是驅動輪5 和從動輪,51結構,其中從動輪51起壓緊作用。此時所述捲軸4為彈簧軸時能起到輔助收卷的作用。三是,在單純手動時,所述捲軸4為彈簧軸。仍能起到輔助收卷作用。此外,為防止卷帶6的磨損、噪音,可以在卷帶6的單面或兩面設置彈性保護層8。
權利要求1.無軌伸縮門,包括起點、伸縮門體和門柱,所述伸縮門體包括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捲軸和卷帶;所述捲軸垂直於所述伸縮門體的運行方向,所述卷帶繞設在所述捲軸上;所述卷帶連接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在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之間建立伸縮連接關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所述捲軸和卷帶設置在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上,所述卷帶貫穿所述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再與所述起點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所述卷帶在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之間支承在地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所述捲軸和卷帶設置在所述起點內,所述卷帶貫穿所述至少一個活動門扇再與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活動門扇上設有卷帶支撐輥,所述卷帶在所述起點和所述最外側活動門扇之間由所述卷帶支撐輥支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所述捲軸與水平面夾角為0-90°。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捲軸。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所述捲軸為彈簧軸。
9.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驅動電機和摩擦驅動輪裝置,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摩擦驅動輪裝置,所述摩擦驅動輪裝置與所述卷帶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無軌伸縮門,其特徵在於,所述捲軸為彈簧軸。
專利摘要無軌伸縮門。涉及一種無軌伸縮門的驅動機構。結構簡單、運行可靠,且安裝方便。包括起點、伸縮門體和門柱,伸縮門體包括至少一個活動門扇,還包括捲軸和卷帶;捲軸垂直於伸縮門體的運行方向,卷帶繞設在捲軸上;卷帶連接起點和最外側活動門扇,在起點和最外側活動門扇之間建立伸縮連接關係。本實用新型打破了傳統伸縮門驅動形式的束縛,利用鋼卷帶在放卷時長度方向的剛度特性實現對門頭扇的驅動;且鋼卷帶具有一定的寬度,使得其放卷後,遠離起點的門頭扇不會偏離門的開合運行軸線。本實用新型構思精巧,可靠性高,結構簡潔;通過鋼帶伸展後寬度方向的剛度屬性確保門體的直線開合;製成品安裝極為方便,客戶採購後只需連接在固定起點內即可完成安裝。
文檔編號E06B11/02GK202325200SQ20112042406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明者王德金 申請人:江蘇潤揚科技有限公司, 王德金